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传播力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 2020-03-13 06:19:42  热度: 277℃ 

点击全文阅读

《传播力》是一本由[美]曼纽尔•卡斯特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500图书,本书定价:168,页数:2018-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传播力》精选点评:

●卡斯特尔的书总是这么啰嗦,有些章节读起来像深度报道.....

●数字网络传播中对传统权利形态的影响和作用,中国互联网当下典型的现象特征越来越凸显出来与书中所归纳的观点相一致,值得继续往下读看看

●结尾两段简直要看哭了,学术著作也可以这么感人和鼓舞人心的吗

●核心观点是:作为社会各类机构的基石,权力关系很大程度上通过传播过程在人们的心灵中得以建构。其中对于网络社会权力的四种表现形式倒和今天中央参观人民日报时提出的全程媒体,全员媒体,全息媒体,全效媒体有点呼应的意思。

●互联网流动着自由的基因,突破信息控制与叙事框架,把自我书写的权力重新赋予即使是在社会边缘的每位普罗大众。从而一个个守望相助的社群得以建立与自我管理,而无需某位掌权者的发号施令。古希腊的民主图景,在互联网世界中徐徐铺展。然而自由辩论而不失体面的理想,在政治经济你来我往的权力博弈中,仍旧需要你我的坚守才得以维系。 “互联网释放出了瓶子里的精灵”,不得不说,若不是大佬舌灿如莲的修辞,怕不是读不到最后。爱了爱了!

●结尾充满力量 学者的热忱

●卡斯特对网络时代“传播即权力”的讨论,相比他的三部曲而言易读多了

●我导翻译的,打个卡~

●1 权力是使他人按照你的意志做事的能力。网络权力打破了权力的地域边界,扩展了权力意志的影响边界,深入了个人生活。个人通过网络传播也能获得权力。所以近来有了网络是权力的真空的说法。 2 网络权力涉及 网络准入权、规范权、编译权、控制权。以及本领域的传播权和跨领域的切换权。 3 传播与政治。政客形象塑造,再通过媒体将影响力传达到达个人。 4 媒体是有层级的,层级无处不在。

●很好的分析框架,发现网络社会背景下传播网络在权力制造中的作用,并呼吁对互联网中传播网络的公共空间加以保护,以实现意义的自主建构。力图实现知行合一的研究范本。

《传播力》读后感(一):在网络社会中重新定义权力——《传播力》书评

作为网络理论的推崇者与信息时代的洞察者,曼纽尔·卡斯特在《传播力》一书中考察了网络社会的信息传播,并将之与权力结合起来,揭示了当今时代的权力运作机制。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网络社会中的权力就是传播权力”。应该说,下这样一个结论是很大胆的。权力是由古至今无数人谈论和追求的对象,而传播学诞生不过约百年时间,传播权力如何超越由来已久、更受瞩目的政治权力、经济权力而成为权力的相等物?

为了论证和说明这一观点,卡斯特论述了网络社会这一新的社会形态中传播的决定性作用。他认为,一方面,技术变革释放了网络的力量,使之更具灵活性、可拓展性和耐受性,由此网络成为当下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另一方面,权力关系很大程度上通过传播过程在人们心灵中得以建构,因为精神塑造是更具决定性和持续性的统治形式。网络社会中,通过全球遍在的大众传播和自传播,意义被建构而权力得以运行。

关于权力的运行机制,卡斯特提出了全球网络社会的四种权力:网络准入权、网络规范权、网络控制权和网络建构权。网络准入权涉及排斥或纳入的问题,网络规范权涉及网络内部运行规则或原则。而关于网络控制权和网络建构权,卡斯特提出了网络的“编制者”和“切换者”两个概念,并认为他们拥有网络权力制造的能力,是网络社会中权力的最高形式。

何谓编制者与切换者?他们为何如此重要?卡斯特指出,网络世界中的控制能力取决于两个基本机制:一是构建网络的能力,正如蜘蛛织网一样“编制或重新编制”、根据目标或意愿生产特定的网络;二是连接不同网络使之合作,或是防止与其他网络的竞争。由此,这种权力的拥有者称为编制者和切换者,编制和切换也成为网络权力生成中最重要的两种机制。更进一步,卡斯特论述了传播对于切换和编制两种机制的重要意义:编制能力“最终取决于产生、扩散和影响构成人类活动的话语能力”,而“切换不同的网络需要构建文化和组织借口的能力,包括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媒介,以及对普遍接受的价值——交换价值的支持”。由此,“传播力”产生了,并成为一种决定性力量。

