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物读后感100字
《不明物》是一本由魏思孝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48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010-1-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明物》精选点评:
●磨铁图书9.9买的。角色的起名真讲究。
●就是有人要用大锤敲碎文艺的青春大梦...
●顺着乌青的小说找到的,没失望
●荒诞的不只是故事,还有我们的生活,我也还是那个每天睡到大中午,巴望着有奶有肉有票有酒不劳而获的幸福日子 好嘞 “该醒醒了 哥们儿 下午两点半了 检查寝室的来了”哈哈
●希望您能靠这种挂人骂人拉黑人的方式,不仅能提高豆瓣评分,也能顺便提升一下自己的写作水平,祝您好运。作协副主席,社会主义新型农村作家,小镇忧郁青年。人品真特么恶心。
●荒诞的世界,苦逼的小年轻,幽默的我们。
●听问,本书叹为观止,观后一文不值。。。一颗星过高零星没有。。
●垃圾玩意
●借小镇忧郁青年时看到的,成了我读魏思孝的第一本书
●等考完试买来看看。
《不明物》读后感(一):以荒诞为马,以幽默为鞭
这本小说有趣。虽然能轻而易举地看出王小波和王朔对作者的影响,但依然不妨碍这部名叫《不明物》的长篇小说给我留下了颇佳的印象。在作者本人所作的后记里,有这样一段话很能体现这位24岁的小说家的“心路历程”(书面的说法是“世界观”):“通过阅读其他作家的小说,让我更加深信一个道理,那就是世界是荒诞的。至于是如何的荒诞,我不是个理论家并不能解释清楚,但我就是这么认为。世界充满了荒诞,生活到处都是黑色幽默。有些小说的情节就是在我看到真实的新闻事件才有感而发的,这也印证了一句话,小说有无限的可能性,生活远比小说更加有趣。”
同样意义的话,不但王小波说过,马克•吐温说过,连197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犹太作家辛格也说过:“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可思议的。”基于这样的世界观,与热爱思想与西方化知识并热衷于模仿博尔赫斯的作家们不同,与孜孜以求语言的精确性、积极寻求象征意义而行文缺乏逻辑的卡夫卡派作家也不同,魏思孝一上来就写了一些关于爱情的故事。这不是一个理念型或题材型的小说家,我作为一个纯粹的读者对这点表示赞赏。这些故事有的非常好玩,比如小说开头刘骨与李雅婷的相识与恋爱。这个小故事还采取了蝴蝶效应的手法,因为缺少一个避孕套而引发的连环意外将事情最终推入了一个荒诞欢乐的境地,然而恰恰是其中深入骨髓的幽默笔法又让我们嗅到现实的严酷味道,因为“真正的事实,地地道道的事实总是趣味盎然的”。
事实上,对现实世界和人类本身的热爱恐怕才是小说家写故事的根本吧?文学不是由什么时候都把目光集注于自己的作家去充实的,而只能是由把目光投向其他人的作家去充实的。然而写实的手法多种多样,作家们的功力也深浅不一,如何令“幽暗的角色焕发出光芒”,或者说将人物由“平面化为立体”(张爱玲语),写得鲜活而丰富,这是个大问题。“如果作家设法将生命注入人物之中,那么他们,连同作者本人,永远活着。”《不明物》作为一位24岁青年作家的处女作,这方面功力确有不足。但也因此,除了幽默之外,我们看到了作者另外一个突出的优点:他欢愉的文字背后隐含着一种强烈而细腻的感情!“不要小看任何强烈的感情”——即使如海明威那样的硬汉作家也曾经这样激烈地强调过,这种感情不但最能体现作者本人的品质、他对生活和艺术的态度,也往往最能打动读者。
这部长篇小说让我想起了王小波的第一篇小说《地久天长》,我们能从其中看到作者的旨趣,也能看到他的才智和努力,更让我们对他有所期待。
《不明物》读后感(二):青春就像随时发生追尾的高铁
写在前面
