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读后感摘抄

时间: 2021-12-04 21:14:33  热度: 301℃ 

点击全文阅读

《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是一本由[俄罗斯]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科利别里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读后感(一):俄罗斯自然随笔《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在自然与思想中徜徉

《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是一本没办法快读的书,在这个物质丰富办事讲究效率的时代里,读一本慢书需要勇气。怎么能不慢呢?走进这本书,就像是走进了雪野茫茫的俄罗斯,走进了它神秘莫测的大森林,在那物种丰富的植物间穿行,满眼都是动物世界里才能看到的热闹的动物家族,就像是走在了古老的阿穆尔河畔,听生生不息的河流讲述这个古老民族的各种传说。

你能用汽车的速度去欣赏大自然里的美景吗?那样的话你只会错过大自然最珍贵的馈赠,错过我们心底里最遥远的故乡的呼声。不慢下来,你怎么能倾听得到林中鸟鸣,怎么能与偶遇的小动物对视,怎么能在河流边感受流水冲刷着心灵,怎么能有时间仰起头看鸟儿翩然飞过的身影?

我慢慢地读这本书,仿佛亲临到那片遥远而辽阔的土地上,与作家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科利别里(1917--2011)在林中缓慢地徜徉。

在作家的笔下,我们读到了熟悉的俄罗斯,丰富的俄罗斯,优美的俄罗斯,宁静的俄罗斯。

作家的笔触,犹如一枝画笔。大自然多么无私啊,你几乎不用过多言辞来修饰它,它自己就带着色彩与故事来表达自己。

在《太阳和月亮相遇》中,我们读一读日落:暮色苍茫,太阳躲藏到公园高品树木的树梢上,仿佛在树枝中迷了路,像落入网里的鱼,深深地陷入松树和白杨纷繁的枝杈当中,看不见的紧张搏斗和奋力挣扎,使得太阳的脸更加绯红。深红色的晚霞染遍了白雪、阿穆尔河上的冰层和遥远河畔窄长的河柳丛中。

落日余晖渐渐退去后,皓月当空。此时,作家想到在人类和大自然中,两个强者总是回避相见,有如这太阳与月亮的交错。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读到了四季,读到了植物,读到了动物,读到森林也读到河流,这是一个热爱徒步旅行的老者。年轻时参加过卫国战争,余生的岁月里以一颗谦卑热爱的心在文字与绘画世界里关注自然与环境。

他的自然随笔,并不仅仅是在描写,而是以更深的思考进入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中去。很多小动物数量越来越稀少,比如狍子,他发出呼声,要珍惜这体形优美的小动物。阿穆尔河流的鱼类,人类也不要过度捕捞。

小动物们的生存环境正在变得艰难,人造的公路上不时跳出来兔子,猫头鹰险些在车灯下遇险,好在大家都有一颗爱护动物的心,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不给它们带来意外。

读到那些小动物时,深深地感到大自然的奇妙。兔子、田鼠、松鼠、猫头鹰、猞猁、狍子、麝鼠、马鹿、熊、啄木鸟,这是一个多么丰富的童话世界啊,人不过是偶尔闯进它们世界里的外来者。

读到那些熟悉的季节里的事情时,就仿佛回到自己遥远的故乡,人类永恒的乡村。春天里的花开了,鸳鸯飞回来了,夏季河水泛滥,动物们食物丰富了,秋季鸟儿迁徙,人们割草,冬季雪野茫茫,动物们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不可想像假如没有这热闹的大自然,人类的生活将会多么空虚无聊。是大自然造就了人类,人类也应当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在这本书中,每一篇文章都仿佛在默默地向我们倾诉,我们应当重视这赖以生存的星球,给大自然以休息的空间,这样我们人类才能给后代子孙留下宝贵的财富。

作者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科利别里生于1917年,一生无病,爱好广泛,写作绘画雕刻各种工作都很在行,心态健康,去世时94岁,见证了一个伟大的世纪的辉煌也见证了一个世纪的悲凉。

俄罗斯文学带给我们的永远都是惊喜,那片神秘而辽阔的土地滋养了这些伟大的作家,为我们带来了文学的壮阔,每当我们相遇一次俄罗斯文学,总有一种相遇如恋的欢喜。

《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读后感(二):雪夜,一盏灯,宜读一本冬天的书

早晨,我走出家门。

天空飘着小小的雪花,地上是一片柔软的灰白色。

空气并不寒冷,甚至可以说是温和。

雪花落在我的帽子上、围巾上,落在我的纸袋里,纸袋里装着一本书——《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

