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人为百兽命名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 2020-03-14 12:05:05  热度: 309℃ 

点击全文阅读

《人为百兽命名》是一本由(美) 鲍勃·迪伦文 ; (美) 吉姆· 阿诺斯基图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为百兽命名》读后感(一):媒体推荐:

《如果狗狗们自由奔跑》来自 70 年代的唱片 New Morning,是迪 伦独具特色的一首歌:肆意混搭 50 年代风格的钢琴爵士和唱词......才华 横溢的插画师也得此启发,用水彩创造出复古却欢腾的世界,睁大眼睛、 不知疲倦的小女孩,带着弟弟和他们的宠物狗去冒险......这里人和动物 有着超越物种的友谊,有无尽的乐事等着他们去做。

——《出版商周刊》

《如果狗狗们自由奔跑》的文字是迪伦70年代的歌词,像一首古灵精怪的颂歌—献给自由奔跑的孩子和狗狗,他们只管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坎贝尔动人的水彩插画功不可没,重新演绎迪伦的诗歌意境,创造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又流畅无比的故事。谁能抗拒自由自在的孩子和狗狗呢?他们天真可爱,拥抱生活,就像一块无拘无束的滚石。

——《科克斯书评》

罗杰斯将迪伦1973年的歌(《永远年轻》)演绎成一个向音乐家和60年代人致敬的故事。了解迪伦生平和专辑的人会认出插画中的形象,会忍不住回想当年;若对迪伦和他的音乐不了解,可以参考书后的附录,阅读每一页插画的提示。如果不读后面的附录,读者也许会对插画中的设计感到迷惑,比如,吉他盒子上的纸条写着“This machine kills Fascists”,伍迪·格思里的吉他上就有这句话。婴儿潮时期的人得到这本书,可以带着孙辈一起感怀“美好的旧日时光”,会是意外的愉悦。

——《学校图书馆期刊》

每个孩子对书中(《假如不是为你》)拟人化的场景都不会陌生,一只大耳朵狗和爸爸珍惜彼此的陪伴,它们一起游戏,荡秋千;一起旅行,骑在北极熊的背上,与独角鲸一起航行。丙烯画用色柔和,技巧纯熟,恰当的虚线,微妙的提亮,营造出温馨朦胧的感觉,凸显父子之间的款款温情。

——《学校图书馆期刊》

沃克将迪伦70年代的歌词(《假如不是为你》)演绎成一对可爱的狗狗父子。故事的背景极少,画面着力在亲子感情上。沃克的丙烯画鲜活动人,饱含感情。为人父母看到这些画,就能说出自己想说的。

——《科克斯书评》

《人为百兽命名》读后感(二):文字和画面 2019年4月26日

读了绘本《人为百兽命名》。这本书是插画家吉姆·阿诺斯基根据鲍勃·迪伦歌曲 Man Gave Names to All the Animals 的内容创作的绘本。他说:“鲍勃·迪伦创作的《人为百兽命名》是一首人人爱唱的歌曲,处听此歌,歌词在我心中描绘出一片具有原始之美的乐土:天地初开,草木初长,百兽无忧。我认为此情此景可以写成一本梦想之书。我请求迪伦允许我得圆此梦。真高兴,他应允了。”

歌词很有画面感,很适合绘本,而他也画得很精彩,让人仿佛进入旷野,森林,草原,和各种动物在一起,在大自然中自由奔放地尽情嬉戏。正像吉姆·阿诺斯基所说:“伊甸歌《人为百兽命名》看似简单,却极具魔力,歌词给了我非常丰富的视觉印象,激发我画出一幅幅具有原始之美的画面。”我曾经看过一些记录片,一些动物学家在非洲大草原研究和拍摄那里的各种动物,让我觉得非常向往那种生活,但我知道在浪漫的背后有着非一般的艰辛,不是谁都能够承受的。听这个看这本书,仿佛又把我拉回了很久以前记忆中那个野性而浪漫的世界,让人无比回味又恍然如梦。

看完书之后看了一下介绍,很吃惊地看到介绍说书中总共画了多达170 多个动物的形象。薄薄的一本书,可真是没有觉得画了那么多的动物啊!不由得觉得大自然真是广袤,它与动物们之间非常和谐。假如画了170多个人,那肯定会感到非常拥挤的。大概还因为人类是同类,即使面孔身形不同,挤在一本没多少页的书中的时候还是没有多大的区别,而动物们之间却非常不同,特征明确,因此就不显得多了。

