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PE观》的读后感10篇
《我的PE观》是一本由陈玮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60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11-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PE观》读后感(一):也就还行吧,干货少。如果你觉的挺多的,哦,那是你的看法。
无论是内行和外行,没来之后,也就是能看看玩玩。桌底下的经验最真贵。这本书说得很少,也对!必经是血淋淋买来的经验。 你花39块就想学习了。哈哈。(以下凑字数。1231424324,凑字数,1233sfsfs131)
《我的PE观》读后感(二):关于PE关于思考
重新翻到这本数的时候,刚好不小心看完了崔凯的《私募掘金》,大抵内容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在PE前沿人士的作品。自然内容比一般的复制加粘贴时好多了。毕竟内容是作者亲身经历又思考提炼出来的。
不过想要真正作者思想的精华,还是需要在实践中去磨练。
《我的PE观》读后感(三):提升专业能力的佳作
20120514-近期断断续续花了一周时间看完该本书。此书系为陈玮日常思考之集成,反应出陈玮对于日常业务周遭变化(诸如政策、行业、企业、行为等)的总结与反思。对自己的启发或价值之处有二:1、对日常自身周围关键事情要多加关注,勤总结、勤思考;2、基于此书,可以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尤其随着时间的变化之落后之处),淬炼自身私募股权投资之能耐。
:精华有三
一、PE投资的十条准则
1、每天都看《新闻联播》,听党的话,跟党走
2、先选赛道,再选选手,在熟悉的领域做投资
3、成长性是投资的核心标准
4、注重市场应胜于注重技术
5、没有完美无缺的企业,重要的是找到改善企业的方法
6、除了有钱,还要找一个说服项目方的理由
7、懂得企业经营比,懂得企业上市更重要
8、学会相面术,90%的企业出问题都是管理团队有问题
9、要想走得长远,就要保持谨慎
10、把合作变成习惯,联合投资是一种省力的方法
二、九个数字定投资成败-尽职调查的经验之谈
9:见过90%以上的股东和管理层
8:8点钟原则
7:到过项目企业7个以上的部门
6:在项目企业连续呆过6天
5:对团队、管理、技术、市场、财务等5个要素进行详细调查
4:至少访问4个上下游客户
3:考察3个以上的项目企业竞争对手
2:要永远对项目企业保持20个关键问题
1:至少与企业普通员工吃1次饭
三、其他
其他关注消费连锁行业、LED行业领域的投资心得等行之有效的经验心得。
总得来说,该书具有实战意义,可在日常工作中,时常拿出来看看,加深理解,真正能将之纳入实践中来。
《我的PE观》读后感(四):常识很重要!
E即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是指投资于非上市股权,或者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鉴于国内资本市场的额度审批制,以及并购交易很少,所以PE在国内主要还是靠市场IPO来退出,并且随着创业板的财富效应,出现了一大批像凡客这样搏上市的企业。
我个人接触过的PE,实在是惨不忍睹的经历。往事不堪回首哇,提起这笔投资实在是丢人不浅。
ITAT,朋友第一次说起这个企业的时候,我跑到梅林天虹的店中店去数了一下人头,营业员比顾客多,当时的直觉是这公司不赚钱,不能投。后来美国蓝山资本被忽悠入局,ITAT开始了在全国的疯狂扩张,朋友投的5毛钱一股很快涨到了4块钱。摩根士丹利再入股,07年店面很快据说到了近800家。这其间仍有N次机会内部人转卖出来的股份,我始终觉得这是个不正常的商业模式及公司。但是这个不正常的公司被那么多国际投行人士看好后,朋友被这个美好的大泡泡迷惑住了,想想,蓝山资本、摩根士丹利承销商还有美林证券、德意志银行,常识有什么用?这些人发现了新的商业模式,渠道为王,你的担忧全都落伍了。。。。。