在书中,卡斯特以包括新闻集团缔造者默多克在内的多个案例,通过经验分析向我们表明了网络社会的掌权者是谁。卡斯特在最后提出了警示:网络社会的掌权者必会用商业化的网络(商业领域)或处于管制中的网络(政治领域),压制传播自由、封闭公众思维。正如他所写道:“本书最重要的实际结论是,只有对互联网中的传播网络的公共空间加以保护,才能实现意义的自主建构。”网络社会的传播如此重要,事关权力与自由,所以要把它归于公众手中。

anshuNancy

2020.03.06

《传播力》读后感(二):卡斯特带你理解媒介与权力

关于媒介与权力的话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从“第四权力”到“媒介审判”,再到卡斯特的媒介权力观。这本书中,卡斯特将权力视为“归属于一部分社会行动者,它能够维护持有权力的社会群体的意愿、利益和价值观,而不对等地影响其他社会行动者的决策方式的相关能力。”这种行动者包括个人、集体、组织机构和网络。卡斯特理解的权力有鲜明的特点:首先,他认为权力有明显的关系属性,关系能力意味着权力不是属性而是关系,它不能从权力主体以及在特定背景下受到这种赋权的人之间的具体关系中抽象出来。在权力关系中,一个行为者对另一个行为者的影响总是更大。其次,卡斯特重视权力的相对性,他认为在权力的相互关系中总是存在抵抗的可能性,使得双方会对权力关系产生怀疑。另外,卡斯特还强调了暴力对权力建构作用的局限性。权力的建构和运行有多种因素影响,诸如政治环境、话语体系、文化传统等。卡斯特呼吁权力的“非暴力”运行。

卡斯特的权力观是建立在整个网络生态环境之上的。信息时代的社会运行依靠强大的传播体系,权力离不开传播,对符号、信息和话语的控制就是对权力的控制。我们可以思考当下互联网带来的传播对权力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传播使得权力行使的范围扩大了,突破了原有国家和民族的限制。网络社会中的传播对原有权力关系也带来了巨大冲击,任何人对信息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这是平权化的表现。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原有传播机构甚至政府对信息权力的控制受到了冲击,个人对固有信息来源的依赖降低,传统的传受关系被打破,这就造成权力关系中制约与被制约程度的变化,权力双方的差异减少带来了当下社会中的传播平权化。

关于媒介权力,卡斯特认为主要是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或者是本地多媒体大规模通信网络中实施的通信过程,这些信息传输的过程在人类思维中构建意义。卡斯特指出权力来源的第一部分是媒介语言,媒介语言是符号语言的一种。塑造媒介语言的主体可以是国家、政府或媒介机构,也可以是个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媒介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介入愈加明显,而媒介语言正是借助现代大众媒介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实现了更大的个人权力表达。可以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也同样是权力的延伸。 卡斯特的写作视角具有全球眼光,在这本书中他介绍了美国、中国等多个国家的媒介权力运行方式。更重要的是,他的观点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思考当下的媒介环境。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他在谈及媒介权力来源的时候,他指出社会传播以及信息差距是重要因素。在现实社会中,新的技术普及会带来新的数字鸿沟,信息差距和媒介权力随之扩张。新媒体环境下对于个人媒介的管理,例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大V如何使得个人媒介权力合理应用,如何使得国家、政府的媒介权力与社会个人或群体的反权力得到平衡,以此防止网络暴力的发生,防止媒介权力滥用所导致的媒介审判、虚假新闻等,卡斯特的这本书都可以给我带来了一些启示。网络社会中,掌握传播的主导权和主动权,科学精准传播,适当引导舆论方向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卡斯特这本书中的权力非暴力运行、媒介权力与政治互动关系的理论都能给予政府社会治理以非常好的借鉴。

《传播力》读后感(三):《传播力》书评

在传统的层级结构中,传播通常是自上而下的。在Entman的模型中,传播是通过媒体网络,从政治行政网络向人际网络的线性连续传递。 在卡斯特的网络社会中,网络技术以值得信赖的方式横向传播信息,与公众意识产生共鸣。“任何一个网络的组成部分都是一个节点,它的作用和意义取决于对网络的程序和它在网络中与其他节点间的互动”, 这种互动过程包括了信息流动,也就是“传播”。不断多样化的媒介和网络传播形式彻底改变了知识的流通机制、自我的建构表达以及真相的阐释维度。

