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中的历史》读后感摘抄
《地图中的历史》是一本由[英] 约翰·O.E.克拉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图中的历史》精选点评:
●拿到手后,发现地图真的很多,本来想两天看完,才发现信息量真的很大,还是需要用耐心细细去揣摩,不过还不错,地图很美,内容也相当有趣了。是值得多看几遍的好书。
●单薄却分量十足。资料K109/434 2018
●制作、印刷很精美,内容偏重知识性和趣味性,深入程度则不足,适合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倒是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作为英国人的著作,三分之一地图都与英国有关(尤其是“军事地图”一章,占了八成),有些地方(如俄罗斯)就几乎没提到。各章节乍看是按“军事地图”、“幻想与杜撰”这样的主题分类,但其实还是大体按时间线来的。翻译也好,略有小疵。
●喜欢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可内容却不浅显,信息量很大,作者把地图与地理学、权利、政治、宗教联系起来。在这本书中,地图成为我们认识历史的窗口。
●地图印的真是精美,上面很多小字都能看见,就是全部都是外文
●非常精彩,地图的背后是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
●里面介绍了很多听起来耳熟能详,实则不知其因的历史故事, 比如 哥伦布为什么坚定地认为他发现的新大陆就是亚洲,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真实原因等,很科普,很足料,很有意思。
●内容比较浅,但是有趣好看,印刷精美,好多地图都是头一次见,尤其对音乐宇宙图印象深刻,不得不让人想起弦理论,让人大开眼界的休闲好书。
●打破我们印象中对地图册的刻板印象,《地图中的历史》让我们看到地图绘制技艺的发展,加强地图美感上的考量,地图符号上的取舍,地图比例尺的选择,对地图理性上的处理,与时俱进的地图发展,包括地图发展中曾经遭遇过的“信任危机”,地图制图者及团队等等。一幅幅地图不仅仅只是一张地图,深究下来,每一幅都是大学问,他们的总和便是地图学。一幅地图中包含的容量和能量也实在惊人,理解地图,展望世界,也可深入探索这门绚丽的地图学。
●制作精美,增长见识,字号偏小。
《地图中的历史》读后感(一):地图文化科普佳作
地图对于现代人最大的作用一定非导航莫属了,而有意思的是地图在诞生的那一刻到后来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指认路线及方位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地图所负载的权利、欲望、疆域等作用会被人们所看重,甚至在古代欧洲,地图还一度成为宣扬宗教的利器。地图所表现的思想,哪里是一款导航软件能比拟的?《地图中的历史》的相当一部分涉及的也是这些内容。
最近国内有不少家出版社都引进了关于地图文化类的科普书,是好事,因为国内鲜有这类题材的作品,能够弥补我们本来贫瘠的地图文化认知。不过由于本身文化资源的有限导致了各本书有不少部分都是重复的,如果是个资深爱好者,会感觉到越在后面出的书越少给人惊喜的感觉。
《地图中的历史》也会有这种问题,不过它并没有一味的在堆砌各种历史地图,而是按照不同的逻辑把地图分成了几类。其中“幻想与杜撰”这个章节让人眼前一亮,一下子让我想起来冰火之歌的地图,人类在地图上的想象力还真是丰富。书中还将各个地图制作者也单门提出来一一作了介绍,这也是在其他书上少有体现的,作为地图的生身父母,被重视理所当然,为此点个赞。
另外,从阅读感受上,这可能是最接地气的一本地图科普书了,没有那么多的文化理论,历史故事也有前因后果,如果想对地图的历史有些初步的了解,这本书确实值得一看。
�:u���
《地图中的历史》读后感(二):地图、历史大百科
我原来对地图的印象不多。其一,就是历史地理等课本中的地图,标出方位,距离和经纬线。还有就是大学时学校土木工程系的同学们扛着测绘工具在校园里比划绘制学校地图。再有就是每天中央台的天气预报的风云地图。所以,我刚开始就被书名中的“历史”两字吸引了。 本书需要很长时间细读才能了解书的全部内容。它是以地图为媒介讲述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从人类早期的泥版雕刻到现代科技的卫星投影,从音乐宇宙说到大航海时代,从亚特兰蒂斯到中土世界,《地图中的历史》以地图为媒介讲述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每一幅地图背后都藏有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所以这些“地图改变了世界”,这英文的表达更合适。 