封禁在书中的,是俄罗斯的雪,是摸过枪的战士眼中的冬天,是大自然的时光。

我深度迷恋关于自然的文字。曾跟随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望向一棵棵树梢,和普里什文的《大自然的日历》追随飞鸟的羽翼,翻阅比安基的《森林报》共度春夏秋冬,也曾在普希金和蒲宁的小说里,和主人公踏步俄罗斯广袤的大地,浸染暮色森林中黑松的深沉味道。

如果你像我一样喜欢这些,喜欢俄罗斯,喜欢自然文学,那你也一定喜欢这本书。

和上述作者们不同的是,弗拉基米尔 伊万诺维奇 科利别里是一个士兵,他终身迷恋徒步旅行,在他临终时,要求他的儿子将他送到年轻时经常去的森林,他想在那里迎接自己的临终时刻。

他在诗里写道:

我喜欢这本书的装帧,洁白的纸上,还能看到雪花叠放般的纹理,跳跃的兔子往那冬天的森林深处而去,鹰在高空展翅,没有一枝一叶,却能听到松林涛声。

抚摸书脊,反复窥看那透明的字迹,好像厚厚雪地上小鸟的脚印,细微难辨。

古老的版画插图,那沉默的山,悠远的云,寂静的湖泊,都在脑海中无言映照。

黑白照片好像深沉的梦境一般,遥想那些人,那些动物,那些幽暗的林边湖泊,曾经如此沉浸在自然之中。

看着装帧,想,这应该是我喜欢的书。

翻开,完全和想象中一样。

雪松果、湖泊、猫头鹰、兔子、白杨树洞、银白杨、蒲公英、马鹿、万物复苏的春天、白桦树、雪、熊、布谷鸟……

六月的天气酷热,积云遮蔽天空,傍晚积云散开,向地平线漂移……

天空晴朗、寂静,寒气袭人。

大自然万籁俱寂,太阳的光辉和碧蓝天空倒映在河面上。

远离海岸的河水由于阵风吹坲而变得湛蓝。

周围悄然无声。

……

我一次又一次随着文字进入森林,作者永不厌倦徒步旅行,我也永不厌倦这纸上幻游。

翻译是如此之美,清新、自然。没有因为异国文字而让中文变得坎坷,也没有因为语义而放弃文字的诗意,好像是译者自己写的随笔一样,字里行间都是对大自然的深沉之爱。

我期待一场雪,覆盖大地。在无边的寂静中,留一盏灯,和这本书相伴。

一次又一次,再一次,进入俄罗斯的森林之中。

在死亡来临之前。

《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读后感(三):在自然中与自己和解——《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

阿穆尔河,是流经蒙古、中国、俄罗斯的亚洲大河之一,位于亚洲东北部。中国古称羽水、黑水,也就是现在的黑龙江,蒙古称为哈拉穆河。

最近正在读一本书,一位俄罗斯作家弗拉米基尔所写的《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初见这本书便被它的名字和装帧所吸引,整本书的上下都被别出心裁地切割过,让翻开它的人仿佛都能听到雪花落下的沙沙声,纯白色的主色调令人遐想着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簌簌的白雪飘落,穿上了一件厚厚的衣裳。打开书后,你依然会发现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写意的排版,黑白的图片,仿佛是在读着一张张旧报纸,一种古典而创意之美跃然纸上。

从这本书里,你能感受到俄罗斯文学特有的厚重及艺术气息,配合如此别致有心的装帧设计,纸张与书中对自然表达相辅相成,阅读这本书的每一刻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当你在翻阅书的每一页时,都会感叹并被这本书里所拥有的文学与艺术性所吸引。

整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诗意速写、见闻遐想、诺亚方舟。从短短几行字组成的诗意描写,到完整段落组成的见闻遐想,再到一篇篇笔记组成的诺亚方舟,让我们看到了它的四季轮转,这里万物生长,悠然而自由。这一篇篇文字,由短至长,长短错落,作者就如拿着画笔,背着画板,沿着阿穆尔河漫步,所见即美景,见景即席地而坐,描摹下瞳孔中映射出的这番盛景。一页页读下去,我常常忘却他的作家、画家身份,而想到一位走过岁月的老人。他经历了战争,而后又在和平岁月的远东,与自然相伴。他经历过一生的世俗,却没有在他的文字中向我们袒露,他希望带给我们的,是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拥有一个更永恒、更开阔的世界,他在其间游走、探索,并把它转化为述说思绪以及描写的对象。

