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王》经典观后感10篇
《蝇王》是一部由哈里·胡克执导,巴萨扎·盖提 / 詹姆斯·戴尔 / 克里斯·福尔主演的一部冒险 / 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蝇王》观后感(一):约束力
这部电影放大了人性的阴暗面。有些夸张,却也似乎合理。在没有约束的环境里,道德底线被一次又一次的降低,最终消失。约束力何其重要,从出生开始,你父母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进了学校,你老师告诉了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进入社会,法律条文告诉你的权利和你的义务。人生而渴望自由,而自由并不意味着摆脱各种约束。文明的世界需要法律、道德来支撑。
《蝇王》观后感(二):分析
原来圣经里苍蝇被当做万恶之首。没怎么看,光听声音了。觉得讨论人性的很蠢,好像所有人都会做这样的事一样,其实只是因为在群体里才使得这些人不会去反省自己,丧失理智,做什么事都是为了取悦这个群体,只要让他们独处就会不一样。电影只是在讨论集体性,从名字也可以看出。蝇王,王这个字是相对的,对应的是一个群体,只有在群体里才能有王这个概念。
孤独才会使你保持理性。
《蝇王》观后感(三):赤裸裸
人们由于害怕被集体抛弃,失去集体提供的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而产生的极度的恐惧感。于是团结人群的最佳方式不是调和矛盾或者平等对待每个人;而是分化人群,人为制造“我们”和“他们”,然后,强迫站队,通过排斥和剥夺“他们”的权利乃至生命,来树立榜样,告戒集体成员,如果不为集体所接纳,就会落得可怕的下场。以此强制集体成员不敢对集体产生贰心。同时,通过树立一个受侮辱的弱势群体,可以在对比中满足集体成员的某种自欺欺人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也是团结人群所必需的
《蝇王》观后感(四):贪婪
这算什么人性 就是拉帮结派 适者生存 作者费尽心机设下特殊的舞台 最终不过是小孩子的玩意 没有法律确实容易导致看得见的暴政 the monster’s in our heart 这是政权建立的故事啊 暴力夺权 建立威信 提供食物 有恐惧 有假想敌 有宗教 没有秩序 没有法律 人心的恶完全散发出来了 要说人性最大的恶 我觉得是贪婪 贪婪权力 贪婪利益 因为想表现忠诚 所以去欺凌弱小的对手 也是贪婪 其他都是表象 最后设计太巧妙了 从原始野蛮到文明只有一线之隔 我们经常不敢相信自己做了什么
《蝇王》观后感(五):值得一看的警世恒言
相比洋洋万言的原著,本片仅长70来分钟。不过已算精髓毕露,为懒得看文字的观众提供了便捷。
以前的认识:道德和文明约束是人吃饱饭后的游戏规则,在看完本片后推翻掉了。应该说,道德和文明约束是当饭的多少未知时使它看起来刚好够吃的游戏规则。当饭明摆着匮乏或充裕的时候,道德和文明便将轻易地灰飞烟灭。
另外还有句感言:孩子不是用来影射成人世界的万能药。有时候,孩子只能代表孩子。
《蝇王》观后感(六):人性本善,人性本恶?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人性的软弱,以及人类天性里的邪恶,通过一帮原本应该是最天真无邪的孩子来展示一个人性怠惰的故事。
电影里的故事让我恐惧,更让感叹,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挣扎博弈才追求得来的文明、民主和理性,在原始的欲望和野蛮面前,竟是变得那么的不堪一击,恶的本性让一切转瞬间便返祖到了野性驱使的蛮荒时代,孩子们互相厮杀,疯狂又狰狞,为了那所谓的私欲和权利,专制的魔力在看似无望离去的小岛上肆意地膨胀放大。短短的时间里,本来应该是座世外桃源的小岛变成了骇人听闻的人间地狱。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向上的道路总是太曲折,向下的道路又总是太顺遂。我禁不住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疑惑:究竟是人性本善,亦或是人性本恶?
