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别离的笙箫的读后感10篇

时间: 2020-03-13 09:38:19  热度: 246℃ 

点击全文阅读

《别离的笙箫》是一本由徐志摩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离的笙箫》读后感(一):偶然

最喜欢的还是那首《偶然》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别离的笙箫》读后感(二):堆砌网图之作

诚然,徐志摩的诗是美的;诚然,每一篇末尾的出处编注都用了心;诚然,全彩页配图,乍一看好像很唯美。

但纵观全书,实在无法让人打出高分。

这本书几乎是本图片书,看到有人说因为配图精美所以是值得收藏的版本。

那么,请你们想一想,读者我花钱买到一本书,翻开来里面每一页都是windows各种主题的壁纸和屏保图片、人人上微博上流传了几年的重度PS小清新照片、乃至站酷网昵图网等素材网站上放了几年的素材图片……毫无系统感,版权不明朗,甚至有些图还像素不够!你能够把这称为一本“书”么?我花钱买自己硬盘里的图片做什么?

“攒”教辅,有的;“攒”成功学,有的;“攒”养生,更是泛滥。但是,“攒”诗集!

这本书的编辑,如果你能看到,我想对你说:

配图诗集的想法很好,做出来也确实挺美,内页编排也顺眼,这个价全彩也不贵,但是你们选图也太偷工减料了。

我不喜欢对付出劳动的人恶言相向,但,不带你们这样的。

《别离的笙箫》读后感(三):好美的书

虽然徐志摩的诗集不是第一次买,但是这个真的设计的很好,书中图片的设计和徐志摩的诗交相呼应,值得收藏~之前也买过泰戈尔的《生如夏花》,那个小碎花的封面,碎花控要收集下~

徐志摩诗中最喜欢的一首:

在那山道旁

在那山道旁,一天雾蒙蒙的早上,

初生的小蓝花在草丛里窥觑,

我送别她归去,与她在此分离,

在青草里飘拂,她的洁白的裙衣。

我不曾开言,她亦不曾告辞,

驻足在山道旁,我暗暗地寻思,

“吐露你的秘密,这不是最好时机?”——

露沾的小草花,仿佛恼我的迟疑。

为什么迟疑,这是最后的时机,

在这山道旁,在这雾盲的早上?

收集了勇气,向着她,我旋转身去——

但是啊,为什么她这满眼凄惶了?

我咽住了我的话,低下了我的头,

水灼与冰激在我的心胸间回荡,

啊,我认识了我的命运,她的忧愁,——

在这浓雾里,在这凄清的道旁!

在那天早上,在雾茫茫的山道旁,

新生的小蓝花在草丛里睥睨。

我目送她远去,与她从此分离——

在青草间飘拂,她那洁白的裙衣!

《别离的笙箫》读后感(四):很美很美的诗集,非常喜欢

我向来喜欢极其浪漫而又精巧的文字。那些文字读起来,有种恋爱的感觉。

高中的时侯我喜欢上写诗,每一个文学小青年都会有这么一段时光。如果一个文学小青年没有喜欢过诗,那么我敢说他不是标准的文学小青年。

那时,我喜欢徐志摩,因为他写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以及“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除了徐志摩之外,我还很喜欢戴望舒先生的《雨巷》,诗中这样写道“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直到现在,每到雨天时,我还都莫名的渴望着在一个陌生的胡同里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当然,还有卞之琳以及顾城等。卞之琳在《断章》中这样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而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而他在另外一首诗《远和近》中写道“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但仔细想起来,徐志摩怕是更诱惑人些。因为除了他的文学作品之外,还有他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和人生。《人间四月天》便是以徐志摩为主角而创作的一部电视剧,虽然剧情已经忘的八九不离十了。但记得的,依然记得。

