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我是幸运的》读后感10篇
《他们说,我是幸运的》是一本由[美] 艾丽斯·西伯德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352,汉语言文学网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他们说,我是幸运的》读后感(一):我们要学会的勇敢,就是不断接受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切
最近看了一本小说,名字叫《他们说,我是幸运的》,讲述了一个美国女孩被一个黑人男性殴打强奸后的故事。起初看了开头,我以为是个家境贫寒的黑人女孩被歧视的故事,可后来发现,原来是个中产阶级家庭白人女孩。即便这样,当她被强奸后回到学校回到家的时候,面对的并不是安慰和鼓励,更多的是被指指点点、被可怜、被很多人不断记起和重复。没人能理解,甚至身为女性的朋友和法庭也不能完全理解,强奸对一个女孩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不可逆转的改变。这本书的女主人公,其实就是作者本人,她用一本自传,讲述了自己在被强奸后,如何重新回到大学生活,并在某天路上认出强奸犯之后,如何面对法庭一而再再而三的艰难进展的待遇。这并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甚至有点难受。原以为是女主被强奸后发愤图强一举成名的故事,却发现世俗的成功并非她们所追求的制高点,内心的平复以及如何重建对社会与他人的信任,才是女主及所有被强奸女孩们最大的挑战。
所谓女力,其实并非全部指女性在社会上取得多么大的成就,有些仅仅指的是,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与不信任感,重新回到正常的人类生活中,并展现出女性的不同方面。就像女主,在被强奸之后,她完全走上了一条自我疗愈的道路,而这条路却非常艰难。无论是周围的同学,还是异性,即便上之后与她上床的男性,都会不断地提及这件事,让她无法真正走出来。在一个被强奸后的女孩身上和心里,这让她变得肮脏,或者说残缺,或许没人真的会去故意伤害她,但有意无意的能够看到,每个人多少是抱着好奇的心态,不断地提及,也让她不断地回想,在自我疗愈的路上,不断地进进出出。
原本以为强奸犯进了监狱,女主的生活就会慢慢地拨开云雾,但好友莉拉被报复性的强奸并放弃申诉后,一切旧有的伤痕仿佛又回到女主的世界里。这是这本书的结尾,但却让人无法心安。很多人觉得,被强奸后的女孩内心只要有心理医生,或者时间的流逝,一切都会过去的,未来如果能找到一个不介意这件事的老公,一切都可以重来。但事实上,没人真的体会过这种阴魂不散的感觉。无论走到哪里,什么时候,周围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件事,并被不断提及。社会对女孩的认知力又是多少?当类似事件一次次发生的时候,社会对女孩的态度是什么呢?女孩自身对自己的价值是如何认知的?为什么女孩总是在自我怀疑中否定自己的价值,任何的呼声和呐喊到底能保护自己多少?
今年网络上爆出了数起酒店抢人案,以及各种理由的强奸案,有些边远山区农村也经常出现老师或者村民强奸女孩的事件。事情曝光后,网友的反应不一,鼓励与加油,愤怒与担忧,但还有很多在质疑女生是否因为穿着暴露,语言风骚勾引了别人的强奸。而女孩在曝光后慢慢选择了沉默和不再开口,为了自身的安全,也为了未来的生活。对于很多被侵害的女孩,被不公正待遇的女孩,所需要的面对的,其实仅仅从内心接受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并回到正常的生活。这绝不是简单的忘记那么简单,女主也在学校和法庭上经历了一次次内心的创伤和重建,并在很多人的不公与鼓励下,建立了自己的新形象。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甚至可以说,她一切的努力仅仅是为了回到正常的生活,而非世俗生活里对成功的定义。
好在,越来越多的女力和女性社会组织在发声,不仅仅为那些曾经被侵害的女孩,还有更多在社会生活中被压制,被欺负,被侮辱,被语言暴力等等的女孩儿。比如和颐酒店差点被坏人拉走的女孩,她的勇敢发声,让众人发现了酒店背后不可告人的秘密,并让大众学会了紧急情况下自救的方法。某报社老师强奸案中,被害者的朋友也勇敢的站出来举证,让整个灰色地带曝光在公众面前。这些女孩和她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变革和发声。她们所翻开的新的一页,不仅仅是为自己呐喊,并且是为有相同遭遇的人的呼吁,以及可能有潜在危险的更多人的警示。在中国很多地区,甚至全世界,还有很多女孩被欺负,被侵害,她们不敢报案,也不敢同别人讲起,带血的伤,留在心里一辈子自己消化。这些女孩的勇敢行为,为那些悄悄落泪的女孩子们,带来一线新的希望和鼓舞。