又想到以前我说过去一些旅游古镇和大西北景点的不同,在那些人满为患的古镇,游玩的闲适心情一下子就被人潮吞没和败坏了,只觉得世界让人厌恶,以至于厌世情绪不断升腾,甚至怀疑和讨厌自我。而在广袤无垠的大自然的怀抱,就是把几个鼓浪屿的游客撒进去,也还是不觉得人潮汹涌,分撒的人流在广袤的自然中就像一棵树,一支草似的和谐自然,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而不是入侵者破坏者。在那里,感到自然的广博和人类的渺小的同时,会内观自身,强烈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甚至找回在人潮中迷失的部分自我,对很多事情豁然开朗,无比思念心中眷恋的人和事物,感受到生命的美妙并愿意并能够有激情地活下去。

翻到书本快结束时,觉得有的会吓到大多数人的动物,在鲍勃·迪伦的文字描述中甚至是美妙的。He saw an animal as smooth as glass, slithering his way through the grass. He saw him disappear by a tree near a lake. 这样的描述让我觉得这种景象甚至是很写意的,一点也不吓人。但是画出来就不是那种感觉,有一幅图是在草丛中滑行,还有一幅图上有一棵大树,树下草丛中一截尾巴就要消失了。显得还不错,画面有点贴近文字描述,可是来个大特写时就很恶劣,是一个恶性刺激。如果他的画只表现歌词描述的画面会更好的。

再次感到文字的魅力才是无穷的,当然歌曲也不错,但一首歌的气氛,是歌词和乐曲共同营造的,非常注重文字的我,听一首歌也很在意歌词,词曲都好的更加吸引我。我一直都认为,文字是超越一切艺术形式的,也只有文字才可能是永恒的。文字永远都可以保留,可以影响人的思想,留在人类思想中的东西是无法被摧毁的。如果没有人为的焚毁的话就不会消失,即使被焚毁,只要有人保留下来,那么还是存在的。不像画作、雕塑和建筑,毁掉了就真的没有了,复制的根本不一样。然后想到书名是“人为百兽命名”,可是那种动物并不是兽类,而原歌词中的用词是animal,那么书名翻译是否不妥呢?

《人为百兽命名》读后感(三):他缺席了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却从未缺席过儿子的任何一场棒球比赛

余伊婷/整理

2005年,《纽约时报》采访了两次获得格莱美奖的壁花乐队主唱雅各布·迪伦,他说:“小时候,父亲从不错过我的任何一场棒球赛。每次我打出全垒打,父亲总会乐呵呵地把那个球带回家。他搜集了我所有的全垒打球,带回家中。”

雅各布口中的父亲就是鲍勃·迪伦,这个从不缺席孩子的任何一场棒球赛的父亲,却缺席了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

万众瞩目、代表极高荣誉和成就的诺贝尔颁奖典礼,鲍勃·迪伦缺席了。早在11月15日,鲍勃就致信瑞典文学院,称自己因为早有安排,不能到达颁奖典礼现场,致辞将由他人代读。

消息一出,鲍勃的“怪老头”“执拗”等标签又浮现在看客们的脑海。但是,谁又曾想过,这样的鲍勃·迪伦,在儿子口中是一个从不缺席他的棒球比赛的好父亲呢?

也许我们在看到鲍勃的音乐家、诺奖得主这些头衔的同时,也应该看看他的另外一个身份—父亲。

有人说,鲍勃是三流的歌手,二流的吉他手,一流的诗人。其实,鲍勃·迪伦也是一流的父亲。他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非常值得父母们学习。

对孩子的陪伴很重要

鲍勃·迪伦与第一任妻子莎拉育有四个孩子,他们的婚姻维持了12年。期间没有出轨、绯闻、经济纠纷等狗血剧情,只因生活节奏不一致,最终选择了分手。离婚后,二人保持着朋友关系,迪伦依然对子女给予最多的陪伴,将失败婚姻对孩子的伤害降到了最低。鲍勃·迪伦的大儿子杰西·迪伦说:“父亲曾经说过,婚姻有尽头,父母没有尽头。”

鲍勃·迪伦在事业上升期,即使再忙,对孩子的爱和陪伴也从不打折。现在有很多家长常常因为工作原因没有给孩子太多的陪伴,即使物质生活很富有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却是匮乏的、缺位的。

