《盐之路》读后感精选
《盐之路》是一本由[英] 雷诺•温恩(Raynor Winn)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鼓楼新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3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盐之路》读后感(一):两个人的朝圣之路
《盐之路》是英国作家雷诺.温恩取材于自己真实经历的一部旅行回忆录。主要的内容是作者人到中年,因投资失败并输掉了官司,失去了毕生经营全部财产和收入来源,而且祸不单行,她的丈夫确诊身患绝症,并被告知时日无多,最终作者和她丈夫被迫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在无家可归的绝境逼迫之下,老两口靠着微薄的政府补助开始沿着英国的海岸线朝着西南小镇徒步旅行。阅读本书让我想起了此前读过的另一本书《一个人的朝圣》,故事说的是老人哈罗德二十年未见的同事奎妮的信,信中说道,奎妮因患了癌症,写信来与他道别。哈罗德看过信后,在震惊和悲痛中写了回信打算寄回去,但就在他去邮局寄信的途中,借由奎妮回忆起自己的人生,十分感叹,以致于路过一个又一个邮筒都没有投信,于是越走越远,最后干脆决定步行去奎妮住的疗养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奎妮等他,坚持活下去。
《一个人的朝圣》是从南到北,一个人,87天,627英里,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给他人带来希望,结果是激发了对自我价值的再肯定、对成长缺陷的新认知及对现实命运的接受和理解;《盐之路》则是从北到南,两个人,100多天,1014公里,最初的目的是生活困境所迫,结果是获得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两个故事有所不同,但又异曲同工,虽然主人公开启旅途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主人公在漫长的旅途当中都实现了坦然面对人生的效果,如果说《盐之路》有另外一个名字,我觉得叫《两个人的朝圣》是非常合适的。
两本书都让我想到了当下背包客的生活,背包客在英文中为Backpacker,是由Backpacking一词演变而来,也就是背著背包做长途自助旅行的人。很多人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梦想,做一个背包客,背上包,游走四方,但是当准备开始行动的时候,就会跳出各种的借口,让你一等再等,结果,等没了激情,等没了动力,等成了遗憾。结合《盐之路》主人公的际遇,在看看现实中的我们,也许会遇到像雷诺一样的重大变故;也许我们有一天我们也会和雷诺一样突然决定当一名背包客,开展一场从北到南,穿山越岭的旅行。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却可以抽出适当的时间,让自己平静下来,深度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让自己有能力和信心,去面对生活的未来。
我认为本书非常适合两类读者,一类是喜爱登山、露营、冒险活动的户外活动参与者,他们往往是在有限的预算下进行旅行活动,所以他们对於旅行的规划、景点的独到之处也常有自成一派的见解,首先他们可以从作者100多天的户外旅程当中领略当地风光、思索野外生活和求生技巧,或者是激发自己的户外活动热情;另一类是生活遭遇挫折的读者,他们可以从作者这场不断抗衡愤怒、贫穷、饥饿、失望以及还有悬崖、绝境和恶劣天气的旅程当中得到释怀和发泄,或者能够从中领悟到对抗逆境的心态。综上,我推荐这两类读者读一下《盐之路》这本书,当然其他读者不妨也读一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盐之路》读后感(二):走完海边的1014公里,我们的下一步是什么?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介绍的时候是关于一场徒步旅行的时候,主人公还是一对50岁的夫妻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本书。因为我想从这本书里去对面自己的不敢,我想走入别人的世界,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怎样的心态上踏入这段旅程的。从而是不是也能让我获得一点出走的勇气,也可以做一些跳脱我本身舒适圈的事情。特别是那些我一直想做不敢做的事情。
