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不读书的人,将“死”于35岁
1.
几年前,表妹去相亲,对方是一只优质股。
帅气,在政府部门上班,工作稳定。
所有人都看好这门亲事,虽然只见过一次面,表妹却坚决不同意。
我们问她原因,表妹答,没文化。
和他聊天,他努力想表现幽默,讲的却是微博上被传烂了的段子。
点菜时,简单的几道菜,他还念错了菜名。
单位的情况,一问三不知。学企业管理的表妹,想和在商业局工作的他交流下专业问题,说到市场营销的“4P’s”理论,他一脸惊愕。
表妹总结陈词,这样不读书的人,再光鲜,也不能要。
亲戚们,为这门亲事可惜了很久。去年国庆,我回老家,却偶然听到这位男士的消息:因为一次竞聘失败,他被调到了冷门科室。虽然愤愤不平,却没有能力也没有气魄,不敢辞职出去闯。35岁的人了,白天在单位混日子,晚上在家以酒消愁。
2.
和硕士生导师做调研时,曾经认识一个湘菜馆的年轻老总。
这家饭店规模不小,晚餐的高峰期,门口的迎宾小姐,就有八个。
一周的调研结束后,导师却对我说,不看好这家湘菜馆的发展。
我不解,导师解释,虽然现在饭店生意红火,但主要是老总父亲多年的功劳。现在的年轻老总,只有30几岁,既没有辛劳打拼过,也不精通管理知识,饭店的生意,只会每况愈下。
导师举例说,他和这个年轻老总交流过几次,但对方最感兴趣的,是如何辨识巴西咖啡的正宗度,是最新的大片。导师好几次提醒,要他去大学里读读专业的管理课程,他不屑一顾。
再次见到这家饭店,已经是两年后。打的偶然经过,看到的却是紧密的大门,大门上是鲜红的门面转让告示。
眼看他锦绣繁华,眼看他昨日黄花。不读书,30多岁的老总,竟然只做了两年。
3.
就连读书和不读书的双胞胎,过的也是不一样的30几岁。
最近看新闻,一对双胞胎兄弟的遭际,让人感怀。
他们家境窘迫,弟弟从小热爱读书,哥哥却对上学兴趣不大。高中毕业后,弟弟考上武汉大学。哥哥因为成绩不理想,16岁就去了珠三角的工厂打工。
十年后,弟弟成了大学副教授,因为科研成绩突出,马上要去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在他工作的学院,所有的人,都认定他前途无量。(经典哲理句子 www.hanchuanzi.cn)
哥哥早早结了婚,生了小孩,每天忙碌的体力劳动后,买码,是他唯一的爱好。儿子的教育,他漠不关心,心情不好时,就打老婆。虽然只有30几岁,人生却一眼可以看到尽头。
同样是亲兄弟,为什么一个人有着无限可能,一个人却在30岁时,鲜活的人生就已经定型,乃至“死亡”?原因无他,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4.
我不否定,有些人,一辈子不读书也活得很好。
但读书一定有种作用:让我们成为少数人,让人生具有更多的可能性。这在35岁后,会看得更清楚。
导演王潮歌,就有篇着名的演讲,名字叫《听说,绝大部分人死于36岁》。演讲说:
“12年一个轮回,到36岁,家庭、工作、生活都趋于稳定。有人在36岁的时候会倦怠,每天做同样的事、吃同样的饭、走同样的路。36岁,截然分成两种人:一种是重复着36岁;另一种就是开始寻找新的人生”。
一个人读书越多,自身能力就会越强,专业底蕴就会深厚,就能够看到更大的世界。通过读书获得了更大的后劲,他们的人生,自然就会开挂。
这在20几岁时,可能并不明显,但在更拼“内功”的30多岁,就会暴露无遗。所以,有些人,35岁就已经“死”了;有些人,35岁才刚刚出发。
5.
当然,我所说的读书,并不就指一个好的大学,甚至也不指一个高的学历。
它更指的,是不放弃学习,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网络上的一个问题是,你上那么多年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到一座二三线城市,做一份普通的工作,或为人父,嫁作人妇,勤劳奔波,洗衣煮饭,何苦折腾?
当然要折腾啊。
因为只有不停学习,不停折腾,谈吐才会自信,举手投足才会大方得体;
因为只有折腾,才能看到深层次的内心,你终究会知道,一切努力,最终不过是为了取悦自己;
因为只有折腾,只有不停学习,才能把自己的素养与见识打赏给下一代啊。
这样就算你再普通,再铅华洗尽,你的下一代从出生时开始,他的血液就与众不同,眼界就与众不同。
因为只有不停折腾,不停学习,你的30多岁才能热气腾腾。
这样的道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但我希望你,能够懂。
*本文原题:《致所有不读书的人:你将“死”于35岁》
[来源:汉语言文学网 www.hanchuanzi.cn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