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娱乐圈容不下没精修过的“真实”

时间: 2021-02-06 14:44:26  热度: 228℃ 

点击全文阅读

01

当代中国娱乐圈第一大手艺

被“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洗脑了好几天之后,我终于冷静下来了,甚至有点庆幸:

幸亏节目里的修音老师修不了这个谜一样的节奏感和诗朗诵腔调,不然广大网友最近得少多少乐趣。

修音老师虽然在这里失败了,可是他在该节目其他舞台上的卖力工作,却担得起网友亲封的“百万修音师”荣誉称号。

修音修到亲妈都听不出来,成了选秀节目最近另一大槽点。

刚播初评级的时候,它的问题在于对绝大部分选手的唱歌水平,都展示出了极大的善良与宽容。

所有人都唱功在线,蹦蹦跳跳的时候就没有一个音是不准的,甚至连换气的水平都稳如老狗,国内碾压蔡依林,国外吊打碧昂丝。

只有见多识广的机智网友表示,这舞台是不是后面刚巧在装修,妹妹们怎么一唱歌就传来电焊工师傅焊东西的声音?

其实大家是在委婉地表达:修音太过了吧,都修出电音了!

接下来的公演中,观众又陷入了新一轮的迷茫:

这是谁唱的?这又是谁?为什么她们的声音都宛如机器生产的一般完美无瑕且没有区别?

严重的人工痕迹不仅去掉了失误和瑕疵,甚至抹杀了每个人音色的特点。

这不禁让人疑惑,一档选女团的节目,在唱歌水平上每个人都没有缺点也没有特点,这还有啥意思?

当然,中国娱乐圈擅长用技术修饰掉一切瑕疵,也不是这一档节目的问题。

就比如修音这件事,大家其实早已见怪不怪。

有几年《我是歌手》,每到决赛出现因直播而无法用后期弥补的失误,都会让许多人意识到原来这些大咖唱歌也可能得到过技术的美化,甚至觉得非常幻灭。

最厉害的还不是在《我是歌手》上帮高水平歌手微调,而是帮明明不会唱歌的明星修到初音未来都惭愧。

之前郑爽和关晓彤在《王牌对王牌》上携手共唱冰雪奇缘,让观众对唱歌这件事的认知降到了冰点:

“连假唱都得修音,还能这么难听的,真的找不出第三位了。”

“都修得不像真人唱歌了,这种表演出现在电视上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没人能回答,而且,后期老师经受的考验还不止于此。

除了要把“听不下去”修成另一种“听不下去”,这些年让观众愈发反感的是那些被修到“看不下去”的影视剧画面

眼看着现在的国产剧中,一张张脸被磨皮磨得只剩惨白,失去了脸庞和骨骼的轮廓,甚至磨得快没有鼻梁——

眼看着平时看起来很正常的老年演员,在剧里变得脸上一丝丝皱纹也没有——

你会觉得五六年前备受诟病的阿宝色滤镜都没那么可怕了,毕竟不磨皮过度的时候,人还能有个正常样貌。

这些失了真的修饰手段被吐槽也不是一天两天,可是“修”这门手艺在中国的荧屏上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反而继续大行其道,强行把被修饰出的最“完美”的视听体验塞给观众

你看,连Jony J和这群女孩子在一起都喜提柔光磨皮,整个脸光滑得像一颗白净的水煮蛋了。

02

被过分苛求的“不完美”

当然,不得不承认,有些未经修饰暴露出来的瑕疵和缺陷,对于追求精益求精的观众来说确实不太好接受。

飞轮海当年的消音车祸现场,至今都让人觉得灵魂受到冲击;

看到明明在扮演少女角色的演员,却不合时宜地露出了鱼尾纹和法令纹,难免出戏;

许多滤镜和美颜开到100%的主播,一次次被戳穿可能只是平平无奇路人水平。离了这层美化,根本无法在竞争激烈、颜值第一的直播界吸睛……

尤其是面对影视作品、明星人物对公众展示出来的样貌,我们这些观看者好像更有立场去要求了:我想听到动听的,看到美好的,不可以吗?

