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什么会成功
康熙一生有36个儿子,活下来的有24个。其余的是怎么死的呢?多数是出天花死的。这24个儿子他不往外封了,就留在中央政府,分配工作,你管礼部,你管吏部,你管兵部,你管刑部,你去带兵,你去赈灾,你去修河。
康熙的这24个儿子身体都非常棒,工作能力强,又各自把持一部分权位,培养出来的能力也是极强的。我曾经做过一些分析,这24个儿子,其中9个年长一点的骨干,放在任何一个时代,想必都是强的,即便其中最弱的太子,如果放到别的地方去,也很强。
从秦始皇到宣统,每一代都会出现夺权斗争,但像清代这样的强强相对,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即“九王夺嫡”。最终兄弟死的死、散的散。
具体的过程不详细讲了,总而言之,最后的胜利者是雍正。
那么他为什么会成功?雍正是不是在24个兄弟里面特别优秀、特别杰出、工作能力特别强的呢?我認为他当然算强,但还不能算是最优秀的。
假如说诸位有一笔非常丰厚的财产,要分配给自己的儿孙。假如说你这一群儿孙都在盘算老头、老太太什么时候死,怎样瓜分这一笔遗产。其中只有一个儿子不这样,他到你跟前来给你捶背,说:“老爷子啊!你的健康就是我的幸福,每天晚上我一想到你的身体状况,我这个眼睛一眨,就会睁得老大,就再也睡不着觉。我真是希望上苍赐你长生不老,让你永远健康,能够永远庇佑我们。”
雍正采取的就是这个办法。他不去夺位,你分配给我工作我就努力工作,我要为老爷子分忧。别的孩子都在那里盘算自己的利益,我却劝你保重自己的身体。
第二个原因,雍正能解决康熙所解决不了的政治问题。
康熙一生征战,3次亲征准噶尔,有时两天只吃一餐饭,几次从死人堆里面被他的部下背出来,部下把水让给他,剩那么一块干粮,也让给康熙。在这种战争过程中,他和他的这些部下既是上下级的君臣关系,又有一点战友的味道。
这些人吃苦就是为了享福,那么等战争胜利以后,工资不够花,就到户部去借,借来借去就快把国库给借空了,只剩下700万两银子。借钱容易,你找他去要账,他把衣服一撕,说,你看看!这个地方,这一块剑伤,是我背着皇上从某个地方跑出来的时候替皇上挨的,那时候你在哪里?这一刀本来应该是砍在皇上身上的,我给皇上挡了。这会儿你小子来找我要账,没门!
要账的人就去找康熙,回禀说,你看我要不来账,怎么弄?康熙说,算了,这个人我知道——就变成了这样一种局面。
康熙这个人,作为一个政治家,应该说心地是偏软了一点。但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很清醒,国库里面只有700万两银子是不行的,他需要一个能够替他把这些账要回来的人。这就需要一个铁面人物。
第三个原因,雍正有一个好儿子,乾隆。康熙选中雍正,也知道雍正即位的时候,已经是四五十岁的人了,雍正之后是乾隆,就可以确保清室江山三代的稳定。在中国历史上,你翻开《唐史》,再翻开《宋史》,因为有个好皇孙而选中皇子的,有的是,不光是雍正。
我们可以看到雍正的治理功绩,上台整顿13年,清理吏治,整顿财务,追平亏空,建立摊丁入亩制度,建立火耗归公制度。雍正中期的时候,国库的银两就从700万两增加到了5000万两,增加的数目,并不是来自老百姓、来自赋税,而是从腐败官员手里追回来的。
应该说,雍正在吏治方面的成就对我们来说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我读到晚清的资料,说康熙年间,如果一个省里的巡抚,或是一个将军,想搞掉一个县令,不费吹灰之力。到雍正时期,“虽置之于死而不能矣”。以山东为例,山东巡抚告他下面的县令,说这个县令不合格,请求皇上下圣旨,罢免他的职务。
前两次上奏折,雍正都没有理他,到了第三次,雍正勃然大怒,批示:某某某究竟与尔有何仇隙,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不就是因为你母亲做寿时,他只给你送了一双鞋吗?现在你降三级,他升三级。
雍正这个人做事是很极端的。有农民地种得好,他奖励这个人升到九品官。他提倡拾金不昧。奖励拾金不昧,奖金不能超过本金吧?他给的奖金超过本金。这就搞得全国到处都有人说“我也捡到了,我也捡到了”。
作者写书,13年写了13本书,共计500万字,写出一身病来。雍正在位13年,写了1000多万字的朱批谕旨。他还要接见大臣,还要召集会议,还要视察工作,还有各种各样的国事活动。
所以说,雍正不可能是一个荒淫的人,因为荒淫也是需要时间的。
他进行的这一系列经济改革,还有一系列政治上的整顿,给乾隆留下了一个相对丰厚的家底子,也给乾隆留下了一支相对清廉的干部队伍。所以乾隆皇帝所造的“十全武功”,应该说当中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就是雍正。
(摘自《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