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逼自己优秀,然后骄傲地生活
01
能做得了主
最近有个朋友陷入纠结的困境。
工作本遭遇瓶颈期,上司对生过孩子的她不太友好。她是应该辞职回校进修顺便带带孩子,还是趁着年富力强再拼一把换份工作?
这仿佛是每个职业女性都可能遭遇的选择,而她却选择得无比困难。
朋友从小家境优渥,从出生到研究生都被父母一路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就连现在这份工作,都是父母退休前为她的最后筹划,委实没为人生操过心。
一晃已经30多岁,虽当了妈妈,但仿佛如涉世未深的小女孩。
没了父母的安排,只剩下对这个社会的陌生迷茫。
最后的决定是:原地踏步。继续忍受着苛刻的上司,继续处理着无望的工作,期待着未来会好过。
原因竟是,她害怕自己的选择会错,却不怀疑自己是否在父母的选择中将错就错。
你或许会说:这是个典型的“妈宝”。
但是这样不敢打破舒适圈,自己负责人生的人在生活中绝不占少数。
越是年轻的一代,越是没有经历过一无所有的生活,越是太晚知道人生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一种外力都是靠不住的。
对自己人生做不了主,一开始可以怪管太多的父母,但当你成为了社会人、职场人、甚至自己成为了父母,你还想依赖谁替你做主?谁为你买单?
做得了自己的主,意味着即使生活给了你许多选择题,你仍然能做出简答题。
也许那并不是最佳答案,但却是对错由自己证明的人生答案。
02
能分得轻重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在《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里写到:
“越是忙碌的时候,越应该认清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养成确认优先顺位的习惯。
否则,失态逐渐会演变成可怕的局面。”
这是告诉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应该有“优先级”,即你永远知道真正需要做和值得做的事是什么。
这个社会节奏太快,每个人总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数要应对的事务中,我们总想着尽善尽美,却变成这山望着那山高。
对所有都在意,想把一切都抓住的人活得最累。
最可悲的是,渐渐地,不仅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也会以苟且的态度,去对待真正重要的事情。
只做对自己重要事的人,往往更能抓大放小,豁达坚定。
有个记者问马云:“阿里前期经历了那么多不易,是什么支撑你坚持下来?”
马云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我每天都知道,我在为什么而战。”
他说大部分人因为看见而相信,只有少数人因为相信而看见。
他永远知道什么最重要,因此一时的成败得失不能退却他的决心,长久的艰辛忙碌也不能动摇他的正轨。
也就是说,分不清轻重的人如同在泡沫中游泳,而看得清本质的人在地面上前行。
看清事物的本质,将事情分得轻重,才能理得顺生活,理顺生活,才能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
04
能吃得了苦
前段时间,孙俪主演的《安家》在热播的同时挨了骂,其中一条是“太假”:作为房产中介的她,不知民间疾苦,卖房子也卖得太容易了吧?
这不是职场剧第一次挨骂。纵观现在的职场剧主人公,总是在“被人拯救”和“开了外挂”之间打转,全然忽略了这样一个现实:
真正的职场没有逆袭,没有奇迹,有的只是,在挫折和打击中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站起。
人生实苦,真正不怕苦的人,大概只有两种。
一种是从此听之任之,只幻想着空中楼阁般的生活的人;一种是有明确目标导向,把苦难当做成功必经之路的人。
想要苦尽甘来,自己得先吃得下苦。
正如路遥为了写好《平凡的世界》,翻阅了重达数吨的资料和报纸,手指的毛细血管都磨了出来。
他专门去偏远的山上进行炼狱般的劳作体会主人公的生活,在小说创作完成后精神会变得恍惚,甚至连走路都需要别人搀扶。
也正因为这样,他笔下的《平凡的世界》才能沟通所有人生苦难,却又在历经沧桑之后显出无限宽容,以及生而坚定信念的殷殷期待,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所有美好事物的诞生都建立在某种牺牲之上。这是现在那些足不出户吹着冷气的编剧们编不出来的真实人生。
如果你早早为人生画出一条很浅的吃苦底线,就请不要妄图跨越深邃的成功极限。
因为所有金光闪闪的体面,都绝非异想天开的偶然。
06
李敖曾说了这么一句话:
“成功的人生,一开始是观众,接着是演员,最后是后台老板。失败的人生,反其道而行之。”
年少时我们是观众,躲在庇佑下观摩别人如何演绎人生;
年轻时我们如演员,在社会舞台中演绎自己的人生;
年长时有了一定资本,便要成为老板,能顾得了大局扛得下事。
能做得了主,分得轻重,静得下心,吃得了苦,扛得住事的人,便是在这样的成功人生中走了一遭,也走出了自己的优秀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