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傻瓜入狱记》的观后感10篇

时间: 2020-03-13 09:13:03  热度: 407℃ 

点击全文阅读

《傻瓜入狱记》是一部由伍迪·艾伦执导,伍迪·艾伦 / 珍妮特·玛戈林 / 马塞尔·希莱尔主演的一部喜剧 / 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傻瓜入狱记》观后感(一):不肯付出的瘪三,无法拯救世界

“犯罪是很明确的付出,那是伟大的工作,时间过得很快,你自己做老板。你可以经常旅游遇见很多有趣的人。总的来说,这是一份好工作。”

福吉尔最后说。

他心甘情愿的选择了自己的社会角色,这个角色对他来说比任何事情都要简单多了,也其实比任何人都要适合。苏格拉底认为:犯罪,全因无知。这么看来,福吉尔只是小错罢了。

人,不断做着选择,承认自己也欺骗自己。

人,不断做出选择,而选择的背后正表明了:谁都是无能为力的。

《傻瓜入狱记》观后感(二):段子合集式的伪纪录片

《傻瓜入狱记》的英文名字是Take the Money and Run,所以它也被翻译为《拿了钱就跑》。这样简单粗暴的名字也剧透了影片主人公所做的事情。这部影片算得上是伍迪艾伦真正意义上的导演处女作,用伪纪录片的方式展现了胆小怕事,有点无能却从事抢劫等犯罪活动的弗吉尔的一生。影片采访了他的父母、他的老师以及他的狱友等人,补充了我们对主人公的理解。

伍迪艾伦不愧是原先写过幽默小品的,《傻瓜入狱记》可以说是伍迪艾伦段子的集合,从始至终都是一个笑点接着另一个笑点,形式上比较松散,没有一条真正的线索贯穿整部影片。

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的废话还不算多,只不过经常用笨拙的方法进行抢劫活动,而且,抢劫没有几次成功的。去宠物店抢劫,被一个大猩猩追。拿着一张字比较乱的纸条去抢劫银行,银行工作人员却对纸条上的字有不同的看法。领着一群人去抢劫银行,却碰到另一群人也在抢劫银行……

唯一一次“成功的”抢劫就是本想去抢劫一个女人的钱包,却没想到收获了真爱。女主角是比较漂亮的,做一名洗衣女工确实有点让人惋惜。而整部影片里,女主角的存在感是比较低的,伍迪艾伦在这时还没有开始讨论两性关系,女主角和他除了吵上几嘴,也没有矛盾冲突发生。男主角在逃亡的路上,她一直跟随,还给他生了个孩子。

男主角与监狱有不解的缘分,他多次被抓入监狱,最后的终点也应该是在监狱。本来,我看的时候,还以为这部影片会恶搞一下《肖申克的救赎》,后来就觉得太荒诞了。《肖申克的救赎》是1994上映的,而这部电影可是1969年上映的。他在监狱挺好,基本上没受什么虐待,还有一次阴错阳差地越狱成功了。几个人戴着脚铐一起逃跑的那次总让人感觉他们跑了很多地方。

在伍迪艾伦的喜剧中,幽默的语言总是一大特色。就像影片快到最后时,采访的那个女士的言语:如果我不知道他是个罪犯的话,我还一直以为他是个白痴,他伪装地太成功了。伍迪艾伦如果在中国的话应该是个比较不错的段子手。

《傻瓜入狱记》观后感(三):白

喜剧大师伍迪 艾伦的《傻瓜入狱记》是一部可以让你从头笑到尾的电影,在这部伪纪录片里,导演发挥了无以伦比的想象力给我们刻画“弗吉尔”这个胆小,无能的小偷和强盗的形象。

影片仿照纪录片的方式,通过“采访”弗吉尔的父母,朋友,邻居和医生的,中间插入画面的方式,给我们回顾了这个滑稽人物的成长史,犯罪史。这个小人物所做的一切蠢事都是如此不可思议,甚至是让人怀疑这个人具有“天生犯罪人性格”