时间可以磨灭记忆,但带不走自然和永恒

从作者的一首首小诗中,可以看到他这一路走来心境的变化。

“白杨因不能扬帆远航而愤怒呼啸,人们因生活琐事无法脱身而哀叹”

“我的岁月像飞鸟一样迅速掠过,到了去另一个世界的时候了”

“晚霞长长的阴影弥漫,落日余晖在农家小屋渐渐燃尽。牲畜吃饱喝足从牧场归来,四蹄在乡间小路上掀起金黄色的灰尘”

“七月,天气又闷又热,河柳树上挂着一团团泡沫粘液,透明、洁净,很像熟睡的、小脸蛋儿红扑扑的婴儿嘴角上的口水”

“阿穆尔河的浪涛温柔地拍击着小船,蔚蓝色的远方罩上一层云雾,太阳的反光在河面上顽皮地嬉戏,斑斑驳驳非常耀眼,不得不眯缝起眼睛”

“在因寒冷变得瓦蓝瓦蓝的河面上,寒风追逐着落叶编织的、尚未沉底的绿色小船,即使沉底它们也能从河底穿透厚厚的水层闪烁,正像心底珍藏的最美回忆一样永不泯灭”

从这几段文字中,你是否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心境的变化?作者从战争中走来,带着愤怒与哀叹,走过这大自然的森林,穿过长河落日的村落,心情渐渐被治愈,能够看得见身边的景色,能够听得到浪涛的轻语,能够感受得到阳光的笑意。他与那一片山川河谷建立起精神的联系,他与山间的飞鸟走兽建立起深厚的情意。以致在最后,他可以在寒风中静静地思考着自己走过的一生,所有的苦痛与不幸在此刻都已和解,时间就如这阿穆尔河一样缓缓流淌着,冲刷尽了曾经想忘却但又无可奈何的记忆,唯有自然与灵魂得以永恒。

喜欢书里的一句话:被限定的幸福,也可以是无限的。如果一个人真的可以单纯而悠然地在与大自然相处中度过一生,那这真的是值得羡慕的人生。一个人找到了永恒的寄托,并且把这种热爱表达出来,那就是拥抱住了幸福。幸福各不相同,不必只追求一种,遵循命中注定,常常释怀,心中有爱,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天空。

《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读后感(四):浮去心灵的尘埃,聆听雪花向下散落的声音

自然文学作为一种探讨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体裁,以写实的方式为人类由文明世界走向自然环境提供了身体和精神的体验,唤起人们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意识,呼吁人们从自然中寻求高尚壮美的精神境界。

近日,俄罗斯作家科利别里的自然随笔《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第一次被引介到国内并出版,作者以风景画画家和诗人作家的笔触,延续自然文学表达的一贯主题,但没有那么多幽玄孤寂的生命感伤和抽象的哲思,他对自然千变万化中本真的美进行诗意书写,雄浑中带着壮阔,险峻中又蕴含着瑰丽。

他的文字带领人们一步步走进俄罗斯的远东,抚摸自然的脉搏,聆听大地的歌唱,于寂静中感受树枝的颤动,听雪向下散落的声音,重塑自我,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力量。

对大自然四季变幻的诗意书写

在时间的无涯荒漠里,在嘈杂的城市车水马龙背后,作者怀着一颗坦荡纯真、不染尘世烟火的心出发,用脚步丈量大地,把远东阿穆尔河(我国河段称黑龙江,俄罗斯称阿穆尔河)附近静谧大自然的美,天然地如画般一幅幅呈现给我们,从爆竹柳、云杉到白鲸、海豹、雪鹀鸟等,带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

他的书写与人生几乎围绕着阿穆尔河这一条河展开,追溯这条河的源头,可以发现它与中国的关联。它是中国东北两大河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流而出的远方,最终奔向鄂霍次克海。作者用淳朴恬淡的文风和不染俗世芜杂的文字对大自然的近百种植物、动物、天空、云彩、土地、河流等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情景描摹,带你体悟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中蕴藏的秘密和诗意,让我们了解自己不曾涉足的土地和这条河流不为人知的四季。