现在很多人都在为男女平等而呐喊,但实际上让女性找到内心的驱动力,以及让弱势女孩找到正常生活的勇气,才是第一步的事情。在全世界,还有很多女孩,她们在世界各地,因为文化,因为愚昧,因为礼教,或者各种原因,正在或者已经让自己成为了弱势群体。她们甚至可能还不知道,女性还可以活出自己的样子,不知道身为女性也可以有自己的光芒。《他们说,我是幸运的》所带给我们的思考,并不是成为人生大赢家的成功路线,而是弱势女性如何自我接纳与接受,并重新活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的鼓舞。
或许,我们从未觉得自己身为女性是弱势群体,但每个人都有可能在生活中遭遇不美好的事情,就像这本书中的作者,或者勇敢站出来发声的女孩们。我们要学会的勇敢,并非仅仅是为成功路上的付出,还有不断接纳与接受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以及在我们尚且安全与美好的时候,接纳与理解那些不幸的同伴,并帮助她们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重建对他人和社会的信任与安全感。
《他们说,我是幸运的》读后感(二):也是一部人性与尊严的抗争史
因为各种原因,这本书在我的枕头底下呆了好几个月,我鼓了好几次勇气,终于在今天晚上断断续续的看到了结尾。
还记得看电影《可爱的骨头》的震撼,我一直以为至少在影视作品里面,所有的恶都会得到惩罚,而所有的善都会被保护,然而可爱无辜的女孩子却最终死在了伤害她的人手里,那个被拖进黑暗通道里的十九岁女生,同时也是无辜的小骨,被伤害侮辱,被深深地刺痛.......
起初我有点抗拒书里描绘的很多女主与强奸犯对博公堂的场景对话,无论怎样都接受不了明明是受损害的人,却还必须被强奸犯的律师一次次的折磨,但是后来我才终于明白女主写下这些令人心悸的情节的重要性,就像女主走出法庭后,庭警跟她说过的一样:你是我三十年来见过表现最好的强奸犯证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善于组织语言的女生,面对这种局面尚且如此委屈求全,换做其他稍微弱势的女生,估计根本就没有机会得到公正的对待,这也难怪会有很多被强奸,受到损害的女生宁愿忍气吞声,女主不过是做了一个正常人受到伤害时会采取的正常法律手段,结果却成了少有的坚强者,这个世界上的坏人果然还是比善良的人更无所顾忌的,而太多的女性还是过于软弱了。
说实话看到强奸女主的人最终被判最高刑法的时候,突然觉得好开心,是一种从这本书买了压在我的枕头底下开始的石头,终于落地的放松,虽然受到损害的人没有办法得到弥补,但是就像书里面教授勉励女主所说的一样,没权没势,没有背景的人,靠的就是记住所发生的一切。记住生命中发生的一切,与之坦然相处,在伤痛中成长为一个更坚强的人,是我这样的小人物的心理自我建设。
十年的沉淀让女主最终获得了自我的释放,她找到了合适的方式接受自己,也因为曾经受过的伤痛,更愿意去理解和帮助正在遭受苦难折磨的人,也许并不是每一个艾丽斯都能得到解脱,有的人会带着沉重的枷锁度过一生,但每个人都仍然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得到想要的生活,只是有时候有的东西会来得晚一些……
《他们说,我是幸运的》读后感(三):我想我们天生敏感,我想我们天生坚强
/他坐在黑暗里,看着我入睡。在我睡着之前,我记得自己在想,凯西会不会在某一刻发现我是一个漂亮的姑娘,漂亮到足以让他想吻我。这是我和喜欢的男孩共度的第一个夜晚。/
看到这里,我心动了。跟着艾丽斯为凯西而心动,为这样美好的夜晚心动。读到第六章,书中这样的夜晚少之又少,它是如此珍贵。这让我想起了我和喜欢的男孩共度的第一个夜晚。也是美好如此。没有任何肢体接触,只有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被爱的渴望,以及对于初吻的憧憬。他只要一直坐在我身边就行,就像一个守护神。
这或许就是这本书对于我而言的魅力之处吧,恍如隔世的往事会跟着文字历历在目,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疼痛的。我想写一篇关于这本书的影评,迫不及待,刻不容缓。虽然我还没有看完这本书,但我已经很清晰地看到了曾经同样无助的自己是怎样在危机四伏的少女成长中孤军奋战,把自己一点一点从万劫不复的深渊中拉出来。
