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不可能》读后感锦集
《挑战不可能》是一本由[美]李昌钰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5-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挑战不可能》精选点评:
●可以说是中国的骄傲吧 侦探能这么细致入微到这地步也是很厉害了
●故事蛮好看。消遣读物。
●我最近学的东西比最近两年都多,而起到推波助澜激励作用的人竟然是——李昌钰!好厉害啊李老师!一生正气嚯嚯哈嘿!
●迟到的正义即非正义
●引人入胜的刑侦故事,坚持不懈从蛛丝马迹中找到案件真相的证据,推理出来可信的事实可能。中间李昌钰的人生阅历,奋斗历程,生活家庭,坚持的信念精神。不管是成功破获的案件还是最后还是成为悬案的案件,虽然罪恶,残忍,各有不同,但追求正义伸张,浩气常在,令人钦佩。
●看完,除去应有的破案过程,还反反复复的出现了许多其他的东西:母亲的教导、妻子的理解和自己的信念。有时候觉得,好像是一个老人在那儿絮絮叨叨的说着些早已耳熟能详的道理,情节跳脱出来,节奏慢了些,看着烦了些。但看看他的工作状态和业绩,正是那些让人听起来不耐烦的道理促成的。有时候“老套”正说明是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呀。最后,案子蛮有意思的,偶尔脑子没跟上……
●成功从来都不是靠运气,而且靠他的勤奋和坚持,细心和经验,帮助无数家庭寻找真相,后面也有一些他对还未侦破的热门案件的按照自己鉴识方面的知识入手的一些看法,有理有据,可惜有关部门没有请他协助破案,大概是为了掩盖真相。在家庭方面,他的为人处世和做人的品格都深受母亲影响,伟大的母亲,父亲太平轮事件下落不明后,母亲独自一人撑起了十几个孩子的家,并且都培养成了人才。尽管他的工作十分劳累,到他的生活美满,有一个恩爱的妻子和一双儿女也是他的福分。
●突然间安抚了我这个浮躁小青年,踏实做人,好好工作。钦佩他付出的努力和道德坚持。
●李博士的职业精神让人敬佩,奇形怪状的案件令人对生命安全担忧…
●值得力荐
《挑战不可能》读后感(一):你以为侦探都像薄靳言那样,高冷耍酷就行了吗?
犹记得当初看《他来了,请闭眼》受到的伤害。
本来冲着犯罪心理去的,
满心期待着能看到安东尼·霍普金斯,
《挑战不可能》读后感(二):李昌钰的追求与挑战
我是因为看了央视《开讲啦》节目后知道李昌钰博士
感觉人很真诚,然后又发现图书馆有很多书
实录的书有好多本
于是就先挑了这本比较薄的来看
从下午六点到晚上十点翻完
我确定我看得很粗糙
但是仍然很有收获
这和我当初看《开讲啦》的感觉一致
李昌钰真的很厉害,三观还那么正
原来他的人生也不那么顺利,家里条件不好,大学选了不收费还有补贴的警校
去了美国学历不被承认,用了两年读本科,两年研究生,一年博士
博士导师获得诺贝尔奖,希望他继续从事生物化学
还说他哈佛和一些大学校都要你,为什么去纽黑兰大学
但是李昌钰想做警探这方面的事,说小庙也有机会成功
期间抓紧时间打工
他对于母亲和妻子的爱流露于字里行间
他的儿女也很有出息
学习~
鲁米诺 添加蒸馏水后,帮助监测可疑血迹
抗人血红蛋白测试 人
GM(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活性
台湾“中央警官学校”
我始终认为,越是年轻,越应该保持克制、坚韧和勤奋的品质。
儿子 李孝约 牙医
女儿 李孝美 MIT computer花旗银行副总裁
在侦破疑难案件的时候,物证、人证、现场、资料库、情报、运气这6个因素都非常重要。
面对歧视和不公,我们不能让自己的愤怒和不满泛滥,不妨将这当成人生的挑战,以积极的态度以面对,只要你足够优秀,总有出头的日子。
《挑战不可能》读后感(三):李昌钰的挑战不可能
成功不是靠机遇或者天赋,而是经验,付出,努力,细心多种因素构成。年少时,父亲在太平轮事故中下落不明,母亲一个人抚养十三个子女长大,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家里穷,所以选择了免学费的学校,在伯克利和哈佛都可以选择的情况下,选择去了小警局,成为了一名鉴识专家,如今破获了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案件,成为了一名名满天下的鉴识专家。 像比较著名的辛普森杀妻案,陈水扁遇刺案,克林顿案,警察杀妻案等。靠着对现场细心的查看,把凶手找出来,还原事实真相。书中也有一些专业用语,当然都有详细的解释。 书中用平和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还有和妻子的恩爱,对孩子教育的成功。正是因为李昌钰对每个案件的细心查看,亲力亲为,有很多受害者家属都找他解决案件问题,他也为他们考虑考量自己的时间尽量来帮助他们。他每天工作15个小时,还觉得时间不够用,而且每天向他寻求帮助的人非常多。黄种人从来都受人歧视,他也受到过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他凭借自己的能力让人们对他刮目相看,让大家对华裔对黄种人的看法有所改变。对待案件,他不站任何一方,只讲事实证据。 同时,书中也有李博士对冷案的个人见解,有理有据,通俗易懂,只是那些案件他都没有去现场查勘,不然真相一定不会被掩盖。就像他说的一句话:迟来的正义非正义,那些受害人家属为寻找真相所流逝的时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挑战不可能》读后感(四):挑战不可能 想到的一些
