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八堂自然课读后感摘抄

时间: 2022-08-13 10:21:27  热度: 349℃ 

点击全文阅读

《八堂自然课》是一本由[美]盖瑞·弗格森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八堂自然课》读后感(一):一碗来自大自然的心灵鸡汤

这本书做为2022年的第一书是一份福报,它远远超过了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对它的期待——原本以为只是一本老生常谈的说教读物。没想到作者的文笔是如此地简单优美,完全没有上课的意思,反而是轻松隽永,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作者将亲身经历与关于自然界的冷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将以自然为师的八个维度娓娓道来

首先,作者请读者跟他一起置身于自然中,丢掉固有思维,恢复感知;然后提醒我们世间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的,而且物种越丰富,大自然的韧性就愈强,因此我们要重视雌雄的平衡、尊重每一个物种。

对此我深以为然,我一直觉得骄傲的“人是万物之灵”的论断是大大的错误。作者引用了许多自然界中神奇物种的冷知识加以论证,比如森林中的“真菌情报网”,蜂鸟“暴饮暴食”背后的逻辑,即便是我们经常取笑的树獭却是深谙“和谐、平衡、节奏”之道的高手。

在本书最后作者讲述了自己痛失爱妻,而后在自然的行走中重新找回前行动力的故事,令人泪目也令人鼓舞。这正是以自然为师的最佳案例。作者在书中多次引用老子,看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可以说是一种跨越种族与文化的普世价值了。

由此我想到,都说肆虐的新冠疫情、气候变暖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其实不然,摆在人类面前的这些难题的答案早就留在了自然中了,只是渺小且自大的人类视而不见罢了。

因此要感谢本书作者,能用如此优美的文字点醒梦中人。衷心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这本书,这本来自大自然的心灵鸡汤,你得干了!

《八堂自然课》读后感(二):纯天然的阅读感受

书其实并没有看完,说实话只看到了第二章,但是忍不住想说两句。

只是作为一个读者(读书少)的纯粹感受。

在经济快速发展三十年的物欲横流当下,在节奏快到人人焦虑窒息的内心,总渴望从外部事物上缓解自己。前几年,还能看看市面上“急功近利”的理财工具书、励志书、鸡汤书,这两年又去看文学书,可是内心像是一层一层被免疫了一样,无从医治,苟延残喘着。

而这本书也是在情绪小崩溃的时候闯进来的,说是大自然教给的生存之道。好吧,反正那天也是崩溃,索性就少点工作,看书吧。

直接说感受,这本书读的高兴,读的感动(成年人发内心的开心如今真的好难),朋友们,多久违的感觉了?跟你读小说读到精彩部分的感受还不一样,那个精彩部分会让你觉得刺激,节奏紧跟着情节走。而这本书呢,是让你安静、享受、追忆和感动,真的,朋友们,感动,因为她带你回到的是童年,为什么呢,因为只有童年有干净的空气,有蓝蓝的天空,有带泥土气息的细雨,让你的感官一下子回到童年,躺在绿油油的麦田地,仰望星空,耳畔清风,没有焦虑,只有享受和憧憬。所以,我的情绪一下子释放了,这种阅读的感受是释放,是放空,是清洗,是得到了一个大自然的礼物。这本书里很多关于聆听自然、触摸自然的片段描述,读起来根本没觉得是像读外版本,因为那个阐述像是一个友人在散步的时候跟你聊天,解读你的焦虑,平缓你的情绪。

忍不住,前言的第一段分享这里:

很久很久以前,拂面的树枝是温柔的,滴水的声音是暖心的,鸟鸣如玲,蛙叫似语。它们向我们重复着一个事实:无论发生什么,每个清晨我们都依然会站在这里,生机勃勃地迎接太阳的升起。野玫瑰和无花果沾着露水,我们看到了;温柔的春雨淋在身上,我们感觉到了;我们迎接柔嫩的新枝,仿佛是我们的呼吸吹绿了大地。那时,很少有人知道生命在哪里结束,世界从哪里开始。尖叫、欢唱、呜呜声和嗖嗖声——各种神奇的声音都是在互诉衷肠。

