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王阳明》经典读后感有感
《传奇王阳明》是一本由董平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传奇王阳明》精选点评:
●确实觉得比较一般,也许是王阳明的人生在我看来没那么传奇,也许是讲的不够精彩,读完此书感觉王阳明只是一个因缘际会爱讲学的传统士人罢了。
●纯叙事,并没有多少剖析。 战争取胜之道在于“调查”,“研究”。
●普及读物,还有几个错别字,三星半。。
●课上说王阳明的墓在兰亭旁却清冷,又读了瘗旅文。。结果不好好学习翻完这本很是感动呀。
●相比于吕峥的《明朝一哥王阳明》,此书内容有些薄了,少了不少历史细节,但对于阳明先生传奇的一生写得还是蛮清楚的,中间穿插了对阳明学中“知行合一”和“致良知”观点的通俗的讲解。接下来,要看下钱穆先生的学术著作《阳明学述要》了,找时间再看下王阳明的传记小说。
●1)圣人之道,吾性自足;2)“良知”即“本心”;3)心外无物;4)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简单介绍生平,当小说读不错。
●讲的生平,对其思想精华介绍不足,作者取材、想法的说服力也不是特别好
●在听,好喜欢王阳明,非正常人类爱好者呀。//听过,想找相关的书再看一下。
●爱阳明,爱YY,我是哲学男,和你一样的哲学男。 特码pika到最后终于开虐了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一):传奇王阳明
“信仰崇高使生活脱离庸俗,心体光明生命绽放华彩”-----董平。
此书读起来非常的顺畅易懂,在作者的剖析下,一个传奇人物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读后感叹尽有如此传奇的人物,不仅历史成就了他,他也成就了历史。
怀胎十四月出生的他,注定他不平凡的一生,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艰辛坎坷,满地荆棘。黑暗的现实政治,成了他心体光明的炼狱,苦难的生活道路,成了他心灵世界不断提升的阶梯,这些最终成就了他成为“古今完人”“真三不朽”“明第一流人物”,实现了中国古代的最高人格理想。
他精通儒、佛、道学说,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发展“心学”,彻底改变了明代中叶以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体格局,是继朱熹之后中国最重要、最有创造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还是一位军事天才,当皇室内部出现军事叛乱之时,他力挽狂澜,拯救了明王朝的历史命运,他的思想被众多后人传习,张居正、黄宗羲、章太炎、梁启超、孙中山、陶行知等名人都是他的追随者;他的思想还传播到海外,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思想先导,日本当代政商两界还视其为精神偶像。
我们不能成为圣人,但应该从中领悟一些道理,争取做一个内外统一的人。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二):在中醫角度看陽明先生的病
今日刚刚读完董平老師的《傳奇王阳明》。印象深刻的除了先生的“知行合一”,也對先生身體的惡疾細細分析了一番。 先生從小有咳嗽的惡疾,書上說,是在兒時去研究朱熹的“格物致知”時,看竹子落下的。 第一,提到風寒,第二提到咳血,第三提到腫毒,第四提到腹瀉,第五提到不能坐立。 中醫看病,有點像破案,就是根據望聞問切來推敲人的發病機理,再根據中醫的理論體系來解讀,最後得出結論,進行治療。 咳嗽,往往首先病于寒。肺受寒而閉,故咳以宣其氣。因為人要交換氣機,一旦關門,身體不清楚,做出反抗,就是咳。這也是我們為什麼不支持西醫一味地止咳的原因,——打開肺了就不咳了嘛。(當然,除了寒,還有其他原因可以導致咳嗽) 好了,受寒久了,沒有及時讓氣出去。於是郁積而發熱。(氣為陽為動為熱)熱了,身體裡的血就會被灼燒(就像燒水一樣),傷到陰絡就會咳血。陽盛,陰傷,陰陽不通,加上先生軍旅作戰,感受了山林瘴氣而不得治,再加上舊傷,故發腫毒(新傷舊患)。病久陽虛,故腹瀉且不能久坐。這時先生已經命懸一線了。 《黃帝內經.靈樞》關於如何治療講到,此時應先治其本(陽虛)。我會用真武湯還陽。因為先生出生時,有雲雨為作,身體能量應合水(具體治療時會詳細確認,此處儘做醫案討論),所以真武湯還陽利水(酌減茯苓用量),再酌加蒲公英解毒消腫(且蒲公英能量像先生一樣終生四處奔走)。 讀完先生的傳記,結合自己的修行,對“知行合一”深有感觸。感恩。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三):只要此心光明
