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一生只为一事来》经典影评有感

时间: 2022-11-20 13:01:38  热度: 281℃ 

点击全文阅读

《一生只为一事来》是一部由张亚海执导,穆婷婷 / 谭凯 / 巩汉林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生只为一事来》影评(一):教师节快乐

电影讲述了支老师几十年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她关爱学生,视他们为自己的孩子,帮助贫困孩子,让他们都能得到教育。支老师走的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能够教好大山深处的孩子们。今天正值第35个教师节,祝支老师节日快乐,全国各地的教师们节日快乐!

《一生只为一事来》影评(二):很赞

这种真情实感的教育题材电影真的应该大力推广,为支老师的坚守深深感动中,看了支老师本人的事迹更是感动。电影的画面很美,孩子们的演出也很赞,我相信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次深深的教育。我打算带儿子女儿再来看一遍,影院推广太弱了有点可惜,教师节到了,应该多多推广这么好这么正能量的故事!看很多影评说了技术漏洞什么的,但我更关注故事本身,很感人,希望能有更多真实的好故事被拍成作品呈现出来,让大众都能关注到!社会需要正能量。为导演和所有演员点赞!

《一生只为一事来》影评(三):这是一部需要安静观看的影片

开始没报很大期望,但一行数人居然都看的流泪了,这是一部需要安静观看的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绚目惊艳的特效,它其实就像支老师的一生:平凡,素朴,但每一秒都饱含着创作团队的赤诚之心。

电影里,董大山是整部电影的主线,用他时间跨度巨大的视角来呈现支老师三个人生阶段的片断,其实这也是所有人的视角,因为任何人都无法完整的看见支老师为孩子们奉献的每个日夜,正如电影里所说的:“我不知道那场大雨有没有淋到支老师,但我可以想象的到,在那段孤独的上山路上,在我们没有看到的许许多多地方,在漫长的年年岁岁、春夏秋冬里……她就是这样艰难无畏的独自跋涉,独自前行……”,没有人知道她究竟孤独的经历了多少,电影短短的108分钟同样无法完整展现,时间的局限性是电影的遗憾,同时这又是许许多多“支老师们”的伟大。一部感人至深的好片要静心品读。

《一生只为一事来》影评(四):真的再也不想看到类似电影了

国产片的旁白叙事又来了。仿佛不旁白矫情就不是国产片。

平淡到就像一潭死水,一件件鸡毛蒜皮的碎事,没有任何的戏剧波动,没有任何一个人物的成长改变,典型的国产片流水账模式。

支老师从城市来到山村支教的动机何在?没有一个合理合情的说明,显得这个人物很虚。看人家《放牛班的春天》,《教师日记》甚至《哪啊哪啊神去村》都不是平白无故就来奉献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爱的。而且这个人物由始至终是没有“成长”的,她没有因为什么困难而产生离开的念头,而且对父母绝情(丢下父母远走他乡是为不孝,与华夏的传统文化美德是背道而驰的,“大公无私”到牺牲自己的爱情、亲情、青春和未来,这样的人一点也不可爱,也不值得提倡!)。

这种拍了无数次的支教电影,但从没看过一部真正动人的。有一部《遥望南方的童年》,人家讲的不是支教,却将乡村教育讲得比谁都深刻有爱。

《一生只为一事来》影评(五):人物原本的质朴哪去了?

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和预备党员包场观看的电影。在观影前,有在豆瓣先做了解。也没怎么抱希望,看到评分也知道个底了。 观影过程中也因为手机恰巧关机,所以全程不落的看完了。 身为一个从小在小山村长大的双留守儿童,并没有多大共鸣。这部电影也没怎么感动我。主要是,这些人的身份处境有时候说着不是他们的特征的话,台词比较糟糕,有比较多演员就像是在背课文。女主的年龄把握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化妆的问题,一直代入不到时间的变化中。人物的选角也是很大的问题,她那些30年后的学生重聚,真的好尴尬,那马豆芽两位同学可以当女主爸了,女主可是大了他们10多岁。再者剧情平缓,冲突体现不明显,所以感受不到那种人物自然而然的关系变化,反而有些刻意,孩子们对老师的挽留和接受,也显得太突兀,剧情发展不合理。总之综上元素,看得比较尴尬,失去这个人物原本的质朴。

