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散文随笔 优美散文 抒情散文 散文诗 名家散文 叙事散文 游记散文 春天散文 爱情散文 伤感散文 写景散文 节日散文 精选散文

臣女为帝全文免费阅读_臣女为帝小说(孟玉)最新章节列表

时间: 2023-02-10 16:39:40  热度: 700℃ 

点击全文阅读

我将那壶酒饮尽,将我的一路对着冯先生娓娓道来。

我即将二十岁了,往事不堪回首,压在心中,沉甸甸的。眼前的人是个世间难得的贤明良才,他忠诚、他仁慧,他受人爱戴,他清白简素。我本不该如此的。

酒意蒸腾,我问:「先生,何谓好人,何谓坏人?」

我十岁那年,家乡云川受了旱灾和蝗灾,从前我读史书,但见灾荒之年民不聊生,虽心有怜悯,却也难以想象,现在看来,未尝没有「何不食肉糜」之感。

「岁大饥,人相食。」

那年月,阿母带着我和阿弟在家中为过世的祖母守孝,朝廷的调令发了九道,阿父不得不前往越州就任。阿母点了姨娘和弟妹随行,而我阿兄因着是嫡长子,自然也是要跟着去的。

家中唯独我母子三人。

随后便是大灾。

百姓颗粒无收,草根树皮被吃得干净,他们的喉咙渴出了血,粗糙的皮肤干裂出沟壑。人们将目光盯上了田垄上的黄土。那孩儿们,脸颊瘦削得皮包骨头,肚腹却肿得大大的,凄凄唤着阿父阿母,说儿好痛。可是没有办法,他的阿父阿母也是如此,枯瘦如骨架,干涸如黄土,腹大如鼓,狰狞可怖。

偷偷溜出来的我用尽全身力气奔逃回家,颤抖着声音让我阿母加高院墙,让家仆加强戒备,让人套车去寻我阿父。

灾荒下不会有人,灾荒下只会吃人。

可阿母厉声斥责我,说我虎狼心性,说我自私自利,说我狠毒凉薄。

是啊,我是博远侯的女儿,生来锦衣玉食,看不到百姓疾苦。既然我父亲对我寄予厚望,我又怎么能看着族人百姓饿死街头不管呢?

我跪在廊下,哭着求我阿母,不要把粮食全部放出去救济,知道我们有粮食的人会来抢夺;不要把家仆放出去安抚百姓,他们会知道府中空虚,仅有妇孺;不要亲历亲为去赈济灾民,他们会知道夫人心性仁善,孟府会陷入危难。

阿母一把将我挥开,斥责我禽兽不如。

是啊,世人都是好的。城中称赞孟氏夫人贤德良善,只要我们少吃一点,只要我们不靡费,只要我们派出足够的人手,大家一起共渡难关,灾荒会过去的。

她让我和阿弟在街边施粥,让我看看那些吃不饱饭的人是什么样子。

我不觉得羞愧,只觉得恐惧。

那些人不是在看恩人,是在看食物。

孟家因我父亲起家,自然富庶。

可再富庶,怎么养得起全城的灾民?

阿父派人来寻我们,被阿母拒绝。

阿母说:「孟家是云川的孟家,我身为孟家妇,怎么能放弃这里的百姓呢?」

从那时起,我便知道,阿母注定会死。

她的善良是一种残忍,她忽视了自己妇孺三人无力抵抗这个世道,她不懂得循序渐进的道理,被灾民夸了两句就飘飘然,不仅要给厚粥,还要给干饭,粮食吃完了就给钱,当掉自己的首饰去换钱,去赈济灾民,去买粮食。

没有阿父的大军镇压,没有阿父的铁血手腕,没有阿父的智慧才干,她什么也做不成。

那夜,孟氏的府邸被包围,库房被抢夺,我带着阿弟藏在了水池里的假山中,方才免去了被掠夺吃掉的命运。

我和阿弟躲了足足两日,方才敢出来,去寻找我阿母。

阿母只剩了一口气,嘱托我去越州找我父亲。

她让我发誓,一定要照顾好阿弟。


我们不敢表露身份,不敢和人交谈,沿途都在打仗,灾荒饿死了人,没饿死的或揭竿而起,或落草为寇。

我终究也只有十岁,阿母嘱托我照顾好阿弟,我无力去做,勉强维持着不饿死已是极限。

我被人骗过,被人打过,被人拐卖过。

我混在乞丐里,运气好的时候能讨来一天的饭食,弟弟在一旁狼吞虎咽,我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默写《史记》。

弟弟被人贩子拐走,我假借卖身葬父的名号将自己卖掉,百般讨好,将人贩子灌醉,砸断了他的手脚。再回首,我阿弟后退一步,满眼的恐惧。

走在山间,不知何时会蹿出一只老虎,将我姐弟二人吞入腹中,我命阿弟背诵《诗经》,告诉他还有一个月就到了。

夜间守夜,我时常默念着《孟子》中的一段话。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三个月的路程,我和阿弟走了足足两年。

我见识到山河广阔,见识到人世繁华,见识到流离失所,见识到饥馑战乱。

捡走我的人颤抖着手给了自己一巴掌,痛哭流涕:「对不住了,娃娃,俺太饿了。」可是水没烧开,他就死在了锅旁。

路边乞讨的小女孩将自己的馍馍掰了一半给我,悄悄地说:「我知道临街有人牙子,等会我带你去找你弟弟。」

锦衣玉食的富家少爷看着恶犬伤人,哈哈大笑:「贱民安敢同我爱犬争食?」

那抱着孩子的妇人一头撞死在了衙门口,脑满肠肥的老爷面露嫌恶:「当真是晦气!」

我失了逻辑,讲得絮絮叨叨,前言不搭后语。冯清沉默,待我说完,竟是泪满衣襟。

酒喝完了,我起身道:「明日先生就走吧!我会重开大理寺,审理积案,若先生有意,还请先生助我;若先生无意,夫人和公子在等您归家。玉无礼,还请恕罪。」

我转身离去,许久,牢中传来压抑的哭声。

11.

次日,我命人开了大理寺,身旁的扈从着黑甲,敲响了衙门口的登闻鼓。

我对围观的百姓说,若有冤情,可击鼓鸣冤。百姓只是围观,低垂着头,似是不敢抬头见我。

「冯郎君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人群恰似热油锅里泼入热水,刹那便沸腾了。

冯氏郎君冯清身着大理寺卿的官服,冠戴得极正,缓步而来,君子端方。

他是清廉官人,是赤忱书生,是百姓心中的青天。

冯清站定,对百姓端正一礼,不须说什么,只要他站在那里,便是民心所向。

冯清是好官,可无人相信我身旁的黑甲军是好官,也无人信我是好官。更有些酸腐文人厉声斥责冯清改弦易辙,朝秦暮楚。

无需我动手,百姓们自将那文人打得头破血流,掩面而去。他们见我对此不制止,大约是有了两分底气,虽不敢搭话,但窃窃私语的声音却更大了。

第一日,无人敢应。

第二日,有孤女状告东街恶霸谋夺家产,强迫为妾。

第三日,街边卖花郎状告相府家奴闹市纵马,伙同主家草菅人命。

待到第四日,门庭若市。

猜你喜欢

推荐伤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