本书打破了我们印象中对地图册的刻板印象。一位读者说得很好,借鉴一下“《地图中的历史》让我们看到地图绘制技艺的发展,加强地图美感上的考量,地图符号上的取舍,地图比例尺的选择,对地图理性上的处理,与时俱进的地图发展,包括地图发展中曾经遭遇过的“信任危机”,地图制图者及团队等等。一幅幅地图不仅仅只是一张地图,深究下来,每一幅都是大学问,他们的总和便是地图学。一幅地图中包含的容量和能量也实在惊人,理解地图,展望世界,也可深入探索这门绚丽的地图学。”本书就是一部地图学的典范,是从地图的角度开讲人类历史的科普。 《地图中的历史》精心收集了58幅最具代表性的世界著名地图,遍及天文、海洋、地质地貌、军事等领域,配上丰富的精美彩色插图,向你讲述地图背后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 我一直好奇那些绘制地图的人得策绘多久才能绘制一幅详细的地图,尤其是还有些地图包含了当地的风俗民情。没有精心的考察探访是完不成的,没有详细的描述更是不能呈现的。就像达尔文口中“古往今来最伟大的科学旅行者”洪堡一样,他给自己预留两年时间整理完成拉丁美洲的科学发现,缺最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他一生都在增补《宇宙》一书,他对科学的认真和执着另浮躁肤浅的我顿感无地自容。 当然,对外行人如我来说,书中有很多不理解的专业术语和词汇,还有些不明白的历史知识,所以想读懂读透本书真的需要很多的精力和耐心查阅资料。这是一本需要详细阅读的地图,历史大百科。
《地图中的历史》读后感(三):关于地图,你知道多少
如果迷失在街道上,我想很多人会拿出手机,搜索地图,这几乎是现代人常做的事。这样的生活模式,也就意味着,地图对于现代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同时也是地图的作用之一,帮助人辨认位置。
那么,若是考究其古代的地图,其作用只有辨认位置吗?答案自然不是。英国畅销书作家约翰·O·E·克拉克所著《历史中的地图》一书选取了历史上58幅最具代表性的世界著名地图,其内容涉及到天文、海洋、地质地貌、军事等领域,这些地图中包含了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我们也能从中探知地图的发展印迹。
如果问及最早出现的地图,有何作用,我想很多人都会答错。阅读《历史中的地图》一书,可以很容易得知最早出现的地图是古代泥板地图,它上面的线条所勾勒出的地图居然是一块区域内的土地规划。从地图中,可以清晰的判断出它位于两排山岭之间,山岭以重叠的半图标示。
由此地图可知,在公元前2350年以前,古代人会用地图来进行城市规划,这简直让人觉得意外!
古代人对宇宙知之甚少,但神秘的宇宙又极具诱惑力,吸引着无数的人对其心向往之。碍于条件限制,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勾勒神秘的宇宙。甚至,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还将宇宙视为一个乐曲结构,由此绘制出神奇的地图。这地图是科学发展的印迹,也是人类对未知事物探索的足迹。虽然它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它却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1854年,英国伦敦霍乱,无数人失去生命,当时的人们不知道霍乱引起的根源,霍乱的发生让几乎所有人为此恐慌。尤其是,霍乱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反复无常,如若不能解决问题,其后果不堪设想。当时科技发展程度,人们无法探知引起霍乱的原因,还好,聪明的诺斯发现这一切与水源有关,于是他根据自己猜测的霍乱与水之间的关系,绘制出霍乱地图,并推断出霍乱肆虐的原因,彻底决绝了伦敦的霍乱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地图对于人类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为人指引方向,关键时刻还能够救人性命。当然,《历史中的地图》一书所涉及内容极其丰富,它还讲述了有关航海的地图,全景地图,“刘易斯-克拉克远征”的路线图,有战争有关的比利时战场等等。阅读这些内容,得到的并非只有知识,我还惊叹于人类聪慧的大脑。谁说这些地图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谁又能说这些地图的作用,不是人类研究的成果?从这些地图可以看出地图的发展史,也能看出人类对于地图探索的历史。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的作用越来越广泛。
在未来,地图还会有什么新的作用?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发现,去探索!