这样的描述,在我们很小很小的时候,是身临其中切身感受的,而且还充满了好奇心。可是却在我们一天一天长大的过程中,被认知为人类凌驾自然,我们亲手毁灭着自己的好奇心,亲自把自己送进了尔虞我诈,却忘了最原始的、最奇妙的快乐。

谢谢这本书,带来了久违了的快乐,暂且写这些,还要接着读,接着享受。

《八堂自然课》读后感(三):八堂自然课 阅读笔记

1 这本书在回答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过去在学科内的回答有哪些?

《八堂自然课:大自然教给我们的生存之道》主要讲述的是历经40亿年,不断繁衍更替、生生不息的大自然蕴含的8种主要的智慧,汇集成可以运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的8堂课。这是一本试图开启大众自然思维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地揭示大自然的运作方式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利用这些发现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意义。同时,这些篇章也讲述了大自然往我们心里注入的友善和力量,让我们跟随它们走进人类最深沉、最愉悦的心境。

2 作者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方法,做了什么调研,用什么模型对这个问题做了哪些阐释。

作者作为美国“国家地理”系列讲座的讲解员,已经出版了27本跟自然相关的科普书籍。在过去的20年里,在美国各地巡讲,宣传大自然对生态平衡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这本书主要以一种哲学散文式的表达,引用了生物学、医学、脑科学、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最近数据和案例,对于源自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和现代科学起源的“人类立足于自然之外,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的观点进行批判。基于这个观点,人类可以随意停止和自然的被动接触,断绝和它的联系,甚至对地球心生厌恶。

这本书里既有细致入微的大自然的动植物的细节描写,有着《瓦尔登湖》似的清新优美的文字。同时也多次提到和引用了中国的哲学故事,比如阴阳、塞翁失马、鲁王养鸟的故事。此外还有一手的现代科学数据,比如,为了说明本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结合,促使科学摆脱了人为设置的禁锢,作者引用了哈佛大学民族植物学家肖恩·司格思泰德和北亚利桑那大学著名的遗传学教授、霍皮族人弗兰克·杜克波的观点和例子。司格思泰德说,合作拓宽了他的眼界, 让他从连贯的视角认识了世界。

作者用了将近40 年行走在堪称世界上最荒凉的一些地方,在人迹罕至的内陆走过了30000 多英的土地。足迹遍布全世界各个角落,包括充满活力的东非大草原、人迹稀少的黄石国家公园偏僻地带和寒冷寂静的北极苔原。

作者用散文诗一样的语言,用自己的实际的感触,以及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为读者娓娓道来大自然的各种智慧和美。人和自然不是孤立的,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一被忽视了多年的真理。作者想通过这本书唤醒读者,引导读者走进大自然,这是一场回家之旅。大自然是人类的最终归属,也就是“家”。

3 在其他学科中有哪些文本、哪些重要的发布跟这本书研究的问题相关,如何相关。

小学生必读读物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国内博物学家无穷小亮的《海错图》系列、威尔逊的《缤纷的生命》和《生命的未来》、洛伦茨的《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家世》、《灰雁的四季》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相较于这些作品,本书并不像《昆虫记》或《海错图》这样的博物百科类读物,他不拘泥于某一种生物的细微入至的观察,它更像是一种自然思维启蒙书,从宏观上总结出自然的八个特性,这八个特性总结出的智慧也能给我们的生活以启发。

4 这本书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有什么突破性?我们为什么会关心这个问题,跟我们当下的环境和问题,跟文明发展,跟个体的心智发展有什么关联?

