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读后感精选

时间: 2020-03-13 06:19:46  热度: 258℃ 

点击全文阅读

《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是一本由[法] 西尔维·贝德纳尔 / [法] 阿尼克·芒加尔著作,后浪丨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读后感(一):如何区分两个长得很像的动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不同!

海豹现在一周岁多一点,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各种动物绘本,出门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各种真实动物,如果能触摸和喂养就更好了,所以北京有很多小朋友的儿童伴宠乐园我们都去过。前段时间带海豹去了三亚,在蜈支洲岛小家伙看鸵鸟看了得有1小时,回来只要看到鸵鸟图片就兴奋的咿咿呀呀,结果玩动物闪卡的时候看到了一个鸸鹋,他以为是鸵鸟也兴奋的咿咿呀呀,认知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觉,毕竟在看鸵鸟的一个小时里,我真的是不厌其烦的重复着“大长腿、长脖子,很大只”,结果鸸鹋这种动物也符合这几个描述。

《儿童敏感期指南》曾经说过,当孩子特别感兴趣某种事物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回应,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快更多的吸收,于是为了能够区分不同、又很相似的动物,我开始找科普绘本,终于发现了这本《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让我惊喜的是,第一页就是鸵鸟和鸸鹋的区分啊!

这本书一共有25对,也就是50种动物,每一对之间都外表相似,但很多都不属于同一个科属,习性和吃的食物也不同。

成年人对于相似动物之间的区别都不容易看出来,但这本书却做到了让孩子也可以迅速记忆,1岁多的海豹在翻阅这本书几遍后,顺利的认出了鸵鸟和鸸鹋,以及各种不同的动物。

拿鸵鸟和鸸鹋举例子,每一种动物都有一个大头贴,就像证件照一样,可以迅速看到他们的头部有什么区别。接下来就是找不同了!鸵鸟的羽毛非常蓬松,黑亮的羽毛披满整个背部,但如果是黑色羽毛,尾巴和翅尾是白色的,那就是雌性鸵鸟了。鸵鸟大多生活在非洲,也拥有者世界上最大的蛋,每一颗蛋相当于40个鸡蛋大,这种类比方法也让小朋友更容易理解。鸵鸟比鸸鹋跑的快,也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鸟,每小时可以奔跑70千米。其中有一个拓展阅读,很多人喜欢用鸵鸟心态来比喻人类的视而不见自欺欺人,但其实鸵鸟是为了能够吞食砂砾和石子。

鸸鹋比鸵鸟小,鸵鸟会更高大,并且鸸鹋脖子上也有毛,最重要的是鸵鸟的爪子是两趾,鸸鹋是三趾。年龄小的宝宝可以有家长带着找不同,大一些的就可以自己看了,后期还可以玩互动游戏,比如每个人说出5个鸵鸟或者鸸鹋的特点,这样更容易区分和趣味记忆。

这本书中陆地、天上、海里的动物都非常多。比如刺猬和豪猪、龙虾和海螯,猎豹金钱豹,青蛙蟾蜍,蜜蜂胡蜂等,都是看起来很像,本质上又有很大不同的动物。小朋友在阅读过程中与家长互动,会有很多意外的阅读乐趣。

这本书我自己也翻看了很多遍,百看不厌,里面有太多让我觉得有趣的知识点,海豹现阶段是不认字的,也增加了老母亲的阅读趣味性,因为我可以随意翻出一页,问他:哪个是灰林鸮?哪个是企鹅?次数多了,他会记住那些外表上的不同,从而顺利指出正确的动物,相信等他再大一些,能够理解更多词汇的时候,这本书会有更多玩法。

《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读后感(二):大自然在造物的时候,悄悄藏了这些秘密~

还记得小侄子大概1周半的时候,偶然一次看到《动物世界》,镜头里出现了一头母狮子,小侄子高兴的大呼:“猫~”而这时家里的那只胖橘,正在懒洋洋的晒太阳。我特别惊喜,话还说不明白的侄子,居然一下子看破了物种之间的联系!当然这是我自己的臆想,可这也提醒了我,那些长相酷似的动物,在大自然中还真不少!

那我们是如何区分那些长相酷似的动物呢?这里当然不是指猫和狮子,虽然他们同属猫科,但除了幼童,大一些的宝宝们还是可以区分的。那些生活在大自然里,宝贝们并不常见的动物呢?比如:蜜蜂与胡峰?青蛙与蟾蜍?猎豹与金钱豹?等等那些长相极为相似的动物呢?