直到一周之后读完这本书的现在,我静下来写一些读后感。我才发现这不是一个有计划的徒步旅行行程,而是一对夫妻因为无家可归后作出的无可奈何的决定。也不是年轻气盛有着无限精力的青年旅行家。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五十岁的夫妻,他们本来应该在他们的农场里悠闲地生活,因为丈夫突然的抑郁和腿部疾病将要面对的是等待死亡,同时更加打击的是错信他人而投资失败,即将要被法院收回一切资产甚至是他们唯一的家。在面对等待房子收回,只能依靠政府的资助金治病的囧境下,夫妻两人决定离开这里,背上行囊,踏上西南沿海小径开始徒步旅行。丈夫的身体状况很差、年纪大、没有钱都是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问题。但这场旅行还是开始了。可想而知,这一路上遭遇的困难一定很多。因为无法负担高额的住宿费用,在山林间海边利用帐篷过夜,要避开恶劣的天气环境,自然灾害,林间野兽,军事基地,还有一大早要收钱的林地主人。好多次因为真的没有钱而只能看着别人桌上的食物吃着软糖和面条度过,在无可奈何又满怀希望去查银行卡里是否有救助金汇入的那种激动的心情。因为直接说无家可归才徒步旅行的时候旁人递过来的警惕和害怕的眼神。常常伴随着寒冷和炎热而入睡,洗澡几天不洗都已经习惯的时候。丈夫病的无法坚持而药都已经吃完的时候。当然还有书中还有更多大大小小的困难,因为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这场徒步旅程的艰辛。
然而如果旅行只有不幸的话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想去呢?他一定也是一件幸福感和成就感大于困难的事情。在酒吧游戏里获得的5英镑奖金,接受了做葡萄酒生意又爱听故事写博客的格兰特的盛情款待,不得不说有时候好的故事遇到愿意聆听的人就是一拍即合的事情。冲浪男孩用浪潮推力的理论对他们的鼓舞还带他们回家喝酒的故事。随着旅行丈夫的病情转好的迹象。在集市真的像诗人一样讲故事得到的财富,虽然金额不大,但是这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在冬天来临之前到好友家暂住过冬,在夏天再一次来临的时候,因为有了明确的生活和工作目标而再次踏上行程。因为说实话而意外找到下一人生阶段的房子。这些都是作者在旅程中收获的大小幸运。旅行不是一场逃离,它是我们找到更好的自己的一段时间。我喜欢在旅行中理清自己的思路,释放一些负能量,去接受大自然给的正能量。这样我们再回到现实生活中会更有往前走的动力。
公路里程和物理距离无关,这是一个时间问题。我随着他们走过了1014公里的海边路程,也好似过了几个春秋这么久。在这场困难重重的旅行中他们找到了自己下一站目的地,有了重新生活和赚钱的勇气,也慢慢再次回归到生活和学习中。不可否认,他们是幸运的,徒步旅行的开始是因为他们刚好只能做这一件事,看似是逃离失败的生活,却也是重新找到新生活的过程。时间会解决很多事情,但是在这一路上我们要有对生命和生活的希望。你要有足够的希望,加上生活给你的推进力,就一定能够走到人生的下一站。
《盐之路》读后感(三):海边的1014公里:旅行并不能实现自我救赎
时代在进步发展,但是人们的焦虑却并未减少。不然,“gap year、辞职去旅行”也不会成为风靡一时的潮流,厌倦职场迷失自我的人,都会开始一场漫长的旅行。但旅行真的能实现自我救赎吗?真的能帮助我们认知自我吗?抛弃一切去旅行后,路上真的快乐,回来一切真的会变好吗?
《盐之路》是一本自述型的旅行笔记,作者在50岁时遭遇变故一无所有,丈夫还身患重疾。如果是普通人,怕是早已难以扛住这个打击,在精神上崩溃了。老两口开始1014公里的长途旅行,靠着政府补贴一路游览了英国壮美的海岸线风光。
我们分着吃了一根谷物棒和一根香蕉,向西眺望着英格兰最高的悬崖。它高达800英尺,连绵起伏的山体一路延伸到海拔1043英尺大刽子手悬崖,它是整个西南沿海小径的最高点。到那里的路途可谓层峦叠嶂,道阻且长。就连帕迪也成人这些山峰陡峭得毫无人性。大起大落,一如我们的人生。如果仅仅是旅途记录,那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这样的游记在中国太为常见了,海岸线的风光虽能一时吸引读者的注意,但这本书神奇地靠什么吸引了广大读者呢?入围2018“科斯塔图书奖”短名单、“温莱特图书奖”;荣获美国国家公共电台2018年度最佳图书,《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畅销书,亚马逊图书畅销榜地理类第1名。作者在这本书里揭露了旅行时的真实心境,有窘迫有不安,这是很多现在的旅行网红不会告诉你的,那些光鲜亮丽的旅拍照背后,要靠着强大的经济支撑,对于一无所有的人来说,旅途只会更让体验到生活的困窘:
