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为爱朗读》读后感精选10篇

时间: 2020-03-13 09:21:54  热度: 276℃ 

点击全文阅读

《为爱朗读》是一本由[美] 爱丽丝·奥兹玛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爱朗读》读后感(一):《为爱朗读》的读后小感

终于读完了《为爱朗读》这本书。前些天因为家里的一些事情,把女儿送回了老家呆了几天。忙完后把女儿接回来时,读这本书才愈能感觉到书中父亲坚持为女儿读书的可贵。

连续读故事1000天。乍看觉得1000也许不是什么特别大的数字,但是如果一个当父母的能够连续1000天为孩子做一件事情,现在看真的是很了不起。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是坚持。

生活中充满了许多许多的意外和不可控制的事情,稍有松懈,坚持的事情便会为各种借口让路。读书仿佛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许许多多借口可以让读书为之让路。比如简简单单一句“困了”就可以让连续读书的计划中止。但是一个父亲为了女儿可以让自己那么多的事为女儿的读书让路,让我为之汗颜。

《为爱朗读》读后感(二):朗读后之痕

这两天刚把这本关于女儿与父亲的故事读完,深深被父女之间的点点滴滴的爱感动。从他们计划“连胜”开始,遇到的所有困难,他们都坚持朗读,从未错过,直至到要不得不结束这个“连胜”计划的时候,还遇到了那样的糟糕天气和特殊场地,但他们都是很认认真真地完成最后一次朗读,这种朗读已经深深进入他们的生活,已经成为习惯。在这“连胜”计划之后,他们还是不约而同地守着朗读的承诺。

这是父亲对孩子的一种教育,哪怕遇到声音低沉得几乎出不了声音的艰险时刻,父亲也坚持这样的朗读,而作为女儿也深深感受到伟大的父爱。这正是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积累,对自己的坚持的认定。伴随着女儿的成长,父亲已经老去,女儿也时时刻刻担心父亲的方方面面,从不同的角度来为父亲思考他的问题和如何让父亲安安心心的继续着他的事业。

(文中的语言,简单易懂,对事物和事情的描述上,也很精简却很全面,文中也有许多生活哲理和道理,个人非常喜欢这样的文章。还有每章开头都会有“连胜”计划里一些书的精彩语句的引用)

《为爱朗读》读后感(三):女儿是父亲注定失去的珍宝!

我向来都喜欢这种故事,特别是和父亲在一起,描述父爱的那种源远流长,深厚却不是极为强烈的感情。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更加喜欢这种每天阅读的时刻了,虽然没有人为我朗读,但相信我,如果有人愿意这样做,我反而会觉得别扭,我已经22岁了,而且在我印象中我和父亲之间并没有多少温情的时刻,唯一记忆中的就是很小不知具体什么时候父亲亲我时候胡渣扎我的感觉,当然,我不是在埋怨,大概是从小一直下外面念书的原因,我对于家人的感觉反而不希望太亲密。当然我爱父母,他们对我也如此,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血缘把!所以对于文中在没有母亲陪伴的日子里爱丽丝依旧和父亲如此没有一丝悲伤地生活成长,我愈发的感觉的爱丽丝内心的富足,女儿要富养大抵就是如此吧,即使贫穷,也让她的内心被这么多的温暖和光怪陆离的故事填满,没有时间和心思伤心,只需静静的沉静在每天着些甜蜜而又短暂的时刻中。

quot;每个保持阅读习惯的人也会有同感,其实每天晚上唯一重复不变得就是翻页。每次捧起一本新书的时候,除了翻页,其他都不同了。"

他们坚持了3218个夜晚,一天不差,即使父亲嗓子完全说不了话的那几个夜晚,很多时候,坚持下来就是一件伟大的事!

