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大地之子》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时间: 2022-10-31 09:25:48  热度: 311℃ 

点击全文阅读

《大地之子》是一部由松岡孝治 / 潘小扬 / 榎戸崇泰执导,上川隆也 / 仲代达矢 / 朱旭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地之子》精选点评:

●比《小姨多鹤》好看多了,说到底这个题材还是应该日本去做,中国人一做必然夹生。

●那时的大叔还只是“新生代”啊~

●也是不知道为什么被评这么高分。。。

●感人至深,真诚之作

●一句中文不会死记硬背都演下来了,还演得这么好……天。那个年代的描写真的是看得人超堵心。当年大陆都没能公映,现在更不用指望了

●90年代中日蜜月期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名作,两位父亲的表演及日方演员拼命背记台词的精神让人感动。1995年5月,时任日本首相的村山富市访华,同年发表村山谈话,本片就是在这一年面世的,而翌年日右翼登钓鱼岛,两国关系不复当初,此类影片也成为绝唱。本影片时间跨度达40年,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录。山崎丰子的原作、竹内实的考证,两人皆于2013年去世。 愿世代友好

●小时候看的非常感动的电视剧,如果一些抗日粪青看过这部片子——你们真的还会说那个战争只有“你们”是受害者吗?

●几乎看一集哭一集,尤其是一心劳改结束在火车站和父亲相见的一幕。朱旭老师的演技实在是好得无话可说,在这么多优秀演员里依然脱颖而出,丝毫没有“演”的成分,好的演员能够说服观众,世界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存在。在中日关系陷入谷底的今天,回头看看这部上世纪的电视剧,让人唏嘘不已。

●中日蜜月期的作品,当时双方都不避讳自己的丑事。

●真的太太好看了,可惜这样一部感人的情节跌宕起伏的佳作,电视台居然没有播出。山崎丰子真的太有才华了,陆一心的中国父亲演技真的太棒。

《大地之子》影评(一):面对历史我们应有的觉悟

战争是残酷的,无论战争的性质是正义还是不义,它满足的只能是部分人的私欲,最终的结果都是悲剧的,“兴亡百姓苦”,战争的直接受害者就是普通人民。这是《大地之子》给我的直接观后感悟。

一个人把大地之子看完,很多场景都令我泪流不止,后来我又推荐给父母,陪他们又看了一遍,剧中的东北大地就是我的家乡,陆一心所历经的那个苦难岁月也是我父母青少年时所处的岁月,剧中东北旧时的模样比自己国人拍摄的场景都真实、真切。这样逼真的旧东北历史面貌的再现竟然是出自外国人之手,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悲哀。

从小就被告知要勿忘国耻,我们都深深铭记在心,可是长大后我不禁问自己,国耻就算记住了又怎样,是再发动战争复仇吗?国耻不是让一辈辈子孙来记住,记住了不反思又有什么意义?万事有因必有果,这个历史惨剧的根因在哪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烟四起时方才醒悟,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剥落繁华的外衣再看看,其实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生命和亲情!

《大地之子》影评(二):可以拍得更好

这是根据日本女作家山崎丰子的同名小说改编,由日本NHK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共同制作的一部电视连续剧。故事讲述了抗日战争结束后,遗留在东北的日本战争孤儿松本胜男被中国人收养后的人生经历。题材非常大胆,故事非常动人,在时间上跨度四十年,在空间上中日两国相互穿插,不可谓不是史诗级的大制作,可惜拍成电视剧后篇幅太小,明明是四十集的戏份,硬拍成十四集,剪辑生硬跳跃,角色发挥空间有限,大大影响了观看,跟山崎丰子其它改编作品比起来,实在没拍出应有的水平,惋惜。

剧中看得最纠结的是男主角上川隆也的中文戏份,倒不是说他演技不好,而是说着死记硬背的中文台词听上去极不自然,且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他演技的发挥,剧中只要他说日文的戏份,表演明显更自然更真实,看最后在船上他对着生父吐露心事,痛哭流涕的那一幕就知道了。所以,不明白剧组当时为什么不用配音。

此外,男主角从大学一直到中年,经历了失恋,批斗,劳改,回城,工作中的起伏,以及和家人的生离死别,人物性格应该有一个很大的变化,然而剧中他几十年如一日,欠缺说服力。由于篇幅所限,且人物众多,配角的戏份都比较少,所以角色也往往比较单薄。最出彩的是朱旭,感情充沛,自然流露,不愧是老戏骨。

将来会不会有重拍的可能?