接下来我会讲一个很絮叨的故事,我删减过数次,想让这部分读起来更简洁,但是我失败了。成长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啰嗦的过程吧。大家将就着看吧。
我的爸爸是一名乡村老师,妈妈承包了学校的小卖部。我们和一群算是志同道合的老师们住在一所破旧的校园里面。我在那里度过了记忆中的童年,那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爸爸妈妈虽然会经常吵架,但是爸爸永远都会在事后拿着好吃的食物去讨好妈妈;校长夫人总是穿着好看的裙子,而校长总是会拿着一把大剪刀,在学校的那些高低不一的植物上修修剪剪;教导主任总是爱耍流氓,当着我们这些小孩子的面亲吻他的老婆,然后对着我们耀武扬威,没见过你们爸爸在家里对你们妈妈这样吧! 我们一群傻孩子坐成一排,整齐地摇晃着脑袋瓜子;这里有两条清澈的水沟和一条臭水沟,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每个季节都会开出不一样的花,我们会采来摆在家里的餐桌上。校园很小,入口处却有两棵高大的法国梧桐,那是我见过最好看的梧桐树。我们有无数个秘密基地,后山的小山坡,教学楼上面的小杂物间,还有一片空旷的楼顶。我们收养过很多小动物,把它们放在水泥乒乓球台的下面。我们每家每户会在同样的时间添置同样的家具,会在房间的水泥地上铺上同样纹路的凉席,大人会一致的告诉我们不准穿鞋进房间,要玩就在凉席上玩,不要去床上蹦蹦跳跳,就仿佛他们为此开过讨论会一样。这是我的童年,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宝藏,是我人生最柔软的地方。
11岁那年,学校的初中部被强制解散,老师们各奔东西,我们不久也要搬到爷爷奶奶的住处,这对我是个不小的打击,尽管那个年纪的我并没有察觉。我要转到镇上去读初中了,爸爸为了养家糊口决定去上海从事家教工作,我和妹妹成为了某个意义上的留守儿童,妈妈留在家里照顾我们。我上初中的那所学校离我家不远不近,一开始为了学业着想,爸爸妈妈决定让我住宿,乡下的中学,稍微远一点的孩子都住宿,他们觉得那没有什么问题。我一开始也充满憧憬,这挺新鲜的,并且别的学生都住宿,这不是什么有难度的事情。然而就在我搬进学生宿舍的当天下午,就在学校食堂的饭桌上因为想家泣不成声,把才吃进去的食物全部呕吐出来。那时候我才知道,homesick 真的是一种病,它不是开玩笑的。同学带我去小卖部给我妈打电话,我嚎啕大哭,妈妈在电话那头说这有什么好哭的,小卖部的老板娘则在我耳边凶神恶煞地咒骂,你妈没教过你在别人家打电话不准哭哭啼啼的吗,哪里冒出你这么个晦气的学生。这是我第一次,觉得一个学校竟然可以这么不友善。我开始厌学。
那一学期因为住校我接二连三的生了好几场大病,起先是得了沙疹,肚子上全是密密麻麻的红色疙瘩还有的发炎灌脓,然后又患急性肾炎浑身浮肿,学期末的时候因为牙痛脸肿得像个癞蛤蟆。我觉得我的抵抗力低到了极限,人生无力到极限。我一而再再而三的请病假,偶尔在学校上课的时候我妈妈也会来探望我,我每次都会哭哭啼啼的。同学们会笑话我,模仿我妈来学校时我满眼泪水委屈的模样。从那一天开始,我不再是我生活的世界中普普通通的一个女孩,我成了特别矫情的存在,我吃不了别人能吃的苦。
妈妈走投无路把我寄宿在一个离学校比较近的亲戚家,很亲的亲戚。妈妈很放心。然而妈妈却不知道,就算我反锁了房门,那个男人还是能够躲过他熟睡的老婆在半夜潜进我的房间,抚摸我的大腿,我惊醒,他说在帮我涂花露水。他钻进我的被窝,握住我的手,然后伸向他的下体,让我握住它。那时候的我才11岁,他对着我的耳朵喘气,对我说让我明天喷点香水,说女孩子要喷点香水。我不敢求救,我甚至搞不清楚那是个什么情况,大人从来没有告诉过我。我屏住呼吸,祈祷这个夜晚赶紧过去。第二天我便打包离开了那里。可是我仍然不想住校。毅然决然选择了走夜路回家,那是一条漆黑的乡间小路,你会路过几个坟墓,经过一座阴森恐怖的石桥。有时,路上总是会有一群与我同样不想住校的男孩子,我以为我们可以愉快地结伴回家,但是他们叛逆得不像话,他们在路上抽烟,时不时走到我的身后,突袭般地重重掐一下我的屁股,然后他们便会笑得很大声,开心得不像话。然而这些男孩,都是我一起长大的小学同学。他们为什么成长成了这幅模样?我想不明白。再后来的夜晚,我每次都快速地走在离他们百米远的前方,我每天提心吊胆地走在那座石桥上面,尽量让自己不去看桥底下黑漆漆的河面。我想那是我恐惧河水的开始,直到现在,我仍然不敢在光线不够明亮的情况下走近任何河流或者池塘,甚至于水产店里黑漆漆的鱼缸。
