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 2020-07-07 08:13:54  热度: 240℃ 

点击全文阅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是一本由陈燊 编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1245图书,本书定价:71.00元,页数:201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精选点评:

●北方译文风格…

●这一家人除了老三,就是不作不死的典范啊,可是我跟伊万真像,三兄弟合体就是行动版贾宝玉,佐西玛长老叫阿辽沙去生活,就是僧道要宝玉去历劫,可是由色入空看上去要顺理成章的多,还有红楼梦那五彩斑斓的世界真的要好看多了

●「报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中又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快!快!快把所有无神论者都抓起来!」

●我喜欢这个作家

●关于“良心”的最惊心动魄的文献(甚或是心理学上所谓“暴君化的良心”)。永垂不朽的天鹅之歌。

●凡作恶的,都憎恶光明

●有三说三:1,如网友所言,臧仲伦先生的译本是陀翁作品的“御用”中译本,严正推荐。2,我觉得,这本书一定要和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对读。3,我不喜欢阿廖莎。阿廖莎只是一个符号,一台电话,而已。

●陀老之深邃只需重读再重读。

●这是本奇书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读后感(一):就这样子的

看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有很多不服气的地方

我没有去思考很多问题,

我只是接收他的创造,

然后 想着这个创造符合自己的审美吗

有时候默默纠着 说 应该如何如何

我是个完全的理想主义者 现在我如是想.

脑袋晃散的想着,是如何构造所有情节的呢?

我真的很想要这种能力

我很想为我的奶奶写一个故事.

我很想编织起奇奇怪怪的梦境,

这个时候就想到陀思妥耶夫斯基

如果是他就好了.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读后感(二):天路历程1/2,并不是乱码

“我要给我的主人公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立传...”,作者开篇如是说。这一年,阿列克谢(即阿廖沙)二十岁。

按照作者开篇的叙述,最初的计划是正、续两部,间隔十三年。而我们所看到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就是这13年前的那一桩“弑父案”,是为正部。

那么,是谁杀死了老卡拉马佐夫?凶手招供之前,永远没有真相。

青年阿廖沙的心智就在这一年,因为一位老者的离世,豁然成熟。他以慈爱和宽容,带给一群少年以启示和慰藉。

在“弑父案”审判的经典对决中,卡捷琳娜临时翻供,被告流放的命运在劫难逃,卡捷琳娜也因此背负一生的自责,永远无法为被告、上帝和她自己所原谅。

由于续部未竟,自然有读者大吐苦水抱怨主人公阿廖沙的戏份过于薄弱。天路历程走到一半,作者撒手人寰,让“正传”没有机会上演。

鉴于本书对《圣经》的海量引借,由此推断,续部里面阿廖沙的命运,将会极似公元33年那人的故事,“正传”将在主人公33岁的时候结局,阿廖沙没有复活的技能,所以,他要么死去,要么在被判以极刑后遭遇特赦,如同很多年以前,面对行刑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

可是,这天路历程的后一半,无人能够猜测!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读后感(三):人类创造上帝,而不是上帝创造人类

《卡拉马佐夫兄弟》两册加起来近千页的恢弘巨作,尽管人名冗长多变,好在人物并不庞杂,主线也脉络清晰,始终围绕卡拉马佐夫这一家人及其周围人物开展,所以读起来并不费劲。卡拉马佐夫三兄弟,老大米嘉代表享乐主义,勇敢求爱却又自私,所谓的道德败坏,老二伊万代表理想主义,批判和嘲讽上帝的存在,所谓的忤逆反叛,老三阿辽沙代表宗教主义,虔诚而又富有爱心,是一个人尽爱戴,集大美于一身的人。而父亲老卡拉马佐夫,则是一个放纵淫欲和耽于低俗享乐的毫无优点的人,作为一个父亲又是不尽责,甚至是有违伦理道德的。

