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戏梦人生》读后感锦集

时间: 2021-06-04 15:41:29  热度: 315℃ 

点击全文阅读

《戏梦人生》是一本由巩宝荣(网名三错)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49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0年6月,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戏梦人生》精选点评:

●观影量少的人读起来很痛苦,但不失为一本香港电影的索引书籍。

●不一定人人喜欢,但确是用心写的文字,很特别的好书,值看。

●如此冗长乏味,罗列条目简述剧情的影类书还真是头一回读到。书后列的参考书目90%本人也读过,当然先说咱没那本事出书,但是作者基本直接引述原文,毫无将之精华吸收己有的做法也确实高明不到哪里。

●当参考看看还成

●读读就算了。。用词过于华丽,哪里看得到现实呦!

●这是由一个酷爱电影的人写出来的,全书只有八个部分但是却精彩~~

●丰富

●新瓶装老酒

●这是真的影评,值得一看。

《戏梦人生》读后感(一):午后遐想:三错的时空

午后遐想:三错的时空

易木晨

坐在图书馆里,读着三错的《戏梦人生》,突然就有了清冷忧伤的感觉,按三错的话,那是独属于都市的“小资情调”在泛滥吧。——爱看三错的文字,因为他总是能以感性的笔触,把理性的精神阐发涵纳到极致——清灵灵如飘逸的风,深沉沉如静冷的水。三错是一个文字和影像的高手,一如他的书名般,他不但能将影像照进现实,诉说尽光影世界里的万千情愁,更难得是他竟能将这份缱眷情怀,保留到天荒地老。那种欲说还休、欲语还迟的心境,一如朋友家陈酿的酒,明明白白摆在你的面前,却还是只有他自己才能解悟得最透。不管漂洒在纸页上的隐密何种风味,何种风情、何种心境,有一点无法遮掩,或许三错更不想修饰,那就是相爱的人之间,真的不是相互怜惜就可以彼此理解,也真的不是彼此体贴就可以真的相互慰藉。人世间的这份孤独与清冷,注定了是人们永远无法践足趟过的河流,寒冷到绝望,冰冷到刺骨……

或许,对于三错来说,小资的情调注定了只能属于高楼林立的都市,荒僻的小镇没有那份不经意间雕琢出的心境,也没有那份酝情酿雨的空间,说白了,朦胧的美也是需要代价的,潜藏于都市人心头的那份无法言表的心事,只有在光影的时空里,才能如此纯净和美好,不是不爱,也不是深爱,只爱那么一点点,却又总是在梦回时刻,刺得你的心流血,再不能忘记……一如《阿飞正传》里的那只无脚鸟:不知疲倦地飞着、飞着……,唯有死亡的瞬间,才落地一次,却完成生命中最庄严的祭礼。这就是都市里的小资情爱吧!这就是都市里的小资——如你我般,呵护尊严,呵护时光,呵护生命密码般,看护自己心灵领空的那份纯洁和纯净的真正用意吧,我们追求幸福,却迷离惶惑于现实的无奈,在恍惚的光与影里,三错帮助我们读出了另一个我的存在……绚烂多彩,一声叹息

三错的文字是华丽典雅的词语所无法概括的,他的文字属于迷离惶惑的鬼域,永远充满了不定方向的张力,看似逼紧了、收缩了、拢起了,走进去却又发现总是另外一个天。心到自有神知,三错的文字是可意会却难言传的,他有学者的严谨,却没有学者的酸腐,他有学者的睿智与宽广,却没有学者的自以为是、术语横陈和陈词滥调。三错让我们明白,原来电影也可如此多情地去解读,原来电影也可以如此生动地去表达,原来电影也可以如此气息地去玩味,电影原来不是另一个世界,电影原来就是我们简单的、幸福的梦想和生活。生活原来也不只是时间的灰,而是也可以开到姹紫嫣红,也可以开到烟花绚烂,也可以开到沉醉如斯……这就是三错,这就是三错《戏梦人生》中,洋溢着温暖和情爱的文字,这就是三错“戏梦人生”文字中,游走着的都市和你我。迷醉在光影年轮里的我的成长时光,迷醉在北京街头的我的午后阳光……