本片引发我的个人思考的是:社会如何接纳犯罪人,犯罪人(准确的说是拥有犯罪前科的人)如何融入社会的这一问题。

弗吉尔的搞笑行为并不仅仅是个人性格使然,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他是一个喜欢独立存在的人,他行为乖戾,但同时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在打劫路易丝的钱包的时候,他就爱上了这个漂亮的洗衣女工。两个人彼此相爱,所有观众都希望他们可以从此过上普通人的幸福生活,但是不幸的是,弗吉尔无一技之长,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去犯罪。而此时,社会也没有给他一个追求幸福生活的机会。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一片中,出狱后的阿瑞面对社会的巨大变化,他无法适应,近乎想重新返回监狱,回到过去的那种生活。弗吉尔的遭遇其实也是如此,他是一个个性怯懦,在恐惧和暴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任何一个大孩子都可以欺辱这个笨孩子。

所以,他生活在自己的阴影当中,为了生存,他选择了犯罪,直到被抓,他的抢劫计划都是很笨拙的,尤其是在抢劫银行时那张字迹潦草的字条更是让人忍俊不禁。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文章叫《绑匪的字条》,文章通过分析这张字条最后推测出绑匪受过高等教育且拥有良好的文字素养。而透过弗吉尔的字条,我们看到了学校教育的失败,弗吉尔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学校终究没有提供给他一个塑造良好自我的环境,相反的,在学校里面,他依旧受到老师,同学的嘲讽。在他的可悲的经历中,学校教育的缺位或许是酿成苦果的原因之一吧。

弗吉尔的人生可以说是很苍白的,但是他的可笑行为也折射出我们这个社会的荒谬之处,在我们无情嘲笑他的愚笨之时,我们应当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准备好了接纳这些曾经误入歧途的人呢?或许只是笑一笑,依然拒绝他们平等的在我们这个社会生存,抑或仅仅给与他廉价的同情,接着等待新的笑料呢?

《傻瓜入狱记》观后感(四):伍迪艾伦的冷笑话

一字记曰无厘头。

在行进乐队中加入一个大提琴。

迟钝。做坏事后不懂得逃跑。

抢劫银行,递给柜员的纸条写错字,然后全银行的人一起和伍迪艾伦讨论abt还是act,gub还是gun,抢劫变的荒诞。(让我想起周星驰《新精武门》的抢银行片段,“我要你的处子之身”“快,就这里,现在”,都是因为误会和特殊场合产生的笑点。还有个短片,失业者拿着枪去银行不抢钱而是要一个工作,银行经理因为他熟练的业务水准而聘用了他,没过几天另一个劫匪来抢银行,找到工作的失业者拿枪打死那个劫匪,他成了这家银行的英雄人物。)

小聪明,愚蠢的想不到的小聪明——用肥皂做一把手枪越狱。结果在监狱门口因为大雨肥皂手枪变成了泡沫,伍迪再次回到监狱。

拿着打火机手枪和警察对峙。

仍然是蠢和倒霉。光天化日之下伍迪去偷珠宝,他很专业的切开珠宝行朝街侧橱窗的玻璃,但是没有拿珠宝,而是拿着这块玻璃走了。伍迪去宠物店行窃,结果宠物店追出一只大猩猩。

伍迪向一个白衣女子行窃,却爱上了这个女子。为了和她在一起,伍迪说谎自己是在乐队工作的大提琴家。

伍迪再次抢银行入狱,和几个狱友商量越狱。然而计划取消后,不知情的伍迪一个人稀里糊涂越狱成功。

伍迪想要谋杀勒索他的女人。他把雷管做成蜡烛送给要谋杀的女人,结果蜡烛太粗无法插入烛台。他想要拿餐盘的刀去捅人,却误拿到了一根鹅腿并猛戳女人的背。

伍迪有了孩子,后面警车再追,伍迪开着车,妻子在副驾驶教孩子看书。

伍迪再次抢劫,准备装成拍电影的进入银行,其中一个劫匪是一个落伍的默片导演,却在银行碰到另一伙劫匪,关于由哪一边劫匪抢劫的问题,伍迪提议由银行的柜员们投票决定。最后两伙人一起被抓,送去劳改砸石头修路。

在抢劫之前,伍迪很在乎地和妻子讨论穿什么衣服的问题,也是有些场合不当的笑点。

在严肃恐怖的场合问出有关女人有关爱情总之特不靠谱的问题。

劳动时将锤子的头甩出去砸死一边的劳工。

再次越狱,伍迪和其他五个囚徒被拴在一根铁链上。六个人成一排挪着碎步穿越荒原公路,敲开老太太的家门,在紧要场合说悄悄话要上厕所尿尿,充满喜感。

没有计划的白痴强盗伍迪艾伦成了名人,被评为当年度的最受欢迎劫匪。

伍迪碰到中学同学,当年那个行进乐队的长号手,如今FBI调查员。伍迪先打劫他,然后探员意识到自己是警察,又逮捕伍迪。整个过程两个人都在进行友好而热烈的怀旧交流,场面很是荒诞。不禁想起《喜剧之王》里小混混去收保护费却碰到改行拍MV的港大学长这一情节。