女儿是父亲注定失去的珍宝!却也是他最值得骄傲的。

《为爱朗读》读后感(四):孩子和书,都是最值得的承诺

曾经有做父亲的感叹:成长是一种残忍的怪物,专门拆散亲子关系。在你的孩子长大之前,如何好好参与他(她)的人生?如何将你的爱、你对人生的经验、你想赋予他们的精神力量通过你们特别的通道传达给他(她)?这是一个关乎承诺、亲子朗读与父女亲情的故事,给了我深刻启发。

本书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位孤独但骄傲到极致的单身父亲,一向不善于表达——甚至不愿克服自己的羞涩和骄傲给出一个温暖的拥抱,却对9岁的女儿做出一个“每晚都为你朗读”的承诺,于是从女儿9岁至18岁的9年间,这位父亲与女儿一天都不曾间断地进行了一场马拉松式的亲子共读——由父亲为女儿朗读图书,他们坚持了整整3218天。 朗读生活赋予女儿超越同龄人的生命的丰富,帮助她度过了没有母亲陪伴的青春期,让她成长为强大、自信和快乐的人,拥有丰厚而自足的精神世界。长大后的女儿用文字记录了这个传奇的成长故事,其间有读书的乐趣,有生命的难题,有父女共同成长的烦恼和欢乐。女儿的文字轻松、幽默,每一个故事都用他们当时所读之书做线索,其所讲述的却往往出人意料,动人心弦。

这是一部女儿独自写下的成长故事,但笔触之下,那位对朗读痴迷的父亲仿佛直面读者诉说着对于书对于女儿,坚持一个承诺是多么值得。女儿和父亲甚至起草了一份“承诺书”送给读者,邀请读者也来为书、为那个值得的人,做出一份承诺。

这是一部附加值极高的书,正文后是父女精心梳理出来的上百部经典书单名录。这是一份厚礼,值得送给所有心无旁骛爱着的父母和儿女,请为爱着的人读书吧。

《为爱朗读》读后感(五):朗读的意义

现在的社会轻视读书,他们认为读书无用论,而且上完学就不需要读书了,因为读书的唯一用处就是考的好成绩,然后好工作。这还是指的教科书!在上学的时候读所谓的课外书,会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不务正业。所以,中国的孩子不喜欢读书所导致的中国成年人也不喜欢读书,很多都是在学生时代造就的!

因为这是个功利性的社会,讲究一切有用论,而且要速食,所以现在到处都是快餐,不光是吃的,还有电视剧,网络新闻,网文,直接的输入进你的脑子,都不需要过滤和思考。当我们每天流连于网络,肥皂剧,大脑好像已经忘了怎么去思考,中国人讲究的是随大流,不要突出自己,如果别人都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即使你觉得很蠢,你也不能讲出来,只能默默的跟在后面学着做即可。我们教会自己的孩子就是这样,因为我们就是这么被教育出来的。

或许是我喜欢读书这一点,让我自己觉得自己好像有些与众不同,但是我一直找不到自己应该喜欢看书的理由。没有人赞同,好像工作了就只能考虑工作,赚钱,看书那是不成功人士给自己找 的借口。

每次看到统计说中国人的读书量是世界排名的倒数几名,但是很少人去关注这个问题的时候,都觉得很悲哀,我也没法去说服别人去多看看书,因为大家好像都很忙,忙着工作,带孩子,做饭,做家务,应酬,看电视,上网。就是没有时间来读书,因为没啥用啊!

我喜欢读书,却多少年来只是挂在嘴边说说,让别人看起来好像很喜欢。其实自己很心虚,现在我希望给女儿树立一个榜样,因为我希望以后可以告诉她读书对她很好,不是指的教科书,多读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扩宽你的视野。我希望可以以身作则的以自己的事实经历来影响她,因为我希望她以后有的是丰富的精神世界,有着自己的一片乐土,爱好,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行尸走肉般活着!

人生毕竟只有几十年,希望不要带着遗憾而去,虽然我们的身体可能走不了多少地方,就让我们的灵魂去游荡!

《为爱朗读》读后感(六):我们一起为爱朗读《为爱朗读》

我们一起为爱朗读《为爱朗读》

这本书写了一个美国的父亲,坚持每天为自己的女儿读书,连续读了一千天,然后就这样坚持了下去,读了快九年,直到孩子长大。一看介绍就买了这本书,因为和本书的作者一样,我是一个这样的爸爸,我也每天都为女儿读书,直到上了中学,因为作业太多才中断的。

这个父亲和我实在是太相似了,他也在是一个小学的图书馆管理员。他实在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单身一人抚养着女儿,作为一个渺小的小学图书馆管理员,他能够送给女儿最好的礼物就是一个图书馆。