《戏梦人生》读后感(二):影 字 书

影 字 书

文暗地妖娆

错错错历时三年多,终于出了自己的书——《戏梦人生——影像照进现实》,书拿在手上浑甸甸的,只得拿八部电影,八个导演做引子,不似偷懒的影评结集出书,完全是积沙成塔的耐性与毅力。粗略翻了几页,果然文字极为厚重,都是值得信任的文章。顶佩服三错对华语电影的热情,从网易电影论坛里结识开始,他就一直保持这份诚意,华语片再好再滥,都会保持关注,相形之下,我总为自己的心猿意马感到惭愧。后来我跟叶小凯说,能像三错那样闷头三载,给自己一个交待真是太不容易了,然后互相取笑对方是懒鬼。常年有人讲我勤奋,要不然哪能写那么多博客文章?殊不知写博最偷懒省事,既不用担心错误连篇,又不必为读者负责,还能想写啥写啥,除了避过“敏感词”之外几乎可以无法无天。但一旦是书,就要担负责任,为自己,亦为他人,因此在那么多写影评的朋友里头,三错的创作态度我最为欣赏,谁不会拎几篇以前写过的旧文章出来改几个字,收拾收拾就变成书了呢?三错可是为书而书,写得认真,写得严谨细致,可从中汲取养分的。要想把评论写得不垃圾,在国内实在太难了,三错居然能做到有水准有高度有质量,我可不是惊讶一点点。

《南极料理人》真牛逼,我讨厌赞一部喜剧片牛逼,可《南极》就是配得上这个词。首先题材牛逼,这电影放在国内也百分之一万过审,可就是没人想得到把八个人放到一望无际的冰川上整天吃饭这种故事,我如果向一个老板推荐这电影,都不知道怎么开口准确描述其中的亮点。其次导演很牛逼,在戏骨芸集的电影里,导演要做到牛逼似乎很容易,其实并不容易,很快他就会被演技派们的光芒淹灭,但冲田修一没能成为死人,他把电影处理成闷骚的喜剧,你会笑,因为片子古怪,你会笑,因为这个有趣的环境的确会萌生诸多荒诞的情绪,但在那样的地方,厨师才会显得独一无二,珍贵且有权威。最后《南极》牛逼在气质上,尽管有八个人,但还是很孤独,这份孤独感从头到尾都不曾烟散,一直牢牢擒住人的心头,喜剧果然是把悲剧放到哈哈镜面前照出的影像啊!

《岁月神偷》也看了,画面的绚丽程度,情感的渲染程度,都饱满过头了。听说是罗启锐自己的童年故事,所以做得特别用心。看出来了,就是旧香港版的《血疑》。不过任达华的表演让我挺感动,他在里边有点像王学析,估计王学析演个忠厚老实的老爸,也是这样的,原来香港人演惯了狠角色,偶尔换个口味用上主旋律的演法,果然就拿了金像奖了。吴君如在里头我特别喜欢,因为不像,怎么演都不像那种能干的平民之妻,正因为不像,演起来才有隔离感,反而显得真了。还有演富家女的蔡颖恩,真像十八岁的杨采妮啊。

都看到了吧?最近我的博客显示有点不对劲,自动排版了就不显示了,怎么整怎么别扭。幸亏不影响发送,只是每次都要手动敲键好麻烦,我又这么懒。也罢,宁愿少写博,多花时间看书看碟罢。

(妖娆姐姐是在网易“我爱电影”论坛认识的影友,对于电影我俩都有最单纯的热爱,但现实中却是不大一样的人,而这本书恰恰是关于现实的。所以,她只言片语中的肯定,令我很欣慰。)

《戏梦人生》读后感(三):《戏梦人生:影像照进现实》:献给所有热爱电影的人…

《戏梦人生:影像照进现实》:献给所有热爱电影的人…

文三错

由我著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戏梦人生:影像照进现实》一书正式出版,即将在全国各大书店上架。

这是一个做了1300多个日日夜夜的梦。梦醒时分,我却不知道想说些什么。

这个梦,实在实在太漫长太辛苦。

近几年,我每天晚上都会做梦,天马行空,千奇百怪,五彩缤纷,被人追杀过,也追杀过别人……

日有所想,夜有所梦。可我从来没梦到过与这本书有关的任何事情!对于这一怪象,我十分不解胡乱寻思:是不是托梦的周公看到这个孩子因这本书太过于辛苦,而不忍心让这个孩子在睡眠中再为这本书折腾?

