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总结心得
敲敲打打,要写下这个盛夏,三下乡的的点点滴滴。
一开始并不了解三下乡并质疑它的意义何在,并且是与志愿小时挂钩的,换一个角度算是与个人的利益相关,但十几天来我觉得三下乡确实有它存在的必要理由,都称大学算半个社会,这个三下乡算是让我们接触实际的开始吧,这段时间里的集体生活在我看来对个人最有益的是观察别人,反省自我,完善自我的这个过程,能让大学生更好的了解现今社会,更好的适应以后的社会,为出社会做了一条道路。
喜悦与泪水,还是不免落入俗套地讲句,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将近半个月的三下乡竟是结束了,我曾以为很艰难甚至是以度日如年来作喻的日子,在拎着行李回到宿舍打开手机点外卖的那刻,突然觉得也不过如此。曾有一朋友在我三下乡期间打趣说,人类是感性动物,而女生尤其突出,别看你现在能把对这些日子的不满细数能着好几个小时不停,真到结束后叫你回忆的时候,你能清晰记得的更多的是那些美好的。
我们队伍三下乡的主旨是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在校园居住以及进行教学其主要应是留守儿童,所以会和孩子接触较多。在与孩子的情感方面,应该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吧,在三下乡的最后几天有很多老师在准备给孩子们的礼物的时候就有很多的不舍,宿舍那几天的话题都是围绕着各个孩子展开,还发现个很神奇的,各科老师讲起自己有印象的孩子的时候眼睛会泛着些许不同平时的光芒,记得当时的我是很羡慕的,不是因为受到很多小孩喜欢的老师们,而是在那个大家在表达对哪些孩子的不舍时,我很认真地回忆了下,却发现自己当真没有什么不舍的对象,就只能静静的在自己的席子上玩手机。可能是平日生活的环境中没有多少小孩子,到了三下乡我和小孩子的相处我是处于很被动甚至是排斥的,除非是必要的活动或者节目的接触,其余时间我都是能走避免小孩子的道儿我就不怕绕远。在最后一天后的别离情感更为明显,文艺汇演的喧闹拉下后衬托的是一段长时间的寂静以及空荡荡没了小孩子身影的校园,就是那段空白无事的时间我看到很多老师红了眼睛也有安慰了几个老师而自己心里那时还是毫无波澜,闲逛到舞台,高了一大台阶的地方视野也就广阔了很多,呆呆地看着这个自己每天都想离开的地方,坐在边缘拿着麦克风吼着歌的老师们,还脚下是自己每天拉着音响带孩子们排练节目的舞台,关于这个舞台,比教室的讲台更让我有所感触,有次排练时间的安排错误导致有些学生已经通知家长来接送回家而有些照常留下,在我愁苦缺了将近一半人还怎么说清楚队形的时候,远远能看到本已经排队离开的孩子们从大门处奔向舞台,问她们为何,说是要一起排练不能落下。想起当时的场景,就是那么突然的,眼泪就流下来了,我不讨厌哭来发泄但不喜别人看到自己哭的时候的模样,拐进舞台的角落,视角所及之处就剩我了,虽然关于不舍的情绪来匆匆去也匆匆,我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中就没了那种感觉,但哭了一场后算是为我自己的三下乡画下了个句号,也不用深究很多。
对三下乡与孩子们情感上共鸣的欠缺是有些遗憾,但在与团体的相处中是挺开心的,虽然中间有过不是很和谐的一段,可大家性格各方,会有点小火花,小误会,也是成为好的团体的必经过程。就像伟莹师姐说的我们是个团体,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与一群人一起住个地方一起教学,这会是我们以后都不会再次经历的生活。也是缘分从这么多人中奔在了同支队伍,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十几天,这种生活对于只有大学才住进了集体宿舍的全宿的我很是新鲜,清晨睁开眼是那群人,夜眠闭眼前也是这群人,在这个不大的校园出出入入都能碰到的也是这群人,很奇妙的一段经历。
深夜两三点的满天星,清晨初现些亮光的校园,是三下乡的好景色,而这些,共建人都有幸探得些许,这个三下乡,最幸运的是进了共建组,有很闷骚但很负责的组长,遇见了一群性格很好的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