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逆鳞集续编》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 2020-10-22 07:54:05  热度: 185℃ 

点击全文阅读

《逆鳞集续编》是一本由薛国中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8.00,页数:2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逆鳞集续编》读后感(一):读史使人明智

这是继前集《逆鳞集:中国专制史文集》后,作者整理旧作续写的新篇。我没有看过前集,故此不好判断好坏。书中副标冠以“历史的科学使命”,究竟是怎样的使命呢?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的变化看似多种多样,其本质是不变的,后人所犯的错误,历史上都是有记载,有箴言,但错误总是不断的在发生。

既然如此,历史的使命又在何处呢?两千多年前,中国史学宗师司马迁,著述《史记》的用意的“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其真正用意是,探究自然与人类及其社会的关系,梳理历史的发展事实。薛国中的回答是:通晓自古及今历史演变的脉络,从中吸取历史的教训,作为人类的生存、生活不可或缺的借鉴,进而展望人类未来的前景,这就是历史科学的使命。

历史不断的在演变,而过程总是重复不断。这是由世界图书出版社推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薛国中继《逆鳞集》的另一部作品。历史的科学使命,这一副标贯穿了全文,最终以司马迁“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下定义。他主要从事世界史基础研究工作,曾参与编撰《世界史》等高等教材,晚年专心致力于中国专治主义历史和近代民主化进程的研究。

与上一部作品《逆鳞集:中国专制史文集》相比,这部作品多了许多内容,讲述的不仅仅只是中国历史,还有外国的一些事件,薛国中以他独到的见解,细致的剖解了欧洲黑死病、新航线的开辟以及美洲白银与欧洲价格革命,并且围绕现代化,中西发展的问题展开探讨。

在中国历史上,《逆鳞集续编》上至春秋战国,下至明清,都有逐步的讲解。和近代思想不一样的是,薛国中认为儒家政治思想是正能量,自近代后,许多人认为儒家思想是腐朽的枷锁。我个人认为,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初衷是正确与正能量的,经过后人的演变,自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后,思想逐渐走向腐朽与极端,也就是现代讨厌儒家的一点,然个人认为儒家思想还是极具有思考性的,薛国中在书中有篇文章,讲述了儒家在中国政治史中的地位。

因此,只有正确看待历史,不断的参考与借鉴,才能看出历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听一家之言,来判断历史的正确性。而这本作品也是,如果单看薛国中的论言来判断历史,那么显的过于草率,而这也不是我们看此书的目的,以此书为参考,延伸出自己的思想才是我们读书真正的目的,正如培根说的,读史使人明智,而思考则是历史赋予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逆鳞集续编》读后感(二):怎样才能完成历史科学的使命

我没有看过《逆鳞集》,故无法评判作为续篇,此书究竟写的怎样,是精妙绝伦还是狗尾续貂(尽管作者是相同的)。我只能根据书中主要内容,来阐述一些自己的想法。 书的副标题为“历史科学的使命”,对于历史,大部分人都认为是记载过去的事,让后人有所了解而已,但真的有如此简单吗?倘若这样解释,根本无法表明史学的本质和意义,我想历史之所以存在,其目的就在于不断发现过去,才能总结过去,从而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借古论今,才能让人类文明源远流长。故作者在书里也给出了答案:历史科学的使命就是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 先简要介绍下作者薛国中,武汉大学历史学教授,主要从事世界史基础研究,晚年侧重于中国专制主义历史和近代民主化进程的研究。因此,书中是以春秋战国到明清之际为时间轴,其辐射范围包括欧洲、美洲以及中国,围绕着近代史发生的大事件,尤其是经济贸易背后所蕴含的中西方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并展开了深入探讨。 作者首先从古代文化思想入手,正确对待了儒家政治思想,学过初中历史就会知道,汉武帝时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标志着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为此,儒家思想一直饱受不少史学家的批判,但作者通过分析孔孟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认为儒家思想可以称之为正能量。之后则是从经济角度,包含矿业和农业,以及相对应的农村经济,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违反自然规律必遭天谴,我们也能充分了解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并发现从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已经有了近代化因素。 紧随其后是对西方国家的认识,黑死病的肆虐,改变了欧洲社会发展进程,西方一些学者认为,这次瘟疫的大流行“标志了中世纪的结束”“是一条鸿沟,把欧洲经济分为两个长的时期”。由此说明,史学的研究不是局限于人类在社会领域的活动,还必须重视人类在自然领域的活动,认识自然与社会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而西欧东扩、国际贸易与资本主义成长,、美洲白银与欧洲价格革命,都启示了历史学家们,历史的研究很多时候是从一个事件去探索相关联的另一个事件,这也会是一条捷径。 最后是对三国时期争夺荆州的解读,重新认识诸葛亮,会发现他并没有传说的那么厉害,刘备早期的辉煌,与后期帝业化为泡影,真是“成也诸葛,败也诸葛”。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正确审视,也告诫很多学者,评判一个历史人物的对与错,是与非,都不能以偏概全,必要查实史料后,实事求是的判断。 细细读完全书,会明白作者对历史研究的用心良苦,不仅要保证扎实的史学知识,还要立足于细微的问题,诸如对历史文献的考证,对字义的辨析等,以小见大,绝不可忽视,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历史科学的使命!