后来,初二升初三的时候,我坚定的表明了立场,让我转学。我没有告诉他们原因,我爱我的父母,我害怕看他们自责的模样,并且我也知道我说什么都无济于事,比起他们的人际关系,我这些化险为夷的小经历或许根本不值一提。我哭着对他们说,我想离开,我讨厌这个小镇。这或许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做出逃避的抉择。然后,爸爸把我和妹妹还有妈妈接到了他打工挣钱的城市。那一年回家过春节的时候,爸爸带我去那个亲戚家拜年,那个男人偷偷塞给我一些钱,让我去买好看的衣服,我接下了。再晚几年,路上碰到那些男生,也都彬彬有礼地和我打招呼,说着小时候的趣事。然而青春期的那些黑暗又邪恶的瞬间,就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如果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性教育,有心理治疗,事情或许会大不一样。可是这些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就好像我真的不需要他们一样。我就像一株在一个荫蔽的角落生长得好好的植物,一下子被移植到阳光充沛的广袤土地上,人家说,我栽培你,我带你见大世面,你却生长得这么不争气,真是没用。然后我变得敏感,变得脆弱,更可悲的是我还遭受了性骚扰,雪上加霜。然后我告诉自己,你至少没有被强奸,你至少没有神经不正常,不要让这件事闹大搞得众人皆知,过去就让它过去吧。但是,没人知道,我的世界确实因此而无声地崩塌过,没人知道那个时期的我觉得自己有多糟糕,我畏畏缩缩,我胆小如鼠,我觉得自己轻贱无比,任由男性糟蹋,却没有勇气反抗。大人们开始把我的易病体质归结为不能吃苦,把我所有的负能量定义为矫情,把我不喜欢攀比不喜欢社交的个性定义成没有基本的生存能力。他们看不到我在与什么样的苦痛做着怎样的斗争,他们只看到了我有多么的让他们失望,因为我没有成长成他们想要的那副模样。性教育,心理治疗,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这么矫情的东西。他们只知道疯子就是疯子,没疯就是没疯,在你变成一个疯子之前,你就得像所有的人一样去追求所谓的“优质的生活”,没有讨论的余地,直到你变成一个真正的疯子。因为比起一个不追求“阳光雨露”不求“上进”的孩子,他们或许更愿意接受一个疯子。可是什么样的生活才算优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才算上进,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性教育和心理治疗。这两项我一定会早早纳入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来。我会找到正确的时机告诉我的儿子,请尊重你身边所有的女孩,不要蔑视,不要妄加评论,更不要轻浮好色。她们很脆弱很敏感,因为她们就是这样的物种,她们就是这样被评头论足了几千年,这是她们的天性,她们做不到像你们男生那样没心没肺,那样自大狂妄。她们不是餐桌上的插花,你没有资格去评论她们的好坏。我更会早早地告诉我的女儿,加强对男性的戒心,什么样的男生是在把你当作猎物当作玩物,什么样的男生又是真的喜欢你,如果不幸遭受了性骚扰或者更严重的暴力事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要为了所谓的“贞操”让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那不是软弱,那是理智,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尽最大可能的保全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会告诉她,这很正常,这就是成人危机四伏的世界,没有那么美好,但也没有那么糟糕。要敏感于来自周围的真诚的爱,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情真意切的好男孩。当家庭发生大的变故,我也会告诉我的孩子,这也是正常的,一切都会好起来,我们还有将来,我们还有爱。必要时,我会向更专业的力量求助—心理治疗。
还记得那句驴得水的台词:过去如果就让它这么过去,将来只会更槽糕。
大家都认为不能讲出来的故事,或许才更应该大声的讲出来。
如果作者不写出这样的一本书,不这么细腻地去讲述这个过程,谁会关心被强奸的女孩们到底在经历着怎样的苦难,谁又会开始反思早期的性教育以及树立正确的两性观念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么的重要。当成年人对此缄口不言时代彻底成为过去,女性才能真正的被尊重被保护,而不是继续沦为一个又一个失去理智的禽兽的猎物。