这是他和女儿的一个约定,每天都为自己的女儿读经典儿童文学名著,第一个目标是100天,然后是1000天,然后这就成为了他们父女之间的习惯。有时候他不在家,有时候是女儿出远门,那么他们就在电话中读书,真是了不起。

不过书并不是父亲写的,而是出自女儿手中,看来是女儿长大了,也成为了一个作家,女儿的写作肯定从多年的听父亲读书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朗读功不可没。不过书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描写父亲给她读书的故事,里面更多的写的是女儿自己的生活和思考,虽然写得也不错,但是却并不是预想中的样子。在我的想象中这本书应该是父亲写的,里面记录的都是这漫长的阅读中两个人的故事,里面有经验也有烦恼,可是却并没有这些,所以有点失望。

我女儿上小学我就开始给女儿读书,一直读到上中学,不过中间有时候有停顿,有时候出门,或者孩子累了就耽搁了几天,所以并没有一直连续读,不过我和女儿都很享受这个读书的时间,我们一起也读完了很多本书,只是我给她读的往往都不是儿童文学名著,很多都是我喜欢看的大人的书,她也同样听得津津有味。我们选书的原则就是我们都没看过,我们都喜欢看,这就够了,要是读个开头感觉没意思就放弃了,换下一本,因为好书是无穷无尽的,为什么不选择自己喜欢的呢。

如果小时候有人为你读过书的话,今后你也极有可能为自己的孩子读书。这个传统在很多西方的家庭中延续了很多很多代人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树立一个可以代代相传的家族传统吧。为什么要读书呢,其实读书是最好的相处时间,在每晚的阅读中,两个人可以共同分享和欣赏一段美妙的故事,这本身就多么幸福和温馨啊。正如这本书里面的父亲所说,身为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关注,如果你关注你孩子的成长,那么不妨从现在开始,就拿起书来为孩子朗读吧。

《为爱朗读》读后感(七):为爱朗读

一口气把《为爱朗读》读完,心中无限感慨涌上心头。我是一个女孩的妈妈,自从女儿降生之后,我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女儿的生活以及教育中去了。看着女儿一天一天地长大,自己却年华渐逝,并且偶尔也会遭遇渐渐进入青春期的她的任性和叛逆的时候,我的心里总会生出某些莫名的伤悲与不值,似乎是女儿窃取了我的时间我的精力和我的青春一样的懊恼不已.......不过,在读过《为爱朗读》之后,我可全然没有了这样的感受。

我甚至开始为自己曾经的为爱的付出而暗暗骄傲和喝彩,也为自己偶尔的自私以及小女人情怀而无地自容,其实没有谁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在热爱和哺育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怎样的方式呢,是否只是在金钱和物质上达到给予的极致就是最好的热爱呢,我们都知道,答案是否定的。但是真正地融入到琐碎之琐碎的生活中之后的热爱就变得不那么容易把握了,我们的孩子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很显然,女孩儿奥兹玛一个幸运的孩子,虽然在世俗的眼光中她貌似一个有着残缺的单亲家庭教育背景下的孩子,但是从她的流畅而充满了神情的叙述中,从她健康成长的履历中,从她所获得的普遍优越于其他完整家庭的孩子的优异表现来看,这又是一个极其幸运的孩子,而她的这些幸运都来源于她有一位灵睿而伟大的父亲。其实我很少用伟大来形容某个人,但是女孩儿奥兹玛的父亲令我掷地有声地说出伟大这两个字,因为他为了践行一个陪女儿一起阅读的“连胜计划”的承诺,而九年如一日地坚持每天为女儿读书,直到她上大学的第一天,期间不论有什么状况耽搁了,父女两个都坚持互相提醒并没有一天漏过的,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两个人坚持了九年的时光,九年,3218个日日夜夜呀,真是令人震撼的一件事。在我的记忆中,我给女儿承诺了,却没有实现的事情数不胜数,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在我看来还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并且从来没有,或者说是很少有过内疚和向女儿道歉的时候,我真的应该做出反省。

《为爱朗读》是女孩儿奥兹玛真情回顾那些美好的阅读时光的片段截取,《为爱朗读》也是透过一个孩子的成长,完成对成功的家庭教育以及完美父爱的最高褒奖,书中分享了他们一起阅读过的书籍以及关于那些书籍的精彩摘录,还包括了父女两人多年朗读的心路历程,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阅读之于两个人的感受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亲情故事感染了我,感动了我,让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审慎地思考我认知体系中爱以及那些被忽略承诺。