最近给宝宝入手的一本《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一书中,就介绍了25对这样的动物,它们彼此酷似,难以分辨,有的区别还算明显,但有的差异却在难以发现的细微之处,令人难以辨认,这就不免张冠李戴,不定什么时候就闹出笑话了。

《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一书,就从那些细微的差别入手,用精美细致的全彩手绘,将两种极为酷似的动物列在一张大开页上,这样小朋友两两对比起来超级方便,也更容易发现彼此显著的特征,从而找到不同之处,将彼此分辨开来。

而不同于那些大段晦涩难懂的文字为主的科普类书目,我更看重《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这本书的原因,在以下3点:

①精美细致的全彩手绘,使得动物特点更加突出

图片为主的科普类书目,毋庸置疑,是受小朋友欢迎的,尤其是这种关于小动物的科普书目。而《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一书中,不同于以真实照片为主的科普书目,这种全彩手绘图,能将动物的特点最大化,抛开杂乱背景和拍摄角度对内容的影响,全彩手绘既能真实反映动物特点,又方便小朋友对两种相似动物进行对比,画面干净利索,风格独树一帜。

《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更令人欣赏的一点是,在每个动物的介绍里,附了一张动物的彩色照片,这样小朋友在对比的同时,也能观察现实生活中小动物的真实样貌,对小朋友的认知与理解有指导性意义。

②简短且主题明朗的文字介绍

《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另一个亮点是,简短且主题明朗的文字介绍。相较于那些大段且晦涩难懂的文字,这些短小精悍的文字给人一种明朗的感觉。主题明确,解释简洁,家长们在给小朋友讲解的时候会觉得非常简单,没有难懂的专词名词,简单几句话就将两种动物区别开来。

没有多余的解释,寥寥几句便形象生动。

例如在描写猎豹和金钱豹的区别时,是这样写的:

“吼吼吼......多亏喉咙里的那块特殊的骨头,金钱豹能咆哮,猎豹则不会。”

结合它们各自的介绍,宝贝们就可以知道,猎豹叫声软萌,而金钱豹不仅会喵喵叫,也会咆哮。知道这一区别后,下次看《动物世界》,通过叫声,小朋友就能分清楚猎豹和金钱豹了。

③超细致的特点解说

《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中,不仅将两种酷似动物的区别写出画出,更将每种动物的特点详细体现。50种动物的纲、科、属、体重、体长、寿命和叫声,都细致列出,在小朋友们对动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时,再将动物的生活区域、进食习惯等等特点娓娓道来,这样小朋友可以更好的接受知识。

还是猎豹和金钱豹的区别一章,是这样描它们的进食习惯的:

“猎豹享用猎物时通常会避开其他动物,不过仍可能会被狮子或鬣狗抢走食物。羚羊、高角羚和幼年牛羚都是它猎食的对象。”“猎豹仅在地面进食,金钱豹则爬到树上用餐!这样就不会被打扰了。它能把重达150干克的猎物拖到树上。”

这样,我们不仅了解了它们各自的进食习惯,也能通过进食习惯来区分外形极为相似的它们了。

《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一书中一共出现了25对极为相似的动物,有大概300多处细节的对比,对宝贝们来说,这真的是超级科普了。

这样来说,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当然是不可取的!

《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读后感(三):大自然在造物的时候,悄悄藏了这些秘密~

还记得小侄子大概1周半的时候,偶然一次看到《动物世界》,镜头里出现了一头母狮子,小侄子高兴的大呼:“猫~”而这时家里的那只胖橘,正在懒洋洋的晒太阳。我特别惊喜,话还说不明白的侄子,居然一下子看破了物种之间的联系!当然这是我自己的臆想,可这也提醒了我,那些长相酷似的动物,在大自然中还真不少!

那我们是如何区分那些长相酷似的动物呢?这里当然不是指猫和狮子,虽然他们同属猫科,但除了幼童,大一些的宝宝们还是可以区分的。那些生活在大自然里,宝贝们并不常见的动物呢?比如:蜜蜂与胡峰?青蛙与蟾蜍?猎豹与金钱豹?等等那些长相极为相似的动物呢?