这本书多次批判古希腊哲学里的“人要独立于研究对象之外”的观点,并对著名科学家笛卡儿所谓的“动物没有人类的情感”的论点进行了批驳。从对西方科学的源起进行批判的同时,作者对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道家思想表达了钦佩之情。

漫步在荒野中观察自然的时候,作者开始迷恋中国古代的阴阳学:两个蝌蚪形的图案首尾相拥,一黑一白,一阴一阳,被一个象征着生命的圆圈围绕。阴阳不是对立的一和二,而是互补的一对。它们合在一起的收益远远大于一加一的效果。所以,在黑色图形中有一个白点,在白色图形中有一个黑点,这两个点看起来有点儿像眼睛,表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事实。最后,在圆圈的正中,两个图形相接的曲线就是平衡的位置:古人说,对奇妙的大自然的宁静沉思是维持身心平和的灵丹妙药。

此外,本书还对人类固有的“二分法”思维进行了批判。偷懒地选择简洁或者非黑即白的表达方式,也就是所谓的低能耗思考,究其根由,这种习惯性思维出自大脑额叶。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翰·蒂斯代尔发现,带有“绝对论、二分法思维方式”(也就是我说的分类思维)的病人极易患上抑郁症。与此同时,英国雷丁大学的神经系统科学家们发现在语言中使用绝对性词语—比如“你总是”、“每次”或者“从来不”—的人可能承受着精神压力。科学家们在线创建了以个人抑郁和焦虑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聊天群,其中被调查的6 400 人使用绝对性词语的比例比大众高50%。在以自杀为主题的聊天群中,被调查者使用绝对性词语的比例比大众高80%。由分类思维和二分法思维主导的生活脆弱易碎、了然无趣。

本书在试图打破我们跟自然之间的隔阂,想恢复人类与自然之间天然的亲密关系。为此,毫不留情地批判古希腊人和科学上“过分关注独立的物体”的观点。作者试图告诉读者大自然最重要的一个基本特征:没有生命可以摆脱巨大的、充满活力的关系网。

随着科技日益发展,随之而来的物资的极大丰富和便利,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这本书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跟自然的关系,这不仅有利于个人的生存,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5 作者有什么资格阐释这个话题。他的学术背景(学科和交叉学科、师承)、在学科中有何种地位,你怎么评价他。

作者弗格森系美国“国家地理”系列讲座讲师,著有27本自然科普图书。曾为《名利场》《猎户座》《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等多家美国全国性刊物撰稿。为《猎户座》杂志撰写的题为《更深的繁荣》(A deep Boom)的文章被美国记者与作家协会评为“2016年最佳文章”。在过去的20年里,在美国各地巡讲,宣传大自然对生态平衡和心理健康的影响。2006—2016年,在太平洋路德大学雷尼尔写作工作室MFA项目工作。

本书是作者的第一本翻译成中文出版的图书。虽然作者在知名度方面没有那么强,但是从图书的文本质量和思想性来说,都非常优质。作者在书里提到了他观察世界的方法:尽可能多地熟记每种事物的细节和特征,从植物细胞到青蛙的心脏,积少成多。同时,他在大学期间,学习了“生态学”方面的诸多课程。虽然作者并没有具体写到自己的专业背景,但是从书里的内容来看,这是一部跨学科的自然普及读物,包括有人类学、脑科学、生态学、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并且书里洋溢着极大的善意和真诚,所以我个人人为这是一部被低估的自然主题的佳作。

6 书中有哪些让人印象极为深刻的案例,它有什么动人之处?

本书第七课“浴火重生”里用到了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作为案例。他和他的妻子在野外考察时遇到意外,他本人重伤,而他妻子3天后才找到遗体。相互恩爱的夫妻,后走的那位反而是最痛苦的。书里的原文:“听到噩耗,我悲痛欲绝,瘫倒在地。我从此开始万念俱灰。”短短不到三十字,道尽了其中的悲凉。亲朋好友、邻里街坊的安慰让他感到温暖,但他仍然是心灰意冷。他在腿伤痊愈之后,重新开始在大自然中长途跋涉,一方面是为了完成妻子的遗愿,把她的骨灰撒在美国西部她最喜欢的五个地方;另一方面,也是作者本人的需要。他离不开溪流、勿忘我、鹿、熊和美洲狮。它们以各种方式生活, 像朋友和家人一样给他安抚,让他倾听内心的呼唤,相信悲伤终究可以在更宏大的生活中化解。通过意外之后那些年的旅行,他慢慢放下了狭隘,走出了孤独,回到了这个无限包容的辽阔世界。阳光照进骨髓,麋鹿、狼群、松树、河流在他的血液里奔腾。

