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地铁2034》读后感精选10篇

时间: 2020-03-13 09:33:39  热度: 264℃ 

点击全文阅读

《地铁2034》是一本由(俄罗斯)德米特里·格鲁克夫斯基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2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铁2034》读后感(一):和2033相比

和地铁前作2033一比,简直屌炸天。

依旧是末世,依旧是那看似无穷无尽的隧洞,但是本次地铁将迎来新的威胁,一个强大的猎人,一位孱弱的记录者与一位少女,这三人将肩负起拯救地铁所有居民的重任。

———————————————————

里面的感情线和人物描写感觉比上一部好太多了。猎人拯救地铁居民的决心,荷马孱弱的身姿与他想从精神上拯救最后人类的理想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特别是对于萨莎与她父亲的描写更加令人感动。地铁本是一部严肃而又阴暗的小说,萨莎的出现给整个黑暗基调带来了一丝轻松,她想要拯救猎人的举动也许也是地铁居民所需要的,长年累月的地下生活使得许多居民的精神出现了裂隙,希望地铁中能能够再多几位这样的人,在阴冷的黑暗中给予人心灵上的光明。最后给作者大大点赞,希望能尽早看到下一部更加精彩的地铁故事。

《地铁2034》读后感(二):二星半。

还有一本《地铁2033》,据说翻译很差。我就没买。

不是我喜欢的那种故事。

末日之后,地铁站成为避难所。彼此联通的站点之间,忽然有一天失去联络。于是派出小队前去探索,队员是:荷马,一个老去的吟游诗人,想要在自己死前记录些什么;一个武力担当,有不堪的过去和秘密,沉默寡言;和炮灰;还有一个途中救下的女孩——女孩在末日后长大,与父亲相依为命,从未接触过外界,天真无邪的那种。

这些人在地铁站点之间游荡,遇到一些事情:什么事情?我完全不记得了。这本书讲述的就是那些我完全不记得的事情,并莫名其妙地结束掉。

我也忘了结尾是否留了扣子。

当然,这是俄罗斯小说的传统。

我记得故事中营造的一些气氛,人物的一些情绪。但总体来说,阅读价值不高,我不会读第二遍。

而且我觉得作者或译者在故意给读者找别扭——那个武力担当好像有五六个代称:我一个也没记住,并把他当成是好几个人。

《地铁2034》读后感(三):这翻译甩出2033的翻译几条街!!!!

这翻译甩出2033的翻译几条街!!!!

舒坦!!!!!!!!!!!!!!

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舒坦!!!!!!!!!!!!!!

《地铁2034》读后感(四):躲在地铁里等末日的作者

果然这样的书还是得一口气看完,于是我今天熬到4点终于看完了。最后的感觉应该是如释重负,心潮澎湃的同时还不忘回味整本书。

其实我在看书时更喜欢从作者的角度分析,相比书中的人物来说还是作者更令人有亲近感和代入感。

我在想这个作者肯定是受到伟大首都地铁的震撼,有想起了这套世界第二复杂地铁系统的额外功用,才写出的这部小说。

我其实在读《地铁2033》时就已经在想假如是我在写这部小说,那么我会如何将庞大的地铁系统划分成一个又一个小国家呢。

无疑作者在这一点上有些偷懒,当看到第一章的标题是就这么确定了。

在苏联解体后他的遗民仍旧怀念苏联和沙俄时的光辉岁月,在畸形的科幻文学风潮中用过去的文风写下对历史的记忆和讨论。

看到莫斯科地铁系统中红色的索科尔尼基线直贯而过,他是属于苏联,有着深刻的政治基础;塞瓦斯多波尔站如同他名字的来源一般四面临敌,孤立而不断抗争;汉莎的经济地位来源于环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昔日大汗的领地——中国城站却是一派传统唐人街的特点——完全成为犯罪者的聚集地,徒有虚名,实际上没有多少中国人……