人们对于无家可归之人的第一反应大多是“酗酒、毒品、精神问题”这些标签,这让人产生恐惧,虽然俩人一直解释不是自己的错,但是一下子和令人忧惧扯上了关系;随后两个人就篡改了理由,选择了浪漫的借口——作者和丈夫在中年时期决定开启一场冒险之旅,两人卖掉房子一路随风而动,目前两人追着西风的方向来到这里。对方总会问作者下一站到哪里,两个人会说:看着风往哪儿吹,我们下一站就朝哪儿去。”风去哪里就去哪里,这听起来多么浪漫主义,不仅缓解了尴尬,还让旁听者觉得,这简直让任何人都两眼发光:这是多么酷多么自由的出发理由啊!可惜这是一个谎言,现实和浪漫的真实对比悄然而出,两者天差地别。作为一个旅行狂魔,在996的工作中得不到喘息时,我也曾渴望过放下一切去旅行,什么也不管;但是旅行开始的时候,反而开始空虚了,渴望稳定的工作固定的目标;走的地方越远,越发现其实手里残存的钱越少,反而开始慌张,旅行真的能带来快乐吗?随之而来的只是空虚,旅行就像是游泳完的暂时喘息,一时的放松,还是要继续开始下一次运动,但很少有人把这件事说出来。有人在这本书里读到奋斗的生命,读到生活的挣扎,这可能正是打动人的部分。作者虽然命途多舛,但也是幸运的,她有一个携手相伴的恋人,和她一起走过漫漫长路,在这么多年后依旧相濡以沫:
三四十岁的时候,我们周围的夫妻都陷入了伴侣关系的灰色地带,生活也只是以形式化的周末购物或观看比赛来消遣,然后不可避免地以分手告终。可我们却一直生活在一种仿佛永不消逝的激情之中。这一段话,让这一段旅程无论怎样狼狈,都始终是温暖的。
《盐之路》读后感(四):沿海奇旅,重获新生
图|文 逆光鱼
身处在钢筋水泥建筑群中的都市人,日复一日的奔波劳碌,面对尘埃肆飞的世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旅行。通过这种方式,有人想暂时逃离琐碎的生活;有人想借助沿途美景舒缓心情;有人想让内心变得更丰盈;有人想去寻找无解的答案。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踏上旅途的现代人,在出发前的那一刻,对未知的旅程都充满了无限期待。而《盐之路》这本根据真人真事编写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五十多岁的雷诺和他的丈夫茂斯却不得不开启他们从英国迈恩黑德到普尔的西南沿海之旅,全程长达1014公里的徒步之行。也许你会和笔者一样,对他们的旅程感到一丝担忧。恶劣的天气和不再年轻的身体是否能经得起如此长距离的旅行?而真实的情况远远比我们担心的这些问题还要糟糕。一场经济纠纷案让他们失去了一切,变成了身无分文的流浪者;一张医院诊断书宣判茂斯得了绝症,有可能变成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一间遥不可及的救济房让他们不得不开始这段旅程。不可思议的是这对夫妇居然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完成了这次沿海奇旅。而这段旅程中发生了哪些耐人寻味的故事呢?
|你认为的“流浪汉”与真实的“流浪汉”
在巴黎市中心的街头,倒在马路中央的醉鬼被笔者视为流浪汉,在美国中央公园的长椅上过夜的人被笔者视为流浪汉,在澳门赌场外输得衣冠不整的乞讨者被笔者视为流浪汉。总之,那些看起来游手好闲、恶习缠身的无赖是笔者认定的流浪汉的模样。然而通过阅读本书,笔者才第一次正视这个群体。被至亲好友背叛变得一无所有的雷诺与茂斯夫妇、退伍军人、有问题的社会分子同被视为无家可归者,进行统一管控。在英国他们的处境相当艰难,这一族群被当地警察视作形迹可疑的人,与扰乱社会秩序的人划等号,一旦发现立即逮捕并禁止返回所在地。这群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暴露出的社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绝不退缩,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的沿途美景与他们一路经受的疼痛、饥饿、疲惫形成了鲜明对比。一方面,笔者被这对夫妇面对困难时展现出的坚韧精神所折服。饥肠辘辘赶路时,暴风雨来临时,病情发作时,他们从未退缩,从未放弃。像作者在书中说的那样,他们处在崩溃的边缘,他们被生活摧残得体无完肤,可最终却又因着某种莫名的“推力”一次次重新续力,继续前行。”也许他们在徒步旅行中从大自然中获取了无穷的力量。见到闪闪发光的红色瓢虫相信会有好运降临,从怒放的杜鹃花得到启示,见证它屡遭破坏却能扎根生长的顽强生命力。狂风吹散了他们的苦痛,成群结队的海鸥引领着他们向前,冲破困境,收获幸运。另一方面,笔者被这对夫妇间不离不弃、相互扶持的精神所感动。不禁感叹,有爱人在的地方就是家,哪怕是在野花丛中搭起的帐篷,哪怕是在堡垒边上搭起的帐篷,哪怕是在悬崖边上搭起的帐篷。他们的故事告诉世人:只要有爱就有希望。只要一直向前就能重获新生。
|结语
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