那天下午,我在空中扬起骨灰,风一下停了,骨灰悬在半空,慢慢地向北边的铁锈色砂岩飘散。接着我把勺子和罐子埋在了脚下的沙子里。然后我俯身把脸贴在一块温暖的岩石上。一片南瓜形状的云飘过我的头顶,消散了。一只准备在星百合上享用午餐的蜂鸟从我手边飞过,那么近,我甚至听到了它拍打翅膀的声音。这些不容错过的美好啊。在这里的几分钟弥足珍贵,我心中的结打开了。

书里这样充满细节的描写比比皆是,宛若一部BBC自然纪录片,值得用味觉、嗅觉、听觉、触觉,以及视觉来细细体会。

7 其他你觉得不吐不快的内容。

这本书的内容我反复看了快10遍,但是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获。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从图书主题里,总结出书里的自然哲学思想蕴含了现代流行的”复杂理论”,前3课的内容“接纳未知”、“相互依存”、“生物多样性”其实就是复杂理论在自然界的表现。

再看的时候,我主要看作者的一些批判性的观点。他批判了人类脱离大自然这一现象。并将其与我们受到的教育进行了联系。而当我们正洋洋得意于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生活、骄傲自大地认为“一切都将臣服于人类”的时候,他提醒大家:根本没有单独的一棵树、一只狗、一朵太阳花或者一个人,世间万物至少不是单独存在的。我们塑造各种各样的生命形态和进程,同时也在被它们塑造,并且和它们一起分享这颗星球上的资源。

接下来看的时候,我开始感受书里的各种细节。我了解到世界上最大的生命体是位于北美的犹他州占地106 英亩的“潘多”白杨林。据推测已经达到8 万岁高龄。它开始生长的年代差不多是人类离开非洲、进行史诗般的迁移,在世界各地定居的时候。

这就是一部博物学家的作品的魅力:思想深刻、论据充分,同时还充满了细节的描写。让人百读不厌。

8 对以上内容请给出内容标签:

它是在书中重复度最高的词、作者维度,以及跟作者相关的人物和事件、作者观点的关键词、根据这些词的衔接,可以形成对这个文本的最简版本。

自然、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美国国家地理、黄石公园、野狼、和谐、平衡和节奏

值得细细品味,有一定的阅读门槛

《八堂自然课》读后感(四):如何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健康的未来——爱因斯坦、伽利略、珍·古道尔、一行禅师从中受益

冥想、拆盲盒、敷最贵的面膜,现代人为了片刻的快乐和平静绞尽脑汁。殊不知,最珍贵的东西往往是免费的,比如阳光、空气和水,它们都是大自然的免费馈赠。这就是大自然带来的魔力。它能带来持久的、真正的幸福。

最珍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

不管你是谁,无论你在哪里长大,都会对现在的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充满担忧。时不时冒出逃离大城市、去山间吸氧的念头。

冥想、拆盲盒、敷最贵的面膜,现代人为了片刻的快乐和平静绞尽脑汁。殊不知,最珍贵的东西往往是免费的,比如阳光、空气和水,它们都是大自然的免费馈赠。

这就是大自然带来的魔力。它能带来持久的、真正的幸福。

如果你也想从大自然中汲取养分,那我推荐你读一本书《八堂自然课》,堪称一部现代版的《瓦尔登湖》。由美国“国家地理”系列讲座讲师、博学家盖瑞·弗格森著就。盖瑞大小就浸泡在大自然中,少年时代在小城度过,萤火虫、蜜蜂和公园里的橡树是他的启蒙老师。