给孩子自由的翅膀

鲍勃·迪伦一直是60年代叛逆的代表,无论是嬉皮士运动,还是五月风暴,他都是这些新文化运

动的参与者。成为父亲后,他把最宝贵的财富——追求自由的精神,传承给了孩子。鲍勃·迪伦是一位音乐家,但最闪光之处是他的自由精神和诗歌中的灵魂。难能可贵的是,他把自

己的精神力量融进了诗歌中,并用这种精神滋润着孩子。鲍勃·迪伦一生都在追逐自由,言传身教,鼓励孩子寻找自由。他甚至把自己的自由精神融进了绘

本。在绘本《如果狗狗们自由奔跑》(If Dogs Run Free)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孩子追求自由、勇于探索的期望。

“如果狗狗们都能自由奔跑/我们为什么不能呢?”鲍勃在鼓励自己的孩子,尽情去追逐梦想,尽情去追逐自由,“Just do your thing”。

让孩子以你为豪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很多人才开始关注75岁的鲍勃·迪伦。但他需要用诺奖去证明自己吗?不需要。早在80年代,他的专辑就出现在中国的音像店里,他的歌曲也在电台里播放过。当他走进中国国门,他就是一个美国文化的代表;他是美国最负盛名的摇滚乐手之一,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是他的歌迷;他是美国60年代民权运动的代言人之一。在音乐中,他用歌词探讨感情、世界和人生,充满批判和对自我的探索。

在美国,专门有一个学科叫“迪伦学”(类似于中国的“红学”),专门研究鲍勃·迪伦的作品。这样一个站在神坛上的人,他已经不需要形式化的肯定。以至于,得奖之后的几周,他一直保持沉默。

这样的一位父亲,值得让孩子感到自豪。但不是每个人的父亲都是鲍勃·迪伦,我们也不认为他的成就才是让孩子感到自豪的真正原因。在这些荣誉背后,他的精神特质,才是让孩子感到自豪的真正原因。哪怕事业到了瓶颈期,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他一直在坚持自己的路,一直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断去改变,这才是让孩子最值得自豪的品质。

看过这样一段评论鲍勃·迪伦的话:“一辈子去改造世界的人,不应当为没有孩子而遭到谴责,但如果有人能继续传承他的理想、能永远以他为豪、能用更多他想不到的方式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是不是也是一种更好的创造?”

是的,就像雅各布·迪伦说的那样:“是我的父亲,令我成为今天这样的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鲍勃·迪伦作为一位父亲,他对孩子们精神的滋养、传承给孩子的坚定信念,是我们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学习的。

《人为百兽命名》读后感(四):编辑手记│留住时光留住爱——鲍勃·迪伦诗歌绘本编辑手记

用这样的标题来讲一套诗歌绘本的出版过程,似乎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一是有忬情太过的嫌疑,难免让人觉得矫情;倘若收得太狠,自己又难免有些压抑。但这的确又是一件值得记述的事情,为整个出版过程留下只言片语,记住那些美好时刻,也是应当的。

鲍勃·迪伦的这五本诗歌绘本,在我看来就是让时光与爱停留在字里行间,停留在一幅幅美好的画面之中,让瞬间成为永恒,让所有成为唯一。

谁不曾拥有让人难以忘怀的时光呢?尤其是童年少年时光,最初最美的相遇,往往发生在懵懂无知无觉的岁月里。当一切远去,只可追忆时,才显出它的纯美。就像年少时,在乡下和狗狗们自由奔跑的日子。如果你曾在乡下生活过,如果你曾养过一只小狗,一定会想起那些小狗追着你欢跑的日子。

鲍勃·迪伦的诗歌绘本,或者说是歌曲绘本,便是这样的一次久别重逢。回想当初竞争版权忐忑不安的日子,至今印象深刻。我们引进的外版书,其实极少参与版权竞价,多数图书都是编辑们掘地三尺一本本挖出来的,而这也是我一开始做版权引进的策略,以后恐怕也难以改变。

在我有限的阅读经验中,从不敢说自己读过多少书,不以读书多为荣,亦不以读得少为耻。有的书,你遇见的时间刚刚好,恰如在最美的年华里遇见最美的爱情。而有的书,它一直在那里,甚至近在咫尺,你对关于它的评论或周边的了解甚于它本身的内容。哪怕你买来了,放在书架上,几乎每天都能看见,但始终没有碰触,没有翻开它。就像是一个青梅竹马,最后变成了好哥们。