《地图中的历史》读后感(四):中国无地图?
为什么这本书几乎不讲中国地图?
这是阅读本书躲不开的问题。
19世纪的新奥尔良城市全景地图当然,“西方中心论”是个现成的答案。白鬼看我们什么都不顺心,所以只有两篇与中国有关。一是“中国传统地图”,里面还有一半内容是1800年朝鲜出品的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地图,纪年崇祯一百七十三年——这本身就略带尴尬;另外一篇放在全书末尾。作者半开玩笑半带探索精神发问说:中国发现世界?
不过,依照本书的选图标准,答案又没那么简单。
我们看到,本书的六大子题“最早的地图”、“地图学的突破”、“大航海时代”、“军事地图”、“划界地图”、“幻想与杜撰”大致依照世界历史的编年顺序。你会发现,中国元素还真就只有首尾两大子题可以侧身其中。地图学之突破与科技进步休戚相关,这方面的中国贡献约等于零;大航海时代就更与中国无缘,除非硬把三宝太监算进去;军事地图就更无稽了,众所周知近代以来的殖民扩张也与中国无缘;划界地图也不可能,你看到横平竖直的北美州界和非洲国界,那当然是殖民主义的浓重痕迹。
地理大发现所以,“中国发现世界”只能挪进“幻想与杜撰”,为何?
这没办法,你郑和的航海图都烧掉无存了。
你郑成功纵横海上的资料也没留下多少。
最后,地图学在中国真的从来没有成为显学。
作者最后一段话点明了原因所在:
尽管地图有着巨大的实用价值,但在中国,制图术作为一种“图像记录”从未与视觉艺术和文学分家,并未成为真正的科学——直至19世纪晚期才有改变。其实本书尚未言明的是,哪怕是晚明西学东渐之时,利玛窦进献的《坤舆万国全图》也采用了传统的中国画法——天下之中是天朝上国,万国均依朝贡秩序分列周边。《周礼》所谓“体国经野,设官分职”,正是中国地图观的简练总结。
中国历代州郡沿革志地名在中国并非纯粹的地理名词,而一定要加上相应的行政级别才有实质意义。古之南阳郡≠今天南阳市,这才有了诸葛亮躬耕地之争的千年聚讼,就是一例。国人对“政区”的迷恋远迈外国,地名单位多具行政军事色彩。“郡”者,军队屯驻之地;“县”者,悬而未封者也。地图的读者预先设定为帝王将相,只等分封建国、攻城略地。中央集权,混一宇内。此南京非彼南京,此徐州非彼徐州,此安阳非彼安阳的情况,在中国稀松平常。改朝换代,政权更迭,新君即位,往往第一件事就是改个地名玩玩。
现代地图有赖于探险家、科学家和幻想家,而非帝王将相的掌上玩物。
这,也许就是本书不彰中国的原因。天外有天,地外有地,学学邹衍:
儒者所谓中国,于天下乃八十分之一居其一分耳。赤县神州外自有九州,裨海环之,答大瀛海环其外。《地图中的历史》读后感(五):重新定义世界的绚丽地图学
(1731字)学生时代,开始学历史和地理这门课时,总是先从认识地图开始,不过,那时只是历史地理图册。这些图册以图释文,自成图像系统,也与课本教材知识紧密相关。通过这些图册,可以简明地传达文字不易传递的知识;通过这些图册,可以让知识变得丰满而具体。这些图册补充了文字内容,是文字的延伸,也是让历史更直观生动有趣的表现。
《地图中的历史》便是这样一本重磅、直观又有趣的地图册。此书结合地理与历史,将史实、地理、科学与艺术融合在一起,借58幅精美构筑的重要地图,讲述世界历史的发展。这些地图,每一幅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每一幅背后都有生动鲜活的真实历史,每一幅都激发读者深入阅读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前言中,作者说,“地图是空间感知的一种触觉形式,空间感知的不稳固性和可转换性都极大地影响地图本身被理解的方式。地图所涵盖的多重含义将会为其魅力、复杂度和重要性加分,而其“多重含义”涉及之广也将在‘世界应当以何种途径呈现’的话题中得到生动展现。”