我们不需要一切花哨的追求套路,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两性关系中那一份最起码的尊重。我们不是男性身上的那一根肋骨,我们不是附属品,我们从来不是。
只有当我们真正面对这些丑陋之后,我们才能知道,美好的事物到底应该去怎样定义。就像那个夜晚的凯西,就像那个与自己喜欢的男孩第一次度过的夜晚。
《他们说,我是幸运的》读后感(四):恨的反面不是爱
翻了翻自己近来读过的书的短评,看到自己当时写给lucky的评价。
这本书令我极为震动,一本纪实性的书的大概算结局的部分让我感到难以面对与接受。
这本书让我渐渐渐渐的意识到,对于惨痛的回忆,除了恨与无可奈何的感激外,原来还能如此平静而冷漠。
爱的反面不是恨,漠然才是。这是我一次次被提醒却难以做到的事情。
恨的反面原来不是爱,却是我第一次明白的事情。
刚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非常难过。我一般时候是拒绝我误以为这本书也是的那种鸡汤的,那种我以为的中心主旨是“因为一件事情发生了 无可挽回的发生了 所以你要努力试图找出这件事的positive side”的书。
但这本书不是,她只是对一切娓娓道来,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有。
我为我连自己做好了准备接受灌输的鸡汤都没喝到而悲伤。
因为一些事情发生过,他人未曾体会的事情,来自其他人的劝慰在我眼里是无意义的。因为你们此生都不会有同样的经历,我也不希望任何人有,但是因为不曾体会,所以不论你们如何试图理解,你们都是无法理解的,大概是这样的想法。
这本书的作者也有在我看来无法改变的惨痛经历,我愿意听她说话。我愿意听她说我以为她会说的那些话,那些我的长辈与朋友,我的咨询师一次次告诉我的事情。
你的经历塑造了如今的你,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对一切心存感激。
大概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我买了这本我以为的鸡汤。
而后我在阅读中意识到,这与我以为的,是截然不同的记述。
我用了更长时间,慢慢的明白,原来也可以是这样的态度。
它发生了。
这就是全部。
--
也许会造成误解,我与作者没有相同的经历,我曾是所谓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我其实并不愿给这本书评分,它对我的意义难以用分数衡量,倒不是说有怎样巨大的作用,而是仅仅觉得它的画风与记分系统格格不入。
《他们说,我是幸运的》读后感(六):我们不该沉默
同样的风景,同样的地点,却上演着不一样的一切。有女孩儿被强奸,有女孩儿被杀,还有那么多人曾经经过,然后不留踪迹。
无法形容此刻我的感受。我震惊于女孩儿遇事的冷静以及敢于面对一切的勇气,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即使是如今,遭遇强奸的女孩儿们大多都选择缄默。我默默看着艾丽斯周围人们的反应,我想,没有经历,我们都无法理解女孩儿内心的哀恸。安慰、同情、背后的窃窃私语,就如艾丽斯所说,"她发现了没人知道该怎样对待一个强奸受害者,包括女性",女孩儿想要的仅仅只是最初的自己。她自己眼中的自己,以及他人眼中的她。一次又一次的回忆与重复,绕来绕去寻求破绽的对话,还有对方律师嘲讽似的引导,还有周围那么多的当做事件聆听的人。这是真实发生的,并不是一个故事,可很多时候,因为事不关己,我们只是路人。
他们说,我是幸运的。是的,在遭遇强奸之后,艾丽斯仍然活着。是的,艾丽斯的身边有着支持她的父母和姐姐,即使她的父亲在很多时候都无关紧要(在艾丽斯庭审完之后,她父亲在外面等待,可艾丽斯却没有认出她的父亲,而且我总觉得他父亲无法接受出事之后的艾丽斯)。艾丽斯的身边有着支撑她的朋友,玛丽·艾丽斯、莉拉,还有艾丽斯的律师。她是幸运的,她仍然拥有,罪犯最终落网,女孩儿得到了她的公正。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是艾丽斯所遭受的一切折磨,精神上的凌迟更多时候会让人崩溃。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艾丽斯写的那首诗。以"假若他们抓住了你"为开头,以幻想性残忍的报复为内容,以身侧的死亡为结尾。"到我这儿来吧,到我这儿来,过来迎接你的死亡,过来躺在我的身边。"她的悲伤,她的愤怒,都在幻想的国度里遨游。艾丽斯热爱诗歌,我想,在很大程度上,诗歌与写作都赋予了她力量。艾丽斯是怨恨的,她将被强奸的事告诉每一个人,她寻求着不再是异样的目光。从事情发生到结束,她的心灵并不自由。