还有一种情况是相逢恨晚。有的书,在你最适合阅读的年龄,但错过了。当有一天和你相遇时,犹如突如其来恨不相逢未嫁时的爱情。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却发现你们的相遇注定是擦肩而过,只能默默地欣赏。

遇见鲍勃·迪伦的诗歌绘本,不算太早,不算太晚,也不是刚刚好,而是我们主动去追求的。2016年,我正纠结于要不要出一套诗歌绘本。期间陆续选了一些,纯属零敲碎打。算起来有《嗨,阿古》(已出版)《孩子的日历》(印刷中)《威廉·布莱克旅馆的一次访问》(待印刷),以及T.S.艾略特的6本关于猫的诗歌绘本。在童书品类中,诗歌绘本相对冷门,但正如成长过程中的营养搭配一样,在孩子阅读套餐里,这是属于顶级食材,或者说是类似于提纯后的维生素,让孩子主动喜欢文字内容,可能性极小。好在绘本是图文结合,孩子自主阅读时,基本上都会忽略文字,从图画中就可以发现里面的世界。

签下鲍勃·迪伦的五本诗歌绘本后,出版进度远远落后于我们制定的计划。原本是想在去年五六月份出版。还在竞争版权时,我们就计划好了,一旦拿下版权,一定要请余光中先生来翻译。余先生对鲍勃·迪伦很了解,甚至曾经受到《在茫茫风中》(很多版本译为《答案在风中飘》)的启示,自己也写过一首《江湖上》。最好的诗歌其实就是这样,不但让人过目难忘过耳成诵,还具有启示性和源头性,就像它开启了一扇诗歌殿堂的门,能让同样的探索者走进去,有所收获。又像是一个悬挂在茫茫时空里的钟,能与之共鸣的人,或者说听见回音的人,会在某一刻获得神启,谱写出一曲属于自己的旋律。在我看来,最好的音乐和诗歌都具有这种功能。

后来,我们邀请余老先生翻译了其中的两首——《在茫茫风中》《人为百兽命名》,这应该是他最后的译作。余先生去年十二月去世了,世间的一切恩怨情愁,离合欢悲,在《乡愁》的余韵飘散于茫茫风中,而世间依然狼奔豕突。

在这五本诗歌绘本中,若从个人的喜好来说,我更喜欢《如果狗狗们自由奔跑》。歌词描绘的场景让人神往,想起童年的某一段时光,忘却成人的羁绊。这首诗的主题也是鼓励孩子——或者说我们每个人摆脱羁绊,去追求心灵的自由之境。这一首我们邀请的译者是安妮宝贝,她还专门写了一小段翻译感悟,把稿费捐赠给香格里拉孤儿学校的孩子们。

《假如不是为你》的译者是李亚伟老师,在我看来,他是当今最一流的诗人。除了早年那首成名作《中文系》,亚伟老师的很多诗歌几乎让人过目不忘。比如他说文章写的比表妹漂亮,比如他说“隔着操场远远地爱你”,还说“这个世界通过你伤害了我”……这些可能就是我坚持找他翻译的理由吧。这首歌曲在我看来,是在抒发一个父亲在拥有孩子后,与孩子再次成长的感悟。当一个男人成为父亲,他会更加理解爱,他会陪着孩子再一次成长,这是一种其他人无法取代的过程。读完这一首,或许我们会更加明白鲍勃·迪伦为何会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却从未缺席过儿子的任何一场棒球赛。

剩下的一本是Forever Young,其实我们最开始是希望找汪峰来翻译,他曾表述过对鲍勃·迪伦的敬仰之情(这是他微博中原话:我的神,对于你来说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你的文字能将所有执迷的灵魂唤醒。再过几百年,你那些不朽的诗句依然会在空中飘扬……),但遗憾的是,因为某些缘故未曾实现。我最近听了很多汪峰的歌,愈发觉得他没有翻译这首,实在是莫大的遗憾。但遗憾也没个鸟用,人这一辈子,心动而遗憾的事情多了去了。正是那些让人心动而遗憾的故事,让我们心底深处潜伏下温柔,懂得珍惜。

