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压力》读后感100字
《时间的压力》是一本由夏立君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间的压力》精选点评:
●摒除一些作者个人情绪化较重的观点外 此书还算是不错的辅助读物
●作者写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曹操、司马迁、李斯、商鞅、李陵、夏完淳等几个历史人物。作者穿越时光隧道,对每个人物在一定时间单元里的场景、情景,进行认真搜寻检视,以多维的视角审视品评人物,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多面性集于一身的纠结。
●一般
●以今推古,不甚明智
●#鲁迅文学奖# 获奖作品——知人论世,知世论人,寻绎屈原、曹操、陶渊明、李白、司马迁、李斯、李陵、商鞅、夏完淳的心灵秘境……
●卑妾心态,很准确的描述。另外,楼下的那位,2018年和吹太祖有冲突吗?无知不是理由,请回去阅读毛选任意一册再来逼逼。
●文字功底深厚,语言运用自如,查找文献的功夫令我敬佩。但是太抒情了,情感太丰富了,读起来尴尬,有一瞬间,我以为在阅读申论材料
●2019.3.29
●雄浑深情有血气的文字,评夏完淳尤其有力道。
●感性的文字读感性的人
《时间的压力》读后感(一):以“深度”散文写士人灵魂
当代散文总给人轻飘飘、甜丝丝、软绵绵的感觉,但这本散文集却戛戛独造、厚重幽深。
作者坚持知人论世、以诗见心,不人云亦云,不拾人牙慧,真切感悟古人的悲哀与愁苦、飞扬与跳脱……走进古人幽深的心灵世界。
多数篇幅对士人“婢妾心态”的成因进行了剖析,讲述了屈原、李白在时代的染缸里浸染过此种心态,但他们最终以爱国的赤诚、深情的执着、盖世的才华超越了此种心态,张大了自身的生命气象,攀登上诗国巅峰。
无论屈子的泽畔行吟,曹操的横槊赋诗,陶潜的田园归隐,李白的飞扬跋扈,作者以大视角、大散文,运斤成风、大气磅礴,为我们一一道来。
如此,千载而下,让我们把耳朵放在历史的风口,听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回响,触摸到士子杰出代表——中国“脊梁”永恒的呐喊与低吟。
《时间的压力》读后感(二):无题
2019.3.29 起初是在覔书店打发时间挑的书,一下午竟也看完了一半,剩下的在微信读书这里看完。 谈了屈原、曹操、陶渊明、李白、司马迁、李斯、李陵、商鞅、夏完淳,感受最深的是曹操、屈原、司马迁、李白和李斯,其余几位并无太多想法。 曹操。读高中的时候对曹操的态度产生180度大转弯,觉得曹操真的了不起,是个人物,但那会儿可能更多是觉得这个历史人物“帅”,曹操的魅力在哪里,未作深究。现在读完又忘了书中讲了什么来着。曹操所处的位置很微妙,他的追求还算明显,身份角色多样性很强,整体人生很是精彩。最喜欢还是他那份“真”。 屈原。一直以来对屈原了解不多,现在也只是对他的“历史作用”有些初步的认识,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司马迁。这个就真的是太悲了,然而不悲的太史公又不一定能成之为太史公,这样想想更悲伤了。 李白。篇幅很长,研究比较扎实,确实扫了盲,以前对李白的认识比较片面,真的停留在力士提靴的程度。复杂的李白,再联系一下玄宗的开元盛世,似乎有点通,更能体会李白为何会求而不得,谪仙人如果戴上高高的乌纱,还会转而叹道“屈平词赋悬日月”吗? 李斯。个人觉得,如果从李斯主观角度看,其始皇崩之前的人生无疑意气风发、价值实现的,然而之后的人生他肯定也能预想到,或许只是不愿直接面对,用尽办法延迟审判刑罚的到来。不知他心中会不会因明了此生而不对结果过分在意了呢? 以后对有价值的作品还是要买纸质书收藏。
《时间的压力》读后感(三):一个人与一棵树——《读时间的压力》 □梁 衡
一个人与一棵树
□梁 衡