基于无线传播的全球电子网络使权力基础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数字媒介之中。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个人,都有更多机会在网络社会中参与话语的意义建构。不同网络中的权力关系不尽相同,但网络社会中的“权力基本上是围绕着文化代码和信息内容的生产和传播进行的”(卡斯特),是一种对决策施加影响的能力。不可否认,多媒体公司和电子鸿沟加剧了信息资源不平等,当数字网络成为资本流通的主要渠道,靠近强节点的特权阶层在资源链中占据有利地位,可以更轻易地施加社会影响以及左右公众舆论。例如西方政治家在竞选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信息推送对反对者的隐形操控,在侵犯隐私的同时体现了权力阶层对隐私的掌控。但同时需要看到个体民众也在利用新媒体积极发声。数字媒介催生了新的传播方式,大众自传播(mass self-communication)在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之间不断拓展领地,文化生产和社会互动对社会生活的组织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群众得以创造自己的内容,界定受众范围,将内容直接发布,而信息传送对象也可以决定是否接收。这就意味着,在网络社会只要有了技术和战术的加持,就可以成为行动者,反对精英企业、政治和文化利益集团的网络权力,例如制作免费文化或支持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推行“反全球化运动“、“独立媒体运动”(Indymedia movement)等(Philip Howard)。

网络社会的权力特征重构了不同场域的话语体系,赋予了更多人维护利益的能力,但与此同时数字鸿沟也加剧了权力分布的不均衡和获取资源权限的不平等。我们不能忽视网络社会中的弱连接区域,也不能忽视人们在努力加入更多网络圈层时,异质网络导致的传播障碍。无法连接的“被排斥”状态也是网络社会的特点之一。人们时常会因与某个网络、或在网络内部可能存在的连接缺失而恐慌,例如员工无法获取公司高层变动信息,选民无法接触所支持议员丑闻的真实资料等。最近出现的钻石公主号邮轮事件,也体现了危机发生时民众获取、扩大社会连接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隔离期间,一位英国乘客David在Facebook上保持记录船上情况、表达需求和意见并发布视频,逐步引起全球媒体对这艘船疫情的广泛关注,对事态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事实上,这艘游轮上有一半是外国乘客,使用的非日本手机号码无法在游轮停泊区域进入应用商店下载,因此日本政府紧急调配了2000部iPhone,协助乘客与医生连线反馈病情,和外界保持沟通,以减少信息隔绝引发的恐慌。

参考文献:

Castells, Manuel. Communication Pow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Howard, Philip. Castells and the Media. Polity Press: 2011.

《传播力》读后感(四):读曼纽尔·卡斯特《传播力》——传播就是权力

数字时代,传播由大众传播向大众自我传播。作者着重关注了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权力关系通过交流(传播)来维系以及建构,互联网对上述领域引发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本质的互联网“自由基因”会挑战社会组织结构的权力关系。实质上,任何新的技术都会挑战原有秩序的权威,如印刷技术的革命引发社会的剧烈动荡。

传播领域的全新传播空间提供了社会发展的多元发展方案。复合式传播网络瓦解了旧有的、固化的、垂直的传播模式,互联网空间信息传播引发分歧也可达成融合。虽有分歧,但大众自我传播还是可以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大众传播主导者们设置的议程策略并发挥作用。这也意味着,传播与权力的相互引发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将更加充满变数与各种可能性,一种可能的“新自由”可能随之出现。奥巴马通过对草根阶层的动员和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获得了成功,特朗普也利用Twitter实现了新时代的政治治理。作为一种新的动员手段,互联网成为继电视之后的“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核心工具”。往前追寻,希特勒利用广播现实了最广泛的社会动员。传播技术作为一种权力,为所有人赋权的同时,可能更是为具有优先权的权力群体/部门/机构赋权。

本书的写作框架基于权力与反权力的互动(权力源自于机构,反权力来源于公民社会)而传播是这一权力关系实现的赋权过程。传播在政治体制运行过程中、公民权力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传播的形式和过程将对互动的形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作者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大众自传播的兴起给社会行为主体提供了社会政治变革的新途径,强化了个人和社会行为主体挑战国家权力的能力。同时,技术虽然不能决定权力形成的过程和结果,但并非中立性的技术,可以为某些权力主体优先赋权。但普通群体确实可以利用技术为自己争取权力,倒逼或者解构权力主体的权威性,如社会动员运动和维基解密对权力主体固化权力的挑战。

作者更为强调的是作为物质文化的互联网技术同其他技术一样,同时兼具文化建构,而互联网的文化即是自由。网络社会由个体化的个人或社群组成,社交实现线上线下、数字/现实空间的互动重构,这种网络技术就是新的社会结构与文化的媒介。技术的使用与文化个体/群体所处的文化环境有着重要的联系,个人的文化取向或程度、所处的社会环境/体制等,都会产生不同的接纳/使用新技术的方式,并且技术也会被不同的文化建构影响。由此可见,技术与个人/社会是相互影响的协同作用。