但电影归电影,依旧向全体老师致敬。全体负责,爱学生,兢兢业业的老师。

《一生只为一事来》影评(六):刚刚看完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内心非常非常的感动,一个刚成年的女孩子在那种物质匮乏的年代一个人抛弃优越的家庭环境,毅然决然的选择去艰苦的地方为教育做贡献,不求回报默默无闻,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山里,真的太让人感动了,好几次都要把自己看哭了。虽然穆婷婷演的有点尴尬,说词的时候总觉得不太自然,但是有一说一,她为这部电影也确实做出来了自己很多的努力,值得肯定和尊敬,怎么说呢,这部电影没有说的那么差吧,虽然有些演员感觉演的挺尬的,但是小朋友的演技都很到位,尤其是董大山,拽拽的。再一次想那些默默无闻的教育劳动者致敬,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是不会有错的。(山里娃都穿上天伯伦和aj了,哈哈哈一点都不大山好吗)

山里娃,天伯伦,aj1 羡慕呀

《一生只为一事来》影评(七):“只要心中有路,谁也挡不住你上山的路。”

“只要心中有路,谁也挡不住你上山的路。”

盛夏七月,秀色江南,崎岖的山路迎来一位神秘来客,不料这位神秘的来客就像当地的山竹一样扎根山区一辈子,她的名字就是支月英!

没有华丽的衣着,没有可口的饭菜,没有舒适的住所,没有便利的交通,但是支月英老师却有着一颗大爱无疆的心,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山区的孩子。

人生的道路充满了选择,每一个人都在时刻为自己的下一步做出选项,支月英老师的心中只有一个选项:为山区的孩子点亮憧憬和践行美好前程的路灯。

支月英老师没有豪言壮语的言词,没有华丽夸张的举动,没有虚与委蛇的表情,有的只是情深意切的言词,朴实无华的举动,谆谆教诲的表情。

默默耕耘三十载,感人肺腑育桃李。支月英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这一光荣伟大职业的金光灼灼,她不仅改变了山区孩子的一生,而且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刻画地淋漓尽致。

支月英老师一生只为一事来,不求高大上的喧嚣,只为教师职业的坚守与承诺!

诚然,“只要心中有路,谁也挡不住你上山的路。”

《一生只为一事来》影评(八):思考之后的感动,更有价值

《一生只为一事来》这部电影讲一个支教老师,给山区教育奉献了一辈子。 当中有泪点,比如支月英要走的时候,学生来挽留。 但是,我全程看完后有一个疑惑一直没有解开:支月英远离城市里的父母、到偏远山区一辈子的内心逻辑是什么?这个内心逻辑我一直没有找到。从头到尾我都没有找到。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电影里不早就说了吗?支老师关心山区的孩子,自愿一生奉献给山区教育啊。 我是说,我想知道一个长期远离父母、自己的家庭生活要做出巨大牺牲、个人要远离现代文明、无怨无悔深山教育一辈子背后的“为什么”,更具体一点的为什么。 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电影里的她曾是我的老师,我肯定会终生受益,心中铭记不忘。那将会是我的幸运。 但是她日益年老的父母呢?跟她长期生活的爱人呢?她的被冬天大雪冻坏了脚的女儿呢? 别人的孩子需要爱,她可以无微不至;那她自己的孩子需要爱的时候,她在哪儿呢? 这样的好老师,在家庭、父母、子女方面做出了一辈子的巨大牺牲。 我们能不能有越来越多的好老师,不至于牺牲那么多,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振兴山区教育? 有没有一些更好的安排,可以让更多的好老师,争先恐后地投入山区教育——或者,哪怕不那么怯地去山区教书,人们不再把去山区教书看做是一件要做出重大牺牲的事情? 这个问题不想明白,这样的宣教片就无法传递更多打动人心的东西,就无法感染更多的人,心甘情愿地去山区,把自己的青春,以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来奉献给那些山区的孩子们。 ——我们在被感动的时候,不可以只局限于感动。 思考之后的感动,更有价值。

