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米海尔》的读后感大全
《我的米海尔》是一本由[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米海尔》精选点评:
●我是一个真实的人,米海尔。我不是你心目中的臆造品。
●“毁坏你的,使你荒废的,必都离你而去。”——《以赛亚书》/看完四年,想起就会心痛,加一星
●第一次读奥兹的书。这明明就是一个文科女和一个理科男的悲伤故事。sigh
●人要用极端的偏执去理解生活的话,只能让生活越来越糟。且行且珍惜吧。
●所有人都得到尷尬又理所當然的諒解。
●严重怀疑《天才的女友》有关莱农的婚恋参考了这本书。不过奥兹的文笔真的很好琐碎细腻的笔触对人物内心的揭示,常常会让人倒吸一口冷气,总有被触及之感。
●奥兹的闲笔很多,又其实不闲。大学肄业文学女青年与朴实无华工科经济适用男的结合,古今皆宜
●和中国古代男人写闺怨词一样,奥兹的《我的米海尔》中,女性情绪全是向壁虚造,矫揉造作,充满神经质的敏感。幽微氛围原应小心呵护,实在没必要时刻与耶路撒冷的壮丽搅在一起。
●十几年前读过,故事简单干净,就像我记住的那句话:玻璃必须保持透明,别无他求。每次犯感情洁癖就想起这句。
●看奥兹的耶路撒冷,总是想起天竺葵盛放,夜里胡狼嚎叫,在带院子的平房里的主角们揣测以色列的未来,自身的爱情和小团体的密谋,英国“龙”号驱逐舰的离去和政治背叛,这本的背景和《莫称之为夜晚》《恶意之山》有些类似,男主地质学家和女主文学爱好者两种思维的缠绕,情感,日常生活(孩子出生,父亲离去,战争及生病)
《我的米海尔》读后感(一):我的,你的,我们的
每个人都是单翼的天使,没有了恋人的拥抱,便只能用残存的翅膀飞翔。伟大的奥兹用一个女人的私语,吟唱着我们共同的情感和生活。这是一场哀伤的阅读,内中还有些莫名的欣喜:写的是他吗?写的是我吗?我的米海尔,我的青春,我破碎的自己...献给米海尔,献给生命,也献给你。 “我之所以写下这些是因为我爱的人已经死了。我之所以写下这些是因为我在年轻时浑身充满着爱的力量,而今那爱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
《我的米海尔》读后感(二):耶路撒冷,这四个字足够让我痴迷
我的米海尔,一个恒古的话题--爱情与婚姻。
但是,故事发生在耶路撒冷,就不一样了。耶路撒冷,口中仅仅滑过这四个字就足够让我痴迷了。
OZ笔下的耶路撒冷,苍老,阴郁,充满异国的神秘,激发起我无限的好奇,遐想,神往。于是,百度了有关这个争议多端城市的历史,图片,甚至包括旅游攻略和气象条件。地中海气候的耶路撒冷,可一点都不冷呢。
跑题了。
作为一个过来人,汉娜的所有感情都能理解。看来,平淡的日常婚姻生活,没有国籍民族时代之分。但是汉娜极端了。所以,远离女文青。
佩服OZ细腻的文笔,喜欢他的写作风格,特别感谢钟志清的翻译(不得不说,我对OZ的 兴趣已经外延至译者钟志清)。
接着看OZ的“爱与黑暗的故事”。一本激活下一本。
《我的米海尔》读后感(三):在婚姻中逐渐枯萎
文中对政治和宗教的隐喻颇深。但是真正让我触动的还是汉娜的内心世界。
汉娜的内心世界颇为丰富,是个有着莫大激情和浪漫情怀的女子。虽然他的丈夫对她很好,对她百依百顺,诸多包容。虽然汉娜也是爱着米海尔的。
可是这份爱,因为米海尔和汉娜本质上的不同,使得他们无法真正走到对方的内心世界,使得他们的婚姻生涩而干瘪。
米海尔并不真的懂得汉娜,他是个典型的理工男,满脑子的论文,满脑子的家族荣耀。他的不懂得,加重了汉娜对现实的排斥与抗拒。因为无人懂,因为无人真的摸进她的心扉,她被自己的孤独和激情折磨到近乎疯狂。但是现实终究是强大的,现实将她唯一的那次有可能走向婚外情的小浪漫彻底浇灭了。她的激情终究是只能走向枯萎。
她终究是爱米海尔的,她终究是没有勇气和力量改变什么的。只是她和米海尔的爱浮于表面,只是她的内心空旷而寂寥。只有剩余的些许激情还会跑出来折磨着她,打扰着她平静的生活。
汉娜最终总会安静下来的,她终归会彻头彻尾的安静下来。她曾拥有的激情,她曾怀有的浪漫情怀,终归会如她一般枯萎下去,落尽尘埃。
如果没有米海尔?如果没有这样的婚姻?汉娜又会有怎样的人生?