总之,如果说伍迪艾伦的搞笑方式,应该属于无厘头这一类型。蠢,反常,大题小做,歪题正做。

《傻瓜入狱记》观后感(五):Watch the Movie and Run

影片中不断模仿名人传记片模式,与维吉尔低劣笨拙的犯罪行为交叉剪接在一起,“笑果”非同一般。影片最后,维吉尔已经成了名人,被他抢劫的男人也居然是他的崇拜者,两人有说有笑,聊着维吉尔往昔的“英雄”事迹,男人愉快地把钱包交给他,但在最后却亮出一副手铐。维吉尔是个天生笨贼,从小时候开始就屡次犯错屡次被捉,而屡次被捉再屡次犯错,甚至不是他的错误也会被捉来顶缸。长大了,维吉尔还是个笨贼,只不过这时候犯罪,就不是被捉住踩碎眼睛那么简单了,他已经成了监狱的常客。影片以一种名人传记纪录片的形式展开,采访各种人士对名人维吉尔的看法,并追寻着这位犯罪界“伟人”一生的足迹。维吉尔的第一次大行动——抢劫运钞车,胆小如鼠却又不得不如此的弗吉尔就这样被捕入狱了。监狱和你常看的电影中的监狱一模一样,房间、囚犯、室友、警察、典狱长,每一个人物似乎都在以前的监狱影片中出现过。维吉尔象老电影中那样,用肥皂做了一只假枪企图越狱,结果当然是没有成功,反被加了两年徒刑。最后,他自告奋勇充当一种危险药品的试用人员,才得到假释。出狱后,维吉尔十分希望成为一名社会良民,但犯罪的欲望始终纠缠着他。他打算抢劫路易丝的钱包,但很快这个漂亮的洗衣女工就爱上了冒充画家的他。两个贫穷的年轻人相爱,自然需要金钱,于是维吉尔去打劫一家银行。他写了一张字条交给柜台小姐,但对方却因为他的字迹潦草拼写错误而不知所云,全银行的人都来认这张字条,维吉尔还是再次入狱。一次幸运的误会,维吉尔利用逃出监狱,和路易丝到另一个州结了婚,并找到一个正当的工作。维吉尔和路易斯的感情逐渐出现了问题,一个风骚女人诱惑了他,他不得不周旋于两个女人之间,最后维吉尔企图将她灭口,却无论如何杀不死她。路易丝怀孕了,加重了经济负担,维吉尔决定再干一次大的抢劫,以此养家糊口。在银行里,维吉尔低劣的手法很快引起银行保安的注意,维吉尔向他们倾诉了自己犯罪的一生和面临的困难,几个保安高手感动得痛哭流涕,打算帮他干一票大的。维吉尔带着兄弟们再一次抢银行,却遇到另外一伙匪徒也在抢劫,双方当场扭打起来,再一次入狱。这次他和其他六个人被绑在一条锁链上,但维吉尔还是带着他们逃狱成功。维吉尔又回到路易丝的身边,但此时的他已经是著名人士了,他成了大盗中的大盗,匪徒中的传奇。在狱中,维吉尔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影片结束时,弗吉尔又在刻着肥皂。

善良懦弱的倒霉蛋,是伍迪的主人公,也是贯穿他创作生涯的主要角色,善良就罢了,懦弱也罢了,但偏偏要作强盗,也就不怪笑料叠爆了,而且影片采用的是名人传记纪录片的形式,把这样一个蹩脚蟊贼当作英雄崇拜,而且时时刻刻一本正经,当然效果令人喷饭。伍迪把以前的强盗片、监狱片都拿来挪揄一番,伍迪早期作品中最突出的俏皮话也是影片中一大搞笑元素。但只有熟知当地俚俗文化和强盗电影传统的人才能完全懂得片中的所有笑料和噱头,这也是伍迪影片的一个特色/问题?我也从来没有真正完全看懂过伍迪的哪部影片。