《一生只为一事来》影评(九):伟大的平凡

正值祖国七十华诞之际,单位组织全体教职工观看了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影片以江西省“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女教师支月英为原型创作拍摄,讲述支老师在偏远山村的小学坚守39年,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从“姐姐”变成了“妈妈”,从“妈妈”变成“奶奶”,为大山深处的孩子带去希望和未来的故事。 与之前看过的励志故事不同,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很平常、平淡和平凡,但涓涓细流,汇聚成海,却感动了我和观影的很多老师们,眼眶多次湿润,这次是被平凡的事感动了。支月英老师的故事确是平凡中见伟大。一件事情,能够坚持一天,一个月,一年。这些应该都不算难,但是,她坚持了整整39年,真正做到了一生只为教育扶贫扶智这一事! 通过这部电影,使我对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考上大学、步入象牙塔,更应该是立德树人,让人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道路!如果一位教师,能做好这一件事,谁又能说她不是一个成功者呢?如果一位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很多山村学生的人生轨迹,让他们有了更好的未来,更多精彩的人生,更加纷呈的选择,那不正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吗?!正如影片中董大山所感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支老师一生只为“育人树人”这一事来!她的坚持给山村带来了希望,“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是因为坚持才有了希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能力却又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精力,创造无限的可能,这就是人类能够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力量所在。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岗位职责所赋予的“一事”,为祖国和学院的发展书写壮丽的华章!

《一生只为一事来》影评(十):三颗星给的老师这个职业

我是乡下长大的,我的父母都是乡村教师,来看这个片子后感觉心里挺不舒服的。中国有很多很多村校好老师,却因为缺好的编剧和导演没办法把故事说出来。

1.细节处理不够真实。一处是河边狗一下在对面,一下在这一面。还有一处是小马过河,我是村里长大的,我们村里孩子没有过不了河的。更何况有大石头。支老师落水,水很浅,只要站起来就可以了。学生都在救老师,老师却躺着不动。八十年代的城里人再脆弱也不至于掉浅水里站不起来。狗是游泳好手,不会淹死。村里孩子不会说自己村的医生是赤脚医生。这个概念我们乡下孩子不懂,我们和尊重老师一样尊重医生。

种的树,太密了,长不大的。

罗如意妈妈一个农村大妈,纹眉很精致。

2.刻意煽情。很多地方没有尊重观众的感情脉络,逐步铺垫。支老师离开,就靠女同学的一次咆哮流泪,就让大山觉悟了。浪费了一个非常好的煽情点。

说下我童年的几个片段吧。

我表哥是在山顶教书的老师,只有三个年级,大概二十个不到的学生,春天笋会从教室里长出来,冬天孩子手上都是冻疮。学校没有自来水,水要靠老师自己挑。学生觉得我哥工作辛苦还要挑水太累,三年级的学生就每天早上起来主动帮哥哥挑水,这个传统一直延续。

山上没有完整的操场,城里人捐的足球不能踢,一踢就没了,哥哥就带着孩子们缝沙包,上课的时候就丢沙包,丢没了也不可惜。

四年级,孩子们就要去山下读书,我爸妈的学校里。山高路远,得住校。因为还小,会尿床,我妈妈每天下课时候就跑宿舍去摸床铺,把尿湿的被子悄悄拿出来晒。

村里人感谢老师,每次到了季节都会送一些自己家种的菜阿水果阿来,每次都和我爸妈说,孩子不听话,就打,我不心疼,只要肯读书,怎么打都没关系!

所以,我们小时候读书不认真,是要被打手心的,并没有觉得老师是什么体罚。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