首先,我表示我写的东西可能不怀好意,才致使我之前写好的评论不小心被全部删掉不可恢复,这还能怪谁,只能怪魏思孝的气场太强。那可是一篇长篇大论,说没就没,怎能在我人生最后一个暑假的最后一天这般折磨我。可是我不会妥协的。
正文
写下“正文”这两个字让我有点害臊,因为接下来我还是准备继续扯淡。
我已经忘记什么时候答应魏思孝尽早把《不明物》读完的,不过我还是记得我说过读后会写一篇长评。我知道我是个恬不知耻的人,这不是因为其他人有多么高尚使我相形见拙,而是我觉悟性比任何人都高。至于我为什么一直扯淡,如上所说,我准备写一篇“长评”,不管怎么说我到底是个诚实守信的人。
至于我为什么到现在才写下这篇东西,有两个原因。一是每次准备读《不明物》的时候总有很多我想读或不想读的书插足,读完之后我还必须绷着脸写千字文(这世上还有比这个更装逼的事情么?),这样不但打乱了我的读书计划(事实是我的读书计划从来没有实行过),还使我对写评论这档子事产生了能免则免的情绪(这也是我现在不好好写这篇评论的原因之一)。二是,你们看看那些新出版的书,头两三个月瞎嚷嚷完了就销声匿迹,一本书重要的不在一时畅销(权当安慰),而在是否能有“长尾效应”,我这就是来给《不明物》制造“尾巴”的。你看看《不明物》都什么时候出版的书,时至今日还有人以历史性的眼光回顾以及用长篇大论的体裁探讨它,想必它是有不可忽略之处以及可读性的。可见,我还是一个用心良苦的人。
魏思孝让我读这本书其实没安什么好心,他是一个心机很重的人。明知道我即将大学毕业,剩下这人生最后一个暑假的欢乐时光,竟然要我读《不明物》这种惊悚的文字,让我直愣愣站在青春的暗角里不知所措。于是我彷徨了,我这即将踏进社会的“莘莘学子”,明天将要成为刘骨还是马学病抑或杨文菌?***我谁都不想成为。我脑海顿时响起一句几天前魏思孝对我说的话:“你迷茫了。”至今它还余音缭绕,这个没安好心的家伙早就准备抓准时机说这句叫人伤心的话了,他这盘棋下得真大。
我不一本正经写一篇评论的原因还有这本书已经有好些个牛人写了长评,我再继续拾人牙慧就真的恬不知耻。但是几位大侠提出的关于小说的一些问题,我大多数表示赞同,所以没打算细述。但小说的一些瑕疵我还是忍不住再批评(这是一个多么装逼的词)一下,比如小说在逻辑上的失误造成情节前后矛盾(原谅我是个强迫症,一直纠结刘骨被狗咬这一处);还有小说人物雷同,基于我对魏思孝的一点了解,我发现小说中的人物都是魏思孝,个个都特能贫嘴,没有一个是语拙的;最后比较大的问题是主观情绪充斥在字里行间,这很容使读者和作者在阅读或写作的时候受到不满愤怒不屑厌恶等等主观情绪的影响甚至要挟。
读这本书我还是很开心的。语言幽默风趣,虽然幽默有点过滥;情节荒诞不经,这点我十分佩服魏思孝猥亵的想象力。至于许多人说情节失实,我觉得倒可以把它看成一种特色,一种与真实势不两立的对抗,而它所透露出来的问题不正是现实的黑洞么?我看过魏思孝的许多短篇,都写得非常有趣,第一次看的是他的《手指生长旺盛的季节》,我惊奇地发现卡夫卡的影子,虽然我知道让魏思孝“被抱大树”的做法不对,但是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他并非一直胡乱地写荒诞情节,他有自己写作的方向和目标。写好看的小说,这个理由就十分足够了。虽然这本长篇有很多短篇的情节,而且他大部分的作品十分雷同,在风格和人物上面还未能冲破自己设下的樊篱,但是这也是一个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对于前几天他跟我说起“冷叙事”,我觉得下一次看到魏思孝的作品,又应该会是另一番模样了。
《不明物》是一本青春小说,这样说会不会不负责任?但是它确实写了青春的无奈迷惘以及在象牙塔与社会之间的临界线上苦苦挣扎的青年。日子真不好混,但照样得过。那些荒诞不经的情节也许夸大了,也许只是特例,但是小说所要表达的情绪却是普遍的。在捧腹大笑看小说的时候,让人不禁陷入沉思。我们始终患得患失,我们不得不患得患失,我们害怕失败,也输不起。在选择与被选择之间,说不定哪天就会被打回原形。按兵不动不是好办法,青春像一列随时发生追尾的高铁,它快点开或慢点开,都有可能追尾或被追尾,但总不能把车停了不出站,票可是买了的呀。