在申诉成功的时候,我以为本书已经到了结尾。虽然过程不好受,可女孩儿的坚持和勇于面对让事情得到了好的结果。可很多东西,我们无法预料。一直在身边的朋友遭遇了同样的事,而源头是艾丽斯房间的窗户坏了,然后这有可能是报复性的行为。艾丽斯的课程得了A,她能够到更大的舞台去朗诵诗歌,她试着结交新的男友,试着去接受正常的性生活,她的生活表面上已走上了正轨。可好友被强奸,一切似乎再次被打乱。我一直觉得艾丽斯选择一个人离开雪城便是一种结局,不算上后续中她的生活,这样的结局似乎不该。可突然又想到,这是真实的一切。
这是她的曾经。后续的结尾处,艾丽斯说到,"在我处的世界里,两种真相交融并存,痛苦和希望同样躺在我的掌心。"我突然明白了。生活的意外太多,艾丽斯的自传已经表明了她现今过得很好。当我们能够自如的谈论过去的悲伤,生活的康庄大道已在眼前。
一直以来,强奸这个话题让人愤怒。你情我愿的做爱是自然,而当暴力与强迫掺杂进去之后,本质就已不同。这是一个男女平等的时代,可天生的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在某些时刻,女性是处于不利的状态的。而社会上的看法,特别是对受害的女孩儿隐晦的眼神,常常让人崩溃。我想,艾丽斯的自传不仅仅是她想让那些受过同样伤害的女孩儿振作,更多的是一种劝告,一种警告。精神上的受创很多时候会跟随一个人的一生。艾丽斯描写了遭遇强奸之后选择沉默的女孩儿,阴影从此跟随。所以,沉默是金,只是因为应该沉默,更多的时候,即使艰难,我们也该面对。
《他们说,我是幸运的》读后感(七):最孤独的人最亲切
这是一本关于重生的书。
艾丽斯·西伯德(Alice Sebold),美国作家。曾师从于著名小说家雷蒙德·卡佛、托拜厄斯•沃尔夫、诗人海登·卡鲁斯等。一九九九年,在沃尔夫的启发下,她将自己大学时代遭受强暴的伤痛经历写成《他们说,我是幸运的》一书出版。
“在我被强奸的那条通道里,有一个女孩曾被谋杀和肢解。它曾是通往一个圆形露天剧场的地下入口,演员们会从那里,从观众的座椅下面突然出现。这件事是警察告诉我的。他们说,相较而言,我是幸运的。”
这是书的开头。
世界在她眼中从此分裂为两个。一个是安全的,一个却危机四伏。她曾一度认为,不再会有“好男孩”会接受她,自己终将被人群放逐。家人小心翼翼避开她的伤口,周围人关切的眼神和安慰却徒增压力,令她更觉得自己已然“不同”。但同时,在逐渐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她也重获勇气和力量。
艾丽斯没有像多数强奸受害者一样逃离事件发生地,而是勇敢地选择回去,直面心中的恐惧和人们的窃窃私语,并将强奸犯告上法庭,以严密的逻辑和极大的勇气与之对抗,并使该案成为本地十几年来里程碑式的最终定罪的强奸案。
但现实中,很多人没有艾丽斯这样的好运气和巨大的勇气,他们被这个社会所误解、嘲讽、甚至唾骂。无论选择隐忍还是挺身而出,她们都不得不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伤痛。而重生,是一个更大的难题,即使艾丽斯已经被奥普拉邀请录制节目,鼓励全美女性像她一样,勇敢面对人生困境。可她依然还是摆脱不了痛苦,用各种残忍的方法甚至是毒品来让自己沉沦。
最终她完成了救赎,从黑暗中走了出来。
可是,这个社会依然没有变很好。
这不是一本读起来轻松的书,但却是每个女性都应该读的书。通过艾丽斯去审视这个世界,审视自我。
《他们说,我是幸运的》读后感(八):因为你,所以幸运
读这本书断断续续三四次,终于只几天一口气把它读完,但读得不够细,还是有些许地方不能理解,隐喻没有读懂。但这足以让我来写一写一篇书评。 第一次读时,吸引我的就是题材还是新颖刺激的——“强奸”这个可怕的词语,或许有些悬疑小说有所提及,但真正深入探讨,并且是以受害人的视角来叙述还真是第一次接触,很具吸引力,直到露骨的字眼第一次让我觉得如此作呕,真正意义上理解了什么是“强奸”。不得不说,这确实一部很具震撼力的小说,就单凭主人公作者坦然地将这件事以小说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就足以引发人们的关注。 强奸对于女性来说,不仅仅是肉体上的伤害,更是精神上的践踏。就算你足够坚强,但是那个根深蒂固的思想已经让这个女性变得不完整了。这让我想起了网上的一个网友对强奸的评论,他认为,一个女人只要她想,足以摆脱男人的强行性行为。我觉得实在可笑,不管从生理还是现实地位上,女性还是弱势群体,这是事实,是时代还没有完全变得平等,也不可能完全平等。