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与公牛》经典观后感有感
《毕加索与公牛》是一部由金石执导,动画设计:钟春源、张瑞、张波主演的一部动画 / 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毕加索与公牛》精选点评:
●别人结束的地方是他开始的地方,不只是画笔,还有思想。在艺术上他比别人多向前迈了一步,于是观察世界有了另一种视角。他的公牛看似一无所有却包含且仅包含“公牛”所定义的一切。
●国产动画里居然还有这么一部有点先锋的作品,那个配乐简直就是早期新浪潮的翻版!中国的新浪潮萌芽是被自己给灭了吗
●了解了。
●颇有苍颉造字之风
●【满满的童年回忆!】
●这玩意儿给小孩看妥妥的童年阴影
●风格很另类的国产动画。即便按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也是一部很潮很时尚的片子。
●毕加索入门…
●做的很用心,不过这片子的气氛是有多么的诡异啊!
●国产也有这么牛气的动画短片!好看咯!
《毕加索与公牛》观后感(一):惊叹
81也能有这么好的作品,想不到,这是谁的作品,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毕加索与公牛》观后感(二):比毕加索好理解一些:P
很古怪的片子……
开头几分钟沉闷的我差点儿放弃。这一段个人比较喜欢把红色的脸放大那里,因为放大第三次的时候就觉得不是一张脸了,很感叹。不过后面节奏加快了就觉得好多了。很喜欢“家庭主妇们说,我要这块儿,我要那块儿。”这一句解说(笑出声来了)以及毕加索把自己的脸转过来的那一段(咳,这样的解释比较通俗,我可以看懂)。后面牛在水边走和倒影相映的部分也很有趣。真是一头有个性的牛,笑。
不过情节要靠解说来推动,而且说教味道有点儿重。
怎么说呢,是不错的尝试,不过故事一定可以在生动一点的。
《毕加索与公牛》观后感(三):毕加索与公牛
赞
想说不知道说什么,只一个赞。从开头到结束,火焰红加背景黑,镜头由灯光展开又缩小,近景截视、放大,局部扩充、延展,镜头的转换,线条的流动赞。表现毕加索的时候,怪诞、重置、再组合、不同器官的配置和再造,赞。尤其是最后部分,最后一稿的牛在河岸行走,水中倒影是前十稿牛以不同形态和多个角度展现出的样子。实体与水中倒影动作变化的一致性(虽略有不协调的地方),很赞。音乐的制作上,呈现出现代的气息,嘎吱、吭亢的声音与行走岸边时轻缓的声音,都很独特。
查过一些资料后,了解到这部影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于1989年制作,获得了首届一个电视制作比赛的第二名,导演金石。这部影片虽然以普及伟大画家的基本知识为主,但在内容普及和制作手法上,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极其成熟和创建性的,让人印象深刻。赞~ (2015年9月11日 8:16 星期五)
补:电视制作比赛的第一名是《山水情》,第三名是《鼎》。
《毕加索与公牛》观后感(四):一个伟大设计的开端
对于一部八十年代出品的优秀国产动画,我对现在才看到倍感遗憾。
这是一部有着艺术背景情节的故事,所以难免有人无法理解其中的精髓或总云里雾里的一知半解提不起兴趣点,这都不是重点,在社会大发展,全民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及文化素质的时代推动下,这样的故事最终会被大多数和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是不争的事实,想必这也是本片制作的一个缘由,再次感谢这样的艺术普及。
毕加索作为名声在外的艺术家,如果你看过他早期的素描油画等写实作品,就不难理解其日后鬼都看不懂了的立体主义创作,这倒不是说他的东西太过深奥以至我们无法理解,而是因为你只看到了第一只牛,对的,是第一只,不是第二只,也不是第三只,只是看到了第一只牛,所以你是觉不可能看懂第十只的。从某种层面讲,这样的艺术在图形变换中成为了平面设计的基础课程,成为一个伟大设计的开端。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牛到最后还是牛,就算是一千步的变形它还是牛,没变成马或驴子,但在无所不有的设计生活中,客户会指着第一头牛问“这是骡子么?”,任凭你把第十只牛进化的比毕加索还毕加索,一片狗血。
设计终归不是艺术,即便深有艺术情结他也不是艺术,了解客户操蛋的真实想法显的尤为重要,他要的就是“骡子”这么简单,别自己闭着眼死钻牛角尖,这是我在看本片时所联想到的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