《蝇王》观后感(七):失去秩序后,只有人性
Ralph是儒雅的统治者,但没有强者气概,因而只靠海螺,这个最初象征话语权的物件,这是最初的规则。但他不懂得分配任务,以至于大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Jack,是从头到尾的反叛者,影片开端便展示了他的统治心理,而且,他用的是弱肉强食的规则,这是大自然的规律,牢不可破。于是,不像Ralph、piggy有着较高道德信仰的普通人就随着存活的欲望追随了Jack。而piggy,虽然一直扮演被欺凌的角色,却十分清醒,影片一些哲理性话语都由他说出,是否,也说明了一些什么?
野兽就是我们自己,Jack一向不择手段,却一点点更加疯狂,失去了秩序的其他人,也成了野兽。
看到Ralph最后惊慌躲藏时,我想到的是朝代交替时,叛军打进来时,原来的皇帝软弱逃窜的情境。我觉得,或许有那么一些相似。
最后,正在我思虑结局如何收场时,讽刺的结尾来到了。
《蝇王》观后感(八):保持本真
很难用简单的“好”与“坏”去界定一个人。
正如圣经里讲到人肉体里的罪和心思里的愿意为善。
这部电影里反应的东西也是一样。只是当故事的主角竟然是我们认为无邪的儿童,它的发展才那么震撼,触动人“痛”的神经。
但看到孩子们的纷争,崇拜偶像,即“蝇王”。在祭祀活动中用乱箭刺死自己的伙伴。甚至发动派别战争。
心里不禁觉得这个世界的“可怕”。
孩子是大人的缩影。电影里的人物是社会的缩影。
如果对周遭的黑暗视而不见,那或许你会觉得世界很光明。
但是,如果触及了阴暗面,不知道是否会被它击倒,还是仍旧能保持本真。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所罗门王说:“智慧增添人的忧伤”吧。知道得多,反而痛苦。
记得有一位老师曾问我,你觉得还是是innocent的吗?
我没有回答是或非,只说,我只知道我不是。
承认缺陷,并不代表沉沦,而是希望的开始。
《蝇王》观后感(九):人性本恶
这部电影充分展现了人性的阴暗面。虽然其中是一群孩子,但正是孩子们更容易体现出人本性中残酷的一面。而这群孩子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象征。
人毕竟还是动物,其人性中有些丑恶得让自己都没法相信的方面,在某些特定时刻就会被激发,其动物本能也就暴露了。
人性中的这一面让我想到了基督教的原罪说,人们生而有罪,需要靠好好活在在现世中行善来洗清罪孽,获得救赎。而宗教正起了这种救赎作用,让我摆脱动物的本性,建立起文明社会。宗教仅是这种文明的一个代表,还有法律、制度、社会文化等都起着相同作用。
看完了这部电影会让人反思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文明? 我们现在生活在文明社会中吗?
我觉得电影的场景挺像国际政治,国际政治就是这样,表面上是理性、秩序在统治,其实还是赤裸裸的武力相争。 在国际政治中武力决定一切,一切条约、联盟等等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沦落为一纸空文。
《蝇王》观后感(十):深刻,平淡
感受:电影是好电影,但总觉得拍的太过平铺直叙,某些分镜也很奇怪。
看完《蝇王》 看《一出好戏》时的违和感找到原因了 我觉得就是三个字,不敢拍(当然真拍出来估计也过不了审 黄渤不敢拍的那些更深层的人性,绝望的扭曲 这部《lord of the flies》直面了这些黑暗,毫无遮掩地表现了出来 《一出好戏》像是以广度优先,亲情爱情,领导下属,主角是成年人,有着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也催生出之后的故事。方方面面似乎都有涉及,但都不深入 《蝇王》则是深度优先,主角都是孩子,一条故事线叙述下来,每个人都在不断变化,并不完美的故事也更加现实更能让人思考。 但深度和观影体验是两码事,我真的觉得蝇王有些分镜看的我莫名其妙...是年代不同的问题吗,整个片子一度给了我在看纪录片的错觉,叙事也很平,前三分之二基本无高潮。 从观影体验上来说我更喜欢《一出好戏》,黑色幽默的调调更浓,不错的结局也满足了观众心中的期待。 但两者相比,《蝇王》才是真正能让人长久铭记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