《傻瓜入狱记》观后感(六):《傻瓜入狱记拿了钱就跑》:厚积薄发的颠覆

【伍迪·艾伦电影研究】之《拿了钱就跑》

《拿了钱就跑》TAKE THE MONEY AND RUN

编剧:伍迪·艾伦/米奇·罗斯

导演:伍迪·艾伦

主演:伍迪·艾伦

珍妮·玛格丽特

出品:1969年

这是伍迪·艾伦导演作品中的第一部,和所有厚积薄发的艺术家一样,多年撰写幽默小品的伍迪·艾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终于有机会自己导演一部影片,在这部电影中,他拿出了几乎所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人生领悟、道德与价值判断、媒体效应思考等等。这是一部幽默盛宴。

伪纪实风格的开篇让我们迅速进入了一个无所事事又不知所终的人物主题,爵士乐、嘈杂的街巷、海报、新闻报道,伍迪·艾伦用一组画面迅速而准确地展现了一个美国六十年代的风情画。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六十年代的美国。

一提到六十年代的美国,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嬉皮士,摇滚乐,毒品泛滥,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而精神匮乏的年代。用句老话说就是“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肚子吃饱了,甚至有点撑得慌,就像张楚的歌里唱的“吃完了饭有些兴奋”,怎么派遣兴奋呢?惹点事儿吧!于是一大批“吃饱了撑的”艺术家开始鼓动人们的信仰重塑,艾伦·金斯堡、杰克·凯鲁亚克等一批艺术家率先举起了“跨掉的一代”大旗,这面旗帜让美国人第一次开始认真的思考自己的人生,我们永远不会成为电影明星,摇滚歌手,或者任何有权有势大把花钱的人,我们都是最普通的,一生都在被各种媒体诱惑着去干我们并不想干的事情,我们的欲望和我们的愤怒无处发泄,甚至无人理会,我们微不足道,我们不值一提,我们的爱情和我们的生活都是狗屎……

伍迪·艾伦的这部《拿了钱就跑》就诞生在这么一个背景之下,这似乎让我们很容易理解,电影开头的新闻纪实风格,以及画面上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风格。主人公正是这么一个被媒体文化陷害了的倒霉蛋,他的老师,他的朋友,他的音乐教授,甚至他的父母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是一副羞于启齿的样子,潜台词是:这个家伙没救儿了。这种评论像是伍迪·艾伦的自嘲,但更为深刻的是,这更像是对当时被媒体灌输之下成长起来的人们的一种悲哀的揭露。

由此看来,主人公随后干出来的荒唐事儿就很容易理解了,身处一个荒唐的时代,一个所有人都在闹信仰危机的时代,个体的迷茫和不知所衷就显得那么合情合理。而夸张的表演和絮絮叨叨的台词正是这种迷茫的解释。

仔细观察,电影中的每个事件都是这个叫弗吉尔的家伙被愚弄以及被陷害的故事,如果说电影中的这个家伙还有一点积极的生活态度的话,那就是他的一次次越狱的行为,越狱不是因为自己被冤枉了,而是觉得监狱生活没劲。一把用肥皂刻成的手枪让他顺利逃出监狱大门,大雨把肥皂融化,又让这个倒霉蛋再次回到监狱。一次危险药品的志愿试用让他最终获得假释。

按照佛氏的精神分析学理论来看,监狱就是让我们感觉不到“自由”的所有事情:工作、家庭、圈子、丈母娘、小舅子、愚蠢而自以为是的领导、严厉的父母等等等等。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人起码会明确自己不想要什么,于是“越狱”成了证明自己存在的“行动”,人类的发展始终处于:建立体制——颠覆体制——建立新的体制——再颠覆的恶性循环当中。往俗了说,“人生就是折腾”。早时年间王朔的小说中就有这种对体制嘲讽的对话:“你是我党党员,我党就将你开除出去,你不是我党党员,我党就将你吸收进来——总之不能让你闲着。”

相对于以往一本正经的说教影片来说,伍迪·艾伦的这部《拿了钱就跑》属于彻底的颠覆性作品,影片中几乎将所有“警匪片”、“监狱片”、“强盗片”都拿来揶揄一番,相对于那些举着“反体制”大旗的“文化斗士”来说,伍迪·艾伦更像是个站在旁边偷偷乐的家伙,“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有“行动”就会有评论,而伍迪·艾伦恰恰是用一种最为诙谐最为调侃的方式针对他所看到的一切“行动”进行着无情的嘲讽。