我与夏立君认识是因为一棵树。
我爱树,尤其钟爱那些跨越漫长岁月、负载着深厚人文信息的古树。山东日照市莒县有一棵3000多岁老银杏,我前后四次去拜望。此树令我联想到中华图腾“华表”,我称之为“有生命的华表”。我为这棵树写了篇长文。夏立君给我提供了许多资料,我于是知道他是一个踏实的人。
多年前首次拜望这棵树时,就有当地作者夏立君作陪。他那有些单薄的形象,在大树下似愈显安静内敛。我很快发现,这亦是个喜欢树的作家。他的首部文集《心中的风景》中有数篇写树的文章。“到大树下站一站,我相信,你的心情会好起来。”(《大树》)“世上的根都是诚恳、沉默、坚忍的。生命的力量就是根的力量。每棵草、每棵树都有根,人难道可以无根吗?”(《根》)这都是夏立君二三十岁做中学教师时写的文章。青春朝气,一望而知。
始于大树下的忘年交一直持续着。我常让他给我在当地寻觅资料,亦经常在邮件或电话里谈老银杏或其他话题。当7年前,我读他的又一部书稿《时间之箭》时,颇感震惊:青春小树已成气象可观之树了。当时我就说:“像《时间之箭》《在西域读李白》这种水准的文章,若能有10篇、20篇,想一想,立君是何等分量?”这是鼓励,亦是期待。
又是多年基本默默无闻。似乎是忽然之间,《时间的压力》出版了!这回,分量可真是出来了。“气象可观之树”,成为望之蔚然、即之成荫的大树了。细读一下,那股非同一般的阅读快感再次弥漫而来。面对白纸黑字,“水落石出”这一阅读感受更强烈了。夏立君涌起泱泱之水,然后“水落石出”。是的,水落石出,吹沙见金,扼腕长叹,就是这个味道。
言说传统、言说古人,可浅可深。浅易,深难;戏说易,实说难。夏立君说:他把理解杰出古人当作对传统的一种回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伟构想里,中华传统何为?这无疑是时代大课题。作为我们生存背景的传统,营养与糟粕俱在。怕就怕将古董皆视为“艳若桃花,美如乳酪”。在个人独见与时代精神结合中,夏立君强烈表达了他对传统的温情回归与深刻反省,是理性与情感的深度交织。他的发现与卓识,他的执著或偏见,都是清楚的。
这是独辟蹊径之文,自立格局之文,言他人所未言之文。夏立君彻底拉开了与煽情文、鸡汤文、掉书袋文的距离。“学术质地的文学表达”、“学者型作家”,对他的这类判断,我赞成。立君每写一人,总是深挖古今资料,旁及中外文史哲,一文耗时半年、一年甚至更久。文章里的每句话都可印证——他的根扎得多深啊。这等功夫,谁人能下?“大树气象”绝不可能靠捷径靠取巧而生成。对此,我心戚戚。范仲淹说:“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肯这样吃苦的人实在太少了。
对立君,我一直以小夏呼之。小夏不小了,已50多岁了。他只在近数年始能将主要时间投入写作。自《时间之箭》之后,7年仅成此一书。从《时间之箭》到《时间的压力》,这步幅可真够大。《时间之箭》里有部分品质过硬文章,《时间的压力》则是一个“系统”过硬了。这是一次质的飞跃。已经是开拓新视野、贡献新东西的境界了。我相信,这是本不会在泱泱之水里打个漂就不见了的书,是能在时间里停留的书。一位基层作者,实现了似乎难以实现的目标。作为文学兼新闻的同道,夏立君不负我望。有人已用“大器晚成”来评价他。在我眼里,立君固然已具大器之质,但离年龄意义上的“晚”尚远呢。一位作家,若在50岁开外对文学及人生大情大理开窍,何尝晚哉!怕就怕一窍未开呢,却自以为“洞”比天大。
在美丽海滨城市日照,有一棵“华表之木老银杏”,有一位默默苦斗的作家夏立君。这两者当然不能等量齐观,但“根深叶茂”却是事物成长的铁律。用根底深浅去观察掂量一位作家,是可靠的管用的。对老银杏,我瞻仰又思考;对夏立君,我愿意继续期待之。
我喜欢大树,喜欢并追求有大树气象的文章。
《时间的压力》读后感(四):高原上的行者
——《时间的压力》读后感
◎东夷昊
读罢夏立君著的《时间的压力》,几日来,一直在忖度书名的由来,甚至对照这个题目寻找了一番书中对应的主题。