对男对女还是有所区别,谁让雄的和雌的拥有不同的性器官呢? 用“勇敢、坚强”来形容艾丽斯▪西伯德已经不足以了。我相信她绝对是新时代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从遭遇强奸,直面遭遇,指证犯人,到重拾自我,每一步,相信内心的痛苦只有自己清楚,但是她清楚这不是重点,这些痛不能改变一切,她只有努力,努力地面对它,战胜它,释放自己愤怒,为自己的遭遇还以有力的一击,她不惧在别人面前提她被强奸,不惧在审判庭上再次触碰自己的痛楚,不惧陷阱重重,她只竭尽全力定要把那个强奸犯送上监狱,她依旧渴望爱情,她依旧希望自己是个干净的女孩,起码她的灵魂还是。她做到了,她是雪城第一人。 这是她作为一个受害人内心的自述,很钦佩,也很感激她愿意将这心情分享给我们知道,或许是分享给我们了解。这并不是全部,当她身边的朋友也遭遇她的噩梦时,她一样是束手无策……但,她朋友莉拉不会像她一样直面此噩耗,她选择躲避,甚至躲避艾丽斯……. 这样是小说最后给读者的一个思想,其实我还不怎么理解,这样的结局她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但文章最后还是说了“强奸的阴影不会再追随我的脚步。” 也许,对于艾丽斯来说,她是幸运的,但是我依旧认为,是她内心的强大,是她执着地为更好的自己而活着的动力让她变得幸运。 读完一本书,总会有很多方面的收获,这种收获不仅是常识上的了解,更多是对一件事物的看法上。显然,艾丽斯把“强奸”变得普通化,她传达着正能量——要直面,而不是让那些罪恶的罪人逍遥法外,正是这种力量,也不知道是否强大,但相信绝对是犯罪有力的回击。
《他们说,我是幸运的》读后感(九):女性身心创伤修复指南
初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是在某医院产科检测胎心胎动的病床上,周围都是超过36岁的大肚婆,面带幸福忐忑的笑容。
仪器上不断条约的红色绿色光标,代表我肚子里的两个女孩。
啊,你们是妈妈最心爱的宝贝。
检测要持续30分钟,所以我翻开了这本书,3分钟后,又迅速合上。
你明白的,在那种环境和情况下,我无法面对作为女性一生中最大的恐慌“被强奸的恐慌”。
大约对很多女性而言,对被强奸的恐慌要强于对死亡的恐慌。至少在我的少女时代,如果一旦有类似的社会新闻报道,寝室里的姐妹就会彻夜长谈,通过抱团来抵御这种无法控制的恐怖感。
我手里的这本书《他们说,我是幸运的》,写得太真实,真实得我几乎无法直视。
我们似乎面临女性极大解放的时代,拿到书的时候,朋友圈里刷屏的是奥巴马夫人的演讲,是希拉里可能成为全球最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的荣耀。
但现实是,女性仍然需要独自承担许多的身心创伤,这是另一种性别既无法体验又很难理解的痛苦。
例如,我昨天在医院的长廊上,还听到一位貌似体贴的丈夫对妻子报怨怀孕脚肿的回答“啊呀,怀孕都会脚肿的,人家也都肿的,就你报怨多。” 这种对话很平常,但我不相信那位妻子心里没有浅浅的划痕。
按我最典型的阿Q精神主义,这种时候,就应该找更惨的人来帮助自己解脱。比如寻找那些被老公逼着生男孩的社会新闻,比如在产房门口大叫“我儿子多重啊,而罔顾产妇”的家属,比如,阅读这本书。
好吧,我承认,我并没有看完这本书,那是一种过份强烈的情绪,过份直白的描写,过份深刻的痛苦,不适合我这样的临产前孕妇。
但是,我确实非常强烈推荐这本书,每一位女性都会从中找到安慰,找到如何恢复自身创伤的办法,这比正能量鸡汤管用多了。
《他们说,我是幸运的》读后感(十):自我救赎
“你是自己的救赎,要不就得永远留在深渊。”作者在书里留下了这句话。我知道这是作者的内心独白,这独白引起了我的共鸣。
《他们说,我是幸运的》,我合上这本书,脑海里始终浮现着这一句:“你是自己的救赎,要不就得永远留在深渊。”
艾丽斯把自己十几年前遭人强奸的事情写得很详细,书里很多细节都让我泛起恶心。强奸犯让艾丽斯吻他,让艾丽斯替他口交,并将阴茎插入艾丽斯体内,对着艾丽斯一次次撞击。我感觉我透不过气,我想着的是艾丽斯屁股下的玻璃碎片和不断从下体流出的血。
艾丽斯得救了,她去联系舍友,去让人报警,警察来了,粗鲁地让围观群众让开,并直言“这个姑娘被人强奸了”。这下,全部人都知道了。
可是这只是事情的开头。
在录口供时,该死的洛伦茨警察在艾丽斯鼓起勇气去描述这次的事件时,却屡次遭到警察的大吼:"那不重要,只说事实。”
艾丽斯坦白自己是处女身份,洛伦茨警察用嘲讽的语气说道:“你我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艾丽斯回到家后,虽然家人都表示关心,但没有人知道艾丽斯心里承受的是什么,她觉得她的生活完了,但是她的人生才开始。