盖瑞结合生物学、动植物学、医学、化学、心理学和哲学的研究成果,用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八堂课。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得到治愈。

第一课 接纳未知

1.多看是学习的起点。好奇心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2.爱因斯坦在一筹莫展时常去“学院林”,停下来四处张望。

3.引导孩子去感受比让他知道更重要。调动听觉、触觉、嗅觉、视觉去感受大自然。

4.参加户外课程的孩子的科学课考试成绩平均提高了27%。

5.只有意识到大自然热衷于让天地万物此消彼长,我们的觉察力才能增强。

6.带有“绝对论、二分法思维方式”的病人极易患上抑郁症。

7. 在语言中使用绝对性词语,比如“你总是”、“每次”或者“从来不”的人可能承受着精神压力。

8.中国古代的阴阳学,不是对立的一和二,而是互补的一对。在圆圈的正中,两个图形相接的曲线就是平衡的位置。

第二课 关注你的朋友圈

1.单纯通过打压获得成功的人终有一天会流离失所。我们的世界有自然的因果,这些因果保护着整个世界的生命力。

2.人类在生活中过度粉饰热门科学和技术,以致适得其反。比如,像分析机器一样分析宇宙,包括哺乳动物的大脑和身体。

3.我们需要敞开心胸接纳万物互联的事实,如果不和周围的人分享,那我们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财富和真正的满足。

4.“班图精神”认为人类最初的联系和最重要的关系都是通过分享实现的。

5.同情:我们最值得珍惜也是最强大的本能(达尔文)。

6.通过计算一个人和自然界情感联系的水平,可以预测他经营健康、快乐和高效生活的概率,以及对他人的宽容和关爱。

7.天地万物好比一行禅师手里的白纸,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叠加。

第三课 尊重生物多样性

1.集思广益很重要。成员差异大的团队写出的文章被其他科学家引用的次数更多,比成员同质化的团队的论文更具影响力。

2.差异赋予了我们力量,赋予了我们强大的优势。

3.把自己的喜好想当然地看作大众的标准是我们常犯的错误。

4.大自然直接为全世界的现代制药业提供的原材料大约占40%:

5.优生论将带来灾难:被驱逐,甚至被绝育。实际上,2000 年以来,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有40%是移民。

6.受种族偏见侵害的人身体健康都欠佳。经历种族战争或者对种族战争的担心,促使他们的激素(比如皮质醇)水平上升,由此引发的化学反应影响心脏、免疫力和神经内分泌系统。

7.地球上数十亿种植物、动物、昆虫和微生物组成了一张既变幻莫测又密不可分的生命网。

8. 生物的种类越庞杂,生命力就越强大。同时,这个体系应对变化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第四课 关于女性的一些真相

1.在雄性和雌性体形差不多的哺乳动物中,雌性通常占据领导地位。

2.雌性确立它们地位的原因之一是它们善于结盟。从鬣狗、大象到人类,雌性的智慧和相关的天性比单纯的力量更重要,是生存的重要因素。

3.雌性既有生育的职责也有领导的作用,这样的物种不胜枚举,包括猫鼬和鲸。即便诸如黑猩猩、大猩猩、狮子和狼一类的动物中雄性稍微高大一些,重大决策也是由雌性做出的。

4.在狼和狮子的世界里,雄性除了肩负狩猎和保卫领地的重要职责,还要照顾幼崽——陪它们玩耍,为它们觅食。

5.一个性别比另一个性别更重要是人类的错觉,两者均衡才是大自然的表现。

6. 4000多年来,人类只宣传阳刚之气,将其作为世界运行的首要准则。这是人类在和地球互惠互利、长期共存的问题上所犯的最具灾难性的错误之一。

7.在古老的撒玛利亚女神文化中,妇女经商,从医,担任书记员、女祭司和法官。到了古希腊时代,大部分妇女不再拥有财产,不能离婚,不能投票,也不能主持公共事务。在男性权益日盛的情况下,妇女的才能,包括创作激情都被嘲笑或者被当作对男性权力的挑战而遭受打压。19世纪,欧洲和美国纷纷通过发表一系列科学发现,“证明”女性没有创造力。到了20世纪初,女性依然被高等教育拒于门外,理由是这样做会导致生育问题。连科学都在压制女性的声音,女性无疑被笼罩在阴影之下。鉴于宗教和科学对文化的深远影响,偏见无处不在也不足为奇。