我们会请孩子们的朋友来家里做客,以防止孩子们交友不慎。这一点还是让我很受启发,虽然李博士是在举例,但防止孩子们交友不慎还有这么好的一个办法,甚至让我感到惊喜。我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去同学家里做客(写作业),好像要么是一去了就躲在同学的小屋里,要么就是在朋友的父母不在的时候,甚至是同学的父母会为了避免尴尬找个借口出门。那个年代,总是不够十分不open,对于性别、年龄总是有过分的梳理、甚至是假装出有过分的疏离,生怕和女生或者大人相处亲近而显得格格不入,而那个时候最大的酷刑,是老师在全班面前评价一个人自私。其实能够和同学的长辈相处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长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评价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能够在健康友情的陪伴下健康成长,而避免被严加管束脱离集体或者放浪形骸变成阿飞。工作越久,越发现人常常人为竖起藩篱,需要去冲破阻力达成连接的情况远远小于需要放下戒心和虚假的自我意识即可达成目的的情况。不要去刻意关注自己的标签,往往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这位律师见我的证词无懈可击,试图诱导陪审团关注我的英语水平。我转过头去,问坐在旁边的陪审团员们:”请问你们听懂我刚才说的话了吗?“陪审团员们纷纷点头。这时,我回过头来,对律师说:”这里只有你听不懂我说的英文,看来是你的问题呢。“……我没有和他争论什么,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在陪审员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我微笑着回答道:”对我们来说,你们美国姑娘都look alike,你们不也常说我们亚洲人look alike吗?“听到这里,有几个陪审员都大笑着表示赞同,律师们自知纠结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明智之举了。李博士的幽默跃然纸上,专家证人不需要顾忌太多。生活中幽默在对抗愚蠢的问题时是很有效的武器,。
在我频繁与法院打交道的30多年中,我看到每一个司法人员都在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努力完善它,我很高兴能够参与其中。楼梯血案之谜虽然李博士生动重构了当年场景,哈市很难让我相信,陪审团也认为有罪,虽然被告多年后因为控方的专家作伪证而重获清白,但是倘若这个案件真如李博士假设的那样,我想的是,一个人的意外,可以来地如此戏剧,就是饮酒之后上楼梯,最后在现场弄出几千个血滴,我想到了电影《死神来了》,也想到了一个苏州客户,也是酒后卫生间摔了一跤,导致歇了一两年,现在上楼梯的时候步伐诡异,人生从此改变。恶灵节之夜的谋杀看过这个案子,体会到孩子晚上没按时回家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在小学的最后一个元宵节,我可能是逛街时遇到了同校的人,就成群一起玩耍游荡,还在观看烟火的桥上因为玩那种铁丝上的烟花被警察从后面掐了脖子。烟花结束后,我们依旧沿着街游荡,直到路上碰到了家人。每次没有按时回家,都可能是一场永别,看过这样的一个案子,恐怕我再也无法忍受和亲人失去联系这样的事情了。
媒体和家人的努力是冷案侦破的关键。虽然李博士对媒体的态度以批评为主,但他还是承认媒体对冷案侦破的积极作用。有媒体记者的穷追不舍、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有家人誓不罢休的坚持,不仅对于案子的解决,主要对于亡者本身,我觉得是莫大的安慰。当年表哥在监狱意外身亡,一个普通家庭,确实没有什么办法挖掘真相。
《挑战不可能》读后感(五):“志”气未脱---李昌钰的鉴识人生