这个联接影像与现实的人生之梦,如此的漫长,如此的艰辛,如此的坎坷,一做竟是三年半载。

2006年10月,为纪念我最爱的小马哥的20周岁生日,我写下一篇《世上已无英雄时》的文章,在网络各大社区广受关注,也吸引一个素来对电影怀有热情的清华编辑的注意。她发来“伊妹儿”,说有意约我写一部关于金庸武侠电影的书籍。几番交流过后,我受宠若惊,忐忑领命,思前想后,放弃“成人的童话”,选择“现实的人生”。

王国维说过“人生过后唯存悔”。而在我的人生字典里没有这个“悔”字,我更信奉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写的“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为了无悔无怨,在身边的年轻人谈名车、论股票、话豪宅和纵情都市夜晚狂欢的时候,我默默地进入到一场光影的梦幻之中,甚至从网络社区论坛中消失。为此,曾经一起“战斗”过的影友们疑惑:三错死哪里去了?这个电影狂人是不是从人间蒸发了?怎么这么久不见他在网上发文章了?

这些日子里,我总是静坐桌前,投入到那些无休无止、反反复复的事情中:看电影,做笔记,读影书,查资料,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敲击键盘……我早已数不清自己重温过多少部关联电影,做了多少万字观影记录,查阅了多少篇相关资料,核实了多少句剧中台词,梳理了多少个人物角色,搜索了多少个汉语词汇,查寻了多少回相关电影的发行消息,还有为寻一部电影跑过多少个碟店、打听过多少个朋友……

俗话说,,文章不厌千回改。初稿形成后,我抱着“十步九回头”的姿态,走上了一条字斟句酌的漫漫之途,纵使是一个标点、一个量词都要精雕细究,那些数番打印的文稿一次次地被改得面目全非,而电子版更是多达三十多个版本,真切体会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百般甘苦。

然而,正如《曹刿论战》里所说的那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长达近两年的反反复复的删增改修,使我陷入一种难言的困惑和气馁中,一度产生放弃的念头。只是我不想留下一段后悔,不想自己落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泥潭,几番挣扎终于坚持到底,迎来充满阳光的朗朗晴空。

对于最终的送审稿,我并不认识的终审老师给予了这样的评价:“以‘影疯’自诩的作者激情澎湃、信马由缰地在光影与现实的世界穿梭、驰骋,书中信息量大,给人汪洋恣肆、铺天盖地之感。作者语言练达流畅,淋漓尽致地抒发个人对影片的情感体验,诠释自己对生命的认知和生活的见解。”

宿梦已醒,心明眼亮。我无怨无悔大言不惭地说:这本书配得上这样的评价,其间的文字比我在网上任何一篇文章都更加简练、更加系统、更加真切、更加厚实……

我要说,任何的果实都需要有人撒下一粒饱满的种子。这本书的种子,由那位热爱电影的清华编辑一手撒下。如果说我扮演了耕耘者的角色,她便是无可替代的播种者。没有播种者,耕耘者无法找到劳作的田地,更谈不上付出的意义。漫漫三年半,关于她的帮助、理解、鞭策、坚持、包容、委屈、左右为难和绝不少于我的无尽付出,远非只言片语能够表达,我愿将其作为一个话题在将来细细回味、记录。