《大地之子》影评(三):夕阳之下,大地的孩子,坚强地屹立着。

令人饱受煎熬的悲惨战争,带给人们痛苦。然而,即使是在战火当中,也无法抹杀,永远刻画在大地上们心中恩爱情怀。谨奉上此片,作为中日友好的认证。- 山崎丰子

旷日持久的战争终于结束,可它远远没有划上终点。

它的阴影投射在数代人无数的命运之上。

战场上一瞬的厮杀,留下来的人们遭受的是永久的凌迟。

作为战败国的残留人员,开垦团的人们不得不拼命逃亡。 因此,便有了不慎被河水吞没的母亲,不足四岁便被射杀的孩子。不知不觉就死在母亲背上的婴儿,体力不济不得不被抛下的老人,满身鲜血的亲人。

千辛万苦逃离出来的男主又怎样呢?他当做童工,再被贩卖。身心皆受摧残,以致记忆丧失。妹妹敦子,被卖做媳妇,生了五个孩子都相继死去。还不得不拖着病体像老牛一样的耕田翻地。第一重,战争继续剥夺,摧残生命。

而后,由于日本人的血统,男主饱受其苦。与亲妹失散,被排挤不得入团,被迫违心踩下与妹妹的信物。文革中更是遭受不白之冤,拉去批斗,削去头发,不明不白地成了劳改犯。即使文革结束,人之常情地给母亲祭香也受人怀疑里通外国。如他养父说的那样“就因为那一点点联系,总给你扣大帽子小帽子,没完没了了”。他只有在日本佛坛前祭香时,才因是日本人而感到安心。教他日语的黄书海也一样,不得为了孩子无辜认罪。第二重,不得已的屈服和无尽的精神折磨。

还有妹妹敦子心系祖国,却无法抛下娘亲。男主在生父和养父母当中的两难。而另外一些遗孤,则背弃养父母,偷偷回日本。这是他们作为战后遗孤特有的, 情感与道德,内心与理智的撕裂。

如果不是父亲被逼自杀,月梅本可以成为一名医生;如果一心,生父能早点找到敦子,敦子至少能在死前见父亲最后一面,甚至敦子本可以成长成为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战争也是,文革也是,人们的生命,前途。都被这罪恶的洪流挟裹,那些“本可以”,成了天边一般触不可及。

无可奈何吗?是的。就此认命吗?不是。

一心受尽磨难,但依然有养父养母收留,贴心照顾。尽管家底拮据,也为他延医看病,培养他成人,供他上大学。当他文革蒙冤,养父上访北京,寒冬搭棚数月,也要替他陈情救他出来。遭了批斗,也丢了教职。

月梅敢于引用毛选,说出想法,救下身为劳改犯的一心,更写信通知养父母一心受冤的消息。还有黄书海不顾反对归国,养父上访时寒风中访友送来的热汤。

在这如此灰暗痛苦的际遇中,我们依然看到人性光辉闪耀。那些善良深情,支撑着我们屹立不倒。而这,才是我们深爱这片大地,深爱这个国家的原因。

附注:这部中日关系蜜月期拍的合拍片,双方对各自的过错都表现了一定的反思,甚为难得。在民族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怕是再难一见了。怕只等到局势再度变幻,才会有重现的一天吧。

此片朱旭先生的演技精湛,让人尤为深刻。老年戏那惟妙惟肖的抖动还有他得知一心遭罪时的悲恸。甚至已经超出演技,让我认他就是那个善良好心,通情达理的养父了。在此谨祝老先生健康长寿。

《大地之子》影评(四):没想到我是哭着看完的……

我一点也不想熬夜,我早早快进着看完要睡了。但是躺在床上还是有很多忘不了的地方,大脑里全是画面。所以熬夜记一下。

刚开始,我只打算快进浏览了解一下就行了。这样想主要出于两个原因:

一是制作年代久远,画质很渣、画幅很小,上一世纪的技术水平很难满足如今的观剧体验。 二是立场问题。虽然知道这是以中国背景创作的作品,但总觉得也是日本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同情同胞的。作为中国人,有些排斥那样的同情,不知该以何种心态面对。