已然是无法想象的事情了,她已经不再能够离开现实,不再能够离开米海尔,也不再能够离开分给她的那份婚姻。
《我的米海尔》读后感(四):这哪是我的米海尔,这分明是我的2018...
最开始读奥兹是2017年,无意中读了《乡村生活图景》,惊觉我草太牛逼了,轻描淡写几句,就把我拉进故事了,每个故事都有强烈的似曾相识的感觉,,,
不想这种四层相识的感觉会延续到下一本书,而且成真了,我草是谁给我下咒了吗
2018年,我和我的的初念,恋爱7年,结婚3年的对象,的感情,成了一坨狗屎,各种细节突破了想象力的极限,无法也不便用言语描绘,,,2018年,妈妈由于心血管疾病,几度住院手术,我成了ICU门口的常客,但最终还是没能撑过2018,,,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
2019年,当我一人在外出差,在酒店读完《我的米海尔》,我发现tmd这不就是写的我自己吗
当读到“我之所以写下这些,是因为我的爱人已经死了,,,(那时还未警觉);
当我到米海尔和汉娜初次在校园邂逅,,,
当读到汉娜为米海尔玩弄咖啡勺的细小动作而倾心,,,
当读到汉娜与米海尔在周遭不太看好时结婚,,,
当读到米海尔像个傻叉一样伏案写论文工作,,,
当读到感情逐渐平淡,汉娜疯狂购物米海尔欲言又止时,,,
当读到我也忘了是米海尔还是汉娜出轨(有区别吗)时,,,
当读到两人同床异梦,用身体刺激寻求短暂安慰时,,,
当读到米海尔父亲病逝时,,,
当读到,,,
我TM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了,,这哪是什么米海尔,这分明就是写的我啊,,,
当我再我翻到书的第一页,才发现,原来我的爱情已经死了,我的爱人已经死了,我可能也死了吧,,,
可是现实不像小说,我还在这个漩涡中,我没有拆散家庭的魄力,也没有重建感情的激情,,,
书籍你给了我回忆,也请给我答案吧,,,
《我的米海尔》读后感(五):包法利夫人必须去死
一个面对平稳日常生活,总以幻想中的绝望为武器相抵抗的女人,最终将家庭生活导入真的绝望的故事。一个类似《包法利夫人》的故事,却并不比《包法利夫人》写得好。
“玻璃必须保持透明。别无他求。”反复出现,似有深意。
可惜汉娜眼中的世界也好,米海尔也好,终究是个巨大的幻觉。这幻觉绝非一块透明玻璃那么简单,而是一枚玻璃球。没准儿里头还有两条相缠的螺旋。
但她始终是把它当玻璃看的。
这种平面的视觉,跟隐含作者本人的球面视觉相对照,就形成了对爱情饥渴症的俗套故事的反讽。又不完全是反讽。有着强烈的认同和悲悯在。
十几年前读到这个故事,惊讶于它的琐碎、感伤主义、女人气。一切都过度。那时我是个多么男孩儿气的高中女生。如今我深深同情。
奥兹用希伯来语写作,他代表着节制的语言,小心的修辞,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选词困难症,以及耶路撒冷历史般苦难深重又高度纯净的写作,玻璃般透明。
以女主人公独白为叙事声音,冒着包法利夫人附体的危险。如此可以拓展联想到很多人。比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那个我们无比熟悉的,弥漫在我们周围的女人们的原型。
必须杀死包法利夫人吗?在这个故事中,作者再次用绝望杀死了她。
包法利夫人必须去死。这是所有以他者欲望为欲望的带着空无的个体性行走江湖的主人公的必然结局。
除此之外便没什么可说。有一段写得不错,值得摘录:
米海尔和我下楼到院子里抖床单。我俩得稍稍调整动作,一起用力。灰尘扬起。
接着,我们叠床单。米海尔伸开双臂向我走来,好像突然要拥抱我。他递给我两个被角。又退回去,抓住另两角。伸开双臂。朝我走来。交给我。退回去。抓住。朝我走来。交给我。
“够了,米海尔。我们做完了。”
“是的,汉娜。”
“谢谢你,米海尔。”
“不必谢我,汉娜。床单属我们二人共有。”
谨以此纪念一个不相信矫情的高中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