《不明物》读后感(三):被阉割的《不明物》未删节版亮相
出现在第三章余小烟的一块身体最后
书中:
马学病躲了起来,这多少说明他是个胆小如鼠不负责任的家伙。我所能想到的只有一个原因使马学病躲起来——躲避警方的追捕。毕竟绑架不是偷鸡摸狗这类小事情,何况还涉嫌猥亵女性。关于猥亵女性这点马学病颇有微词,他说我这能算是猥亵吗?我只是看了李汝南的乳房。
汉语中对猥亵一词的解释是:指以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 用性交以外的方法实施的淫秽行为。
我对马学病说这当然算了,其一,除了你母亲哪个成熟女性随便给你看过乳房?其二,当时你手拿凶器,正义完全有理由相信你强制李汝南。马学病觉得自己很委屈,因为从李汝南的职业——女公关来说,陌生男子对她进行猥亵但都没有什么,这就让他感觉很失衡。
我说:“你临走的时候没给李汝南留下钱吧。”
“没有。”
“那你还有什么好说的,你应该留下点钱的。”
马学病说:“我可不像其他男人那样看待李汝南,我对她是动过真情的。”
“我看你是色胆包天吧。”
“不管怎么说,我是不会给李汝南留下钱的,这样我就和其他男人没什么区别了。”
我说:“你没钱才是真的吧。”
马学病含糊地说:“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在警察破门而入这件事情上,让余小烟有些惊魂未定,和一个男的一丝不挂地躺在床上突然被一帮不相干的人围住,说起来这种体验还真是很少有的。余小烟对我说,如果我们早点认识的话就好了,那样我就可以去她的宿舍借宿,不用在这个讨厌的出租房里,也就不会被人破门而入了。
余小烟说,师大的女生宿舍有一段时间管的很松,经常有女生偷偷把男生带进留宿,后来很多单身的女生开始向学校举报,宿舍部门的人才开始严格把关,现在我们师大的女生宿舍连只公蚊子都飞不进去了。
我说:“那你寝室有人带过吗?”“有啊!”余小烟说。
原文:
马学病躲了起来,这多少说明他是个胆小如鼠不负责任的家伙。我所能想到的有个原因使马学病躲起来——躲避警方的追捕。毕竟抢劫不是偷鸡摸狗这类小事情,何况还涉嫌猥亵女性。关于猥亵女性这点马学病颇有微词,他说我这能算是猥亵吗,我只是看了李汝南的乳房。
汉语中对猥亵一词的解释是:指以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 用性交以外的方法实施的淫秽行为。
我对马学病说着当然算了,其一除了你母亲哪个成熟女性随便给你看过乳房,其二,当时你手拿凶器,正义完全有理由相信你强制李汝南。马学病觉得自己很委屈,因为从李汝南的职业——女公关来说,陌生男子对她进行猥亵是很平常的事情但都没有什么,这就让他感觉很失衡。
我说,“你临走的时候没给李汝南留下钱吧。”
“没有。”
“那你还有什么好说的,你应该留下点钱的。”
马学病说,“我可不象其它男人那样看待李汝南,我对她是动过真情的。”
“我看你是色胆包天吧。”
“不管怎么说,我是不会给李汝南留下钱的,这样我就和其它男人没什么区别了。”
我说,“你没钱才是真的吧。”
马学病含糊地说,“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在警察破门而入这件事情上,让余小烟有些惊魂未定,和一个男的一丝不挂的躺在床上突然被一帮不相干的人围住。说起来这种体验还真是很少有的。余小烟对我说如果我们早点认识的话就好了,那样我就可以去她的宿舍借宿,不用在这个讨厌的出租房里,也就不会被人破门而入了。