但是,在看的过程中,逐渐忘记了以上两点,完全被人物命运牵着走了。所以简单梳理一下,不枉自己流那么多眼泪。

一、故事结构和情节

从全剧的剧情来看,这是一个并不新鲜的寻亲故事。大的故事结构很简单:主人公和生父失散,由养父抚养长大,后来和生父相认。但是,一旦把这个故事结构放在战后的背景中,它能展现的内容就太过丰富了。山崎丰子把一个时代和国家的变化,浓缩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上,让人觉得细小又宏大。 故事情节主要围绕主人公陆一心(原名松本胜男)被遗留在中国、在中国成长、生活的故事而展开。他的人生经历和中国当时的社会变革密不可分,他和当时的中国人一样,经历了那些曲折的日子。 他幼时被遗留在中国,是养父从人贩子手中救下他,还抚养他、教育他,对他无微不至。 在他成人的经历上,有《牧马人》的影子,也有《天云山传奇》的影子。关于这些,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在这样的作品中看到,还是有不一样的感触。 他的爱情中,有知晓他身份后弃他而去的初恋,也有和他在患难中建立情感的妻子。 陆一心成家立业之后,一直在寻找失散多年的妹妹,妹妹没有他那么幸运,一直过得十分凄苦。当他找到妹妹时,妹妹很快撒手人寰。 妹妹去世当天,生父也寻找至此。陆一心这才知道自己和生父桥本耕次早已在工作中相识,只是彼此互不知晓。 陆一心在了解了自己的身世后,选择继续留在中国。 这就是大体的故事情节,除此之外,还有工作上和政治上的困境和斗争,但那些我都略过了,我迫不及待地快进,只想看父子之间的戏份。

二、人物形象和表演效果

我被代入剧情,演员的原因占了很大的比重。这里主要说三个人物:

1.陆德志 我没有考证当年是如何选朱旭老爷子演陆德志这个角色的,这个角色实在是太成功了!我认为就是这样的角色,才彰显了作品的主题。 陆德志只是一介小学教师,无权无势。他最初救下主人公,完全是单纯的善心。后来主人公生病,他无能为力,想把孩子留给日本人,但日本人都走了。他就成了孩子唯一的依靠。如果没有他,陆一心不会学习知识和文化;如果没有他,陆一心早就一次次地死掉了。 也许很多父母都会为了孩子付出一切,但若这个孩子不是亲生的呢?但若这个孩子是日本兵的孩子呢? 陆德志何止是一个完美的父亲,他是一个完美的人啊!他从未对陆一心另眼相看,他为了救陆一心失去了工作,他甚至为陆一心遭受的不公待遇大喊冤屈,他竟然可以对自己奉献了一切的孩子毫不保留地放手!他,就是我们可爱的中国人呐! 我们常说,太完美的角色是不接地气的、是不受观众青睐的,但陆德志并非如此。我觉得在剧中,朱旭老爷子的表演居功至伟,他大约有控制我泪腺的超能力吧,或者他就长在我的泪点上了,我看剧的眼泪几乎全是为他而流。看他出场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很有免疫力的,因为我知道他的表演会有多好,但是完全没想到被他感染得潸然泪下。 一开始他救下小主人公的怜惜和疼爱就不用说了,我开始绷不住是他为陆一心平反来回奔波,当得知陆一心会返回时,他在火车站死死守候,第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牵肠挂肚的孩子,我知道要煽情了,我以为可以忍住。但等镜头转向老爷子时,我跟着他喊了起来。他表情里有重见儿子的喜悦、也有对儿子无限的担忧、还表现着为儿子奔波多时、不足道哉的重重苦楚……这些复杂的情感是人物的,也是演员表现出来的。 还有他告诉一心可以去日本探亲时,他坦荡、尊重、又不舍的深情,是如此克制又完美。 我哭的时间最长的一场戏,是养父和生父见面的片段。按常理说,这两个身份见面的事情不会在作品的产生,更不会有什么泪点。但是,眼泪真的一下也止不住啊! 见面伊始,是略显局促地接待。话匣子随着陆一心的成长经历展开,他的讲诉朴实、清淡,却又惊心动魄、充满爱意。从他们夫妇之间的对视,我们又看到他的担忧,我养了三十五年的儿子,是不是要被带走了? 当生父说自己是一个人生活时,陆德志重复了一下,若有思索。他心里想着什么?是不是觉得对方一个人晚景孤独,而自己夫妻双全,还有儿子儿媳孙女可享天伦之乐?他是多么善良,总是为他人着想。 朱旭老爷子在其他作品里的形象总是有些凄凉的,但在本剧中,他有一种坚韧。我不知道这是原作赋予人物的,还是老爷子自己揣摩的,他塑造的陆德志代表了中国人的外柔内刚和人性中不可磨灭的光芒。 每集片头点明了这部剧的主旨:残酷的战火烧不灭人间真爱。正是陆德志这样的人物,这一主旨才得以完成。