片中将所有“社会的”角色全部以一种调侃的方式进行剥离,最为明显的就要算是那场街头抢劫的戏,这本是个过场戏,却透露出伍迪·艾伦想在这部电影中表达的终极含义。弗吉尔拿着一把手枪抢劫一个正在读报纸的男人,当男人转过身一下子就认出了他,两个人曾经是中学同学,而现在,一个当了江洋大盗,一个当了FBI的探员,两个人在亲切的对话之中还不忘自己的职责,一个要抢劫,另一个要抓捕。亲切的,关于过去美好回忆的对话夹杂着抢劫的命令,一方面这是两个儿时玩伴在回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能丢掉自己的“职业职能”,在剥离了“社会角色”的同时让我们感到了无可奈何的尴尬,笑料自此产生,令人忍俊不禁。

伍迪·艾伦的影片总是将大量的信息暗藏其中,导致片子看起来絮絮叨叨,无意识的、自言自语式的对白隐藏着导演的大智慧,幽默中含着辛酸,含笑带泪的喜剧风格让他被认为是卓别林之后唯一的,也是最出色的喜剧大师。然而伍迪·艾伦却始终认为自己的人生是“悲惨的”、“不幸的”,电影中透射着他的人生,对于不幸遭遇以及对大时代的嘲讽,这个干瘦的小老头从来没有停止过让上帝发笑的思考,只不过他的思考之中也包含了对上帝的,对命运的嘲讽,就像科特·库班对于乌龟的描述:“我喜欢乌龟,因为我觉得它们骨子里就有有种‘去***’的意思!”

《傻瓜入狱记》观后感(七):第68名:美国影片《傻瓜入狱记》——影史100部反类型片全盘点

逃也逃不掉

《傻瓜入狱记》 Take The Money And Run 年代:1969年 / 类型:反犯罪 / 导演:伍迪·艾伦 / 主演:伍迪·艾伦、珍妮·玛戈林

一句话评价:史上最倒霉的罪犯,没拿钱也跑不了。

《傻瓜入狱记》里的“傻瓜”维吉尔人生还是很跌宕起伏的,从落魄到“一偷成名”,再到成为阶下囚,整个人生都是极富戏剧性。其实现实中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人,比如那个前阵子备受关注的张尚武。原本的体操世界冠军(虽然也有人质疑大运会冠军是否算世界冠军)沦为街头乞丐,随后又成为年薪几十万的私人健身教练,这过程中就算他有再多苦水要吐,也很难博得同情与怜悯。因为他也跟维吉尔一样,都是伸手向别人衣兜里的主儿。张尚武动过别人的钱,好歹最后也可自食其力,可如果他始终一意孤行,那结果恐怕与维吉尔别无二致了。

傻瓜不傻

伍迪·艾伦多年以来似乎都在经营同一个形象:戴眼镜的小个子,絮絮叨叨,神经质,假正经。不论是《安尼·霍尔》还是《曼哈顿》,他都从来没有改变过。就算扮演一个精子,他也是一副畏首畏尾唠唠叨叨的样子。经营单一形象已经有了卓别林、让-皮埃尔·利奥德、李康生这些标杆,那么伍迪·艾伦则是又再其中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傻瓜入狱记》是伍迪·艾伦自导自演的第二部电影,也正是从这部电影开始,他的神经质小男人路线正式夯实。

中文里将其翻译成傻瓜,还是比较贴切的。维吉尔就好比哪吒、三毛、金刚葫芦娃,大人谁能干出这事儿来!他经历的是非典型人生,所以在孩子时期,反倒做的不是孩子的事。比如他在班上偷了老师的笔,老师说所有人都闭上眼,等睁开眼的时候,希望笔能够还上来。结果,维吉尔趁着大家闭眼,把女生都摸了一遍。这样说来,他就不是傻了,而是要比一般人更加有头脑。可惜他没有把这份头脑放到正地方,却做了一个职业窃贼。

他是个另类的笨贼。他小偷小摸也就算了,居然连警察都敢枪。警察有枪,他也有,可等到发射的时候才发现居然只是一个打火机。他抢银行的功夫堪称一绝,他写一个纸条,上书“我要抢劫”,递给银行工作人员。结果工作人员针对文字的拼法展开了讨论,一场抢劫就这么活生生的被语法讨论转移了话题。还有更夸张的,维吉尔抢银行前喜欢周密计划,就连穿什么衣服都有严格的规定。到了银行发现还有一伙劫匪同时到达,于是两虎争锋,为了达成谁来抢,还搞了一次集体投票。伍迪·艾伦凡事都要认真对待的态度,让人钦佩不已,即便是抢银行这种再不应该做的事,也可以像学术研讨一般细致谨慎。