《逆鳞集续编》读后感(三):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

如果单看书名“逆鳞集续编”几字,我是决然不能把它和历史书籍相提并论的,但看到书名下的副标题“历史科学的使命”,我才能确切知道,这是本历史书。曾闻作者此前曾作《逆鳞集:中国专制史文集》一书,我未得具阅,所以万不能将其与此书相比较。 在此书中,作者用了近50页的篇幅重点探讨了历史科学的使命为何物,提出了“历史科学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和“违反自然规律必遭天谴”的论点。后又以具体的历史事件详细论证了其他历史观点,这些论点,修正了我们对一些传统史实的认识。 比如,针对汉代“文景之治”出现的政治原因,史家们认为是文、景二帝实行“黄老之术”,无为而治的结果,而作者却认为这一结论“有待进一步商讨,不如说是儒家的‘仁政’反对法家的‘暴政’的成就,更为确切”。在如何看待儒家政治思想这个问题上,史家们可谓见仁见智。在中国近代史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儒家一直受到学界和政界的批判,各家相互论战,以至于有全盘西化与固守本源这种截然相反的极端观点风行一时。作者深入研究儒家之渊源及其发展,分析儒家在长达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给人们带来的经验与教训,并对儒学传统的未来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最终得出“儒家政治思想是正能量”这一论断。 在《中国早期近代化的成就》一节中,作者对历史的一致性与多样性这两种意见深入评论,联接古今,对比中外,旁征博引,论述中国中世纪与西方中世纪之异同,认为东西方自十五六世纪始在近代化的道路上相去甚远是因双方存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形势,有着合乎情理的逻辑。中国近代化与世界近代化的历史对比,确实能带给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而我们正需要从这种历史对比中汲取经验与教训。 作者提出的新奇论点远不止以上所述,这些论点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历史也确实有很多帮助。但我始终难以理解的是作者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分期,作者认为:“欧洲从原始社会,经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与欧洲不同,中国根本没有奴隶社会,而是由原始社会径直进入封建社会,夏商两代是直接从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相当于野蛮时期的高级阶段,时在公元前三四千年。公元前3000多年的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是封建制度完备时期,东周(公元前770-前256年)是衰落时期。”而我一直都是以为夏商西周皆为奴隶社会时期,而春秋战国则为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形成时期,自秦自清前期则为封建社会时期。作者的这一论述,如果我没有理解失误,不得不说,确实改变了我对从初中就学起的中国历史的认识。对于作者此等高论,我万万不敢评头论足。 作者薛国中,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1949年考入武汉大学,1951年参加朝鲜战争,1979年前后应学者吴于廑之邀,重返武大任教,主要从事世界史基础研究工作。 薛先生学识渊博,其作必是值得一阅的,其中的新奇论点,也值得我们去学习论证,但历史这门学科,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薛先生的论点也只是一家之言耳,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力。倘若人人信服其观点,不但违背了薛教授之本意,更遑论历史科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了。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