从认识角度来讲,时间是没有压力的,至于时间能够给予人压力,也许是从情感的角度,对“功业未建、英雄迟暮”的一种情绪抒发。但是,这和夏立君的形象是对不上号的。他写这本书,并没有时间上的急迫感,去忙着总结生命某一阶段的成就,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时间的压力是有限的。
在失去重力的时间内自己去找到压力并担负之,并加大字号印刷在封面之上,让我感到的不是时间的压力作用在纸张上,而是源于对历史的沉思。历史和时间的概念有时是等同的、混淆难以分辨的,但有时候又是泾渭分明,历史是历史,时间是时间。但如果再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方向考量,历史亦模糊了边界,源于古代的压力压迫于纸张,这或许就是负重的由来。“任重而道远”,这种压力是从“士”世代传递过来的自觉担当,没有人要求你站在历史当中怆然而泣下,可夏立君却遵循着一条传统的道路,进到历史当中。
《何以遣怀,报之长歌》,这是前些日子我用过的题目,当然也适用于这篇文章。长歌当哭。长歌当哭是因为站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之内,在这个特定的地方,举目茫然且无剑可把,赤手空拳凭风人独立。读了很多的书之后,才会趟出自己的一条道路,而道路永无休止,在幽冥和光明之间曲折延伸。你一路前行,因为寂寞孤独,旅伴纷纷离去,最终你孤身一人登上了高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只有风吹衣襟。
高原荒僻,雾霾万重。依稀在昏黄的天幕下透射出一些古人离去时的身影。有的高洁孤傲,有的横槊当道,有的喃喃自语,有的鲜血淋漓,有的一言不发,有的哀怨幽独。但无一例外,就像禽兽的背影一样,孔雀乃至金丝猴的正面再华丽和可爱,也有着一个不雅的屁股——人的背影也是这样。你走在他们的后面,面对着历史的背影,看到了真实的一面,真实让人清醒,但真实更让人痛心。屈原,李白,司马迁,李斯,商鞅,李陵,《时间的压力》书中人物性格的缺陷被披露无疑、历史的真相被层层剥开,在权力意志之下、在梦和现实之间,几乎人人都是悲剧的主角。“所谓悲剧,就是把所有美好的东西撕碎在人眼前,毁灭给人看”,通过筛选这些名人高士不堪的人间游历,簸扬之中,就把他们从高度神化的云层中抖落下来,还原成为了真正的“人”,而不是继续添加想象予以鎏金彩绘。于是每个人生存的悲愤,汇集起来,让人心生压抑、心生敬畏乃至心生痛苦;于是在这种内心的压力之下,泪水会喷薄而出。
于是,长歌当哭。
这些压力并不来自时间,也并不全部来自历史,这压力其实是源自内心的自觉。读史令人明智,读史的人很多,读出压力来的不多。中国的史,目的是为了《资治》,而非用于反思。至于字里行间,鲁迅能够读出“吃人”二字,自然也会有人读懂“吃人”的面目,读出翻江倒海一般的情绪。反观之,编纂史书的人也没有那么傻白甜,也正是春秋笔法的存在,才让人得到了会心的体悟——中国的方块字是需要一笔一划来理解的,不仅仅为了修饰热闹繁华而发明来锦上添花。大秦李斯的悲叹、盛唐李白的哀鸣,尽管俱是国士无双,但是作为悲剧来源来说,还是因为习惯于自我阉割导致;司马迁得到了作者足够的尊重和崇敬,因为司马迁虽被阉割了身体,精神却更为健全,他著述了一本统治者视为“谤书”的千古名著,却得以流传不息,这说明了文化的力量自在世道人心。《时间的压力》,没有按照编年的体例来讲述这些往事,而是赋予了足够的感情来谈论风生,与其说是对历史的感悟,莫若说是对人间的品读。这些有温度的文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夏立君在高原上行走着,一路追踪着古人依稀的足迹。这位倔强的瘦老头,用力挥舞着双手,一边拂去历史的灰尘,一边把那些华丽的袍子扯下来,对着空茫的时间说:
——你看,这里有一丛丛的虱子。
——你看,这些针脚真是马虎大意。
——你看,这些光溜溜的古人,多么可笑、多么可悲、多么的可爱!