美剧《越狱》虽然火,但越狱这回事要是跟维吉尔做过的那些相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维吉尔进监狱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都能越狱成功也确实需要点技巧,和几分匪夷所思的侥幸。比如有一次他和几个囚犯一起商量好,计划共同越狱。结果在行动前,计划被泄露,其他人都决定取消行动,但维吉尔并不知情。当他还是按计划行事时,遭遇了警察的埋伏。结果他就躲啊躲,跑啊跑,就这么在警察的眼皮子底下,以及子弹的扫射之下,愣是从高墙里翻出来了。跟他这次越狱成功一样不可思议的,还有他另一次越狱事件。他后来因为抢银行再次入狱,上矿山开矿时,与另外6个囚犯共同逃走。但七个人脚上都拴着脚镣,所以彼此不能分开,当警察追上他们时,他们一拥而上,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把警察拿下了。看来维吉尔曾扬言的“能关住我的监狱还没有建成”绝非夜郎自大。

与伍迪·艾伦其他的影片不同,这部电影里的爱情已经没有了太重要的意义。维吉尔与洗衣工露易丝从相识、相恋、结婚生子,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尽管维吉尔其间多次入狱,但仍然没有成为他们感情的阻碍,露易丝仍旧对维吉尔一片赤诚的爱心。两人最终走入婚姻,并在平凡普通的生活里经历落魄和欢乐,只能算是维吉尔冒险行为的陪衬。因为到了影片最后,这段爱情已经退到了无关紧要的地位。这在伍迪·艾伦的影片中还并不多见。

但还是要记着那句话,坏人那是一个都跑不了的。就算维吉尔有再大的能耐,可最终还是难逃法网。他抢劫的是一个发小,又刚好是一个警察,就这样自投罗网。但我想结局不会这么简单,以维吉尔的本事,牢笼是不大可能囚住他的。或许,他的故事还能拍个续集也未尝不可呢。

真假纪录片

虽然这样的傻瓜肯定不会有,但是伍迪·艾伦却将可信度提升到了极高的高度。这是因为他第一次采用了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影片从头到尾都有一位男播音员用正统的腔调播着画外音,介绍着维吉尔疯狂的行径,而画面里又时常出现很多黑白画面、历史照片和人物访谈,看上去分明就是一部纪录片。这样的做法在1983年的《变色龙》,伍迪·艾伦做的更加纯熟。由于是首次尝试,所以伍迪·艾伦总体上拍的仍旧是一部剧情片。在还原事发情景时,依然采用一般影片的拍摄手法,伪纪录片的篇幅其实并不多。但这有限的使用,却依然是影片最大的亮点。在发挥伪纪录片优势的同时,伍迪·艾伦也不忘来点搞笑的成分调剂气氛,比如维吉尔的父母在接受访问的时候,就带着面具,粘着胡子,似乎是对于儿子的出格做法感到很羞耻。但从他们交谈甚欢的语境来看,似乎都对儿子充满了骄傲,很是矛盾。

《傻瓜入狱记》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那些密集的笑点。伍迪·艾伦的幽默始终是夸张的,夸张到让人一时半会都有点缓不过神儿来,但却已经在你的笑穴点中了。从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到很多喜剧拥趸们日后司空见惯的搞笑套路。比如维吉尔在开矿时,扬起的斧子突然消失了,就在他到处寻找时,他身后有一个人已经被落下的斧子头默默的砸死了。这个桥段我们在《三毛从军记》里也见过,很难讲张建亚有没有从本片里获得过灵感,但至少这种黑色喜剧的感觉是值得借鉴的。说到黑色幽默,科恩兄弟是一把标杆,而他们最喜欢拍的谋杀,原来伍迪·艾伦早就研究过了。《傻》中,维吉尔为了杀死一个知道他的罪行、企图揭发他的女同事,一边跟她偷情出轨,一边频频寻找机会下手。结果每次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倒把自己弄得既白痴又“很受伤”。观众在看他不断出丑中,体会那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快乐。

反类型指数:

★★★★

适宜人群:

所有人

猜你喜欢

推荐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