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时间: 2020-03-13 10:19:45  热度: 359℃ 

点击全文阅读

ldquo;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的。习总书记指出:“‘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扞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

ldquo;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出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中的《诚廉》篇。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门客撰写的一部着作。吕不韦(前292—前235),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安阳滑县)人。战国末年着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他帮助和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后更名子楚)进入秦国的政治核心。异人继承王位,即秦庄襄王,他拜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十万户。

庄襄王去世后,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继位,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公元前239年,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撰完成了《吕氏春秋》。此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26卷,160篇,20余万字,它“兼儒墨,合名法”,汇集了先秦各家学说,故史称“杂家”。

书成之后,吕不韦十分自信,认为此书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足以与《春秋》相比肩,所以号称《吕氏春秋》。他还将《吕氏春秋》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来历。

具体到“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一句的出处《诚廉》篇,是一篇谈品格操守的短文。作者以伯夷、叔齐兄弟为例,赞美了那些宁可死去也不愿改变操守,让自己的品行受到玷污的志士仁人。

伯夷和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他们不愿为争夺王位互相伤害,就去投奔周文王。等他们到了周地,文王已死,武王伐纣,天下归周。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一种以暴易暴的行为,是道德的衰落,就不食周粟,去首阳山隐居,最终饿死在那里。在作者看来,伯夷叔齐兄弟,人可以死去,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那种高洁的品性,却是谁都无法夺走的。

所谓“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坚与赤,性之有也。性也者,所受于天也,非择取而为之也。豪士之自好者,其不可漫以污也,亦犹此也”。意思是:石头可以打破,但不能改变它的坚硬;朱砂可以磨碎,但不能改变它的朱红。坚硬和朱红,是石头和朱砂的本性。本性这个东西是先天的,不是可以任意择取的。洁身自好的豪杰之士,就像石头和朱砂被打破、磨碎,也不能改变其坚硬和颜色一样,他们是宁死也不愿玷污自己的名节的。

为什么这些志士仁人可以活得如此光明磊落,大气磅礴?说到底,是因为他们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意义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都是有所体会的。比如我们辛勤工作、抚育子女的时候,苦和累都是在所难免的,让我们坚持下来的,其实是这些辛勤付出背后的意义。

我们和那些英雄的差别,就在于普通人为自己找到的意义往往近切,而那些志士仁人为自己找到的意义更为宏大而长远。在这一点上,我们是需要向那些品行高洁的仁人志士学习的——因为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意和远方。当你的生命被那些远大的意义所充满的时候,你的人格就会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光辉,你的生命就会具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刚强。

猜你喜欢

推荐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