8.雌性的领导力在大自然中尽显无遗,从狮子、蜜蜂、狐猴、逆戟鲸、羚羊、章鱼、鬣狗、倭黑猩猩、草原松鸡到哈里斯鹰和翠鸟,无所不包。直到真正走进大自然,亲眼看到这些力量相互交织的时候,偏执和对女性价值的错误认知才逐渐消散。

9.雌性不但没有依靠雄性,反而和雄性一起,为物种的生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平衡。

10.只有真正让雌性回到和雄性平等的正确位置,我们才能内外兼收,过上健康和充满活力的生活。

第五课 动物兄弟使我们更快乐、更聪明

1.人类把自己置于其他生物之上是愚蠢的。

2.我们和数不清的生物一起分享世界,感受它们的生活、渴望、竞争、愤怒和恐惧,还有悲伤。这是一种在心底燃烧的交流感,也是世界各地很多故事模糊了人类和狼、鹰、兔子、熊、鲸等的界限,歌颂生命的原因。

3.进化生物学家马克·贝科夫认为,大量哺乳动物,甚至鸟类有类似于人类控制情感的大脑系统和化学物质。至少某些动物具有感受悲伤、快乐和爱的能力。

4.生命是一场艰难的旅行,能否安心和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能力鉴别什么值得珍惜,什么值得尊重。

5.拟人论把我们和自然界联系在一起。

6.狼和其他很多动物是我们祖先的老师。它们的知觉、直觉、体能、协调性和社交能力等都经过了数千万年的磨炼。它们知识丰富,思维敏捷,俨然一个高度理智、亲密合作的团队。除了力量和速度,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风格。

7.我们对我们的动物亲属的科学认知不断更新,这既是拯救那些不懂得尊重其他生物的人的良机,也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第六课 大自然讲究效率是因为生命能够获得的能量有限

1.无论是谁,拥有它们定会活出游刃有余的一生:和谐、平衡和节奏。“和谐”即顺其自然、不排斥和不抗拒;“平衡”即均衡的能量吸收和付出;最后是“节奏”,它包括每一天、每一个季节、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周期——在激烈活动和休养生息之间转换的规律。

2.蜂鸟高效生活的绝招不仅靠吃,对效率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这种精致的小鸟会严格控制体重。

3.还有很多生物通过装修房子打能量战。比如,蜜蜂运用复杂的几何图形建造蜂巢。

4.人类回归自然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放下执念,不无中生有、不暗自揣摩。

5.大自然会让人产生一种被心理学家称作“软愉悦”的东西,减少因为长期关注日常生活而产生的懈怠,重新启动感官和意识,摆脱疲劳感,聚精会神地工作。

6.作者写过一篇关于患有严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少儿参加荒野疗法项目的报道,其中揭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作用。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刚来的时候,几乎不能踏踏实实地完成2分钟的对话,但是2周之后,他们令人刮目相看。他们不但可以完成“钻木取火”等复杂的任务,还可以从事更需要耐心的教学工作。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在治疗专家的严格指导下停止服用利他林,打破了近10年依靠药物的记录。

7.或许可以这样解释人类的心理效益:事情发生了,我就接受,顺其自然。如果决定有所行动,也无须浪费心智质疑自己的能力或者过分看重结果。最后,请牢记一条传世2 000多年的建议:对自己最大的爱是说服自己,我已经应有尽有,感谢生活。

8.我们应该珍惜每天的机会,不用能否逆袭成功评价一个人的价值,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帮助他披荆斩棘、获得成功。要心存感激,要物尽其用,要与人分享。