网络社会基于处于数字网络的个人和组织网络建构而成。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个人(主体)的自主建构性进一步增强。基于个人的社交网络平台在本世纪引发了各领域深刻的变化,一个基于互联网和其他社交网络相互交织而出现的社交网络构建出一个“社会”,一个非虚拟、非隔阂的复杂、混合社会/世界由此出现。传统单一、垂直结构、单向度的权力争夺已转向更具复杂性的、横向结构、多维度的网络。

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共领域”,我们必须对互联网中的传播网络公共空间加以保护,但这过程总蕴含着各种张力、各种权力的博弈,这种所谓的“自由之地”也是商业化下、管制之下的自由,“自由之地”的保护之路充满荆棘。但是,如果我们对”自由之地“不加以控制,这便有可能带来矛盾激化、社会动荡。在现今网络社会,正如作者所言:权力即传播力,权力依赖传播而实现。传播力(传播行为)本身也是一种“赋权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不对等、非平权的过程,而这种关系可能长期存在。如何用好传播力,是身处社会网络的所有人都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传播力》读后感(五):关于网络社会和权力的理解——《传播力》书评

1.理解“网络社会”

卡斯特在书中分析,在二十一世纪的早期,世界上已有几十亿的互联网用户和无线通信设备用户,这种基于数字网络的个体和组织建构成的数字通信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卡斯特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并称之为网络社会。

在新的社会结构下,形成的复合式的横向网络传播,它的自由传播特性改变了过完政府利用垂直传播对信息和传播的控制。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这个社会中慢慢发声,并占据一定地位,这种个体化的过程并不意味着社群的终结,而是导向社会关系的重建。这种个体化构成了主体,并由这些主体建构成网络化,最终形成网络社会。

卡斯特认为,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网络社会是一个全球性社会,它会整合多种文化,与世界各地历史和地理相连,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不是基于共同的价值观点,而是共享传播价值观,也就是说网络社会创造的新文化不是内容而是过程。

网络社会的全球化受到也是不均匀的,与工业社会、农业社会、社区社会或生存社会的共存塑造了所有国家的现实特征。

2.网络社会的权力运行机制和特点

卡斯特在书中谈到,网络社会的权力运行有两种机制:编制和切换。第一种是构建网络的能力,以及根据网络目标来对网络进行编制或重新编制的能力;第二种是通过共享共同目标和组合资源来连接和确保不同网络的合作,同时通过建立战略合作来防止与其他网络的竞争。

作为编制者和切换者共同的特征就是都是社会行为体,但不一定是一个特定的群体或个人。这两种机制常常在各社会行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运作。社会行为体的身份取决于在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框架中的定位,因此,卡斯特认为在很多情况下权力拥有者(不是单一的行为体)就是网络本身,就是权力编制者或者切换者。

网络权力编制者针对网络目标的编制能力(以及重新编制它的能力)是具有决定性的。如何编制是每个网络特有的过程。社会中的传播过程以及实施这一传播过程的组织和网络,是形成方案编制项目的关键领域,也正是网络社会中的权力领域。

切换者也叫占据者,是控制各种战略网络之间的连接点。是更微妙复杂和更具协商 性的权力执行系统。社会主导网络的方案必须能够通过由行为体网络实施的交换过程来彼此传播,促进协同并限制矛盾。

编制者和切换者就是那些行为体和行为体网络,他们由于在社会结构中的独特地位而拥有网络权力制造的能力,这是网络社会中权力的最高形式。

3.网络权力包含的4种不同权力实施过程

卡斯特在书中将网络权力归纳成包含四种不同的实施权力:网络准入权;网络规范权;网络控制权; 网络建构权。上述每一种权力形式都规定了权力实施的具体过程。

网络准入权是指构成了全球网络社会核心的行为体和组织对全球网络之外的人类集体或个人的力量。这种形式的权力通过排斥或纳入来运作。

网络规范权,全球化涉及多个网络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协调,而这种协调需要标准,或者叫传播协议,它决定了某一主体在加入网络时所要遵从的一套规则。网络规范权是网络对其内部元素施加标准的权力,但该权力终将服务于那些把握网络信息源、制定标准(传播协议)的特殊社会行为体的利益。

网络控制权,拥有在主导性网络中的权力。它可以将某一主体的意志强加于另一些主体。如果是特定主导网络的运行,那么网络根据其计划目标定义自己的权力关系。然而,我们不能试图用单维度的方式认为权力的来源是一个单一实体。

网络建构权,包含第一权力位置的编制, 和第二权力位置的切换。在网络世界中,对其他人实施控制的能力取决于这两个基本机制:权力的形式都要遵循着网络建构权的逻辑。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