只是作者将地上的那个已被自身的愚蠢所毁灭的世界搬入地铁有所不妥呢?真像是懒省事的行为呢。哦,我差点忘了,这是一部披着科幻文学外衣的古典小说……

《地铁2034》读后感(五):有绝望,也有希望

《地铁2034》就是这么一个背景,由于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类愈加贪婪和自私,罪恶不再有下限,有的人为了生存肆意破坏掉记载历史和承载未来的人类共同财富,有的组织大门紧锁将自己封闭在小区域内;有的组织为了人类整体存亡却不得不做出灭绝人性的以暴制暴,等等等,形形色色的极端可能都在这末日环境中上演。

书中探讨了,在这种情形下,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在人类文明前进的过程中,人类的生死循环,都给后代、给世界留下可以追寻的脚印和痕迹,这是人类文明的记忆和财富,然而在人类作为物种死去时,留下的东西有谁去观看、关心和记忆呢?当人们生命的存在无人记忆、记录,直接溶解在时间里的时候,还能给世界留下什么呢,人类还有什么能永垂不朽?

在作者随后的叙述中,又讨论了,即使在危如累卵的地铁世界中,即使生命稍纵即逝,人们依旧无法掩饰和抹除的是情感,这是与生俱来的。或许动物也有情感,但只有人类千百年不仅拥有它,还珍视它、存留它、保护它、传承它,甚至将它置于生存和生命之上,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所在。

人们在心灵高贵、仁慈的同时,也始终摆脱不了低贱和残忍,千百年过去,只要后者存在一点,就有可能造成文明的倒退,甚至毁灭人类自己,《地铁2034》的故事就是一种假设。

书中并没有指出人类的两面性到底是谁将压倒谁,没有暗示地铁世界最终的结局,而是借助几个角色,表明有一样东西是如何都不会消亡的,那就是希望,希望指引着人类在发展和衰退中保持前进。

《地铁2034》读后感(六):并非续集的续集——地铁2034

诚然,考虑到版权等等法务事宜,虽然小说的出版社并未更换,但本续作却比原作——《地铁2033》提升了不小的距离,个人认为这是译者水平的差异。当然,按照序言说明,本书是以俄文版直接翻译的,而前作是用英译本翻译。所以我猜其中以讹传讹的程度已经尽量缩小了,鄙人对此甚为欣慰。

好笑的是,快速浏览完毕,发觉这本小说除了背景与前作有关之外,再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联系。前作猪脚——阿尔酵母,在前作中因遭受重创,已被认为精神崩溃,仅仅当做一般贩夫走卒塞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所以可以说,这部书里面再没有阿尔酵母什么戏份了,他确实有出场,不过仅仅是跟前作猪脚同名而已。当我蓦然发觉整篇已经读完2/3却还没有见到阿尔酵母的光辉事迹时,我才深刻理解到了这一点。

相反,跟俄国文学惯常展示的那样,本作的新猪脚——“荷马”是个老朽的可怜虫,大约俄国人都比较欣赏残缺美吧,书中很委婉地采用平淡描写塑造了一个卡西莫多式的大众英雄,令我不得不怀疑到作者胸中怀有的是左派意识形态。

另外,值的一提的是,作者随着情节展开描写了一对小姐与流氓式的青年男女,憋到最后关头却让这对狗男女的感情升华至神圣,再然后却笔锋一转,残忍地干掉该爱情戏中的男猪脚,并随即暗示我们美丽女主人公也不幸罹难。

大约,这出杯具更合乎鹅毛观众超重的口味。所以,我沉重地合上末页以后,感到以往对作者的赞赏逐渐剥离,只是庆幸终于完事收场,终结了曾经很激烈的好奇心。但是,并不为此心怀感激……

《地铁2034》读后感(七):曙光出来前的末日

昨日一口气将《地铁2034》最后一段读完,当真惊心动魄!至今仍然心有余悸。原来阿乔一直在图拉站打杂,猎人和梅尔尼克居然想烧死自己的徒弟和儿子!