我记得在一个下着大雪的夜晚,徐志摩和陆小曼一起走在一个小胡同里,然后忘情的深吻。背景里所诵读的便是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曾经在学校图书馆里借过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信,虽然内容不怎么记得。但却依旧记得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狂热和敏感。诗人都是偏执而又狂热的吧,徐志摩也一样。从他写给陆小曼的信中便足以看出这一点。但不管如何,我始终并不觉得徐志摩是爱陆小曼的。在我看来,他爱的人是林徽因。因为电视里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情节我没有记得任何一幕。但我却始终如此固执的认为,他是爱林徽因。而他对于陆小曼的爱,更多的是一种苦痛的掩盖和对于世俗的抗争。

从所周知,林徽因并没有和徐志摩在一起,她最终选择了梁思成。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放弃诗人无疑是明智的选择。诗人的爱太过于疯狂,是一般人太难写于承受的。诗人的太过于炽热,紧紧的贴着你,让你没有一丝喘息的机会。虽然你知道他是爱你的,但他爱你的方式却并非你所想要的。这一点,对于徐志摩来说着实尴尬的紧。

失恋终归是苦痛的。所以我想也就是在这一时刻,徐志摩选择了陆小曼。陆小曼是一交际花(且已婚),徐志摩与陆小曼在一起,无疑是古代文人与妓女的故事,比如柳永躺在青楼里写下那些动人篇章。徐志摩试图借助于陆小曼将林徽因抛之脑后,于是乎刻意的将自己的这份爱大肆的渲染。他想告诉林徽因,他现在已经有女人了,自己过的好好的。请不要挂念。他让这份爱时时刻刻都充斥着自己的脑海,几乎每天一封信写至陆小曼。或许,这样才能将他完全的占有吧。当你想试图忘记一个人的时侯,就疯狂的让另一个人占满。

除此之外,我想徐志摩还刻意的想与当时的世俗抗争。这点可以从梁启超的证婚词里看出一些来“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於学无所成, 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不高兴可以离,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我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当然,以上的都只是一些猜测罢了。徐志摩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怕是要和他一起生活过的人方能更好的评论。但不管如何,我个人还是挺喜欢徐志摩的。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我惟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我想,那个人应该是林徽因。我想他寻访到了,只是林徽因却并未与他长相厮守。而对于你我,是否已经寻访到了这么个惟一之灵魂伴侣都还说不准呢!

徐志摩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想做诗便做一手好诗,并为新诗创立新格;想写散文便把散文写得淋漓尽致出类拨萃;想恋爱便爱得昏天黑地无所顾忌……这,便是此刻我们要面对的徐志摩。他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那短暂得如同一缕飘向天空的轻烟的一生,甚至没来得及领略中年的成熟便消失了。但即便如此,他却被长久地谈论着而为人们所不忘。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以35岁的年华而云游的徐志摩是个大悲剧。但诗人的才情也许会因这个悲剧而益显其光耀。徐志摩的一生并不轰轰烈烈,他是这样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去了,但这一来一去之间,他的名字却镌刻人们在心上,给我们留下了恒久的思念。

《别离的笙箫》读后感(五):真性真情 ----评徐志摩的诗人性情

性情,是包括性格和感情的。一个人的性格又往往决定他的感情。坚强的性格必然是坚毅沉着的感情,柔弱的性格必然是多愁善感的感情,而内聚的性格又是较沉默较深沉的感情,蓬勃的性格是饱满热烈的感情。诗人也是有各种各样性格的,坚强的有,柔弱的也有。诗人必有他的不同之处,或坚强的性格表现出来的是复杂的感情,或内聚的性格表现出来的是热。感情是深蕴在一个人的内心的,它只是有不同的表现。