《为爱朗读》读后感(八):“阅读”之外的社会意义

在中国,许多相依为命的故事,多是以孤儿寡母为对象,笔调也多是凄苦情深。一般来说,都是母亲很坚韧、儿子很勤奋,最后终于拨开云雾见月明,儿子出息了、母亲安心了,双双扬眉又吐气。而这本书,对于上述情形,完全是一个颠覆。主角不是母子而是父女,笔调也不是凄苦情深而是温馨有爱。或许,这种现象也体现了中外教育理念和家庭观念的一种差别。

一个父亲和一个女儿用不间断的3218天了创造了一个阅读奇迹——“连胜”计划。父亲每晚为女儿朗读经典,女儿依偎在父亲身边静静倾听……诚如封面推荐那样,父亲用朗读打败时间,成就女儿生命的丰富;女儿用倾听放慢成长,驱赶父亲注定的孤独。他们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传递情感和心意,相互支撑相互扶持。这本《为爱朗读》就是女儿回首与父亲的“连胜”计划,写下的许多记忆的片断:有脆弱的时候;有“特殊的日子”;有分享的时刻;有人生中的“第一次”……开心与不开心,好办与不好办的任何事情,他们都可以通过他们独特的方式——阅读从容应对。

除了温馨感人的阅读故事之外,父女两人相处的方式和态度更让人启发、发人深省。眼下的社会,离异和单亲的家庭明显增多,与传统的“三口幸福之家”相比,这些家庭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太幸福的。其实,有时真让人想不明白,为什么一定是“三口之家”才会幸福呢?!当然,三口之家是一种人伦的常规模式,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常规模式为前提,就不能有幸福的家庭生活了吗?母子、父女就不能温馨快乐地生活吗?对于这样的问题,可能很多人的答案是否定的。然而,作者父女的阅读故事给了我们新的启示。我想,这本书将会成为一种经典和标志,它所传递的愉悦信息或许可以让更多的单亲和离异家庭能够放心释怀地追求轻松快乐的家庭生活,或许也可以让这些家庭周遭的环境学会释放更多的宽容和理解,这应该是比“阅读”本身更有社会意义的一种价值。这也正是我要郑重推荐的地方。

如果还要挖掘更多教育理念的话,那么建议做爸爸的人来阅读这本书。中国目前的教育状况,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多是由“妈妈”承担了教育子女的任务,而许多的“爸爸”往往以一个“妈妈更细心”的借口便轻松搪塞过去了。“妈妈更细心”,只是“爸爸”们日积月累传诵下来的一个狡猾借口,典型的“三人成虎”。至少,从这本书看来,没有谁比谁更细心的问题,只是谁比谁更用心罢了。

朗读有爱,倾听用心——向作者父女致敬。

《为爱朗读》读后感(九):多和孩子分享阅读的快乐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做了一件事,就是开始每晚坚持为儿子朗读。

很长时间我都过于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中,比如极爱读书、写作,虽然也会照顾家庭,照顾孩子,但就是在孩子的读书这一方面稍微懒惰,只是为他买了很多的读物,却没有教会他阅读。

并且因此经常责怪他,怎么不向我学习,多读书,整天只顾着玩。

但是在阅读《为爱朗读》时,我发自内心的感到一种愧疚,而一位邻居,也是孩子同学的妈妈,更是尖刻的断定我对孩子的忽视。虽然当时听来觉得刺耳,毕竟自己精力确实不足,无法像她一样将整个人生都扑在孩子的教育上,但实实在在的,我对孩子在精神上的引导,还是不够充足的。

书终究是读不完的,且那应该是一种分享,而不是一种占有。于是,在儿子七岁多的今天,我重新找回在他两三岁时坚持过一段的时光——为他朗读。

第一本读物是《小王子》,最初还不确定他是否会喜欢。没想到,在那些生动的语言和简单的情节里,儿子深深的被吸引了,一边聚精会神的听着,眼睛还努力的看着书本上的字,逐字逐字的对照我是否准确的朗读,不时还发出会心的笑声。在夜里,当他睡觉前,我们都会拥抱在一起,为爱朗读。