余小烟说,师大的女生宿舍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时期——允许男生留宿。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的自由意识开始萌发,很多的女生开始和男生交往。但女生宿舍还规定男生不准入内,这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最主要的不便就是没地方睡觉。去外面找旅馆住,一来不卫生二来花费还比较高。有些不讲究的直接就在校园的柿子林野合,这就更不安全了,很容易让人偷看。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多的女生就集合起来联名上书,要求男生可以在女生宿舍留宿。为此学生和宿舍管理部门进行了一次公开的辩论,管理部门不允许男生留宿的理由是,如果留宿的话会增加女生宿舍的运营成本。首先,男生要洗热水澡吧。其次,留宿的话很容易减少床板的使用寿命。经过激烈的争论管理部门的意见是,男生可以留宿,但必须有以下的条件,一,一个女生一个星期只能留宿三人次男生。二,每次留宿要向管理部门缴纳五十元的宿舍建设费用。
我说,“你们学校很开明的呀。”
“比较体恤民情。”
我又说,“可是比如你们宿舍留宿一个男的,其余的女生怎么办,多么不方便呀。”
“没关系的,我们的宿舍都有独立的房间,一个人一个小套间的。”余小烟说,“就是房间的隔音不太好,有次我隔壁屋的女孩和他男朋友,半夜弄得声音可大了,我都没办法睡觉。”
“那你有没有留宿过男生。”
“没有,我倒是想。”余小烟继续说,“后来不知道怎么当地的媒体知道了,就来我们学校采访,这事情还上了报纸的头条,题目是‘师大的女学生五十元一晚’。校方迫于压力就废除了留宿的制度。”
《不明物》读后感(四):千万别买《不明物》这本破书!!!
■ 魏思孝
理由如下:
1,魏思孝竟然写小说,而且还出版啦。这个上学期间语文成绩糟糕透顶,任何文章都背诵不过,作文写得一塌糊涂的家伙竟然好意思写小说,竟然小说还出版,还有没有天理。这个到了高三还不会汉语拼音的家伙,竟然依靠仅仅懂得的二千多个常识汉字写小说?从基本的来讲,笔画超过二十五的字,他就不认识,更别提众多的生僻汉字,丫根本更不认识。一些汉字组成成语他就认识,一拆开他不知道怎么读,不如说康乃馨的馨字,词组温馨,他就会读,读康乃馨,他楞给读成(衣)字。就这种货色,还出书!你要是真的看他这本小说,你会发现里面的字通俗易懂,一点都不矫情。因为丫认识的字就这么多,根本就不认识那些寓意复杂的字。
2,什么黑色幽默加荒诞。这***完全就是个虚(噱)头,这个笑点低到弱智程度的家伙,会懂得什么叫黑色吗,丫就懂得自作多情,从小说的故事情节来讲,黑色在什么地方?不就是事与愿违,充满误解吗,这***也就黑色,生活到处都是这个样子。主人公因为身份证丢了被保安拘禁了几天,这是个多合理的事情,丫都好意思说是黑色幽默。一个大学生因为喜欢一个小姐,把小姐绑架,后来小姐报警靠警察追查大学生,因为小姐爱上了这个大学生。后来这个小姐莫名其妙的死掉啦,这能叫荒诞吗。荒诞在你的思想中就这么廉价吗,你看没看过《百年孤独》?其实他根本就没看过,这个一些列的世界名著都没读过的家伙还写小说,不信你质问一下他,托尔斯泰啦雨果啦鲁迅啦莫言啦等等,他都根本没看过,这说明什么,说明丫是个纯洁到蠢的家伙。
3,说什么对王小波精神的诠释。操,最讨厌这个拿死人说事的人,自己写的东西不行就抱棵大树,就你写的那点破事还好意思拿王小波说事,这完全就是不知廉耻。丫就知道个王小波,世界这么多牛逼的精神导师,丫一点都不知道,什么崇尚自由人独立思考的精神,他都统统的不知道,只能靠被王小波简而化之的皮毛东西搞的自己好像都晓得似的。可你能说些什么,这个十八岁才开始看通俗小说的家伙,你能相信他的肚子有什么值得称赞的东西吗。根本就不可能。
4,说说《不明物》这本小说的整体构成,说实话,我读起来真的一点兴趣都没有啦,只能面无表情的看,内心一点波澜没有。我只能说,这本小说写的很糟糕,语言乏味,没有点景色描写,阳春白雪之类的更是没有,从审美取向来看,真的是不足一提,就连***一点小清新都没有,小资有没有?没有,青春文学常有的爱的死去活来的爱情有没有呢?操,***还是没有,真是搞不懂你这本号称是青春文学的小说,到底写的是什么破烂玩意。
5,这本《不明物》写的如何糟糕呢?就连作者的老婆都看不下去,语言颠三倒四,就***不能一句话把事情说清楚,翻来覆去,东拉西扯,你玩什么小聪明呢?你以为这样读者会跟着你的文字读进去进入什么小说迷宫呀,你***以为自己是博尔赫斯呀。就这样,还好意思在封底说什么把这本书送给我,你这是侮辱我呀!!!
