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是猫》是一本由[日]夏目漱石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1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猫》精选点评:
●读了得有小俩月了吧.... 这货作为一只猫 内心戏也太多了
●很好啊很好,虽然当初买这本书只是因为封面好看
●有关话痨的一切都喜欢。
●我可能不适合看日本文学作品,看着最无聊的一本书了,看着犯困。絮絮叨叨的,有点胡言乱语的感觉,最终是没看完.....
●这小说没头没脑,简直像海参一样。
●这本书我只能说不适合我。 刚开始看前一半的时候会觉得“啊,这种戏谑之中带着讽刺和思想的形式还是挺好玩的,轻轻松松的就给读者灌输了一些确实很正确的言论。” 但是越往后看,越觉得这本书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一本伪装成小说的言论集。 越来越多的长篇大论让我感觉内容安排的太满了,相对松散随意的章节安排又让人摸不准中心,没了头绪。
●抛开写作背景和文章寓意,可以说夏目漱石不愧是印在日元上的男人,单从写作文笔上就已经在日本文学上高出太多了,用随笔般的写作方式却让文章不失逻辑性,散文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但是散文往往只是很短的一篇文章,夏目漱石先生却写了一部小说,并且虽然对日本当时的讽刺表现的淋漓尽致,文章读起来却轻松愉悦,一点会让人感到压抑,正所谓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可谓大家,用不压抑,不抑郁的方式却做到了荒诞般的深刻批判,这也是我认为夏目漱石先生的过人之处,另外通读全文后也不得不说先生的知识真是又多又杂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以猫的视角叙述着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平民的生活,作者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冷眼看着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
●以猫的视角,描写主人家发生的故事,观察主人来往的朋友,一起交谈的场景。 极其讽刺,但给人一种为了讽刺而讽刺的感觉,生涩没头脑,后半部分尤其离谱。
●借猫咪视角描写人性的书。内容真是好闷啊。
《我是猫》读后感(一):我不是猫
因为被书的名字《我是猫》吸引,作者又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就决定看看。读着读着就觉得这内容和猫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借助一只聪明滑稽小猫的口吻,去讥讽这个世界。
由于自己对日本史没有任何了解,所以很多地方读起来,并没有觉得趣味十足,还有点觉得冗长得感觉,当然这是我的问题。
有一些地方读着也很自己,就想在“猫”的眼睛里是不是我也如此傻X。哈哈哈,不禁笑了。
《我是猫》读后感(二):两星半
是一本很无聊枯燥的书,看得睡着了好几次,虽然也有闪光点,但是真的很无聊啊,看着看着有种我在浪费自己光阴的感觉。
本来是个猫奴才来看的,无奈此猫,只是个披着猫皮的人而已,毕竟现实猫才不会写书,不要被诓骗了。
唉,麻子脸的主人,有个秃斑的女主人,串门的访客,讲大话的来客,落云馆的顽劣少年,
不想写了,反正也只适合特别特别无聊,实在没有书看的时候看一页
《我是猫》读后感(三):《我是猫》写的不是猫
全书以猫的视角去看待人间,讽刺了所有人。结局稍显仓促算是小小遗憾。
书中,苦沙弥是个迂腐又倔强的文人,他是夏目漱石的原型,不过夏目漱石懂得自嘲,算是境界高于苦沙弥。
迷亭是个喜欢油嘴贫舌,胡说八道,自由散漫的人,不过他的文学素养和知识储备也可能是书中人中最深厚的。
寒月则是一个较真的人,无论是磨玻璃球,还是讲小提琴故事,他都一板一眼的。