我对电影心存感激,它带我渡过了至今最艰难的一段日子。因为电影,我结识了很多热爱电影的朋友,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记忆:李大哥的长久鼓励,头狼的大胆提携,阿木的千里寄书,与舒颖姐聊影视艺术,与千里兄和妖娆姐姐在论坛里嘻嘻哈哈,与火雀和叶开贤弟的漫漫笑谈,与飞扬和夜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里淘碟,与[卡夫卡·陆]和信使在皇城把酒言欢,与阿KEEN、青枫、雨不亭、大刀兄、释凡、子辛、玻玟、色狼们集体看电影,还有很多很多一起真诚讨论电影的可爱的影友们……或许我们未曾谋面,或许我们久未联系,但那些美好的记忆依旧精彩鲜活,那些与影结缘的友情不曾退色。

这本书,我尽吾志,可以无悔。但是,我的阅历远不足以洞悉现实这个博大的命题,我的视野远不能望尽人生这个无垠的舞台,我的观片量亦不能涵盖那些光影里飞扬的生命,这些都会使这本书存在超出我个人能力之外的这样或者那样的缺憾。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对用心、用情的文字多一份理解与宽容。

如是,我将以感恩的心说一声:谢谢!

《戏梦人生》读后感(四):对电影的激情和深度解读 :推荐三错的书《戏梦人生》

对电影的激情和深度解读 :推荐三错的书《戏梦人生》

文勇风

在网易、凯迪、天涯等论坛的电影版常常走动的网友,对于三错或者错措错的名字应该不会陌生。他的电影评论写得内容丰厚、视野深远又激情洋溢。如今,他将多年心血凝结成的文字汇集成书,并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值得喜爱电影、喜欢看他的影评的朋友收藏。

我最初认识三错,是在一个并不知名的论坛的电影版,刚开始就被他对电影的激情和深度解读吸引了,并暗暗为他的文字喝彩。后来,因为那阵子我们都爱写影评、发影评,就经常在各个论坛碰面,成为了论坛里的好哥们。虽然我在年龄上略长几岁,但是在写影评上,我诚心佩服三错,觉得他完全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看他的影评,你会觉得他非常地用心,不辞劳苦地收集背景资料、整理电影台词,又相当地有专业精神,对于电影制作涉及的许多技术环节他常常都会细致入微地考察、分析,但又从不陷入学院派的晦涩难懂的泥沼,而是激情四射又通俗易懂。诚如他在书的自序中所说,他“试图在纯民间和纯学院之间架起通向光影圣殿的桥梁”。

这本名叫《戏梦人生》的关于电影的书,有一个副标题叫做“影像照进现实”,生动地反映了本书把电影与现实联结并评说的主旨。本书把视点基本集中在华语电影,虽然涉及面不够宽泛,但是就现实性来说,用解读华语电影来评说我们周遭的社会,评说我们的文化和民族性,却恰恰更加有针对性。

本书用电影剧本般的架构来组织文章,共分为八场。第一场是“花样年华”,在幕曲中,“小资的雕刻时光”照亮了三错营造的文字舞台,他请出了王家卫这个华语电影导演中的小资代表,从评析王家卫的电影,去发现王家卫的心路历程,去理解他的电影语言,也去观察与解读都市的小资一族的典型生活状态与精神空间。

第二场是“纵横四海”,以吴宇森作为香港黑帮电影的中流砥柱来评说香港黑帮电影的发展,也评说吴宇森杀入并闯荡好莱坞这个海外江湖的成败得失、复杂心情。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等片是我上大学时期观影的难以忘怀的港片经典,而他去好莱坞发展后导演的《断箭》、《变脸》、《风语者》等又是我后来看电影时印象深刻的电影。三错的美文勾起了我许多尘封的记忆,应该也能够勾起许多我这样的影迷的记忆,或者这里大多数电影你还没看过,那么就让三错带你去领略这些有暴力但更有奇丽美感的电影,有兴趣你把电影找来看,再重读三错的文字,一定会有许多的共鸣!