人类的认知能力没有边界,知道得越多,未知的边缘越为庞大。就像画个圆,这个圆画得越大,圆周也越长,人对世界的认知便是圆周。精心绘制的地图并非只是好看,让人眼前一亮走马观花翻过就算完了,这些地图背后其实承载着绘制者了解未知世界的渴望,对科学知识的向往,对思绪的整理与归纳,甚至是对权力和空间的占有和宣誓。而对《地图中的历史》一书作者,畅销书作家、百科全书编纂人约翰·O·E·克拉克来说,“只要我读的书里有一幅地图,我都会手不释卷”,“地图定义了我的世界”,“地图带来了许多快乐”。
如何读地图,如何读懂地图语言,如何分辩地图中的时代、图注、指向、符号、用色、特点、内容、要点等,如何理解并解读这些地图,如何从千差万别的呈现方式中理解与感知这些细微差别等,这些也应是我们从这本《地图中的历史》中了解地图历史知识之外必须掌握的读图技巧。
《地图中的历史》分六章内容:最早的地图(揭示早期地图学知识在东西方之间的传播往来),地图学的突破(一些大胆又充满奇异想象力的制图天才们,他们的地图作品涉及各个行业各种现象:旅行、宇宙、观点、天体、土地、防御工事、地质、海洋、霍乱、贫穷、城市全景、地铁、三维地图、海啸),大航海时代(随着殖民脚步而进步的探险地图),军事地图(当然敏感地图部分被有意地略去),划界地图(战争地图及领土疆域吞并情况),幻想与杜撰(一些有争议的地图及幻想的地图)。
4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用泥板雕刻了泥板地图;史前时代,大洋洲土著超自然的图腾地图;公元前200年,南美洲的纳斯卡沙漠地表留下巨大的图案遗迹;中世纪时,伊斯兰文明领先于同时代其他地图的平行曲线地图设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庞大的地图疆域绘制中采用了先进的矩形网格,而世界最早的印刷版地图也是出现于1155年的中国,还有领先世界一个多世纪的罗盘、造纸术等;维京人绘制的纳维亚同地图与《北欧神话》里描述的世界树模型一致,算是神秘的心理地图;还有将宇宙天体运动与数学和音乐结合起来的天体音乐地图......《地图中的历史》封面上的环形球仪是塞拉里乌斯精雕细刻的环形球仪,出自1708年《和谐大宇宙》,展示了地心说模型。
当然最让人遗憾的是明时航海家郑和率领的远洋舰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并早哥伦布70年发现了美洲,可是随着1424年明成祖去世,航海档案尽数销毁,中国进入倒退的闭关锁国。假如没有销毁和封闭,以锐意进取之心面对世界,也许中国早就步入世界强国之林。民族性格决定民族的命运,地大物博又处于平坦内陆的大中华,也许正是与世无争、友邻和睦以及自大妄尊、金钱外交的态度导致着长达数个世纪的倒退。
打破我们印象中对地图册的刻板印象,《地图中的历史》让我们看到地图绘制技艺的发展,加强地图美感上的考量,地图符号上的取舍,地图比例尺的选择,对地图理性上的处理,与时俱进的地图发展,包括地图发展中曾经遭遇过的“信任危机”,地图制图者及团队等等。一幅幅地图不仅仅只是一张地图,深究下来,每一幅都是大学问,他们的总和便是地图学。
进入读图时代的今天,一切都可视觉化,地图在人们的视觉理解中也越来越重要。一幅地图中包含的容量和能量也实在惊人,理解地图,展望世界,也可深入探索这门绚丽的地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