最近给宝宝入手的一本《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一书中,就介绍了25对这样的动物,它们彼此酷似,难以分辨,有的区别还算明显,但有的差异却在难以发现的细微之处,令人难以辨认,这就不免张冠李戴,不定什么时候就闹出笑话了。

《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一书,就从那些细微的差别入手,用精美细致的全彩手绘,将两种极为酷似的动物列在一张大开页上,这样小朋友两两对比起来超级方便,也更容易发现彼此显著的特征,从而找到不同之处,将彼此分辨开来。

而不同于那些大段晦涩难懂的文字为主的科普类书目,我更看重《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这本书的原因,在以下3点:

①精美细致的全彩手绘,使得动物特点更加突出

图片为主的科普类书目,毋庸置疑,是受小朋友欢迎的,尤其是这种关于小动物的科普书目。而《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一书中,不同于以真实照片为主的科普书目,这种全彩手绘图,能将动物的特点最大化,抛开杂乱背景和拍摄角度对内容的影响,全彩手绘既能真实反映动物特点,又方便小朋友对两种相似动物进行对比,画面干净利索,风格独树一帜。

《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更令人欣赏的一点是,在每个动物的介绍里,附了一张动物的彩色照片,这样小朋友在对比的同时,也能观察现实生活中小动物的真实样貌,对小朋友的认知与理解有指导性意义。

②简短且主题明朗的文字介绍

《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另一个亮点是,简短且主题明朗的文字介绍。相较于那些大段且晦涩难懂的文字,这些短小精悍的文字给人一种明朗的感觉。主题明确,解释简洁,家长们在给小朋友讲解的时候会觉得非常简单,没有难懂的专词名词,简单几句话就将两种动物区别开来。

没有多余的解释,寥寥几句便形象生动。

例如在描写猎豹和金钱豹的区别时,是这样写的:

“吼吼吼......多亏喉咙里的那块特殊的骨头,金钱豹能咆哮,猎豹则不会。”

结合它们各自的介绍,宝贝们就可以知道,猎豹叫声软萌,而金钱豹不仅会喵喵叫,也会咆哮。知道这一区别后,下次看《动物世界》,通过叫声,小朋友就能分清楚猎豹和金钱豹了。

③超细致的特点解说

《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中,不仅将两种酷似动物的区别写出画出,更将每种动物的特点详细体现。50种动物的纲、科、属、体重、体长、寿命和叫声,都细致列出,在小朋友们对动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时,再将动物的生活区域、进食习惯等等特点娓娓道来,这样小朋友可以更好的接受知识。

还是猎豹和金钱豹的区别一章,是这样描它们的进食习惯的:

“猎豹享用猎物时通常会避开其他动物,不过仍可能会被狮子或鬣狗抢走食物。羚羊、高角羚和幼年牛羚都是它猎食的对象。”“猎豹仅在地面进食,金钱豹则爬到树上用餐!这样就不会被打扰了。它能把重达150千克的猎物拖到树上。”

这样,我们不仅了解了它们各自的进食习惯,也能通过进食习惯来区分外形极为相似的它们了。

《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一书中一共出现了25对极为相似的动物,有大概300多处细节的对比,对宝贝们来说,这真的是超级科普了。

这样来说,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当然是不可取的!

《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读后感(四):科普书的选择:为什么有的科普书使人爱上学习,有的科普书使人畏惧学习?

我很怕看科普书,内容分类越细的越怕。这些书有多可怕呢,先来举个例子:

最近在看一本关于云的科普书,云有三族10属,每个属里又有好多种。先看完积云属,等看到层积云属、层云属,回头一想,我就懵了。

浓积云(属于积云)和层积云(属于层积云)怎么区分?

浓积云(《云彩收集者手册》)层积云(《云彩收集者手册》)

碎层云(属于层云)和碎积云(属于积云)看起来太像了吧!

(对我而言就是棉花糖的侧面照和棉花糖的底面照的区别……)

碎层云(《云彩收集者手册》)碎积云(《云彩收集者手册》)

一本书翻了1/10,我就认输了。看懂是不可能看懂的。

别说人家书写的不好。这书评分相当高,绝对是好书。

所以事实就是,很多人看得懂,就我看不懂。

有点好奇,我是不是唯一一个有科普阅读困难症的人?难道我的智力就是比其他读者低吗?

问题的关键:认知结构学习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做了一个调研。

首先,我自己的阅读困难和“比较、分类”有关。而比较和分类是人在幼儿时期就学会的思维能力,它不涉及更高深的逻辑推理,是属于很基础的能力。

在进一步调查中,我找到了一本书,书名是Getting to Got It! Helping Struggling Students Learn How to Learn,可以翻译成《马上能学会!帮助困难学生学习如何学习》,这本书的作者Garner是专门研究学习和教学的博士,有四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她发现,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如比较思维、符号表示、逻辑推理),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没有。简单来说,有认知结构的话,学习靠理解;没有认知结构,学习只能靠死记硬背。

使用认知结构学习的过程是:获取信息,寻找模式和关系,识别规则,提取原理。

这四个步骤的顺序很重要。Garner特别强调,老师要给学生材料(获取信息),让学生去比较材料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寻找模式和关系),总结出规律和分类(识别规则)。按照这个顺序,学生能理解并记住分类和规则。

无独有偶,那个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的超级学霸Scott H Young在《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里提出的独家学习方法——他命名为“整体性学习技术”,和Garner提出的认知结构学习的顺序几乎是一样的。

整体性学习技术的步骤是:获取知识,联系和模型,随意信息的处理,知识的延伸。

认知结构学习的步骤颠倒了会怎么样?