李昌钰(Henry Chang-Yu Lee),1938年出生于江苏如皋,美籍华人、刑事鉴识专家、美国康涅狄格州科学咨询中心的名誉主席、康州纽海文大学终身教授、纽黑文大学法医学全职教授。
1998年,担任美国康涅狄格州警政厅长,成为全美第一位出任州级警界最高职位的华裔首长。在此之前,他曾担任康涅狄格州公共安全委员、康涅狄格州法医实验室主任和1979年至2000年的首席犯罪学专家。2006年,他设立了“李昌钰法医学研究所”。2013年9月,出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顾问。
他鉴识过几个全球重大的案件,如肯尼迪总统被杀案、尼克松“水门事件”、克林顿桃色案、“911事件”、美国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杀妻案、法医调查南斯拉夫种族屠杀万人案及吕秀莲“3·19枪击案”等。李昌钰获得了800多项荣誉,其中包括:美国鉴识科学学会颁发的鉴识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奖———刑事领域杰出服务奖、美国法庭科学学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国际鉴识学会终身荣誉奖、世界杰出华人奖等。
2016-12-13 12:24
最早知道鉴识专家李昌钰是在林达的《历史深处的忧虑》中,书中介绍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辛普森杀妻案,其中说明了有李昌钰教授的参与,其专家的资历和华裔的身份还是十分让人感兴趣的。尤其李教授参加了一些电视节目,更是进一步提高了他在普通民众中的知名度。
这是一本李昌钰的自述集,包括他自己参与的一些震惊世界的大案、要案、冷案等。书中更是几乎在每一章后都会说一些他妻女的故事,妻子为自己和家庭的付出和自己因忙碌的工作而产生的愧疚感。
书中介绍的几个案件是经过媒体报道,已经为全世界人们所熟知的,然而更多的是一些关系到几个家庭,几个人的疑难杂案,李教授至今已经参与过八千多件案件,工作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个人时间更是少得可怜,然而即使是这样,当他遇到令人动容的案件受害者时还是会挤出时间去帮助他们,对于李教授来说,刑侦鉴识已经并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了,而是一种济世救人的方式了。
这本书我用了一天时间看完,不算十分精读,书中的个人感情叙述十分的少,大多数保持着一种理性的克制。
作者在书中向我们介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让证据说话。在各种各样的刑事案件中,最可靠的不是法官,不是证人,而是各种各样的证据。而物证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一开始是不受重视的,李教授真正的把物证作为案件审判的重要参考,让证据说话,从而挽救了很多人和家庭。
寻找物证不是靠想象来的,是靠着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对现场的保护和恢复,使得现场能为未来破案服务。
在李昌钰初入美国社会时,那是的种族歧视还相当严重,非白人族群还是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斥,而从事刑事鉴定这一工作受限还是不可避免,而李教授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一点一点敲开了上升的道路,并且为在美的华裔人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书中反复重复的另一点,李教授总是秉持着“证据告诉我什么,我就告诉法官什么”,不管是作为控方还是辩方证人出席,李教授说话的根据永远是证据,即使是这证据可能不利于自己代表出席的一方。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在李教授这里行不通了。而这也正是他办案公允,塑造客观公正形象的基础。也是他作为鉴识专家让人信赖的基础。
认真,耐心,专业,中立这几个方面是李教授身上的标签,也是值得任何专业人员学习的方面。更值得一说的是,书中两次说到一句古老的法律言语:迟到的正义非正义。而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迟到的正义”,不知道到底是谁说的对了。
本书如果让专业写手来写,那么多有意思的案件会是很好的素材,甚至可以写出几本刑侦、犯罪小说来。虽然在故事情节上可能可读性并不高,但是其中传达出的思想和态度是十分真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