徐志摩是位诗人,他的性情是怎样的呢?我们都知道他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管窥诗人的性情,其码我们可以说是弱性格的。这么浪漫的诗句唯有丰富的感情及想象力才可写得出来。我们可以想象郭沫若的诗,比如《凤凰涅盘》、《地球,我的母亲》等等,有这几首就足够了,诗的想象是无与伦比的。可是,仔细一回味,完全不同于徐志摩的诗。郭诗在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硬气,诗人的才华是没的说,显示着一种大气,好象苏东坡的《赤壁怀古》。郭沫若的剧本都是这样的,诗一样的气质,天空一样的大,石头一样的硬。徐志摩的诗是轻诗,轻飘飘的,好象那诗在天上,并且永远在上升,叫人把捏不定。我们读他的诗,可要极大的开动脑筋,眼睛往四周看,往天上看。我们的想象想抓住那一个个事物,可是那些事物都在飘,根本抓不住,我们的想象又是那样的想抓住。在《偶然》这首诗中,诗人写道: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这完全是一种不着边际的境界,叫人想又想得太难,不想又不行。徐志摩是那种强人格、弱性格,具有丰富外在感情的诗人,我们从他的诗中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且徐志摩的人生经历显现出来的完全是真性真情,一个天真的样子。

徐志摩曾经说自己的信仰是“一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在他飞机出事后,胡适在一篇悼念他的文章中完全赞同他自己的提法,并将他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归结为三个字:一个是美,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爱。而有趣的是,梁实秋在一篇文章中也提到徐志摩的人生理想,他不同于胡适的是认为应将三个字结合起来“美、自由和爱”,是一个完整的理想。知道徐志摩的人生经历的人,都不得不佩服胡与梁的观察力,他们把徐志摩的人生理想概括的太真了。如果徐志摩能知道的话,他也会赞同的。

徐志摩的一生都在追求这个理想,追求心中的“完美之宇宙”。1920年,徐志摩放弃即将得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离美赴英,为的是能够做罗素的学生。只可惜那时罗素因为战时主张和平而被剑桥大学除名。尽管徐志摩没有成为罗素的学生,可是成了罗素家中的坐上宾,并且在狄更生的介绍下,成为剑大文学选科生。那时候的徐志摩完全服了罗素。在他眼中,罗素是那样的高尚。对知识的渴求,对爱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极度同情,徐志摩不知不觉也陷进了罗素的生活氛围。而这时徐志摩完全是看了罗素的著作,凭着一种单纯信仰及年青人的热情来找罗素的。

在这期间,徐志摩见到了林长民,二人并成为忘年交,很自然的风到了林徽因。自此,徐志摩的生活完全改变了。徐、林二人的恋情在文学史上是有记载的。在追求林徽因的同时,徐志摩下定决心为理想而奋斗。在给老师梁启超的信中写道:嗟夫吾师,我当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1921年,徐志摩和发妻张幼仪在柏林离婚,并作《笑解烦恼结》一诗——他还对张幼仪说这是“自由之偿还自由,是人格之解放”。徐志摩完全是凭着对理想的追求才这样做的。当时,他的做法得到了家人及许多朋友的反对,他的离婚行径遭到了当时社会的谴责。要知道,那时候文明之风还没有发展到离婚的地步。可是他却说:“我满头血水,可是我不曾停留”,“我的头在流血,可我的脖子还是硬的”。他义无反顾,最终离婚。事情的最后,大家都是知道的,徐志摩又不得不放弃对林徽因的爱,落了个鸡飞蛋打。可是我们能用成败来评价来述说他吗?不,徐志摩追求的是心中的理想,追求理想没有成败之说,它是一个过程。徐志摩在感情上并没有放弃这段爱,许多文学研究者认为,上述《偶然》那首诗就是写这段感情经历的。

回国后,徐志摩到了北平,认识了有名的交际花陆小曼。陆小曼能诗善画,写一手好书法,能唱昆曲,客串京戏。一个是诗人,一个是才女,二人即投入爱河,感情发展很快,最后到了非嫁不能非娶不行的地步了,这回轮到小曼同前夫王庚离婚了。离婚后,即由梁启超做证婚人同徐志摩结婚。徐志摩曾对陆小曼说:“曼,我们什么时候到山中做神仙去?”徐志摩曾有一首赞美小曼的诗《翡冷翠的一夜》,诗中写道:“爱就让我在这儿清静的园内/闭着眼,死在你的胸前,多美……”徐志摩梦想着能像英国的白朗宁夫妇那样,夫唱妇随,在文学里做出一片事业来。可是,后来他发现,这个梦想太难实现了,二人虽也曾合编剧本《卞昆冈》。陆小曼是有名的交际花,她太能花钱太会花钱了。为了博取小曼的欢心,他同时在好几个大学教书。这样,他就不得不经常往返京沪两地。1931年11月19日,原说定由梁思成去南苑机场接,未接到,结果飞机在济南附近党家庄失事。他在一首诗中写到:我不想上天/蓬莱不是我的份/我只要地面/宁愿安分地做人。这一次他真的回到了地面,他轻轻地走了。