虽然整本书看似没有什么高潮,但细读之下才发现德米特里处处都在留伏笔,到处也都有提示,也许聪明的人一眼就看出来阿乔在哪了。

荷马、猎人、萨沙,组成了这次的冒险三人组。而阿乔则惨遭降级,成了龙套一般的引导性角色,最后生死不明不说还成了害死萨沙的罪人,当然这都是旁枝。

这老少三人组,我觉得再搭配不过了。年老的荷马带着旧岁月的记忆,中年的猎人表现着对现实的麻木,年轻的萨莎对地上的世界和美好的色彩有着无限的憧憬。原来副标题“人类最后的曙光”,就在他们身上。人类该往何处走?人类该如何与新物种共存?而最重要的,是该如何与自己的同类一起生活下去。是该像猎人那样一口气烧光图拉站的兵刃一个不留,还是像荷马那样等等再说,或者像萨沙那样心存希望,冒着被欺骗的危险去给病人找解药?人类就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排斥,犹豫,共融。究竟哪一步才是人类想要的答案?

深深敬佩这位在电台工作的作者。他对末日的看法已经超出了悲观的烂俗,他甚至不满于营造那种氛围。历史、社会、爱情、友谊,每一笔触都那样的精准,深深挖掘你的那份感情。

荷马,有着俗气原名的铁道司机,他喜欢收报纸,写书,对妻子忠诚。虽然笨拙,但是可爱,残缺,却更为丰满。他有俄罗斯老头的显著特点:善良、能干、唠唠叨叨却一丝不苟。

他恨后悔,自己没能在洪水中救出萨莎。他对萨莎的像祖父一样充满着怜爱。他答应给萨莎写书,却终究没有给她看。风烛残年的他,只记得过去的美好。如今让他站在人类的车轮上艰难行驶,本该清闲养老,在此时此地何尝没有揪心的痛苦?

猎人,他比上一部更为冰冷。踏实阿乔教父版的角色,却一点也不懂得什么叫爱。他是典型的硬汉,独行侠,高大雄伟。甚至全地铁站的人都对他十分敬畏。他可以单挑巨怪,组织稠密的进攻计划。可他知道什么叫感情吗?他应该知道萨莎是爱着他的,那把长刀,是萨莎唯一能送给他的礼物。他应该懂,只是嘴上不说,虽然厌倦,却甘愿为萨莎付出生命。为什么他懂得这些,却要固执地消灭几千人的生命?也许他陈旧了,老了,和这个地铁融为了一体。他是个完人,却又不失一个完整的人。像地铁一样,冷酷,黑暗,深不见底。给你活的希望但不给你活下去的希望。也许他会后悔自己做的决定,他后悔后自己失去了最重要的人。

最后的关键,萨莎。作者实在残忍,把她折腾的死去活来。如果说猎人像俄国的国树白桦,那么萨莎就像柔软的枫叶。连穿防护服都困难的她不得不承担失去父亲的痛苦,亲眼看见活人死在她面前的惨状。上千病患的生死,掌握在他的手里。也许生在地铁里的人便是如此吧,不知道什么叫蓝天白云、阳光绿草,古老的建筑,干净的街道。灰暗的世界填满了她的世界,孤独,寂寞,恐惧,期待着救赎,这边是几万地铁人的缩影,死了,比活着好,但总希望自己是活着的。

另外阿乔怎么了?还是那个勇敢的阿乔吗?还只是个同名的人?也许去年的灾难彻底击垮了他,让他丧失了信心,能够出场,估计也是作者的宽宏大量吧?

这就是地铁,给了人生命,却带走了地铁人的灵魂。

曙光还会再来吗?他们能再熬过一年吗?谁知道呢。

猜你喜欢

推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