6,别***说自己的书里有批判现实的东西,钓鱼执法,警察滥用私刑,这些事情天天都有,这是我们的生活常态,这算***哪门子批判,有本事你来点狠的,就这么不痛不痒的嘲讽现实,你好意思说什么批判现实吗,你***在这个和谐社会你来点赞美的呀,这样入作协还容易点,作为一个无业游民,你好歹也为自己的生机考虑一下吧,丫一点责任感都没有。
7,魏思孝。就看这个名字,太***龌龊啦,写的东西和名字还真天衣无缝。从小说的整体叙事来讲,完全是对叙事的把握失控,小说情节东拼西凑,在小说的结尾完全不知道该写什么啦,只能草草收场,对于文艺青年的生活描写一塌糊涂,根本没把现实生活中的经历详细的描写出来。没办法,他就是个才疏学浅的家伙,第一次写长篇搞成这个烂样子。
真想不出来,向什么人推荐买这本破书!就这本书还定价二十多,这***不就是明抢嘛。二十多块钱呀等于一盒避孕套一颗应急避孕药呀,我***花二十块钱还是割点猪头肉吃,吃了还能长膘。用这二十几块钱买两盒烟还能排解内心的忧愁。二十几块钱是十卷卫生纸一卷卫生巾呀,你这破书纸张这么粗糙吸水性这么差,擦屁股都得痔疮。
这本破书,作为垃圾,我只能呼吁环保人士,购买这本书然后烧掉,就当是处理垃圾!!!这篇文章的题目更应该是《环保人士必须购买<不明物>》!!!
备注:抛砖引玉。赞美的文章呢?
魏思孝
2011-3-7
《不明物》读后感(五):在不明处走来走去——漫谈魏思孝及他的第一部长篇《不明物》
在不明处走来走去——漫谈魏思孝及他的第一部长篇《不明物》
魏思孝终于把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不明物》寄过来了,从他说即将出版这部小说到这部小说的出版,已经过去半年时间了。可见在出版的过程中颇受波折,个中原因无从猜测,而在此期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
快递送到的时候我刚从所住的小区里走出来,我是在外面签收的这本书。拆开之后我看到了这本书令我一直嗤之以鼻的封皮,为了能最大程度卖出这本书,他们竟然把封皮做的像非主流的电脑桌面,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封皮上还画着一双球鞋。这让我不由得产生了封面设计者是个90后姑娘的想法——这仅仅只是我的想法而已,如果有所出入请勿见怪。好在这封皮的唯一可取之处是前后扉页上的两个寓言式的小故事。这是作者擅长写的东西,看的我哑然失笑,他把这这个小故事分别称之为“英雄梦”和“英雄梦的破灭”。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感觉,也许有的人在死之前才能感觉到,但他总会感觉到。当然一定会有人感觉到却不愿承认,这就另当别论了。
撕掉封皮之后露出了简洁的白色封面,这让我对封面设计者产生了一丝好感——stop,关于这本书的封面就谈到这里,一定有人会奇怪为什么一篇书评光是关于封面瞎扯了那么多,这是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只能对这本书的封面指手画脚,而对于这本书的内容,恐怕我永远都不会知道的太多,或者说我根本就没有必要知道的太多。
我沿着公路边走边看这本书的内容简介,作者惯用的讲故事的方式又在我眼前得以重现。在这个时候我路过了一座桥,我时常从这座桥上走过,但这次我意外的发现这座桥下的水出奇的清澈、出奇的蓝,也许是因为春天到了吧。空中传来隆隆的轰鸣声,我抬起头,看见一架飞机从头顶飞过。以往的这个时候我都会随口唱一句“飞机飞过天空”,这次也没有例外,就在我重复这句歌词的时候,发生了一个意外,我竟然不由自主的把这位好友的小说扔下了桥。白色的书迎着风发出哗哗的声音,落在了清澈的水里。缓慢的水流载着一个青年作家局部的思想渐渐远去,我想,《不明物》终究还是要漂向不明之处,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它就这么发生了。
