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4部》读后感精选10篇

时间: 2020-03-13 09:37:11  热度: 294℃ 

点击全文阅读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4部》是一本由王晓磊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90元,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4部》读后感(一):第四季:曹操版的“舌战群儒”

孔融在本部作为主角出现,其“孔融让梨”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在曹操当权的汉代后期,孔融作为一位臣民,与曹操同堂共朝。孔融有时当面会给曹操难堪,曹操因其作为孔子的后人,对孔融也非常顾忌。

由于孔融多次推荐祢衡,曹操最终召见了他,看看其人到底如何,最终发生了曹操版的“舌战群儒”。狂士祢衡因不愿为官,也非常看不起附庸曹操的同行,在舌战中大骂曹操及其同朝才学人士,曹操最终为了羞辱祢衡让他当了鼓手。孔融也觉得举荐祢衡之事办得不漂亮。

翻阅本部,竟然解决了我多年的疑问:美女貂蝉去向何方?书中写到在对抗吕布时,关羽竟然对身在吕布边的美女貂蝉印象很深,不过是否真正纳入为其,且听下回分解。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4部》读后感(二):什么时候,历史书籍可以堂堂正正?

初见标题,无心读下去,矫揉造作的题目是在提不起胃口,奈何京东商城电子版赠送了,如厕之余就开始看了,一看却无法收拾,不是书写的多好,而是作者水平远比书高。

从吕布的陷阵营到曹操的虎豹骑,甚至到具体的阵型设计,战场格局,作者都能化为绕指柔的叙述出来,可是每次读到兴奋的时候,忍不住很想问一句:为什么要用这么简单的叙事语言来做一个没有角色特征的情节叙述?书的编辑们一定是把这本书的受众定位在了相对低的层次上,不敢登出更略有深度性的东西。

其实作者完全可以把自己对三国的了解写成论著或者散文,这种小说性的历史杂书绝对进不了大雅之堂。或许是出于商业的考量,或许是受众定位的问题,总之,历史书如果不以大众化的名目出现,其受欢迎程度就会大大缩减。

这不能不说是历史书本身的一个悲哀,读史明智,读小说类历史杂书可能就只有文学性的脸谱形象了。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4部》读后感(三):弥衡,对还是错?

佛家讲克欲。

道家讲避世。

儒家讲道德。

阳明心学讲入世。

到底谁对谁错?

身在庙堂的官宦都知道是非曲直绝非一言以蔽之,要想在庙堂之上干成一番事业,终究要适应官场规则。

读书人遇到盛世明主,幸事一件。如遇到乱世昏君,则只能感叹时运不济。然盛世还是乱世,终究不是个人能够选择。

那么乱世之中,读书人又该何去何从呢?

庙堂之人,多数更倾向于顺应环境,或者隐忍,或者谄媚,谋得一席之位,然后以安天下之民。

而多数读书人,则倾向于铮铮铁骨,势不同流合污,独善其身!

如弥衡者,针砭曹操,桀骜不驯!然而他对大汉却没有什么贡献!在群星灿烂的三国,连光芒都没有闪现。

奸雄曹操却保一方安宁,也给了天子一个体面。这个角度来讲,曹操应该是大仁!

反过来讲,如没有弥衡这样刚正不阿,铮铮铁骨!世人都如同其他官员一样谄媚,天下岂不是又失了道德?

到底读书人应该如何呢?

是同流合污但保有初心,还是铮铮铁骨以警醒世人?

迷茫,迷茫,迷茫!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4部》读后感(四):《卑鄙的圣人-曹操》第四部 评论-92分

这一部时间上从建安元年到建安三年,曹操41岁到43岁,时间虽然很短,可事件的发生却是很紧凑。曹操拿下了豫州,也就是河南省,加之先前的兖州,地盘扩充了一倍,顺便把天子悄悄的拿到了许昌,就像是曹操豢养的小宠物。

唯有统一天下,才会国泰民安,在历史中这样的捭阖不断的重复上演着,只是不断的变换着当中的角色,曹操虽是挟天子令诸侯,但大兴土木屯田修养,朝纲相比之前要有序的多,这是安定的必然前提,这一点必须要得到后人的认可。无奈,割据的地方势力依然存在,战争还要继续的进行下去。

又纳三妾:第六妾尹氏,何进儿媳,第七妾王氏,张绣的婶娘,第八妾周氏,王氏的丫鬟。秦氏生曹玹,环氏生曹冲,又添两子。道德作风依然,看上谁,就拿下谁。因为上了王氏,张绣急眼了,在宛城突袭曹操,曹昂,曹安民,典韦为掩护曹操性命都被张绣所杀。原因只在曹操一时乱性,儿子,侄子和阵中大将就一命呜呼了,曹昂才十八岁。如曹昂不死,日后也轮不到曹丕继位。这告诫我们千万不能乱搞寡妇,要命啊,太耽误事儿。

截止到曹操43岁:共娶了八个媳妇,现存七个,六儿一女,两义子,儿子死一个。

曹操三战张绣,仍未拿下,全靠贾诩出谋划策,人才也。夏侯惇在讨吕布时,被打瞎一只眼,还把眼珠子给吃了,妖物也。吕布所据徐州也基本上被曹操荡平,废物也。曹操准备与袁绍决战,下一部期待中。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4部》读后感(五):很多时候需要的就是一个名分

最近很忙,或者说自己很懒,没有怎么读书,赶上中秋节把卑鄙的圣人的曹操读读完,今年读书终于达到50本了,言归正传。第四部中,主要讲曹操迎接天子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反正就是这个意思。期间讨伐张绣、袁术及吕布等等事迹。

