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籍治饿的人
用书籍治饿的人
文:余显斌
那年,有三个人远渡重洋,在日本相遇。由于志同道合,他们成为朋友,一块儿租住在同一间房中。每日,三人一起读书,写文章,谈论着时事。
这三个人,后来都成为民国大家,他们分别是陈独秀、章士钊和苏曼殊。
三人中,苏曼殊年龄最小。有时,陈独秀和章士钊写作之余,也指导苏曼殊写古诗。没想到,稍一指点,苏曼殊竟然青出于蓝,让二人大赞不己。他的一些诗,如“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栅花第几桥?”,如“狂歌走马遍天涯,斗酒黄鸡处士家。逢君别有伤心在,且看寒梅未落花”,即使放在唐诗里,也毫不逊色。以至于有人赞道,苏曼殊的诗“却扇一顾,倾城无色”。
三人在一块儿研究学问,得逢知己,可也有发愁的时候,就是经济拮据。
一次,三人断了炊,饿得肚子咕咕叫,前胸贴在后背。三人到处翻找,孔没找出吃的东西,也没有了钱。三人互相望望,从各自身上看到经济来源。原来,天气己渐渐变暖了,大家身上的衣服,尤其是外衣己显得多余了。陈独秀认为,可以拿了外衣去当了钱,买食物吃。
章士钊与苏曼殊听了,都全力支持。
三人于是脱下外衣,一人穿着一套单衣。
谁去当衣服?三人商量后,最终一致认为,苏曼殊年龄最小,理所应当地去当衣服。苏曼殊答应了,拿了三件外衣走了。陈独秀和章士钊在屋里又看起书来,肚子咕咕叫,可也不感觉到饿了,因为有希望了啊。(哲理名言 www.hanchuanzi.cn)
两人等啊等啊,太阳偏西了,黄昏来了,不见苏曼殊回来。
陈独秀认为,苏曼殊当了衣服,一定买了很多很多好吃的,带起来很费事,所以回来得晚。章士钊摇着头,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苏曼殊很有可能是为了购得很好吃的食物,到处去寻找,才迟迟不回。
两人越讨论越饿,越盼望苏曼殊早点回来。
半夜时分,外面响起了咚咚的敲门声。
陈独秀听了,忙跑过去开了门,看见苏曼殊站在门外,手里拿着一本书,一脸的兴奋,却气喘吁吁。他忙问苏曼殊,买的食物呢。苏曼殊摇头,告诉他没买食物。
原来,苏曼殊当了衣服,拿了钱,经过一个书摊时,看见一本自己一直想要看的书,马上站住了,拿起书看起来,一直到晚上,摊主要收摊了,他急了,大叫一声:“这本书我买了。”于是,放下钱拿起书就走。
章士钊也急了,问他剩余的钱呢。
苏曼殊摇着头,钱全部给了摊主。而且,他还担心钱不够,怕摊主不卖,扔下钱就跑,一路逃回来的。他得意地对陈独秀与章士钊显摆说:“这本书我遍地寻不着,今天在市上翻着了。”
陈独秀与章士钏对望一眼,一个气得骂声“死和尚”,一个气得骂声“疯和尚”,那么些钱竟然只买一本书。看苏曼殊坐在那儿,看书看得十分痴迷,两人也走过去,一边蹲一个,伸着脑袋看起来,渐渐地,两人也进入书中,忘记了饥饿。
那一晚,三人租住的屋子里,灯光亮了一夜。第二天朋友送来钱,三人才从书中醒来,发现自己已经饿得头晕眼花浑身发软了。
三人因为一本书,远离了饥饿。
大师于书,有时真超过了饥饿者之于粮食。我们经常埋怨现代没有大师,那是因为,现代从无痴迷书籍如此三人者。
我们物质丰裕了,我们精神却饥饿得无以复加,简直前胸贴住了后背。
[来源:汉语言文学网 www.hanchuanzi.cn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