春回大地,森林发出哗啦啦的响声欢快地呼叫。这里有报春鸟的啼鸣,啄木鸟啄木头的咚咚声,躺在倒木上一动不动的呆萌花鼠,孤独站立的黄色苍鹭,盛开的紫罗兰,“咔嚓”伸展的蕨菜,被太阳照射和风吹后冰块炸裂的咔嚓咔嚓声……

夏季正值割草的季节,在极少的阳光明媚、晴空万里的天气去割草,旱风刮来,大风顺势将草吹倒,置身青绿色草的海洋,令人心旷神怡;清新的风使天空更蓝、使山脉的轮廓更加清晰,浮云在互相追逐、缓缓移动,空气中充满芳香,可以敞开胸怀,大口呼吸;白桦树欢快地呼啸,声音传遍了森林和牧场。

深秋是阿穆尔河沿岸最好的季节,森林披上华丽的盛装,空气新鲜,阳光灿烂却不炙热,枯萎杂草散发出浓郁的气味,森林中的泉源清冽,大地铺上一层树叶,走在上面,靴子一刹那发出唰唰响声,这时你还可以去采摘又大又匀称雪松果,感受针叶林的香气。10月末,这里蓬松的雪片开始飞扬,冬天出现在“眼前”,灌木和果树披上白色的面纱,太阳高照,地面光影斑驳,太阳光折射在冰块上,微微晃动,冰块便闪出彩虹般五彩的颜色,使原本悲凉萧索毫无生气的秋景瞬间变得熠熠生辉。

冬天的阿穆尔河沿岸仿若森林的童话,千里冰封的森林充满着令人陶醉的松树气味,隐约可以听见山雀的哀怨、雪片从弯曲树枝落下的簌簌声, 可以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沉寂和冰雪覆盖的河面。

此外,作者还深切洞察、细致地描绘了看似寂静的河口湾水下动物们嘈杂的叫声;秋天游来的大马哈鱼是怎样被海豹和白鲸持续尾随;对猪油痴迷的山雀以及对彩色刀柄超级迷恋将其吞到肚子里的狗鱼。还有猫头鹰、兔子、猞猁、仙鹤、狍子、马鹿等等。这些动物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充满了灵动、活泼、可爱,让人体悟到生命本该有的生机、活力、热情和躁动。

对自然环境恶化的担忧和对灵气十足动物的关爱情怀

作者在书中呼吁读者珍惜大自然的脆弱和慷慨大方的美,并以深刻的笔触抨击烟尘污染大地和空气,使我们失去太阳、蓝天和斑斓的彩虹;森林被大火燃烧,令人心疼,而烧毁它的人是我们自己;土壤里的生物被化肥毒害,乡村的傍晚再也听不到青蛙和谐的大合唱,文明飞速向前,越过山和谷、海和洋,随之而来的大面积荒漠,被烧毁、被掠夺变得贫瘠的土地却无人问津。

大自然可以让人获得永恒的寄托和幸福,必须要去爱护它,爱护大自然的植物、动物、土壤和空气等,停止捕猎白鲸,恢复大海内循环的真正意义。

对个体心灵的慰藉和对生活意义的探寻

大自然可以消释和疗愈人内心的忧伤,使人获得前进的力量。作者在该书中坦言:“漫步丛林,忧愁消释,越向前走,我的心灵就越坦荡,仿佛清风从我的内心吹走了所有的委屈、痛苦、命运中遭受的微不足道的伤害,只留下对一切生命无尽的热爱。这种爱在扩大、在增加,似乎给我插上翅膀让我翱翔,把我变得强大。最终,让我坚定不移地找到生活中的位置。”

书中还多处用清新质朴的语言谈及时间、爱情、伴侣、幸福以及人生的意义,作者将自己对大自然的一腔热爱进行升华,从对自然的体悟中得到生命的真谛:星光对所有人都一样闪烁,岁月像飞鸟一样掠过,和地球的亿万斯年相比,我们是生活的匆匆过客,大自然让我们的任何一天、任何黎明或黄昏都不重复,赏赐我们的每一天都是节日,不要遏止内心的好奇,昨天的一切已经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而今天的一切必然都是新的。

我们从作者身上不难看到自己的影子,人在生活和俗世的大雾弥漫中行走,常常容易迷失自己,变得急功近利,最终才发现能给自己带来真正快乐的原来是内心的宁静,是从大自然的万物生长、动物出没的千变万化中获得的一份安全感和本真的美,是和大自然相处中获得的单纯和恬然,最终找到永恒的精神寄托。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