第七课 灾难和毁灭之后,新生命更强壮

1.俗话说,不破不立。有一种心理疗法是在设定的失控状态下,适当地引发焦虑或者抑郁,让人利用这个机会直视困难,学会应对挑战的技能,重新获得快乐的情绪。

2.人在经历最痛苦的灾难之后可能惶恐不安、怒火中烧或者缩手缩脚,给莫名的激动、辱骂或骚扰可乘之机。控制情绪和思维的部分变得迟钝。受创者应该尽快开始运动。

3.每天锻炼20~30 分钟有助于缓解高度紧张的情绪,同时促进身体释放修复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另外应该关注当下,可以安静地冥想,也可以留意自己选择吃的食物,正念就像绵绵细雨落在焦土上一样。

4.关于进行正念的场所,大自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5.人类在和朋友或者家人相处时幸福指数趋高,但当一个健康的人走进大自然的时候,这个指数更高。

第八课 长者的经验与年轻一代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协调是物种强大的保证

1.在全世界的每一块大陆上、每一片海洋里,智慧总是从老传到小。狐獴教育它们的子女如何在享用美味的蝎子时避免被蜇伤;黑猩猩首领会和激烈争吵的同伴们坐在一起,安慰失败的一方;狼首领总是带领年轻的队员穿越崎岖的山路,在发现麋鹿的时候,演示如何躲避麋鹿的蹄子、少伤不死地捕获猎物。

2.自然不会教我们学数学、学开车、投资和对付难缠的同事,而是赋予我们更高层次的意识,包括回忆、分析和产生共情的能力;使我们明白内心的感受和健康、寿命等现实问题密不可分的道理。

3.自然要求我们学会在经受打击和挫折之后重新振作,培养坚强的意志;要求我们进步,然后相信自己的直觉;要求我们具备直面恐惧的胆量;要求我们学习战胜沮丧,不在忧伤中沉溺。

人类的行为造成山火蔓延、飓风肆虐、暴雨连天,但是大自然并没有因为人类对它做出了同等程度的伤害而厌恶人类。厌恶、愤怒和狂躁到头来只属于我们。地球一如既往—兴衰枯荣、潮起潮落、春暖花开。

某些健康状况和自然有着“不可思议的”联系,其中包括“抑郁和焦虑、糖尿病、注意缺陷障碍/ 多动症、各种传染病、癌症、术后恢复、肥胖、不孕、心血管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偏头痛、呼吸系统疾病等”。

这八堂自然课有关健康、智慧、感恩和知足,有关如何给我们自己和孩子一个健康、清新的未来。而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走出去、呼吸、享受宁静。

附:精彩片段(随意摘录,语文老师都要打满分)

我如今可以侃侃而谈,不仅要感谢有益的书籍和出色的老师,更得益于我小时候收获的那些感动:郁金香和天竺葵的颜色和形状让我沉醉,大黄蜂笨重的飞行让我痴迷,印第安纳的一场雨后,涌出地面的爬虫在蠕动时留下的曲线和毛毛虫一拱一拱地前行让我喜不自禁。

眼前的景色让我目瞪口呆:倾斜的山坡上野花盛开,有钓钟柳、天竺葵、毛茛、委陵菜、火焰草、风信子、马先蒿、三花水杨梅和猴面花,那是我见过的最绚丽的“地毯”。我们肩并肩默默地站了很久,我仿佛走进了莫奈的画。

那么鸟类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交流算什么?海豚或者鲸抑扬顿挫的交谈和家庭仪式又怎么解释?野狼、郊狼和狐狸可以通过十多种表情,调动爪子、头、尾巴和身体姿势,配合吠叫、咆哮和哀鸣等连贯地传递大量信息,与同伴沟通。还有,蜜蜂在回巢后会用舞姿告诉同伴花朵的位置。比如,“圆圈舞”代表距离在300 英尺以内;“摇摆舞”既表明方向,又代表路途遥远、消耗体力。绒猴有多种发音方式,其中一种预警的声音特指附近有敌人出没; 它们通过身体接触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建交。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