比如把第三步挪到第一步,先告知规则,再提供材料。

后果就是,这个规则不是学生自己的,学生掌握不了,只能靠死记硬背。背不下来,就成了学习困难户。

这就是我看不懂科普书的原因。

科普书与认知结构

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是:先给足够的图片和文字,让读者提取信息,总结规则并分类。

而常见的科普书是:先告知分类和分类方法,然后提供图片和文字。

常见的科普书和我们的课本思路很像,一开始就把规则和分类给出来了,这多清晰,多有逻辑?

逻辑是清晰了,可它颠倒了认知结构学习步骤,虽说把终极规则告诉我了,可没管后面的材料是不是足够详细,能不能让读者自己提炼出规则。

这些常见的科普书和课本默认了所有读者的认知结构发展的都很好,但显然,并不适用于所有人,而且很容易给一部人造成学习困难。

对于娃爸娃妈,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下,如果家里孩子不喜欢看分类清晰、细节简单的科普书,可别硬塞给娃看了。

什么样的科普能使人爱上学习

认知结构学习尚未发展好的孩子,应该看什么科普书呢?

根据Garner的理论,提供足够的材料,引导学习者寻找模式和关系,这样的训练是有助于认知结构的发展的。

《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刚好就是这样的科普书。

这本书的作者Sylvie Bednar很擅长做科普书,已经做出了一系列,有讲旗帜的,有讲乐器的,有讲徽章的,而这本,是讲动物的。

这本书的编排结构和其他科普书不太一样,不是根据物种来分大类,而是选择了25组相似的动物。在每一组里,两个动物各占据左右两页,对应着解释两个动物各自的特征。

这样的编排,有两个明显的优点:

第一,提供了关键信息,读者一下子就能抓到。

第二,用问问题的方式(“刀嘴海雀还是企鹅?”)引导读者在已有信息中寻找关系、进行对比。以刀嘴海雀和企鹅为例,读完这一页,读者很容易总结出:刀嘴海雀和企鹅的不同点是能不能飞、耳朵有没有橘色条纹、体型大小、翅膀是否像鳍,共同点是它们都是鸟类!

其实书里也给出了每种动物的分类。但是作者选择的方式很聪明,每种动物的纲、目、科、外形、寿命等信息和真实照片,以身份证的形式放在了书的左上角或右上角。那么读者在阅读中,一定是先看大图,看不同特征的解说,最后再看身份证上的信息。(就算是先看了身份证上的信息,一般人也记不住,看了也白看。)

这就和我们生活中认识朋友的方式一样,先看外貌,有了整体的感觉,再进一步了解。而不是先看身份证,看年龄、看民族、看户口所在地。

用《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这种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和记忆特别有趣,而且还会上瘾。

自然界中相似的动物可不止书里这25对。

读完了,你一定能总结出自己区分相似动物的一套方法。来互相出题检验一下学习成果吧!

水牛,野牛,牦牛,你分得清吗?

水牛,野牛,牦牛

(提示:看角的大小和发型。)

哪个是美洲驼?哪个是羊驼?

美洲驼,羊驼

(提示:耳朵形状和额头的毛。)

《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读后感(五):来开启一段有趣的动物观察之旅吧

你看你看,那个蟾蜍多大只啊!是吗?我瞧瞧,朋友,那是青蛙。你看你看,那兔兔好可爱~是吗?对耶!真的好可爱,那么,我考考你,你知道它是什么兔子吗?额...兔子就是兔子啊,还有分什么品种不成。那是自然,这个兔子呀,据我所知,就有野兔和穴兔之分了。

我们常常因某些动物外形酷为相似,难以将其分辨。

它们其中有些之间的区别较为明显,只要定睛多看,便不难发现,但还有一些动物,它们之间的差异是在难以察觉的细微之处的。如果说我们人被叫错名字,会有被冒犯和不高兴的感觉,那么动物们会有吗?

