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图解欧洲艺术史:16世纪读后感100字

时间: 2021-04-12 02:20:47  热度: 296℃ 

点击全文阅读

《图解欧洲艺术史:16世纪》是一本由[意] 斯特凡诺·祖菲(Stefano Zuffi)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图解欧洲艺术史:16世纪》读后感(一):这本书把16世纪的艺术史,摆在那,拆开给你看。

16世纪的艺术家中,我是偏爱拉斐尔的。他每一幅画都是一个精致的发光盒,从内向外在发光。他是一位能在画布上施展魔法的天才。

我们来通过拉斐尔,聊聊这本书,以及这本书的特色。

我非常喜欢《图解欧洲艺术史:16世纪》这本书关于拉斐尔的那一句短评:“在其短促的一生中,拉斐尔获得了一种精致而又宁静完美的平衡,这是一种自然又理想、拥有天生迷人之美的风格。”

《图解欧洲艺术史:16世纪》读后感(二):蒙娜丽莎的世纪:从撞脸到扭腰

生于16世纪的艺术家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亲历其盛,他对盛期文艺复兴的时间界定几乎一直沿用到今天。无可否认,文艺复兴对欧洲艺术发展影响深远。16世纪前20年,更是见证了文艺复兴三杰的创作巅峰。斯特凡诺·祖菲(Stefano Zuffi)的《图解欧洲艺术史:16世纪》(Secoli dell’Arte Il Cinquecento)显然是一本不按常理出牌的艺术读物,文艺复兴虽也得到了作者的热情的赞颂,但却只能与近百个词条平起平坐。

圣母圣婴和圣安妮(局部)

《图解欧洲艺术史:16世纪》读后感(三):文艺复兴之下的欧洲

16世界的欧洲正处在一个动荡但不断发展变革的时代。地理大发现,新大陆带来了政治经济上的变革的动力。天文大发现,日心说动摇要基督教的思想基础,解放了西方人们对科技文明的古老认识。宗教大发现,马丁路德的理论被不断传播,新教与天主教在教义、信徒、领地种种方面你挣我夺。人本大发现,文艺复兴在16世纪继续开疆拓土,大半个欧洲都感受到了文艺复兴之光所带来的辉煌。

文艺复兴的光芒照射着欧洲大地,在这片土地上勃兴的各种艺术形式也都有了不同的发展与创新。《图解欧洲艺术史:16世纪》就是这样一本将目光专注于此的书籍,它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用一幅幅图画带领我们走进16世纪欧洲艺术的世界。

本书分为三部分,关键字、城市、画家。关键字讲述的主要是16级于欧洲艺术中所常见的名词,比如北方人文主义,比如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这些关键词首先由大段的文字进行说明,接下来则有具体艺术个例进行讲解。这种讲解形式贯穿本书,也即重点讲解艺术作品的背景,绘画或雕刻的技法,画中重点形象的含义与象征等。当然每一幅图画当有自身的特色,在讲解上也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这种形式在本书中是一以贯之的。

《图解欧洲艺术史:16世纪》读后感(四):宗教与艺术

文艺复兴是欧洲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一转变从里到外的转变欧洲。这段时期也是欧洲最黑暗的时期之一,1559年-1715年又被称为宗教战争时期。马丁路德抗议罗马教会,为此发动宗教改革运动,这场运动永久性的结束了罗马教会对西欧封建神权统治。而文艺复兴也让科学与宗教分道扬镳,西方宗教过于的控制人的精神世界,艺术与科学成为了宗教的婢女。16世纪的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而这本《图解欧洲艺术史:16世纪》,讲述了就是这段时期的艺术。除了这本书以外,出版社还出版了14世纪艺术与15世纪艺术。

这三册系列书籍,诠释了欧洲艺术的发展。欧洲美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艺术的基础。这套系列书纸质与内容十分精美,囊括16世纪23个专有艺术主题,500多件重要作品,60位重要艺术家。在这个时期,艺术的形式丰富多样,艺术中心的充满活动与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艺术巨匠。