名分,这跟前面几部算是遥相呼应了吧,前面谈到一个细节就是招募士兵的时候,需要朝廷给一个身份,确实如此,有身份就是组织义军匡扶天下,没政治身份就是要造反,而曹操的挟天子只不过将这种思路发挥到极致了,有了政府的名义,以后办事情就名正言顺了,比如册封谁谁什么职位,比如出兵讨伐,在政治上是多么的名正言顺。

同样,我们在现代社会也一样,很多时候,一些事情就是靠的是名分去做,最好的案例是,在我们起草一些文件的时候,总是要开头说根据XXX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出台以下方案,对,XXX文件就是我们的名分,有了它,我们就有挡箭牌,风险一下子就少了很多。

是啊,名正言顺,中国就是讲名分的国家,所谓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这就告诉我们,做事情,最好都要有个名目,有名目才可以正大光明的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凡是最好有据,这样对开展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4部》读后感(六):曹孟德的逆战——评《卑鄙的圣人:曹操.第4部》

在我看来,这一部曹操的故事才渐入佳境,因为从这里开始,他开始了自己的霸业,也找到了在那个乱世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皇帝,控制了这个有名无实却依然是这个帝国名义上的主人,他便成了正义与正统的化身,尽管他从事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让皇帝为自己打工的逆战。

不过不管是顺战还是逆战,汉朝的天下到这个时候基本已经到头了,皇帝不落在曹操手里,也会落在别的诸侯手里,所以,藉此说他多黑多阴险的人只能证明自己很傻很天真,太不懂得游戏规则。而在这个乱世,曹操敏锐的抓住机会,开始自己的霸业,正是时势造英雄、舍我其谁的印证。相比之下,同时期的大大小小诸侯,尽管有些起点比他高、有的手段比他狠,但境界与眼光都逊色很多,这就是曹操能与他们争霸并逐渐消灭的原因。

因为作者写的很细,所以对于曹操阵营的每个人我们都有了近距离的观察,当然,是以作者个人的观点和好恶做出的再创作,不过这些基本上符合《三国演义》、《三国志》等著作中我们熟悉的那些曹魏文武大臣,当我们细品这一个个比关张赵云并不逊色很多的三国群英时,也越来越体会出在那种时代,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正义的一方,尊刘抑曹的看法有些太幼稚了,同样,这些人鲜活的展现出来,也更能展现曹操的能力、魄力与美丽,这些人就像天上的星星各有各璀璨的亮光,而他未必非要成为其中最亮的一个,因此,对于下属的个性、脾气他都能最大限度的忍耐、满足和利用,这说明,作为一个高明的统治者,曹操深谙用人与御人之术,特别是在霸业初期,他并不是最强,需要不断从敌人阵营挖墙脚的时候,更是要获得爱才的贤名。

不过,读过一些历史的人都很清楚,不止曹操,几乎所有成就霸业的帝王,都会在这个时期求贤若渴,甚至会低三下四的满足贤才的一些特殊要求,而当一统天下之后,也会一笔一笔的清算。所以,此时的曹操正如书封面上的脸谱,在内心中同样进行着逆战,违背他孤傲、独尊性格的妥协,让自己周围耀眼的星星们尽情发光,因为他心里很清楚,没必要在乎这种高下,他与这些猛人们是不一样的,皓月一出,群星无光。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4部》读后感(七):曹操的事业渐入佳境,作者也是

第一部买的非常后悔,作者貌似把匡扶社稷之志和正义之心弄混了,把少年曹操写的太正直了些,看着没啥意思。到这一部他的整个性格终于完善起来,尤其是对赵达告密之后的评价,补完了曹操内心最黑暗的部分。

这部书把曹营各位谋士猛将刻画的性格鲜明,不再是千人一面。比如荀彧是心向汉朝的忠厚长者,对曹的一些做法不以为然,这解释了他为什么最后跟曹操冲突被逼死。郭嘉潇洒不羁,奇谋百出,最能跟曹操步调一致。程昱智勇兼备、于禁功名心重,人缘不佳、张辽重情重义、乐进头脑简单、薛悌心狠手辣、贾诩鬼神莫测、陈登豪气冲天等等。

我没细看过三国志,《卑鄙的圣人》第四和第五部解释了我心中的一些谜团:比如在演义中曹操明明说刘备是英雄,还派他领兵,结果造反了。这部书对此的解释为曹操根本就看不上刘备,觉得他是个反复无常的长腿将军,构不成威胁,另外田豫对刘备的评价也很经典,正好解释了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还能人心不散的原因,为孔明出场做了铺垫。 另外陈宫背叛的理由很奇怪,他嫌曹操狠毒,却跟了个更狠毒的吕布,导致生灵涂炭。对此这部书解释为陈宫是东汉沿袭而来的“豪强本位”者,他考虑的只是豪强的利益,曹操为百姓杀豪强是他不能接受的,而吕布与豪强相处很好。这其实是两种价值观的冲突。

另外看三国演义官渡之战那段,说袁绍兵多粮多,曹操兵少粮尽,我就不能理解,曹操不是准备多时了吗,怎么没粮?原来仗已经打了一年,曹操四面楚歌到处造反。刘备破坏了屯田粮食收不上来,各州县骑墙不服调遣,曹操最后不得已铤而走险才获胜。官渡之战前前后后那段写的非常精彩,强烈推荐看一下!

总之这部书写的通俗易懂,逻辑清晰,最适合我这种半吊子的历史爱好者,前三本只看了一遍,四五本已经看了不下五遍,强烈推荐!

猜你喜欢

推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