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早训练孩子的大脑
我一直提倡儿童的早期教育。早期教育中无论是选学习音乐还是选学习其他知识,这种选择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不管学什么,一定要尽量地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学习知识就是训练孩子的大脑。
据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发育过程是一种适应环境、对环境产生反应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发展变化中完成的。
不少人都持有这样的观念:认为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人的而大脑的灵敏度也会随之有所增强。但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我的观念是:人的能力的增长是由于不断培养了新的能力而形成了的,并不是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得到的。
如果我们把人的婴儿期作为一个起点,那么这种适应环境的灵敏度实际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退的,对于适应的速度,情况同样如此,
换一种说法,无论人是否有能力发挥,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慢慢适应了环境,并为这种适应做好了准备,这在生理机能上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在大脑发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大脑的感应度最强的阶段,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应度就像是绷紧了的弦,要慢慢松弛下来一样,他也会逐步减退,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极力主张教育开始的越早越好。
李军有两个孩子,我并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李军非常地疼爱大儿子,而对小儿子却总是冷眼相看。总之这位父亲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完全没有一碗水端平。这样一来,大儿子在家中的地位似乎是至高无上的,跟掌上明珠似的,完全是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下成长的。
正因为大儿子很清楚父亲对自己的宠爱和弟弟的被冷冷落,所以他自己也觉得处处高人一等起来。
转眼,两个孩子都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大儿子由于从小被溺爱,根本不愿接受任何的约束和管教,只是成天向父亲索这要那的。由于对大儿子的“疼爱”,李军完全没有意识到不应该这样,依然一味地迁就孩子,大儿子想要什么,李军就给什么,大儿子不想学习,李军虽然明知不对,却放任自流。
小儿子由于没有能够和哥哥一样平等地享受到父亲的特殊待遇,从小就只能独自玩耍。他时常独自坐在院子里观察周围的事物:小鸟为什么会飞?花儿为什么有时开放有时凋谢。对于这些问题,他常常陷入苦苦思索之中。这些问题,那些简单的,如果他能自己解决的,他总是力求把他弄明白,深奥不懂的,他就像别人请教,也一定要把它搞明白才肯罢休。而他请教的人中,竟然不包括他的爸爸,因为他的爸爸总是显得很忙,没有闲工夫和他在一起,更无暇顾及他的十万个为什么。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思考中,小儿子得到了求知的快乐,渐渐地,他喜欢上了读书,喜欢上了画画,也喜欢上了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时光似箭,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大儿子仍然在父亲的膝下撒欢,仿佛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而那个没人搭理的小儿子却在父亲不知不觉与不闻不问中自己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面对父亲对小儿子的冷落和对哥哥的宠爱,小儿子并不觉得很羡慕,也不为自己的遭遇的冷落而难过。相反,他觉得很自由,很快乐。由于小儿子的聪明好学,他虽然在家里处于弱势地位,但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中都非常地受欢迎。而大儿子,虽然在家里受宠,是家里的小皇帝,但在学校里,情况却大不相同,他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在学校荡然无存
直到这时,李军才发现自己认定是个天才的大儿子其实没有什么才能。相反,被他冷落的的小儿子在学校中表现出了超人的才华。
当大儿子还在吃力地学习入门课程的时候,小儿子已经自己学完了一年级的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核。
第一学期还没完,小儿子已经跳入二年级了。
一年以后,当大儿子还在为期末考试发愁的时候,小儿子已经又顺利地升入了三年级。
两个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那备受父亲宠爱的大儿子,最终在学习的重压下,被糟糕的成绩和他人的嘲笑打垮了。而那个一度被忽视的小儿子却在被别人称为天才。
在这里,我并不想议论李军的是是非非,而是想通过这个例子来说明:为了发展孩子的智力,必须尽早地训练他们的大脑。
李军的大儿子由于有着父亲的特殊宠爱,这使他沉溺于温暖的父爱中而无暇顾及和思考周围的世界。另一方面来看,在父亲的这种过分的保护和照顾下成长,哪个孩子能有从小独立思考的机会呢?
正因为如此,大儿子的大脑没有得到尽早的训练,导致他在进行入学校后思维跟不上旁人的灵敏,他的学习成绩不如他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小儿子由于备受父亲的冷落,迫使他很早就开始运用脑子来思考周围的人和事。虽然他在家中不那么幸运,但这是这种不不行为他的将来到来了好运,因为他的大脑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训练。
由此我们可以出一个结论:即使是同父母的同胞兄弟,如果在早期教育中,他们的大脑所受到的训练程度不同,以后他们的人生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说,尽早地训练孩子的大脑是一件非常迫切的事情,这关系着每个孩子的一生以及一个国家的、一个民族的未来,难道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