16世纪,解刨学与艺术紧密相连。爱因斯坦说:“真正的艺术和真正的科学需要同样的思维过程。”科学在艺术在许多研究上相辅相成,这里让我想到达芬奇,他不仅是一名有才华的艺术家,还在解剖学、工程学、数学、建筑学等领域都有卓越的研究成果,且他的名作《蒙娜丽莎》采用了黄金分割定律,构造中比例十分完美。在书中,每个词条都自成一体,作者在书中展现的不仅是画作,还介绍了作品的背景,以及在作品的艺术特征和色调绘成。

每个作品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艺术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抒发内心寄托灵魂的述说方式。作品里的人物姿势、创作灵感等,斯特凡诺都会在书中解说。并且在作品页中,还标注了作者、艺术名称、创作年限等信息。如拉斐尔的《波尔戈火灾》图解出了4个部分,将一些隐晦的部分图解出来,除此外还图解了环境与图中人物的姿势。

这一时期的艺术主要以湿壁画、素描、雕刻版画为主。这本书是一部欧洲艺术史的图文普及读物。以大量精美的图片辅以对图像细节的解读,介绍了16世纪的社会文化背景,欧洲艺术的发展流变。这是一段丰富多彩的艺术岁月,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大爆发更像是面旗帜,带领着整个欧洲的文艺体系上升到更广阔的天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文艺复兴中的巨匠同时在这里闪光,从遥远的意大利,从宗教浓重的幕布中走来,用更鲜活的手法,更具有开创性的技艺,遍布了整个欧洲,中世纪沉睡的古典美开始与现代技法融合贯通,这样的一百年,是永远无法被遗忘的。

《图解欧洲艺术史:16世纪》读后感(五):十六世纪欧洲漫游指南

在不少人眼中,16世纪大概是欧洲艺术的巅峰了。其后就急转直下。就如同宋画在不少人眼中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巅峰一样。从艺术史角度来看,这两种论断自然不值得一驳。但从自然主义审美角度来看古典绘画的发展轨迹,则此论有其公允之处。位于欧亚大陆两端的这两个时代,大概是人类徒手描摹再现的巅峰时代。如果我们了解这个伟大时代的欧洲,我们需要知道些什么?这本《图解欧洲艺术史:16世纪》大概是一本相当不错的穿越指南。

欧洲绘画的一个特别突出的方面,就是肖像画的登峰造极。这在16世纪更是臻于完美。从西方艺术的古希腊源头开始,人体、肖像就作为一个绝对重要的方面凸显出来。尤其是对于完美人体的重视,希腊哲学家甚至将之视为美学的极致,对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余各文明。甚至有哲学家将其视为人的德性之表现——非常类似于现今社会的审美观念,或者说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终于回归了本源——认为只有完美的肌肉线条才是一个人克制和不放弃自我、意志力超强的表现。

人体之美,或者说人之美,毫无疑问来源于最原始的性吸引力,内化于基因自我完善的繁殖策略。但美之成为美,最终成为大家所接受的公共审视资源,必然是一个社会化的提炼过程。不论是最开始的君主或贵族的癖好,及至上行下效,通过小部分群体的带动,最终成为大家所遵守的社会资源配置法则,甚至成为超越一般等价交换物之上的稀缺资源,美总是会被逐渐神化或曰崇高化。人体之美自然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稀缺资源的神圣化过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来源于精神的神圣化。神,当然是人对自我精神不断强化的产物。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的众神,还是基督教的一神,都可以说是现实社会的衍射或者镜像。16世纪虽然是文艺复兴的顶峰,对人的再发现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状态,但这依然是相对于宗教而言的。大部分的画作,依然会有一层宗教的外衣。

宗教故事,或者神职人员自不用说,甚至世俗绘画也要借一个宗教或者神化的名字,维纳斯大概是面貌最为复杂多变的,任何最美的肖像、人体都是维纳斯——当然,从影响、启发艺术家的角度,这个称号确实也是当之无愧的。

比如我最喜欢的这幅维纳斯。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