要IPO了,最后机会入不入?估值1000亿(是不是想起了今天的京东商城神马的),翻10倍的机会要不要,在07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背景下,100倍市盈率都是浮云。
我不记得他是怎么劝说我的了,只模糊记得收到的短信中,一股传销的江湖味吓我一跳,凭直觉再次拒绝,更为短信中的乐观觉得不靠谱,太像电视里的卖表的侯总了,你懂的。
但是,当07年真的准备IPO的时候,凭直觉躲过前两次陷阱的我,终于还是主动托起了这个大泡泡。只要在破之前我们先扔掉就好了,只要能IPO成功哪管它以后洪水滔天,还有那么多大牌投行呢谁怕谁,利欲熏心啊!在幻想的暴利面前,我终于抛弃了常识,虽然内心感觉这是个庞氏骗局,但是还是侥幸最后一棒不会砸我手里。结果,深深地杯具了。07年聆讯被否,08年二次聆讯再次被否。传出高盛等大投行在之前已将投资股份卖掉,原来那个泡泡吹得那么邪乎,是为了让大行先跑么。。。后面的戏码,总要给观众演完。
损失不菲,朋友更惨。好在没有伤到元气,不过从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有人推荐PE产品,看都不看一眼,虽然不足取,但是用了很大的代价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常识很重要!当你用常识思考,不知道你和专业人士谁是猪的时候,专业的那个是猪!
《我的PE观》读后感(五):《我的PE观》
概况 07年,国内PE领域的非政府资金已经接近70%;PE风险远高于二级市场,主要由于其流动性,做PE类似于大海里面捞虾米,有时候可能一无所获;做GP不能不懂得管理,而且谈话可能会成为投资和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活动,有一些专家型的GP甚至可能成为创业企业的教练;历史经验表明,一二级市场的周期正好相反,二级市场的低估应该正好是一级市场投资的最佳时期,这之间的盈利就在于一个时间差;中国目前对于有限合伙制的PE支持力度不够,而世界上领先的PE,都对于这种模式有较大的税收优惠。
行业趋势 随着IPO市盈率的下降,今后PE的退出方式将渐渐加大并购的比例。
投资经 大部分企业都有缺陷,关键在于提升其缺陷,不断完善经营模式。但是有一些企业具有致命的硬伤,例如控股人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等;最终影响企业生存的90%都是团队的问题,如果团队强,即使面临外部变化的时候,也能够较快的作出调整;不同行业对于团队的特质与核心竞争力要求不同,例如连锁对于内部管理的要求极高,网游电商等的关键在于快速反应能力和执行能力,包括商业直觉,而对于技术性的企业来说,核心团队的专业背景和研究能力就很重要。
9个数字法则 和90%以上的股东和管理层谈话,避免只和大股东谈话;8点钟原则,从上班节奏看出公司的激情;到7个以上部门走访;在企业待连续超过6天;对团队、管理、技术、市场、财务等5个要素进行详细调查,管理的全面性和执行效果,技术的所有权以及法律效力,产品的市场地位营销模式,财务的规范性和真实性;访问4个以上上下游客户;考察3个以上竞争对手企业;永远保持对企业持有20个关键问题;至少与普通员工吃一次饭。
财务审查 若出现财务上特别突出与同行业的业绩表现,需要警惕,要从经营模式上面找到合理解释才行;对于有的企业为了增加利润而不将支出费用入账的情况,光从账册很难看出,就需要在分析行业收入、费用配比的基础上,从业务规模、人员薪酬、销售方式、业务管理流程等方面去匡算;对于判断企业投资价值的角度看,利润表的第一行可能远比最后一行重要得多,此外,判断收入真实性最重要的依据是,收入是否有真实现金流支持;还有一些小技巧,流入通过工资表判断人才竞争力,对水电费、运费单判断企业生产、销售能力,通过银行借款判断企业诚信度和财务弹性,通过供应商账期判断产业链地位,通过完税证明判断企业销售和利润;过于规范和完整的财务资料需要警惕。