第三场是“童年往事”,突出评述关于成长的电影。三错用大陆新锐导演贾樟柯的电影和理念来透视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折射了大陆文化、社会的曲折发展。我完全赞成三错的这一选择,也把贾樟柯这样目光“凝视底层”,懂得人文关怀的导演看作中国电影的真正希望。

第四场是“冤家父子”,三错在本场把聚光灯打向父爱,很有心地选择了一些涉及父子情的华语电影集中评说,三错引述的贾平凹的话“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可谓本场的点睛之笔。在导演方面这次他评述的是大名鼎鼎的李安,特别是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而之后对于李安电影中名气最大的《卧虎藏龙》也有唯美描述和深度剖析。通过三错的叙说,你会对于李安和他的电影有相当完整和深入的认识,这对于欣赏李安过去和未来的电影都很有裨益。而借助本场出场的电影和三错的评点,你对于电影内外的东方的父子观念、家庭观念也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五场为“舞台姐妹”,谈的是关于女性的电影。本场中,许鞍华作为华人导演中女性的杰出代表,被推到舞台中心也是实至名归。许鞍华用女人的视角来拍女人,其镜头语言自然是特别到位,而三错一如既往地既评说导演的电影,也评说导演自己的简史,对于理解许鞍华的电影,理解关于女性的电影,对于理解女性都可以作为一个参考读本。

第六场为“男生女相”,主要谈同志电影,因为这类电影看得少,我对三错的这部分文字不敢妄加评论,但本场他谈的《喜宴》、《断臂山》(《断背山》)以及导演关锦鹏的一些作品我看过而且对三错的文字还是很有共鸣。

第七场为“恋恋风尘”,说的是关于风尘女子的电影。虽然她们是一群生活在底层,而且常被人贱视的女人,不过在电影这类文艺作品中常常也被给予同情和理解。三错用心选取了一些涉及妓女题材的电影评述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请出”的导演陈果是香港既具有草根色彩又很有艺术气质的导演,导演有特质,而三错的文字值得影迷赏鉴。

第八场乃本书的终场,三错撷取了自己的一组精彩影评,恰似一束五彩纷呈的鲜花,读来芳香沁鼻又回味良久。

通读本书,我觉得三错给广大影迷特别是长期关注华语电影的影迷奉献了一本值得阅读值得珍藏的好书。在此,既要感谢三错的辛苦付出,也要继续支持三错,祝愿他在自己的电影文字之旅上再攀高峰!

(勇风兄是未曾谋面的老友,我们因电影结缘,兴趣相投,性情相近,他认同这本书就像我自己认同这本书一样:))

《戏梦人生》读后感(五):《戏梦人生》:70后电影路线图

《戏梦人生》:70后电影路线图

文李星文

三错是我见过的头号电影痴迷者。翻着他的新书《戏梦人生》,我很感慨。

2001年左右,互联网论坛崛起,催生了一批头角峥嵘的写手。网站分门别类地设置了大量专业BBS,山南海北的大侠小狗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啸聚在各色旗下。足球和电影是网络写手中的显学,能在这两个堂口出人头地的必得有过人的本事。那时候,关于足球的口水因为国家队的抽出亚洲和米卢神迹而波浪滔天,关于电影的文字则集中在对传世经典的反复品鉴和对《英雄》等大片的抵死抗议上。

三错的一身十三太保横练功夫就是在龙蛇杂沓的论坛里锻造的。当他刚刚来到电影论坛这片喧嚣之地的时候,曾经为红警苏红不懂等“大侠”的功力所震慑,战战兢兢不敢发言。但电影就是最好的滋补剂和壮胆药,等他在光影之间穿梭有日,一腔块垒不吐不快的时候,他早已忘了“小狗不能大声叫”的自设壁垒。他赤膊上阵,一篇讴歌《肖申克的救赎》的《影史上最伟大的无冕之王》,引起了看贴者们海啸般的共鸣。夸张的鼓励和过火的回应令三错肾上腺素猛增,从此成了一个死心塌地的边看边写的影疯。