一路上我拼命逼着自己为刚刚的行为做一个合理的解释,在排除了大脑短路、行为艺术、行为不受大脑支配等一系列可能之后,我想到了一句老话:读一本书就是和该书的作者对话。这句话在很多时候我是赞同的,所以我决定将它勉强用在这里。我时常和魏思孝聊天,甚至还专程去找他玩过几天。我相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很了解他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他对这个世界未来的希冀,我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一个人的艺术作品无非是他局部思想的放大,当你有机会和此人面对面之后,那么再看他的作品,无非就是感受他技巧上的表现了,这个有时候很重要,但有时候它会变的很轻很轻,至少在我看来,我更喜欢一个作品最根本的东西。
由于对于这本书知之甚少,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我已经知道的太多。所以我想谈谈这本书的作者。魏思孝是我在网上结识并成为挚友的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此人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对文学的执着和虔诚。用他的话说是自己除此之外一无所长,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是因为他太喜欢这个了,所以无形中导致他对此之外的事物提不起兴趣。他总是不厌其烦的提起王小波对他的影响,他对王小波的迷恋也可以看作是他对荒诞形式的迷恋。尽管我认为王小波在很多时候并没有这么荒诞,可以说在魏思孝的作品中已经把荒诞发展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甚至有些时候已经变成了为荒诞而荒诞,像《奶牛》、《机械恐惧症》、《失语症》这些作品的诞生,都是在那个时候写出来的。这个时候我有点担心他写作的方向,也许我这是杞人忧天,但至少我是这么想的。在王小波的小说里,虽然大多是荒诞的表现形式,但褪去荒诞的外衣,他着重表现的还是自己身处的时代,他虽然一再强调小说要有趣,但在有趣的同时他还是在剖析自己和自己周围的环境,我想这个魏思孝比我会更清楚。
好在那个时期延续的并不是很长,在《机械恐惧症》不久他就写出了《列车员还在求救的路上》等一系列短篇,这些作品中有很多让我忍不住击掌称赞,看来我当初的担忧都是多余的。
魏思孝给我的印象是他不太喜欢与人争辩,但他在心里又会有很多思考,他对文学一丝不苟,并不曾间断的写着,这些都具备成为一个优秀作家的潜质。我为结识他而感到高兴,毕竟因此我就可以不用看他那些长篇累牍的小说而感受到他小说所要传达的东西。了解一个人永远比了解一个人的某个作品重要,我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也许李银河可以为我这个观点作证,在与王小波结婚之后她就很少再仔细看他的作品了。当然,如果你不认识作者本人,那就赶快买书看吧,不然你一定很错失很多,这就是为什么我仍在不断读书的原因之一。如果我熟识卡佛,我发誓我肯定不会这样一篇不落的读他的作品,但现在,我只能这样。
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他们偏居一偶、他们愤愤不平、他们四处游荡、他们无处安身,他们不满于现状却难以改变(我也是这样的家伙),魏思孝在很多时候讲述着这一群人的遭遇,但看到出来,他并不甘于成为这其中的一员。
郑在
20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