最终,我们把这一首拿出来公开征集译稿,期间得到了诸多合作伙伴、自由译者和众多读者的支持,甚至还收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元培班80多名孩子的译稿,最终的评选也曾反复纠结,好在与译者沟通、以及听取出版社老师的意见之后,一切尘埃落定,选用了周秦超老师的译稿。

就翻译来说,诗歌翻译的难度是最大的。就如我前面提到的我们尚未出版的两本诗歌绘本《孩子的日历》《威廉·布莱克旅馆的一次访问》两本的译稿(都是凯迪克大奖绘本),都是中途换过好几次译者,才最终找到适合的,而且编辑过程耗费的时间,几乎是故事类绘本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我无意于在这里引用鲍勃·迪伦的诗句。就我个人喜好而言,是极其反感动不动就引用来引用去的,除非是做学术研究。我想说的是Forever Young的标题译名。在看到这本书的第一眼,我就在想,是不是应该译为《勿忘初心》更好一些,或者是《童心永在》,或者是《永葆青春》……但最后想来想去,还是简单直接一些吧,就叫《永远年轻》好了。这算是一种妥协的结果,或者说是一种和解。记录于此,只为见证,不涉及对错。

留住时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有限的时光里,去做一些美好的事情;留住爱的办法,就是在有限的时光里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我们在接受爱的同时,也能付出更多的爱。

最终的PDF文件发给印刷厂的那一刻,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回顾其间长达一年多的出版过程,怀抱感激。首先要感谢我们的刘老师和版权编辑费老师,2016年度诺奖公布之前,她们在遥远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就与版权代理方有过良好的沟通,使得代理方最终选择授权给我们;感谢小余收集整理的大量资料,为我们的后续出版奠定了基础,虽然她离开了我们这个团队;感谢一小时爸爸和单向街,为我们举办的译稿征集活动提供了诸多支持,同时也要感谢每一位参与者;感谢辽宁少儿出版社的张社长和薄总编,他们在百忙中亲自参与审定了译稿;感谢马婷老师,她的工作效率令人赞赏。感谢我们的设计总监虹姐,她让这套书的颜值呈现出堪为经典的品质。当然,还有童立方、森林鱼的整个团队,都为这套书付出了心血。最后,需要感谢即将看到这套书的大读者小读者,你们的选择是对我们的奖赏,希望你们能反馈意见,让我们做得更好。

愿这一切都是你们喜欢的样子。

《人为百兽命名》读后感(五):鲍勃·迪伦对孩子的5个愿望

余伊婷/整理

他是伟大的诗人,也是天赋异禀的作曲家;他喜欢弹着吉他唱质朴的民谣,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摇滚歌手。他曾被捧上神坛,也曾跌落凡间。他曾获奖无数,包括肯尼迪中心荣誉奖、法国艺术与文学司令勋章、瑞典极地音乐奖、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格莱美奖......他对流行音乐和美国文化影响深远,他的抒情和创作富有非凡的诗意和力量,他在文学和音乐上的非凡成就一直灿烂至今。当他洗尽铅华,无须再去向世界证明什么时,却意外获得象征着个人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他就是鲍勃·迪伦—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位杰出的诗人、作曲家、歌手和画家。但在这些眼花缭乱的头衔之外,他最爱的称呼却是另一个极为平凡的字眼—父亲。

鲍勃·迪伦创作了600多首歌,发行过46张专辑,全球销售超过1.1亿张。在众多歌曲中,有很多是专门为孩子创作的,这5本歌曲改编的绘本实质上代表着他对孩子的5个愿望。

孩子,愿你永远正直无私

鲍勃·迪伦一共有5个孩子,很早就体会到身为人父的喜悦和艰辛,这也让他对儿童的成长十分关注。

1974年,鲍勃为4岁的儿子雅各布写了一首歌《永远年轻》(For ever Young)。2008年,他邀请保罗·罗杰斯把这首歌改编成绘本。

“愿你长大坚持正义/愿你长大诚实真挚/愿你始终明辨真理/举目四周,心向光明/愿你永远勇往直前/昂首挺立,意志坚定/愿你永远年轻/永远年轻,永远年轻/愿你永远年轻”。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街头音乐家送给男孩一把吉他,男孩学会了弹奏,并且和朋友们组成了自己的街头乐队;他们旅行、聚会,一起拯救星球,一起阻止战争。故事的结尾呼应开头,已经成长为年轻人的男孩,把吉他送给了另一个小女孩,愿她同样坚持正义、勇于冒险。