2.陆一心 其实关于陆一心,人物上想说的不太多。他是一个缺乏身份认同的角色,他兜兜转转,都需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比较难过的一个地方是妹妹去世当天,生父找来了,他们相认时,先是各自讲诉了自己的经历,然后他对父亲说“你为什么不早点找到我们?”这里心痛的地方在于,他的父亲也做不到啊!而他自己也知道这样的发问是无意义的。但问这一下还是有必要的,这是所有的普通人,借陆一心之口,对上天、对时代的发问。 最后,陆一心达到了平和。他说自己是这片大地的孩子,点了题。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山崎丰子的标题选择总是特别精辟,独一无二、无法替代。 另外,据说演员演出时靠死记硬背完成了本剧百分之八十的中文台词,实在是不容易。看《不沉的太阳》的时候,我想说他长得不好看,但演技不错。但看了这部剧,我再也不说他丑了。

3.桥本耕次 陆一心的生父,他虽然上了前线,但也是普通人。这个角色从经历上来讲,应该是我们憎恨的角色,但憎恨是否那么容易呢? 森村诚一在《恶魔的饱食》里说到他在采访731部队的当事人时,发现其中大部分人都是无比普通的人,在他们的立场上,他们只是做着再普通不过的工作,但是事后,他们怎么也无法想象他们竟然参与了那么残忍的事情。 对啊,这就是现实,很多残忍的事情都是一个个普通人做的。但是当你看到他们只是一个和自己别无二致的普通人时,又很难把对方和巨大的民族伤痛联想在一起。这是桥本耕次这个人物带给我的纠结之处。 剧中,桥本是一个被安排到前线的士兵,按照剧中时间线来讲,他应该还没有杀人的机会,战争就结束了。除此之外,他是一个失去了所有亲人的孤家寡人,他找到孩子的当天,就是女儿去世的那天,这样安排是让他是喜是悲啊!他何尝不想要自己的儿子,这个被中国培养得如此优秀的好儿子。但他张不开口。 剧中有一幕也让我特别动容,就是松本送陆一心上地铁,那依依不舍、无限牵挂,又不敢说出来的表情,实在是可怜又无奈。 当陆一心在船上说自己是大地之子时,他知道他和一心再难相见了。镜头给到了他的特写,他在想些什么呢?他知道这个结局,他可以接受这个结局。但是他心里一定在质问,为什么国家机器竟能把个人命运如此玩弄!他同时也在祷告吧?希望以后再也不要有人和他们一样的命运! 除了以上三个人物之外,闪光不已的中国人形象还不少。比如教陆一心学习日语的黄书海;蒋雯丽饰演的妻子江月梅,她为了救陆一心努力争取,还悄悄写信给养父母告知陆一心的处境,她在陆一心回避爱情时勇往直前,给了一心崭新的希望和生活…… 其实饰演养母的吕中老师也很棒,但主要是对比父亲。这个角色我也没太在意。

在表演上,还有一个点记忆深刻。就是饰演成年妹妹的日本女演员,蛮好看的,也是努力说中文台词。她临死前咽气的那一下演得特别真实。

终于说得差不多了…这个剧说是中日合拍,其实特别中国,基本上我就是当做老大陆剧看的。那个时代的中国电视剧制作的内容还真广泛啊!

好了,我可以睡了!

《大地之子》影评(五):政治正确修改版影评

原标题:《大地的孩子:中日超越国界的爱与痛》

什么是“中国人”?