是的,打麻将有“麻疯”,看足球有“球疯”,赏电影自然也有“影疯”。达到“疯”之境界的人的投入更胜于“迷”们。影迷不过是把电影当作闲暇的爱好,影疯却大有把电影与吃饭、睡觉、泡妞等量齐观之势。记得有一段时间,三错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列出自己刚刚临幸过的电影的名单,每片还要加上三五句点评。就是这份老太太裹脚布般的片单,每每看得我心惊肉跳:这家伙在一个月内看150部电影,平均下来就是一天5部,这是一双什么样的不知疲倦的眼睛,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安坐如山的屁股?据三错自行招供说:最多的一天看了8部电影。也就是说,那天他和电影搏斗了15个小时。

有了这等发烧行为,自然要结出些非同小可的果实。现在,三错捧出了八年磨剑、三载批阅的新书《戏梦人生》。这是一个影疯不眠不休的个人观影史,这是一个年轻人舍弃莺歌燕舞甘于躲进小黑屋的积年收获。这里最多的是深深影响了几代人的香港电影的印记,这里也有时隐时现的欧美和内地电影的形迹。这里有一个电影研究者的青春和激情,这里更有非经上下求索而不可得的电影史料。这不是一部体系完整的学术专著,也不是仅凭一己记忆垒成的印象城堡。言而总之,这本书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是密集的信息。这是影疯的本色。只有看过足够多的电影,你才能有足够宽的视野。我不知道三错是不是拿着一本《香港电影大全》的书,一步步蚕食了其中所有的片目,反正凡是我看过的港片他都说到了,他说到的港片中还有很多我未曾谋面。我自认为也是下过一些功夫的,眼界只在魏君子一人之下,而在诸君子之上,现在看来顶多也就只能去争个探花了。更让我惊奇的是,三错记下了那么多醍醐灌顶的片段和台词。只有看电影的时候足够仔细,你才能品尝到那么多甘甜的汁液。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把这些容易被淹没的触动点留存下来,是一件辛苦但功德无量的事。

第二是一口口深井。老早以前有个高考作文题是这样的:一个拿锹的人连挖几口井都没有出水,失望地离去。而画面显示,他只要再往下一点点,就能见到甘泉。这就是说,做事情必得有足够的韧性,达到一定的深度,才见成果。三错这本书并非仅仅是表面信息和感动的单摆浮搁,而是力求给每位导演一个人文和艺术的分析,给每部作品以社会背景和影史定位,通过横向的观瞻和纵向的比较,凸显出每部作品的当下意义和纵深价值。比如说,王家卫是容易被膜拜的,而陈果是容易被忽略的。吴宇森是处在光环下的,关锦鹏却是站在角落里的。到了三错的笔下,他们诸神归位,各有各的不同凡响。

还有就是通感写作。《戏梦人生》不是以写事为主的,甚至也不是以写人为主的,它完全是按照作品的内在逻辑和情怀来结构和铺排的。写事可以通过秘闻和八卦来招人,写人可以功过传奇和逸事来招人,写片子如何把并不是那么沉静的读者抓住?三错的绝招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没有人不为小马哥的“盒饭言志”所感动,没有人不为《非常突然》的离奇结尾而感喟,也没有人不为王家卫那些似是而非的台词心神恍惚。凡是影迷心跳不已的,都是三错浓墨重彩、独家阐释的。归了包堆,这就成了大众检索记忆的红宝书。

在最后一章“戏梦人生”的系列影评里,三错更是拿出了看家法宝,所选的每部片子都是他自己先感动得五内俱焚、再以黯然消魂掌打向读者的。他实际上没有多少小伤小痛的小资趣味,更多的还是最大多数人心底流淌的普世情感:姨妈的凄凉晚景、图雅的进退徘徊、《孔雀》的寂寞开屏......透过一行行知性和感性交融的文字,我端的是看到了一个影象照进现实的真切三错。

(这些年,在电影评论方面,李大哥是给我最多帮助、最多鼓励的人。我的第一篇铅印评论就是他从网上选择并修改的。那时,他在《北京青年报》文艺版担职,现已是该报的社评评论员。之前,我在刊物上发表过不少文章,但影字第一次见报的力量却是没有标准可以丈量的。应当说,如果没有他的鞭策,也难有这本书。所以说,这本书是写给自己的,也是写给李大哥的。他能有如是褒奖,这是我的骄傲...)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