说实话,我被这个故事感动了。“拯救星球,阻止战争”让我想起小时候的游戏—警察抓小偷,大家都想当警察,因为警察象征着正义勇敢;我们也曾把红色毯子当披风,想象自己是拯救世界的超人……

如今,我们早已长大成人,但看到这样的文字,依然感触良多。我们希望自己勿忘初心,永远保留当超人的纯真;我们也想像书中长大成人的男孩一样,把这份正直和勇敢的赤子之心传承给孩子,让美好的品质在年轻的血液里一直流淌,希望孩子们永远正直、善良和坚持真理。

孩子,愿你爱好和平

很多人都看过《阿甘正传》,里面有一幕是阿甘的恋人珍妮弹唱了《在茫茫风中》(Blowin’ in the Wind)。之前,我一直不知道这首歌是鲍勃·迪伦的。直到我们最近整理相关资料时,才恍然大悟:啊,原来那是鲍勃·迪伦的作品!

这首歌的创作时间是1957年,背景是越战爆发,美国介入了这场战争,劳民伤财,造成了惨重的伤亡,美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反战的热潮。

鲍勃·迪伦希望世人能以和平理性的方法解决争端。这本书质疑了传统观念中对“男子汉”的定义“:一个人要走多少路/你才会认他是一个人?/一只白鸽要航过多少海/她才能躺在沙滩?/对啊,炮弹要发射好几次/才会永远被禁止?/答案啊,吾友,在茫茫的风中/答案在茫茫的风中”。这是余光中先生的译文,有同事担心这样的文字孩子们难以理解,但另外的同事说:“扎克伯格的女儿也看量子力学啊,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能读鲍勃·迪伦?”

沉默片刻,我们还是觉得很有必要保持余老先生的译文。无关内容的难度,我们只是觉得不管孩子多大,都有责任让孩子知道是非对错,从小热爱和平。战争虽然沉重,但每个人迟早都会面对这个话题,而孩子也应该学会如何和平地解决矛盾。

我们越读越觉得这本书很珍贵。而且巧合的是,这本书的插画师是凯迪克大奖得主琼·穆特,森林鱼童书馆此前出版过他的《嗨,阿古!》。

不过,《在茫茫风中》因为合约签订较晚,尚未取得图档,不能和另外4本一起出版,还请大家耐心等候。

孩子,愿你永远不被束缚

“Just do your thing”是鲍勃·迪伦在另外一本书《如果狗狗们自由奔跑》(If Dogs Run Free)中对孩子说的话。这本书描绘了一个离奇而欢乐的故事:一个小女孩和弟弟,还有他们的狗狗一起去冒险。他们在沼泽地恶作剧,飘过在睡莲上演奏乐器的动物,越来越多的狗狗加入他们,一起飞向更高的天空……

书中写道:“如果狗狗们自由奔跑,我们为何不呼啸俯冲下平原?”这让我想起1961年,20岁不到的鲍勃就一个人到纽约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想起鲍勃说过的一句话:“All I can do is be myself, who ever that is.(我能做的一切就是做我自己,你管我是谁。)”鲍勃一直是个富有冒险精神、不受束缚的人。在音乐生涯中,他不断创造又不断否定,一直都在改变。

“Just do your thing”,鲍勃在书中也寄语孩子们不要受束缚,跟着心走,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太多的条条框框下,也许会很乖,但不一定快乐。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专属的可爱,不应该是流水线下的乖宝宝。希望孩子们的童心不再被束缚,个性不再被束缚。

孩子,愿你勇于探索

拿到《人为百兽命名》(Man Gave Names to All the Animals)后,编辑部又叽叽喳喳开始讨论了,有同事惊讶:“这个被汪峰称为‘神’的人,真的写了猜动物这种题材的书吗?”这种惊讶的感觉就像小学一年级的我,某个早上在油条包子店看到了教导主任,睁大了眼睛惊叹:原来他也吃油条啊!这个说法似乎不大恰当,但是也许孩子们能理解我这个比喻,毕竟在我们小时候,教导主任都是神一样的存在。这本书算是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鲍勃就是一位父亲,他不是神,他跟我们一样观察着这个世界,他比我们很多父母都敏锐,他熟悉这些可爱的动物,所以在他的书中,他顽皮得像个孩子。《人为百兽命名》以猜谜的形式描述了六种动物,但最后一种动物是什么,鲍勃并没有揭晓,他希望孩子们自己探索答案。