2018.07.17草
《时间的压力》读后感(五):我只觉得天地光明
我只觉得天地光明 文 / 马运德 夏立君的《时间的压力》一书获鲁迅文学奖,小城突然出了知名作家!该书获奖时,作者在日照日报社工作,我单位与报社前后楼,竟然不知有此人。急找来书,一气读完,觉得甚过瘾。 我爱读历史,爱看品评人物的历史散文。人的天性,就是爱苦苦追问自己的来处。探究古人,可厚植我们的生命之根,提升人生视野,开拓前行路径。这大概就是读史的动力,也是传统的力量吧。《时间的压力》拨开历史的氤氲,让我亲切、真实地看清了几个古人。 人似秋虫,生命长度皆有限,又非秋虫,因为人能感受到时间的巨大压力。作者写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曹操、司马迁、李斯、商鞅、李陵、夏完淳等几个历史人物。可贵之处在于,作者以多维的视角审视品评人物。作者好似一个历史的考古者,穿越时光隧道,对每个人物在一定时间单元里的场景、情景,进行认真搜寻检视,对其作品发出的声音仔细谛听,对后世漫长岁月中嘈杂的评价进行严格的鉴别,用历史的视野去审察。作者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时间单元”里,以宏大又细腻的文思,窥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开他们此生此世的使命、担当或挣扎,并作出别具一格的判断。屈原的委屈,李白的狂傲,司马迁的孤愤……人的生存愿望或理想,在时间在现实面前,常常做出看似难以理解的选择。这是因为时间的压力,压向了这些古人,压出了他们的非常的思想与行动。同样,实际时间也在压着我们。在大地上,时间是最大的危机和压力。夏立君有言:“我只恐惧时间。” 人区别于其他生灵的最大特点是有人性。几千年来,历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没变的是人性。作者基于这一点,把人性当作判断一切的更根本的尺度,贴紧人性,探寻古人。古人鲜活的生命呈现在作者笔下,亦让读者能够空前地将这些人物看得更真切。人性都有两面性。古往今来,大人物小人物皆如此。通常,我们对历史深处大人物的好恶评价,往往带有浅层的个人感情色情,而缺乏应有的理性深度。《时间的压力》启示我们,对历史人物,没必要故意去塑造得高大上,让其成为脸谱式形象。对人性的两面性挖掘,看透人性正反两面,也并没有损坏人物形象。不为尊者讳,直面人性,也并没有掩盖其人性美的一面。我们既应看到人性的光芒耀眼,又要看到人性的隐晦沉重,看到人性的两面性集于一身的纠结。只有这样,我们与这些人物的距离才能更近一点。作者真诚激越又思辨性极强的表达,与读者能形成强烈共鸣,人性的光芒耀眼的一面也会凸显得更加璀璨绚丽,我们从阅读中亦能获得更成熟、更理智的力量。作者对人性的挖掘解读,令人震惊又信服。他告诉我们,李斯、韩非、商鞅、李陵等人,他们的人性没有根本的异常,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实际是当时历史环境造成的。今天我们分析这些历史人物,看这些历史人物,应该有这样的视野了。感谢夏立君在这个时代对我们的奉献。 作者深入研读占有大量的史料,用哲学眼光审视历史人物,挖掘之深,视野之新,令人钦佩。作者审慎的对待历代官方和民间对这些人物的评价,努力不让某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影响对人物的客观态度。书中没有对人物空洞煽情的感慨,而是把一个个更真实、亲切、坚硬的历史人物摆在我们面前,这反而具备了超常的说服力感染力。以哲学思辨评判审视历史人物,是本书的又一突出特征。多维地看人,分析人,哲学的分析人,避免了打量人物时的短视与机械。 年代久远,时移世易,准确品评人物可谓一件相当艰难的事情。但夏立君用独到的方法,把历史人物写活了。我们如果用这样的视野、这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观察历史上的人和事,或许,我们会有新的发现。弘扬传统文化,不能停留在前人对历史对人生的认识上,要有新的发展。我觉得夏立君在这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作者呈现给我们的不是短平快的心灵鸡汤,是呕心沥血得来的思考和发现,是寻幽探微,在历史幽深的隧道里考古历险、苦苦搜寻、一点一滴发掘出来的宝贝。若手中有本《时间的压力》,可要细心研读啊。 我们怎么也跳不出传统。跳过不过这些历史人物,他们还活着,他们无处不在,他们还在和我们每个人说话。这是一群文化的幽灵。人们还在对他们有着不同的解读,他们的存在还会永远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面对这些在历史幽邃时空下生活过的人物,《时间的压力》努力展示他们人性的光明与崇高,亦毫不回避他们人性的幽暗。合卷沉思,我却只觉得天地光明。这或许就是这本书的魅力与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