纵观几千年历史,文韬武略具备,天下留名的英雄奇才数不胜数。
古人云,评价历史留名人物的标准有“三不朽”。
“三不朽”有分高低的三个境界,即:
最高- 立德,可在天地间建立起崇高的道德,为世界所永远效法。
其次-立功,在世间建立起丰功伟业,为世人所传送。
再次-立说,在民间建立起一种学说,创立独特的思想,为后人所传习。
古往今来,只有阳明先生被称为“真三不朽”,“古今完人”。
总说时势造英雄,可要在整个明朝中,最昏暗无道的朱厚照时期,若非先生的智慧与胸襟,也挑不起那些愿与不愿的重任。
他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一个早慧的少年,在初步探讨人生意义时,确立此生志向为“圣人”。
他读诗赋学文,看兵书练武,十几岁小小少年跑到边关去考察实际情况,胸怀治兵救国大略意欲向谏言。
一生临危受命数次,平复各种内外转乱,给当地局面带去可安居可乐业的生活环境。
他研究儒家经典,学习佛学、道学,建立起”知行合一“的阳明心学派,跟从弟子无数,影响后人。
良知先行,知行合一。
吟诗作赋,讲学育人,也征得了战,剿灭得了暴民。
心中有得有学是圣人,逢战必赢也是将军。
可这样一个“古今完人”却也难免在功成名就之时,别说衣锦还乡,连回家养病的心愿都难以实现。
最终在他曾经辉煌过,也备受人民爱戴的第二故乡--江西的江船里,告别人世,魂归故里。
那些遭遇的不白之冤,再最后的关头都未能知晓原委的陷害污蔑,让人落寞无言。
在 先生仙去的40年,阳明墓上都已郁郁葱葱多年之时,明君及时间还以其清白。
看着那阳明墓上的历史沧桑,也还是难免默默心疼。
历史长河中,你我不过都是沧海一粟。圣明如先生,也难免遭遇不白之冤,和难言的苦楚。
但,先生以其天地之间赤子之心的胸怀,在即使临仙去时,也不过说了一句,”此信光明,亦复何言。"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浩荡天地间,光明心如是。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四):先生
传奇王阳明那个书很容易看,就是翻一翻的速度就能读明白,不需要费心思去死磕,百家讲坛负责把干货稀释到接受无障碍,挑起一点兴趣,这是最好状态。
董平在书里面表现出的对王阳明的PIKA之情,就好像大鬼畜上课动不动就是阳明曾经这样说,阳明曾经那样说,很容易明白。他们崇拜他,自然不在立言,立言的哲学家太多了。太上立德,然后立功,然后立言。德这件事情不好说,然而王阳明立功,立言,却终于将功值得炫耀的部分在各种阴差阳错间消弭了,就显出他的不一般来。
大鬼畜说,要读懂阳明的思想一定要看年谱。他的年谱叫王阳明先生年谱。是他的学生给辑的。王老师,是他传给后人的头衔。不是欧阳文忠公年谱,不是王荆公年谱,所有关于功名的骄傲在他这里都没有。他倒是真的白衣渡江书生挂帅过,不过死的时候只有学生来送行,文成是他的谥号,直到许多许多年之后换代才加上的谥号。
功成身退,无道则隐是很多人追求的状态,有些人,比如说孔子说到没有做到,还有一些,说到,做到,但并不是出自本心,倒是被逼的,比如他。可是在这样被逼的时候依然能够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就很了不起。当然,他可能不是真的看开,不过死鸭子嘴硬,可有这样的胆量在弥留之际依然嘴硬着的,也是一种风骨。
我看他的字很好,寓赣州上海日翁手札有董赵的味道,不过又没有那么矜持,有一点恰到好处的锋芒。说起来很有意思,心学这一派的大师总让人觉得亲近些,有人气些,锋芒也好,怪癖也罢,总之比理学那派活泼。好像口才很好,能够在辩论的时候把朱熹骂的汗流浃背连连说我没有想到这点的陆象山,当然还有十五岁离家出走考察塞外军事,十七岁和道士对谈误了洞房花烛的王阳明。