消费连锁 其投资风险不比互联网低,竞争对手能够轻易复制,良好的品牌建立起来很难,但是摧毁是一夜之间的;甚至在开始的时候,一些企业以个体工商户的方式注册,一旦整合起来,反而导致管理成本、税务成本、人力资源的上升;随着店铺的增加,采购成本、管理费用等固定成本会下降,从而产品的毛利率会显著上升,再后来,其品牌效应和渠道的优势,会使得老店面的数据往上走,再之后,管理经验的提升会使得净利润率显著增长。
《我的PE观》读后感(六):摘录部分——知其然,足以。
“他们才出8倍市盈率,还有那么多限制性的要求和条款,我们出12倍,不需要对赌,也不参与管理。”2008
年,我们的投资项目已经第三次被其他投资机构以这样的方式“抢掉”了。这一现象背后,是投资机构的遍地开
花,而且PE远远多于VC(风险投资)。
2008年年初的PE大会和第十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更能让人感受到PE、VC的滚滚热浪:以前几百人的会,现在
规模过千;以前参会免费,现在几千元的票价还挡不住潮涌的人流;现在去饭局,一桌人递过来的名片中,常常会
有四五张印着私募股权或私募基金投资公司的各种头衔。
“钱”的属性决定“投”的属性
中国本土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目前有“三多三少”现象:小的多,大的少;热钱多,经验少;PE多,VC少。
首先,国内的PE和VC,仍处于发展初期,专家理财的观念还正在形成中,所以投资机构募资难,规模小。虽然
投资机构的数量不少,但大多是管理资金规模几千万元的小型机构,全国管理10亿元以上资金的投资机构没有几
家。这也导致很多机构的持续投资能力、经验积累都还不够。
其次,由于热钱多,有经验的管理人少,投资多倾向于追逐IPO项目。现在市场上流传的投资赚大钱的故事太
多,大家都在讲“过五关斩六将”,却很少有人讲“败走麦城”。人们看到的都是些成功的经典案例,都在计算着
投资上市后几十上百倍的收益,少有人看到那些失败的案例。这个以前只有外资一枝独秀的投资领域,被钱追逐
着:钱是“热”的,投资也温度不低,导致Pre-IPO项目竞争激烈,投资价格攀升很快。市场上到处流传着投资一
两年后就上市的故事,人们都在以炒股票的心态做PE,希望热钱能通过IPO在短时间内带来“快钱”。
另外,LP(有限合伙人,为PE的出资者)和GP(普通合伙人,为PE的管理者)界限不清晰,LP都想当GP,认为
出钱的人就是管理的人,简单地认为有钱就能作投资,导致投资领域的专业性不强。
第三,私募股权投资有VC“PE化”、PE“Pre-IPO化”,即投资阶段后移的倾向。只要有可能去IPO的项目都变
成了“靓女”,投资者蜂拥而上,“风投”变为“疯投”,热钱追着项目走,项目随着价格上,甚至有些中介机构
建议企业采用招标的方式来进行融资。价格和关系成为PE投资实力的一部分,相比较而言,早期项目却少有投资者
问津。2007年,有80%的投资投向了项目发展的中后期,很多以VC为主的机构也进入了PE领域。热了PE,冷了VC,
形成“PE投资靠酒量,VC投资靠胆量”的尴尬局面。
不过,投资后移倾向的出现,也不能都怪PE及VC们,因为说到底,还是“钱”的属性决定了“投”的属性。
中国本土私募投资机构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拿短钱干长活”,很多资金都来自于房地产和前几年股票市场中
赚来的快钱,真正的长线资金如社保和保险基金,才刚刚开始进入直接投资领域,行业内的主流资金还是企业和个
人的快钱,有限合伙制也刚刚开始在PE和VC投资中采用。人们都太着急,恨不得所有投资都像做股票,今天听到消
息明天就能套现发财。我们基金的LP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咱们今年有几个能上市,能有几倍的回报”,而其时
基金成立还不到一年。这样的问题让我觉得哭笑不得的同时,却也能够理解。因为对中国民营企业家来讲,这是他