插画家吉姆•阿诺斯基根据歌曲的内容,在绘本中创作了170多个动物形象—企鹅、老虎、犀牛、斑马、鳄鱼等。鲍勃希望,孩子们在动物王国里,跟他一起观察可爱的动物,去寻找每一种动物,探索未知的世界。

孩子,愿你知道爸爸妈妈对你的爱

《假如不是为你》(If not for you)这本书的插画师是大卫·沃克,他根据鲍勃的歌词描绘了这样一个画面:一对小狗父子,一起生活、一起玩耍、一起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封面是狗爸爸牵着小狗,用慈爱的眼神看着它。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有意这么画的,这个画面让人想起鲍勃在1968年拍的一张照片:他也牵着儿子的手,用慈爱的眼神看着儿子。

“假如不是为你/宝贝,我找不到方向/看不见路在何方/我会悲伤抑郁/假如不是为你”。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只有发自内心的爱。

其实,所有的父母都是这样的,对孩子的爱炽热、美好、无与伦比......希望孩子们能在这本书中读懂父母的爱,并学会感恩。

鲍勃·迪伦有5个孩子,正好出版了5本歌曲绘本,这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偶然,但无论怎样,都不妨碍我们去感受其中浓浓的爱意,去期许孩子美好的未来。

《如果狗狗们自由奔跑》来自70年代的唱片New Morning,是迪伦独具特色的一首歌:肆意混搭50年代风格的钢琴爵士和唱词......才华横溢的插画师也得此启发,用水彩创造出复古却欢腾的世界,睁大眼睛、不知疲倦的小女孩,带着弟弟和他们的宠物狗去冒险......这里人和动物有着超越物种的友谊,有无尽的乐事等着他们去做。

媒体推荐:

《如果狗狗们自由奔跑》来自 70 年代的唱片 New Morning,是迪 伦独具特色的一首歌:肆意混搭 50 年代风格的钢琴爵士和唱词......才华 横溢的插画师也得此启发,用水彩创造出复古却欢腾的世界,睁大眼睛、 不知疲倦的小女孩,带着弟弟和他们的宠物狗去冒险......这里人和动物 有着超越物种的友谊,有无尽的乐事等着他们去做。

——《出版商周刊》

《如果狗狗们自由奔跑》的文字是迪伦70年代的歌词,像一首古灵精怪的颂歌—献给自由奔跑的孩子和狗狗,他们只管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坎贝尔动人的水彩插画功不可没,重新演绎迪伦的诗歌意境,创造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又流畅无比的故事。谁能抗拒自由自在的孩子和狗狗呢?他们天真可爱,拥抱生活,就像一块无拘无束的滚石。

——《科克斯书评》

罗杰斯将迪伦1973年的歌(《永远年轻》)演绎成一个向音乐家和60年代人致敬的故事。了解迪伦生平和专辑的人会认出插画中的形象,会忍不住回想当年;若对迪伦和他的音乐不了解,可以参考书后的附录,阅读每一页插画的提示。如果不读后面的附录,读者也许会对插画中的设计感到迷惑,比如,吉他盒子上的纸条写着“This machine kills Fascists”,伍迪·格思里的吉他上就有这句话。婴儿潮时期的人得到这本书,可以带着孙辈一起感怀“美好的旧日时光”,会是意外的愉悦。

——《学校图书馆期刊》

每个孩子对书中(《假如不是为你》)拟人化的场景都不会陌生,一只大耳朵狗和爸爸珍惜彼此的陪伴,它们一起游戏,荡秋千;一起旅行,骑在北极熊的背上,与独角鲸一起航行。丙烯画用色柔和,技巧纯熟,恰当的虚线,微妙的提亮,营造出温馨朦胧的感觉,凸显父子之间的款款温情。

——《学校图书馆期刊》

沃克将迪伦70年代的歌词(《假如不是为你》)演绎成一对可爱的狗狗父子。故事的背景极少,画面着力在亲子感情上。沃克的丙烯画鲜活动人,饱含感情。为人父母看到这些画,就能说出自己想说的。

——《科克斯书评》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