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积累素材
初三一练考试的作文是以“中华民族精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看到这个题目,学会突出自己写作上的特点和亮点。
我问熟悉的一位初三学生怎么写的。他说具体内容已经忘了,只是知道民族精神有好多,就都连在一起写了,写的是议论文,还用了举例论证方法,有毛泽东的故事,还有周恩来的事迹,其它的不知道写了什么。可以理解,考场里太紧张,大脑出于高度紧张状态,下考场就模糊了。
他挠着头和我说,考试前读了好几篇作文,里面的内容一个也没有用上,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我大体也听出了一点,他写的这篇文章挺乱,没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落笔点“中华民族精神”太大。中华民族精神有很多,比如,不屈不挠的奋发向上精神、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路见不平的见义勇为精神,舍生取义的家国精神、艰苦朴素的勤俭节约精神、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尊老爱幼的仁爱精神。这么多精神不能都写,不能剜到篮子里都是菜,我们要聚焦一个点来写。就拿“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个主题,我们该选取那些素材,除了毛主席、周总理的一些故事,是不是还有很多很多。这个孩子挠挠头,一个也想不起来。最主要的是肚子里没东西,搜肠刮肚也想不出要写什么,这就是缺乏素材积累意识。
自古以来,我们国家有很多舍小家为大家具有家国情怀的人。古代的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中写,“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他驻守边境,思念家乡的亲人,不能相见,但为了国家的安宁,他还是以国为重。明代于谦曾写过这样的诗: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家国不能两全,但国大于家,有国才有家。像近代邓稼先、钱学森等无数的科学家,为了祖国的强大,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基地劳作。他们都是让我们敬佩的以国为重者。
今天,无数坚守岗位的人们,视职责重如泰山,为了大家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
刚刚过去的四川凉山木里火灾救灾中,牺牲30人,这其间年龄最小的是零零后。我们大多数零零后还在父母怀里撒娇,而我们年轻的战士却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献出自己的生命,叫人情何以堪。
小处来说,生活中的真善美,有很多很多。我们的老师,爱岗敬业、勤勤恳恳;我们的同学,坚强独立、热心助人。还有很多人们,都在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温暖与力量。这些论据,都可以充实在我们的写作中,丰富我们的文章内容。同时,对自己而言,也是一个心灵的洗礼,思想境界的提升。
有时候还要从反面的角度来阐述,更具有说服力。前一段时间,重庆万江公交车坠江事件让我们震惊。这件事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那么多人遇难,难道这些人都是无辜的吗?咱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哪里?此时,如果有一个人敢于站出来,制止这件事,就能避免恶果。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自私自利,专门考虑自己,和上面那些人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比,把这件事写到我们的作文中,正反对比,会使作文逻辑紧密,结构巧妙并富有波澜。
书到用时方恨少,笔下无物方知悲;“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想写好作文,平时的积累很重要。用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关注社会热点,并及时记录下来。我们平时的读书,也是积累素材的好机会。读过的故事、人物事迹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写作素材。这就是资源意识。有了资源意识,再写作文,我们就不发愁了,文思如涌泉,妙笔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