徐志摩离婚己是开风气之先,继而又娶有夫之妇这足以说明他追求理想的勇气,他有的只是“一片春光、一团焰火、一腔热情”。许多人误解他的行为,那是他们不知道徐志摩的“单纯信仰”,不了解徐志摩的诗人性情。他曾经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梁实秋曾说:他们爱的不是某一个女人,他们爱的是自己心中的理想,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追求心目中的“爱、自由与美”,以至于死。他还举了雪莱、拜伦、济慈等,他的分析真是太透彻了。白朗宁有一首小诗,名为《至善之境》:真理,比宝石还光亮/信仰,比珍珠还纯洁/宇宙间最光亮最纯洁的信仰——我认为/全存在于一个女人的亲吻里。多么大胆浪漫的想象,这恰恰道出了追求单纯信仰的浪漫主义者的心境。

但徐志摩不是追求爱情的“单纯信仰”,他憧憬一切形式的“美、自由与爱”。“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地面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飞出这圈子,飞这圈子!到云端里去,到云端里去!哪个心里不成天千百遍地这么想着,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再从海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这皮囊要是太重挪不动,就掷了它,可能的话,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这是徐志摩在一篇文章中的自白。

徐志摩是迈着轻盈的步伐“轻轻的我走了”,走入那天国!徐志摩太纯、太真,就像是一块无瑕透亮的宝玉,任何人都能一眼将他看透,但却又看不穿他的本质。《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时刻都带着那一块“通灵宝玉”,离了那宝玉他就会变疯、变傻,那也是宝玉太纯、太真。他们根本就一不知道世间的复杂,红尘的炎凉,只是一味地真诚,时时刻刻都是真实的自我的完美体现,他们不会、不知道也不可能去抱怨世人,在世人眼中,他们就是怪人。其实,他们才是真我之体现,是自我真性真情的自然流露。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随着万物越来越复杂,我们的灵魂也在变得复杂,我们什么都知道,可我们就是不知道什么是理想,什么是追求。夜深无人时,我们的灵魂在哪里呢?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有灵魂,是不是只是一堆空皮囊而已?徐志摩的真让我无地自容,我真想剥下自己一层皮来。诗人海子发现了自己的灵魂,他们自己人灵魂放在冰凉的钢轨上,那是他的归宿,“火车擒住了轨”也擒住了他,不,是诗人擒住了自己的灵魂,他将与安娜一起飞往理想的天国,那里是真之所在。那里是真之所在。可是,地上的我们呢?我们这些卑微不可见的生物呢?天国里能容我们吗?

金色的夕阳斜斜地照在树林里,冬天来了,天冷得厉害,冷风一阵逼似一阵,可是真的冷吗?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灵魂,我们还知道冷吗?我们只是一味地躲着这寒冷,冷风一阵阵吹来,我们只是麻木地一件件加衣服。衣服越厚,我们堕落得也越深。那夕阳冷漠地注视着我们这些干枯瘦小的生物。我们排着队,一二一地走,多整齐,那是走在死亡之路啊!天下起了大雪,越来越冷,越来越冷,雪变成了冰,千年不化,到处都有是北极!

可是,我却不愿多穿衣服。冷得越厉害,我越激动。我心灵的天空,需要的是冬天的云彩。冬天、冰雪,这才是我所需要的,其它的,什么都不是!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猜你喜欢

推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