她的爸爸对她说出:“要是这件事必须发生在你们其中一个人身上,我很庆幸是你而不是你姐姐。"这样的话。她的爸爸还质疑她没有很好地反抗。艾丽斯知道她的爸爸没有恶意,她耐心和她的爸爸解释,因为她觉得如果她的爸爸不理解她,外面的人就更无法理解她了。艾丽斯的坚强总是在扎着我的心。我想到我被自己小时候被我的父亲责骂时,我会拿出一本本子,让我的爸爸教训我教训得慢一些,这样我才能好好记录下这些,长点记性。那时候记下了的内容,我已经忘记,我只记得自己当初流着泪,写着字,让我的爸爸讲得慢一点的样子。
有些人有些事就是这样。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做着有必要要弄清楚的事情,其实他们在伤害着某个人。
艾丽斯就像很多受害者一样,无法接受很多事情,甚至是别人的友善。她敏感,她偏激,爱胡思乱想,她沉浸在自己的痛苦里无法自拔。她喜爱迈拉夫人,但是当迈拉夫人来看望并安慰她时,她不顾迈拉夫人的难堪,说出了大家都不想说出的两个字,她说:“我被强奸了。”
艾丽斯没有在这一情节描写自己当初的心理变化,她只是对母亲和客人说:“我需要说出那个词。”
我知道这时候艾丽斯在强迫自己和身边人都正视她所遭遇的这件事。她被强奸了,她必须面对,同时她也需要身边的人陪她一起面对。这不是什么可耻的事,这只是不幸,这不是她的错,没什么可避讳。我想艾丽斯是这么想的,虽然书里从头到尾都没有这样一句话。但是我想不论是艾丽斯,还是我,其实都想告诉那些被侵犯者们听——你们没有错,说出来不可耻。
艾丽斯因为乔森纳——一个她和姐姐都认为的“完美男人”的来访和家人起了争执,她被强奸后和家人的第一次争执。她说:“没有好男孩会再想要我了。”家里人表示她在胡扯。可家人越是安慰,她越是抓狂。她对姐姐的讽刺道:“棒极了,回去把它写进你的日记里去!‘今天一个好男孩来看我了。’我再也无法写那样的话了!”她还朝着家人怒吼,“你们可以把那个词说出来,当做开始。”"强奸。人们盯着我看的理由,你们不知道该怎么做的理由,让那些老太太来来去去,让妈妈疯狂的理由,让乔纳森像看怪物一样瞪着我看的理由,可以吗?!”
艾丽斯在这一刻释放了自己,是忍耐到极点后的崩溃。作者对这些几乎都没有心理描写,她像个导演,将故事演绎给观众看,让观众自行揣摩剧里人物的内心感觉。我跟着艾丽斯哭了,我想她在这事情发生十多年后始终无法很好去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她只是努力地让当时的那一幕重现,以此来表现自己的崩溃。
最后艾丽斯还是选择回到自己当初受到侵犯的那个城市,回到当初的那个学校。但是她已经不是她了。她发现大家似乎都认识她,大家都对她的回来感到惊讶。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当她要面对的舆论与现实出现在她面前时,她还是过得很艰难。
之后她重遇了那个强奸她的男人。开始了漫长的诉讼过程。
我感到她似乎快要重见天日了。但是几次在法庭上被告律师的层层逼问让我为艾丽斯捏了好几把汗。我恨那个律师,为什么受害人还要承受这样的逼问和考验。还好,艾丽斯表现得很好,她在书里解释道:我们都说要实事求是,但实际上在法庭中,实事求是远远不够。这很真实。艾丽斯在书里谈及到律师们的一些小手段,她中计了,这导致她认错了强奸犯,但是在庭审中,艾丽斯表现不错,成功将被告送进监狱。但个中心酸,我想只有艾丽斯本人知道,当然艾丽斯在书里也写得很有感染力,语言简短有力,读起来让人也仿佛置身在法庭中,我的思绪全程被艾丽斯牵引着。
而我感到紧张的原因是,受害者如果不够坚强,抵不住法庭上这样的逼问,大概把施害人送进监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事实的确是这样的,萨拉被强奸后就放弃了起诉的权利。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艾丽斯这么坚强。
整本书已经接近尾声。艾丽斯在这本书里失去了两个她认为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是玛丽·艾丽斯,一个是萨拉。一个是艾丽斯主动远离,一个是艾丽斯被远离。女生的感情总是这么奇妙,说不出原因,这段友谊就不知不觉结束了。艾丽斯在萨拉远离自己后很难过,她搞不懂为什么自己被孤立了,虽然她又隐隐猜到一些,可是再也回不去了。就像她被强奸过后,那种健康的心态再也回不去了。艾丽斯在最后说,在她所处的世界里,两种真相交融并存,痛苦和希望都同样躺在她的掌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