在上帝看来这就是最为公道的道德评价,盖棺定论,毋庸置疑。

然而道德评判标准哪有上帝视角,无非是人为的约定俗成,有些甚至有失偏颇。在小说的开始阿辽沙深得读者的偏爱,可渐渐地感觉他缺乏独立的思想,总是活在教条之下。随着情节推进,伊万这样一个颇有学识,又有思想,敢于与权威抗衡的人也令人怜爱。直到案件发生,将米嘉的行为思想暴露于世,才发现他其实真实得可爱,虽然劣迹斑斑,但掩盖不了他勇敢,执着的光辉。所以人性之复杂,并不能单纯的评判,这个老父亲简直十恶不赦,令人痛恨,可缺乏教化的他也只是悲剧时代的畸形产物啊,上帝才是不公允之人,为何将所有凡人玩弄于悲喜命运之间呢。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读后感(四):短评写不下了但是我又不想写书评气死我了

★★★☆ 读完之后失望大于期望,我本来以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会对于宗教信仰本身的内涵和对于行动的指引作出理性深入的诠释,但是佐西马长老的临终教诲充满了循环论证和概念的外延与反复,伊凡选取的例子又过于极端。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的表现,我认为这正是其自身矛盾的写照:宗教作为个人行为的道德导引和价值取向与对于宗教的理性怀疑并不矛盾,正如后来的律师为米佳作的辩护所言;但是当宗教上升为一种政治上维持社会关系的工具时,此时宗教的意义与对于个人行为导向的意义是相互背离的,反对社会主义者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并没有认清这一点,在全书中也仅仅是从个人的案例出发为宗教所辩护,事实上我想看到的讨论反而是后者。场景的过渡和视角略显单一重复,前半部分好像阿廖沙在接任务一样,后半部分才有了叙述视角的转变。前半部分的铺垫有些冗长,我是在米佳开始“行凶”后才对剧情产生了兴趣并加快阅读速度的,比较慢热吧……最后的审判有点兜不住的感觉,我有些想不通斯梅尔加科夫为何要自杀,他应该是算无遗策的,仅仅为了把伊凡逼疯就自杀不符合他的人设。拉基京承担的角色身份和作用有些过于集中了,是个招手即来的负面角色,印象甚至不如检查官、斯穆罗夫深刻。全书最喜欢的是斯梅尔加科夫,他的行为自始至终都为自身认识所决定的理性所指引。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读后感(五):真的勇士

霍金的大设计说宇宙就是一个免费的午餐,宇宙爆炸是随机事件,而不是上帝之作,没有上帝,苍穹之上是自然法则。不知道为什么,看完之后心里非常难受。虽然我不是基督徒,甚至都没有完整的读完过圣经,还是接受不了没有上帝这个观念。

我想起那次去欧洲游,导游安排我们去巴黎圣母院,进去以后刚好有人在唱赞美歌,就是大家站立,一起唱歌吧。我点了一根小蜡烛,站在唱歌人的后面,突然就被那歌声感动了,当时我想,人类还是有救的。上帝就是这么走进我的心的。

看完霍金的大设计,有种力量驱使我去看了卡拉马左夫兄弟。老陀的书总能唤起人类心里最崇高的感情。看的时候一直在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人类是有救的念头又从头脑中冒出来了。如果没有上帝,心中没有那股崇高的感情,可以创作出贝九吗?

黑塞评论的老陀评的很好,他说,老陀向我们显示了不同于死亡的因素,即另一种现实,另一种本质:人的良知。尽管人类生活处处有战争和苦难、卑辱与伪善,但总是还有另外的东西存在,那就是人面对上帝的良心和能力。即使良心也许会引领我们穿越痛苦和死亡的恐惧,导致不幸与罪责,但它终究会使我们摆脱孤独而无法忍受的无意义状态,使我们进入与意义、本质和永恒的关系之中。

书还是去年在北京出差时,在百草园买的,买回来后一直没有勇气翻,两后本,很大的一座山。很庆幸,今天能翻越这座大山,虽然书反映的是上个世纪俄国社会的面貌,但它塑造的三个兄弟,特别是大哥,还有格鲁莎,他们的灵魂启迪着我,将伴随我走过慢慢长路,去做直面生活的勇士。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