老朱家出一种可以和老高家比肩为国朝双阙的怪异人种,不过也催生了很多有眼光的人。比如说王阳明,比如说写明夷待访录的黄宗羲,还比如写古诗评选的王夫之,按说该提他张子正蒙注一类的代表作,但我觉得王夫之的杂文犀利幽默很有意思,比他正经的文章要好看,我喜欢他当然是因为他说我家丕殿的好话,但能在那么多年曹植最高的定论中说他作的可见是个有意思的人。我不喜欢顾炎武,我觉得日知录有寡妇心态。当然,也许以后也会喜欢,就像我小时候很讨厌钱穆觉得他写文章四平八稳还不如童书业,不过他的中国思想史六讲就是好文章。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五):转贴zhk2002:严肃而生动的学术普及
这几天央视《百家讲坛》播出了浙大哲学系董平教授主讲的《传奇王阳明》。我一集不落,每集都是从到看到尾,甚至有两次因为下课迟,为了看首播连午饭都没吃。这个节目(包括同名书籍)魅力何在呢?我的体会是它既严肃,又生动,是难得的学术普及精品。具体说来,有以下两点:
一、 内行讲门道,避免硬伤
近年来,学术普及类的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同时为人所诟病的一点是主讲人限于学力或准备不足,常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鲁迅先生说过:“他们(专门家)的悖,未必悖在讲述他们的专门,是悖在倚专家之名,来论他所专门以外的事。”(《且介亭杂文二集•名人和名言》)在学科分类日益精细化的今天,即使是教授、博导,讲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很容易会出现硬伤。反观董平教授,多年研究王阳明,成果颇丰——他是《王阳明全集》的主要编校者,上?纪80年代即发表了《王阳明主体哲学论要》等论文,去年又出版了《王阳明的生活世界》一书。所以由他来讲王阳明,可谓是内行讲门道。事实上,从第一集开始,董先生就显示了他在王阳明和王学研究上的造诣。无论是王阳明的称谓、家世、青少年时期的事迹,还是龙场悟道等重大事件,董老师虽是信手拈来,但都力求准确。如在《锦衣卫的追杀》一集中,他不厌其烦的举出了历史上有关于王阳明逃脱追杀的四种说法,其实这几种说法的不同只是围绕着王阳明跳钱塘江的细节,不是大的问题,但董先生并没有含糊带过,显示出真正严谨的学者作风。这种作风增强?节目的可信度,体现了学术普及的严肃性。
二、 通俗不庸俗,拒绝戏说。
话又说回来,有一些学者倒是严肃认真,但不会使用日常语言,说的都是书面语,普通观众听不懂,节目效果不好;而另一些学者为了迎合观众,不在内容上下功夫,却插科打诨,将节目庸俗化,也即学术普及类节目为人所指摘的另外一点——“评书化”。但在《传奇王阳明》中,董先生却做到了通俗而不庸俗。一方面,他把高深的学问讲的很生动,使一般的受众能听得懂。比如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之说,在哲学史上是很重要的问题,在专业上讨论可以无比艰深,但董老师在?王阳明升职记》一集中却通过王阳明从政的几个小故事说清了这个命题。当他最后引出阳明所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时,真有润物无声的感觉。另一方面,董先生从不故意制造噱头。如《神奇少年》一集,在讲述王阳明降生、学说话等等传说之后,他平实的指出,这些只是传说,没有必要过分追究,关键在于知道真实的情况。拒绝戏说,就保持了学术普及的品位。
《传奇王阳明》还有很多亮点,小文不及展开,但从以上两点,就可说明这个节目是一次成功的学术普及。需要指出的是,在浙江大学的历史上,有不少先贤做过这种?及的尝试,比如张荫麟先生。他写的《中国史纲》,将“他自己苦心‘玩索’所得的体验,都化为了‘以说故事的方式’淡淡托出”,却又有着“不同于众、至今还光彩依旧的许多历史洞见”。(王家范语)。看了《传奇王阳明》,我感觉董老师的工作也配得上这两句话。董平先生在中国哲学、佛教、比较哲学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早已为业内所公认。我从本科时就开始读他的著作,深知在当今学术界,董先生是一位默默耕耘、从不炒作的学人。但是俗话说得好,“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从《名相管仲》到《传奇王阳明》,他两上《百家讲坛》,反响颇佳。作?一名文史学习者,我衷心企盼他能在专业研究之余,继续做学术普及的工作,这将是学术之幸,后学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