们第一次将自己一分一角赚来的钱交给别人来管理,他们能这样做,在中国投资领域就已经意义非凡了,7~10年
才能有回报,对民间资本来讲或许时间确实太长了。
有钱不专业是万万不能的
在PE和VC行业里钱是万能的,但有钱不专业则是万万不能的。不管VC还是PE,都是专业性很强的投资活动,是
要由专业的GP来从事的投资活动,不适合大众参与。它与股票投资有着不同的行业规则:股票投资就像是鱼池里捞
鱼,股权流动性强,在二级市场上投资一旦发生亏损也能立即止损;而股权直接投资仿佛在大海里钓鱼,要靠更专
业的人员和工具,会面对更大的风浪,你可能会捉到一条鲸鱼,也可能连一只虾米也捞不着,血本无归。由于股权
的流动性较差,尤其是在企业处于发展的低谷时,这也是股权流动性最差的时候,要实现马上退出往往是不可能的
任务。因此,私募股权投资是一件风险高、专业性强的事情,投资加增值服务是这个行业的重要特点。增值服务能
力也是PE和VC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从事私募股权投资,选择好GP,确定一个正确的投资理念,并坚守这一理念非
常重要。投资最怕的就是投资策略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随市场的冷热而冷热。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GP,必须具备几个条件:第一,要有专业背景,最好是双学历背景,本科学理工,研究生学
管理,不仅懂技术还要懂企业;第二,要有企业管理的经验,了解企业,这点非常重要,做过企业和没做过企业的
人对企业的理解完全不同,GP可以不懂技术,但一定要懂得管理;第三,要熟悉资本市场,要把投资的企业做上
市,了解资本市场的规则是最基本的条件;第四,要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谈判技巧,因为“谈话”会成为投资
和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活动;第五,要有资源整合能力,人脉关系广阔,具有组织才能,要了解企业的需求,并且能
够发现和满足这种需求;第六,要眼光独特,善于从众多的企业中发现好的项目;第七,还要有点“运气”,投
资、退出的时机都要把握好,投资太早风险大,投资太晚赶不上,要对整个影响投资的宏观、微观形势进行分析才
能把握恰当的机会。
在所有这些条件中,对企业综合判断的“经验”最为重要。世界上大多数专业人士都可以由学校培养,但能够
做VC和PE的GP是学校培养不出来的,只有时间和实践才能培养出这个领域最为重要的专业投资能力。
专家型的GP是创业企业的教练,教创业者怎样做企业。一家企业的成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从投资到退出的
时间周期内,GP每投资一块钱,也会为企业投入一块钱的增值服务。VC在这一点上更为明显,做VC要有耐心和眼
光,要帮助企业成长和发展。对PE而言,则要有行业整合的经验和视野。一个成功的VC投资项目,要靠“50%经验
+30%钱+20%眼光”,而对PE而言,这个公式也许要改为“50%钱+40%经验+10%运气”。
另外,PE和VC的成功需要一定的资金规模,做PE和VC的特点是通过项目成功的概率来覆盖失败的概率,对于VC
更是这样。成功的项目中往往伴随着项目失败的必然性,这就要求投资机构一定要有适当的规模,通过资金配置和
投资经验,让成功的收益超过失败的成本,VC才能取得收益。如果是小规模的投资机构,管理成本、人才和投资成
功率都难以保证,对投资资源也是一个浪费。
2008年6月,全国社保基金宣布投资鼎晖投资和弘毅投资两家机构,开启了真正意义的长线资金投资本土投资
机构的大门。只有出现一批能成熟地理解PE和VC内涵的LP,中国才会出现百亿规模的投资基金,成长起更多有经验
和管理能力的专业GP,本土的VC和PE才会走向国际化和专业化,才能够与外资机构相抗衡,也才会产生真正高水平
的投资家和投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