《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由法国插画家阿尼克·芒加尔所绘,西尔维·贝德纳尔配文,书中分别将 25 对外形相似的动物,从外形、生活习性、生活区域进行两两对比,以小朋友能接受和理解,青少年和成年人能直观易记的方法,发现这些相似的动物们各自显著的特征,在拓宽我们知识面的同时,生动可爱的蜡笔画风配图也使我们对动物们有产生更大兴趣的可能。

童年时因为 CCTV-3 综艺频道的《动物世界》镜头出现的滑溜溜、光秃秃、蠕动的蛇,留下的不可磨灭记忆的我,在这本书里,也能再一次面对这类动物时,不会马上把书合上,真的有对 「 蛇与蛇 」 之间的区别产生了兴趣。

于是我想,作为一本有趣的书,《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下面我们来开启一段有趣的动物观察之旅吧~

看,是猫头鹰!萌态可掬的站姿柔顺的绒羽对耶,那这个呢?电影大片里才会出现的专注眼神菱角分明的侧脸

担当本书封面大任的,便是这对相似的猫头鹰,它们有着同样的科属——鸱鸮科,习性、吃的食物、乃至体重,都迥然不同。

本书封面局部

你能分清吗?树枝上面的是严肃的雕鸮、下面的则是萌哒哒的灰林鸮。

仔细看看

左边的是灰林鸮,右边是雕鸮

同属鸱鸮科,两种都是夜行动物,叫声都能穿透夜空,直到半夜...但两者的区别可大得很呢。

体型:看起来都是猫头鹰(也确实是)

雕鸮:头两侧有一对常被认为是竖起来的耳朵的羽毛,被称之为耳羽簇(看起来像凶巴巴的老父亲)

灰林鸮:头圆圆的,没有耳羽簇、头部可以旋转270°(看极了可爱呆萌、擅长撒娇的儿子)

食物:别看它们个子不大,但是吃的东西你或许想不到呢

雕鸮:食物广泛,比自己个子大的,看起来比自己凶的,都能吞下。譬如蜥蜴、田鼠、家鼠、野兔、刺猬和蛇

灰林鸮:食物比较局限,以昆虫(如蝗虫)、小型哺乳动物(如田鼠)、爬行动物(如蜥蜴)。战斗力强的会捕食蟾蜍。

生活习性:都喜欢在夜幕降临后捕猎,能静音飞行,不让猎物察觉自己的声音

雕鸮:白天蜷缩在树洞里,绝不捕猎

灰林鸮:白天也会捕猎

体重:雕鸮的体重是灰林鸮的五到八倍

雕鸮:振翅起飞时,因为体重而稍显迟缓(一般400~3000克)

灰林鸮:绒羽异常柔软、飞行时灵敏又安静(一般45~600克)

还有呢,还有呢,它们之间有什么更多的秘密!都在书里噢~难读的生字有特别进行注音

那么来考考你,新晋表情包大王,它,叫什么名字呢,又有没有耳羽簇呢?

答案书里都有噢~

大家都 「 哇哇 」 叫,为什么你是王子,我是癞蛤蟆癞蛤蟆王子大人

外形:大家都是两栖动物,为什么待遇就差这么多呢

青蛙:苗条纤细。皮肤光滑、湿润而发亮,不仅有常见的绿色、还有红色、黄色和蓝色

蟾蜍:又矮又壮,胖嘟嘟的,因为长相丑陋,在中世纪的欧洲被视为不详的动物。皮肤粗厚、干燥,密布充满毒液的突瘤

生活区域:虽然都是水路双栖的脊椎动物,但生活区域还是有差异的

青蛙:在水边、在水里。

蟾蜍:为了繁殖、产卵去往森林、草原、泥沼地带,冬季或寄居在花园。

食物:昆虫

青蛙:昆虫,昆虫,和昆虫。

蟾蜍:昆虫和小动物,但是没有牙齿,所以用上颚压碎食物。

虽然蟾蜍没有牙齿,看起来也不是十分美观,但它存在的历史却不算短,在物竞天择的世界,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着。 譬如中国古代殷商青铜器上有蟾蜍纹, 因为传说月亮上有蟾蜍,有桂树,蟾宫折桂,则科举及第,亦有许多文人以蟾蜍为造型做砚滴。而到了现代,动漫《火影忍者》 中也构造出也在蛤蟆界能呼风唤雨的大蛤蟆仙人,备受关注欢迎。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我很丑但是我自强不息,我很丑但是我从未放弃。或许有天,你也会发现蟾蜍的可爱之处。

《火影忍者》截图 结语

刺猬还是豪猪、猎豹还是金钱豹、蜜蜂还是胡蜂,驯鹿还是马鹿、燕子还是雨燕,谁是谁,那些相似的动物……静待你的发现。书中图片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