其他人则没别的特别之处,分为两派,旧式人和新式人。
铃木一派属于新式,向钱权跪拜,唯利是图。
苦沙弥一派属于旧式,不畏强权,自由散漫,颇有魏晋之风。
此书中的猫是夏目漱石一直向往的生活。猫的观点和疑惑其实算是他的内心中最真实的写照。
书中讨论了许多哲学上的问题,虽然有些看似有些荒唐可笑,不过深思起来就会觉得很有道理。
全书的细节描写也相当精彩,比如有人去拜访苦沙弥时看到猫坐在坐垫上,虽然猫让开了,但当苦沙弥请客人坐时,客人还专门把坐垫翻了过来。
总之这本书算是我近年来看过的最平淡又最有趣的书了,虽然整体轻松愉快,不过结尾对死亡的探讨还是透露出了夏目漱石那一辈日本文人都有的深陷于对死亡无解的泥潭而无法自拔的烙印。
《我是猫》读后感(四):《文明的温度》
“人只会受制于成见,而忘记了成见的初衷。” 夏目漱石先生之《我是猫》中的讽刺幽默驰名中外,书中虽场景寥寥,最远不过衢里边巷,最近不过寒门尺院,却以巨大的文化容量将整个社会包揽其中,使一只猫的“观察日记”成为一段历史的投影仪、一个时代的万花筒;书中人物各异其趣,性格更加多种多样,不同环境、不同思想的人在同样的社会条件中生存,必然会制造出诸多逸事趣谈,无名猫作为一位旁观者全程参与其中,和人类一样,它也是同种社会条件下的制约对象,唯一不同得是,它无需因必要的社会交往而每日勉强和同类进行互动,处在相对较为自由的空间,记录另一个物种的言行举止,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继而从这些文字化的评价中重现自己所处社会的风情面貌,如同置身事外的民俗画家,了解之,判断之,感受之,呈现之。 七情六欲皆笑言,喜怒哀乐心中显。抛开那些语带嘲讽的漫念卮言,这只猫能留给我们的,不止是历史进程中某一节点的故事,撕开嬉笑怒骂的外衣,我们能感受到的,还有属于时代深重的叹息。入木三分的描写刻画,不仅还原了一个鲜活生动的明治社会,更流露出作者自身的忿懑与无奈,抨击之余多抒感慨,评断之处常寓省视。 以学识论世界,为才者;以巧技造世界,为能者;干论即空而无应,独造则有形无实,唯才与能兼进者,方得至理。建设的人,评论的猫,皆要伴随社会演变归于灭亡,真正能抵挡历史洪流而落下足迹的,真正千古不朽且富有价值的,是时代精神的批判性传承,是悠久文明恒远的温度。 那是一个劣迹斑斑的时代;也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时代。
《我是猫》读后感(五):不能说它嘲讽了社会,就是部好作品。
苦沙弥和他的一切是滑稽的。滑稽在于点到为止,说不上讽刺、批判,这两个词重了一点。
关于本书的各种解读中,对社会的讽刺和批判,是本书的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是个大词,类似正义、理想,沾上它,就具有了政治正确,附加值骤增。当下环境里,书籍、电影制作方,常偷换概念,把作品等同于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对,不代表作品好。或者说,价值观对,政治正确,不代表作品好。
作品的好坏,要到作品的呈现方法。
《我是猫》里,作品的呈现,有一些缺陷。
苦沙弥和他的一切,有职业和社会身份。但赋予两者的联系过于简单。
苦沙弥是教师,寒月是博士,金田是商人,都是基础设定。
苦沙弥代表教师,寒月代表博士,金田代表商人,吗?
从是到代表,是从个体到群体,需要说服读者接受,需要用将群体的特征具象成个人化行动。
这一点在《我是猫》里是断裂的,几个人物,除了给予了身份,没有其他能看出他们是身份的代表性形象。
所以,趣味是有的,多了就成了絮叨了。
猫的视角同样是象征意义大于价值。像是项目融资,讲了个故事,没落地好。
猫的视角、思想、行动,没有猫的特点,既然《我是猫》,要区别于我是人、我是猪、我是狗。这里的猫,跟苦沙弥和他的一切,没有实质发生关系。
猫对老黑、公主的感情,吃年糕,运动,跟主线基本没有产生联系。
作为旁观,是猫、是人,或仅仅是第三人称的上帝视角,混杂在一起,是不清晰的。
这些缺陷,大概被社会价值掩盖住了吧。
说句题外话,《我是猫》让我想到洪尚秀,洪尚秀还能更合拍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