“我是大地的孩子,这片土地孕育了我,他就是我的父亲,她就是我的母亲……”

松本默默无声,眼含泪水地望着三峡,他知道陆一心说的这段话,意味着父子俩永远离别……

二十多年前,有部叫《大地之子》的合拍片,拍摄这部作品的,是中日两国最大的公共媒体:

中国中央电视台、日本NHK电视台。

很大程度上,《大地之子》代表着那个年代,中日两国的官方反思。

《大地之子》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大作,影片投资超过25亿日元,分10集播出(网上的14集版是台湾剪辑的,所以每集开头有台湾腔旁白),平均每集的费用高达1.8亿日元。这部80%的台词为中文的影剧,当年在日本播出后反响巨大,半年之内重播三遍,是日本史上收视率最高的作品之一。

影片讲述的是二战结束后,在华日本孤儿的故事,他们是中日战争中最特殊的一个群体,身上流着日本的血统,却被中国的父母养大成人,接受着中华文明的熏陶。

这是一段超越种族的爱,也是一段长达数十年的痛。

这部作品和《芙蓉镇》颇为相像。陆一心和父亲之间的普通亲情,因时代而变得不普通。

主人公陆一心从小在中国长大、读着中国历史、学习中国文化、说着汉语——甚至连日语都不会说了,而他的父母也是中国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陆一心都与任何一个中国人没有一丝差别,但有一点阻碍了这一认识,那就是:血统。

可是,血统真的是认证一个人是否中国人的唯一因素吗?

就拿陆一心来说吧,他非常厌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而听到几个日本人嘲笑中国的钢铁产业落后时,一心也感到愤愤不平,就好像自己的祖国被污辱了。

而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一心与日方代表松本(一心未知的亲生父亲)争论零件质量的时候,如果他不是对中国爱的如此之深,他就不会如此地据理力争。他的“灵魂”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日本人”,各方面都已经深度“汉化”。

另一方面,一心毕竟还有保留着7岁前的部分记忆,访问日本时去了趟富士山,封闭在回忆中的一些碎片,一点点地浮现在脑海中……这时旁边老跟他过不去的冯长幸来了句“我看还是长城好啊”,一心听了也一身不自在。那种挥之不去的血缘,毕竟不是说否定就能否定的。

陆德志和陆一心本来只是一对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父子,撇开时代背景和偏见,这个家庭真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虽然片中经常出现强调“中国人”、“日本人”的台词,但作为父亲,陆德志对陆一心的爱,只是一种普通的父爱,“血统”的概念在这对父子的亲情面前变得很模糊,对他而言一心只是自己的孩子。他会为了一心受到了委屈而难过,会为了一心事业有成而欣喜,更会为了洗刷一心的冤罪而疲于奔波,这就是父亲的爱。

然而时代却把一心的身份定位一步步地混乱化。他到底算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我相信影片观众也会有这种错综复杂的想法。

老黄说忘本是耻辱,所以他从小在日本长大,却坚持说汉语,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国效力(老黄后来被冤枉为“海外特务”)。一心对这段话深有感触,于是他和老黄这个中国人学起了日语,为了不忘记他的祖国。

正当我们以为这将决定故事的结局时,一心却在影片的最后,做出了与老黄的话相反的决定:留在中国。这里有养育了他的父母、有爱他的妻子和孩子、有亲朋好友、有同甘共苦过的伙伴、承载着他的事业和理想……

认同一个人的国度,到底是得看他的血统,还是得看他的灵魂?我想,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会继续争论不休。

如果灵魂才是人的国度,那么一心其实没有违背老黄的话,这里就是他的家,所以他说自己是中国大地的孩子。

可以说,这部影片对陆一心的复杂身份、以及他的混乱心理,都刻画得十分精彩。

片中设定得最为精妙的是,故事中大部分中日摩擦,发生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它既是正常的商业纠纷,也是两国文化之间的矛盾,同时还是中日战争的后遗症。而这种冲突,集中爆发在松本耕次和陆一心这对亲生父子之间。

影片并没有落入父子在最后一集相认的俗套,相反,最后花了好几集的篇幅,来表现松本和一心之间的恩怨。

————————————————————

《大地之子》是山崎丰子的“二战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是《不毛地带》和《两个祖国》。

《不毛地带》被三度拍成影视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1976年的电影版、以及2009年的电视剧版。

76版由山本萨夫执导,和激烈抨击日军罪行的《战争与人》所不同的是,山本这次采用了更为平和的叙事方式,很生动地表现出了一个日军老兵的心理状态。

在反思日本二战方面,影片只用了三段小情节。

第一段是壹歧正在苏联战俘营里接受盘问,苏联军官问他“谁是日军最高的负责人?”壹歧正回想起了“天皇陛下”,然后回答“我不知道”,军官气愤地说“日军的统率就是天皇!为什么您要说谎呢?”