很奇怪的,也就短短几天的时间,他的日记居然有了飞跃性进展。

言归正传,回到这本改变我对儿子态度的书——《为爱朗读》中。这是一部令人感动的日记结集,作者在自己的爸爸为她朗读了三千多个夜晚后,成就了这样一部用爱书写的书。原本是一个破碎的家庭,父母离异,姐姐又长期不在家中,小女儿和父亲的相处,应一件尴尬而生硬的事,但是,因为有书本作为桥梁,他们却拥有了最和谐的关系,作者的成长没有受到很大的伤害,反而成为一个出色的少女。书本使她早熟、聪明、睿智,书本使父亲温和、善良、勤勉。

也就是因此,我才感悟到原来大声的朗读是如此重要的一件事啊。

用准确的读音,生动的表情、不同的语气,将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表现出来,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阅读中,我发现自己咬字的读音越来越标准了,在表达上也越来越丰富起来。而孩子在阅读中,耳濡目染的也感受到语言和文字的美感,对读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所以,不能怪罪自己的孩子不爱阅读,而要责备自己,作为父母是否过于怠懒了。

能为爱朗读,这是一份极不容易也极重要的事情。我想,即便我无法做到坚持为孩子朗读3218天,但是,在空暇时间里,多和孩子分享阅读的快乐,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

《为爱朗读》读后感(十):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关注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最初接触这本《为爱朗读》时,书名让我想起《朗读者》这本书,便在心底猜测着这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序言“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关注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写得很棒,一个父亲对女儿的全部的爱都在3218天的朗读生活中传达了出来,不过,因为序中基本概括了整个过程,我建议应该把这篇文章移到最后,让读者读完了整个朗读的过程中再来回顾。因为3000多天朗读的过程比结果更美丽更感人,这场阅读便是一场三千天的美好旅程。

这个故事是一个亲子阅读的范本。并没有亲子阅读育儿指导书中总结的各种朗读的技巧或方式,有的只是源自内心深处对朗读的热爱,对朗读心无旁骛的施与受(甚至用施与受都有点亵渎这场平凡而伟大的朗读)。父亲是一名热爱朗读的图书管理员,在女儿9岁时妈妈与爸爸离婚,从此成为单亲家庭。因为这场家庭变故,女儿和父亲做了一个约定,风雨无阻,每天读书。承诺达成100天时,又再次约定进行1000天,1000天时再进行到3218天,直至女儿离家进入大学无法朗读时才结束。看到父亲和女儿相携在大学校园的地下室走廊外找地方做最后一次朗读时,我也和这对父女一样为不得不结束而难过,甚至希望不要停止,继续朗读下去吧。

从9岁到16岁,自传式陈述,并以一个孩童岁月变化的变幻视角,灵动而细腻的笔下记录的是与父亲相依朗读的那些感人点滴。奥兹玛的朗读生活充满惊喜和乐趣:一家人煞有其事地为小鱼举办葬礼,充满童真的小心思让人忍不住发笑。为了校图书书市跑去广播室里稚声稚语地打小广告,结果关在里面被父亲“营救”。在父亲的引导下,不再害怕蜘蛛和暴风雨,甚至欢迎风暴。。。

我们跟随着奥兹玛和她的父亲一起朗读,在故事看着这个小姑娘慢慢长成大姑娘,慢慢勇敢、坚强、乐观而开朗:她含着泪闹脾气;她为再也回不到父亲的臂弯里而伤心遗憾;她也不再为阅读课上老师让人费解的态度而苦恼;不为为没有得到A的好成绩而难过;她原谅了自己的母亲。。。我们也看到没准备好做单亲父亲而为了这个承诺的努力:因为感冒啜子失声依然艰难朗读;因为聚会子夜到来前抽中朗读;因为怕女儿不理解,也曾善意改编了朗读的内容。。。

透过奥兹玛的视线,是这对父女互相提醒,互相承诺,互相扶持着前进。无论是不解的成人世界,还是罕见的父亲的脆弱,朗读给予了他们渡过难关的力量。“一切都会好的”,生活的艰难也罢,内心的困顿也好,从9岁到16岁日日朗读,这真是一个奇迹。我为什么也阻挡不了的朗读而感动和震惊,我会永远记住这场朗读,并告诉我的朋友们试着和孩子们一起朗读吧。这位父亲说“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关注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这句话真好。

猜你喜欢

推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