但是,这种在审美上的需求好像已经被过分地扭曲,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不够美好的,便统统不得出现在视野中。

举个例子: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做美女,真的很难。

前段时间刘亦菲在国外参加《花木兰》首映活动,外媒高清无修图中的她虽然有法令纹,虽然放大后能看到脸上皮肤的纹路和一点点瑕疵,但怎么看都已经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美丽大方。

可是,无论是爱她还是恨她的人,都想要她再“更美丽一点”

不喜欢她的人,揪着她暴露在高清镜头下的不完美喋喋不休,放大这些瑕疵极尽嘲讽;

粉丝则在这容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更加无可指摘的精修版刘亦菲:

叠加上朦胧柔和的滤镜,将肤色调到黄种人少见的雪白透亮,抹掉法令纹和皮肤上的任何一点点瑕疵……

如此这番修饰后,她真的变成了一个只应画中有的完美美人。

像这样近乎完人的精修图,无论是来自明星工作室、时尚大片还是粉丝自发,我们早已习以为常。

太过习惯于被这种完美包围,以至于都忘记这现象的前提本来就有点荒唐:

一个人总归会有不够完美的地方,这个程度的上的真实,真的有可怕到需要被赶尽杀绝,然后粉饰出绝对的美好吗?

这背后需要我们警惕的是,当下对真实的容忍度,是不是逐渐苛刻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

以至于当自己的感官面对本来的真实时,都会本能地将美化、修饰作为最好的选择。

等那层人为的滤镜偶然被撤下,我们又会被原本的面貌吓一跳、甚至失望到恶语相加,却忘了之前所谓的“美”本就是被一厢情愿地拔到了必须要动动手脚才能到达的高度。

更何况,这种大刀阔斧的修饰,从来都很难精准地只打击到被我们认为不美好的东西——

给影视剧的画面加上柔光与磨皮,修掉了演员的皱纹和斑点,但也可能会损害一个人面目上本来的生气和灵动。

把LIVE演唱修到每个音准都严丝合缝,却可能也会削弱了歌手在表演时最真切的情绪起伏和声音的质感。

通过这些人为的修改,人们的确是获得了更“好”的感官享受。可回想那已经僵化的、越来越走向极端的过程,不禁也让人疑惑:

这究竟是为了欣赏美好,还是只是享受达到“极致的完美”的那个规训的过程呢?

03

不精修,还怎么忽悠人

更让人觉得可气又可笑的,是现在这种“修就完事儿了”的思维模式,已经成了一种被广泛接纳的行为准则。

起初人们会批评某些不足与缺陷,本质上是希望批评作为一种呼吁,能够传递消费者和观众的需求,倒逼良性的进步。

韩版Produce 101系列的舞台几乎不修音,导师和观众都严格地注视着选手的真实水平

结果在我们现在的环境中,真唱太难听的结果并不是市场淘汰了劣币,也没能促使水平不足的人提高自身能力。

反而负责包装他们的人帮忙遮掩掉了这些不足:那就修成挑不出毛病的吧!

这实在是个非常偷懒的“遮丑”逻辑:

令人不悦或不满的客观事实就摆在那里,我们却习惯了牺牲真实,修饰掉那些碍眼的东西,只为能呈现出一个更好看的脸面。

它可悲就可悲在,没有人愿意为改变付出努力,也没有人愿意为那不讨喜的真实买单。

反而,在表面做足功夫才是最有性价比的选择。

快要山穷水尽的节目,要是不把所有人拉到同一个水平线上,不把明眼人能看到的漏洞盖上,那以流量为导向的运作还怎么去忽悠人们的钱包?

能力靠不住、只能贩卖青春幻想的,便用人为手段极力维持、反复加深外表的优越性,让忠心的粉丝沉浸在幻梦里没空醒来。

蒙上一层美好的滤镜、假装那复杂的不完美的真实并不存在,便是最便捷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方法。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批评过分美饰到失真的结果,却忽视了无数人纵容了这思维共同作怪才得来这结果。

就好比备受诟病的国产影视剧后期,看似是他们技术不行、审美太差;

但其实在之前的报道中我们能了解到,后期人员是在为每个环节上的不敬业、不专业和漫不经心“擦屁股”

当时的光没打好,现场拍得太草率,导演空要求肤色要白,演员熬夜熬出了黑眼圈……这些疏漏,最后都变成了简单粗暴的要求:“把画面修好看”。(来源:新京报Fun娱乐)

可悲的是,只要最末端的人用最直白的方式补救一下或者背个锅,一切真正的问题就好像没发生过、也无须解决。

最后,我们都习惯了活在被精致滤镜惯坏的生活中,并没有人真正要为空洞与虚假的大行其道负责。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真实并不可怕

自欺欺人更可怕↓↓↓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