第二段发生在壹歧正去访问美国时,路边美军的烈士墓园,一个前来扫墓的老太太看到他后气愤地骂了句“日本恶鬼!”,壹歧正一脸茫然地墓园里徘徊着,此后画面不断地播放着二战时枪林弹雨的画面。

第三段情节,则来的直子严厉谴责。《不毛地带》里登场的角色大多为反面,主角壹歧正则是一个灰色人物,他不属于纯粹的善或恶。而她的女儿直子,是本片少有的正面形象,剧中她曾对父亲说过这两段话:

“爸爸,我希望您找个公司工作……千万别进防卫厅。日本要永远放弃战争,为什么还要军队呢?妈妈十几年来尝尽了辛酸,不就是因为您当了军人的缘故么?”

“爸爸向我保证过,不进防卫厅……可是现在,却干起比那个还要可怕的工作!爸爸,半年前政府为了通过新安保条约,对我们干了些什么,您忘了吗?不希望再次发动战争,不要再打仗,这是我们的愿望啊。因此,大家不都动起来了吗?有工人、学生……政府搞些什么呢?把警察派进国会,勾结右翼份子,蹂躏用我们的鲜血换来的民主主义!什么新安保条约,我们不承认!什么喷气式战斗机,我们谁也不想要它!我有您这样的爸爸,感到羞耻!”

作为一部讲述经济腐败的片子,作品直接描述日军的情节并不多,但可谓简短而尖锐。

遗憾的是,2009年翻拍的电视剧版,制作水准随着时代提升了,对二战的反思却减弱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进一步强调日本兵在苏联的痛苦遭遇,也无怪乎国内很多人都看得很不爽。

PS:山本萨夫曾想过以731部队的人体实验为主题,给《不毛之地》拍一部续集,但最终因山本的去世半途而废,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除了电影版的《不毛地带》,山本萨夫还拍过《战争与人》和《真空地带》批判日军的暴行。关于《战争与人》请见: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980807/)

《两个祖国》是讲述美籍日本人的遭遇,不同于《大地之子》的温情,这部作品更为突出悲剧性。

山崎丰子本人是个人道主义者,她对社会的不公面、及战争罪行的批判,往往是针对政府,而对此外所有人给予同情,这其中也包括了参战士兵。《两个祖国》就是属于这一方面的作品。

在华的日本平民虽然很不幸,但他们的不幸,多少还是因为踏上了殖民地自找麻烦。要论冤屈的话,美国那边的日本人更冤,很多人早已加入了美籍,甚至也不支持日本法西斯,但却在珍珠港事件后照样被关进集中营里,进行种族隔离,受害人数超过11万人,其中的惨状就不必多说了,华北地区的那些,至少后来还有很多好心的中国人收留他们。相比之下,美国与曾经敌对过的苏联、德国,也没采用过如此激烈的政策,这很大程度上还是白人对非白人的种族歧视(PS:德国平民在美国没有受罪,但在东欧地区很悲惨)。

《两个祖国》曾被为改编成电视剧《山河燃烧》,我个人没看过,不知怎样,小说版并不避讳日军的罪恶面。

《大地之子》是公认的三部曲中,制作最精良、反思最强烈、故事也最为好看的一部,它在日本的影响力,远非《山河燃烧》和今日大红大紫的《不毛地带(TV版)》所能相比。作为一部很出色的电视剧,也许它并没有翻拍的必要了。

本片凝聚了当时中日两国的诸多明星参与拍摄。

扮演主角陆一心的是上川隆也,台词多为中文,讲得还算标准。《大地之子》正是他的成名作。

蒋雯丽则是演女主角月梅,她的演技不必多说,放在本片中也是很显眼。

一心的中国爸爸陆德志由朱旭老爷饰演,老人家的发挥简直让日本的纸巾价格上升了。

还有我非常喜欢的仲代达矢,他出演一心的日本爸爸松本,是唯一拥有大量日语台词的主要角色。

另外,在动画界很活跃的配音员饭冢雅弓,也参与了演出。

主题曲《大地之子》由杨洪基来唱。

我个人强烈向大家推荐这部作品,回首一下那些特殊时代的特殊人物。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