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叶圣陶散文集读后感1000字

时间: 2020-10-22 07:54:10  热度: 160℃ 

点击全文阅读

《叶圣陶散文集》是一本由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著作,35.00 元出版的33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叶圣陶散文集》读后感(一):貌似平淡 味之无穷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叶圣陶以小说著名,其实他的散文更别具一种清醇宜人的风味,是现代中国散文史上独具魅力的一家。早在30年代中期,郁达夫就指出:“叶绍钧风格谨严,思想每把握得住现实,所以他所写的,不问是小说,是散文,都令人有脚踏实地、造次不苟的感触。所作的散文虽则不多,而他所特有的风致,却早在短短的几篇文字里具备了。我以为一般的高中学生,要取作散文的模范,当以叶绍钧氏的作品最为适当。”阿英也说:“他的小品文,给予小品文运动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每一篇,都可以说是非常精妙的佳构。……他写的小品,在数量上不能说多,可是每一篇差不多都经过了很久的胚胎时期,而后用一种细腻老练的艺术手法写了出来。”

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版本的《叶圣陶散文:没有秋虫的地方》,按照语文新课标推荐篇目全新收录,囊括《没有秋虫的地方》《牵牛花》《生活》等经典篇目。装帧清新别致,双色印刷,配有多幅精美图片,是典藏的必备之选。

《叶圣陶散文集》读后感(二):秋虫与时代

时代在进步,秋虫与人可还是秋虫与人。

读着半世纪以前的人写的文章,心内百感交集,不免重复那个人类的感慨:历史不过是以另一种面目在重复。正如作者所说的:“现在与往昔一样,而且将来也还是一样。。。。。。”

这本选集的编辑内容选择非常用心。此选集共分四辑,四辑内容脉络非常清晰,内容联系承接也紧密。从对现状的反思,到个人的奋进,再到经自然景色的陶冶,最后到现时生活的各种重要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一辑《没有秋虫的地方》,以对“现实”生活的单调无知地重复和麻木的清醒观察为主~“马路上的行人和蚂蚁有什么分别呢?”,但作为世间之灵的人毕竟应该与动物有所区别的,所以在本辑中也选取了作者对解决之道的探究与思考的散文,要培养审美力~生活应该是诗,诗就是生活,当然也有画还有文字的训练;

第二辑《一个少年的笔记》则观察的是人类中那些积极向上,不断前进,专心、精心生活做事者的足迹,无论是文人名士还是不知名的乡村工匠,他们当然同样绝对值得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敬仰与学习。

第三辑《坐羊皮筏到雁滩》是作者的游记选集,记录了作者眼中的美好景色以及对美景的鉴赏与时代的概叹。看了他对景色的记录,我不仅概叹半个多世纪过去,他所曾见过的自然美景有些消逝,而它们的消逝多源于作者当时见到的另一美景~时代壮举~砍伐森林。谁能想到呢?即使如作者那般睿智者也不能啊。但我们现在总得比前人有些进步吧。看前人的文章 ,我们也可以想想后人。

第四辑《诚实的自己的话》。现在在读书热潮涌起的时代,各种媒体上从碎片到长篇阅读以各种形式扑面而来。而现在又是个追求创新的时代,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全民的写作热潮,如何读,如何写,如何想,如何行,这些问题作者早就仔仔细细想过了并在这一辑中告诉我们了。作者是先辈,旧时代的人,尽管作文时是个成年人了,但那个时代的天真与单纯、永远年轻,前进不已的精神不经意就露出来。在我们这个秋虫已经大范围绝迹的时代里,看来那么可贵。

作家戴厚英说过,历史与现实是一张肚皮;更多的人感慨历史不过是无数个相似的循环。看了作者写在跨越了近一个世纪的文章,恍然如梦,不知历史与现实谁在谁的梦中。这本选集,有些自然景色已经不再有,读者只能从脑中复现了;但现实生活的景致与问题~关于成长,关于读书,关乎修养,关于人生的很多问题,读者们却尽可在文中找到完全合适的答案。

这本书,编辑是用心了,除了内容外,还有一个最精彩也稍可惜的是文中的插画。配得得当的插画,像一个个窗口,一下就将内容在时空上扩展开来了,让人看了似乎能透过那画溜出这方文字,到了那画中的人,物,景中去。不过遗憾的是插画的风格不统一,有人像照片,有写意画,还有风景照片。其中配人物记的人像照片和留白多的写意画为此书增色不少。但那些太小,而且画面很紧凑的画一经缩小就全然不辨细节了,而风景照片印在书中就是一抹朦胧,辨不出其中的景致与风韵,就找不到额外的趣味了。这又有点稍可惜。

《叶圣陶散文集》读后感(三):读《叶圣陶散文集》有感——文的趣致

一、关于白话文 历史上记载,白话文运动公开于1917年。 而这本散文集所载的叶先生的作品,20到40年代居多,几乎都为白话文。 书中先生的这些作品并非代表着先生不能书写文言文,相反,二者俱佳。那篇《过三峡》反映出了叶老在文学上深厚的造诣,他对自然的热爱是我等远远不及的。 在今天,我们早已用惯简体字,写惯白话文,但这并不代表着古文的意义就此消亡。好的文章,好的诗作,无论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都能带给读者至高的享受。而已臻化境的作家,无论以何种形式,都能肆意书写,信手拈来。 对于这些宝贵的文字,我们又何必拘泥是以何种的形式呈现呢? 二、叶老的文字 1、散文集中,叶老提及与众多有识之士的交往,着实令人羡慕。 关于弘一法师—— 我自是无缘见弘一法师了,然而也对法师的人生、法师的个人,十分地神往,这“罪魁祸首”便是丰子恺先生的文字。 《两法师》一文写先生与法师会面的经历。在此之前,先生通过旁人的信件词语来了解弘一法师,后来便是通过朋友如子恺先生来了解。由此可见,这种心情、这种体验,大家大多都是相似的。 而眼下,我也透过先生的文字,来了解这仙人一般的弘一法师,这便是文字带来的无穷乐趣之一了。 关于朱自清—— “……他早期的散文如《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有点儿做作,太过于注重修辞,见得不怎么自然。……”这是先生对朱自清先生早期文字的评价。 《匆匆》一文,我念书的时候是极喜爱的,如果没记错,剧里的冷清秋也是喜爱这文的,大概年少的人都爱浪漫,即便确实有些矫揉。年长了,喜爱的感觉还在,但热爱的风格确是跟以往不同了,这是更成熟、更清醒了。先生对朱自清先生日后文章选择变化的勇气、更加自然的风格大为赞扬。 关于诗人云诺—— 二人见面的情形,用“有趣”一词不足以表达,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才作罢。 先生也写“普通人”,如邻居吴老先生,一位有气节的老人家。 先生的文,会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教化,这种教化是潜移默化的,也并非是不好的,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一个正直而高尚、完美的人格。 2、先生的文,也有诸多对日常事物、自然景色、祖国风光的描写。我想,他一定是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他写某一类人群,写日日不歇的骨牌声,写盛开的牵牛花,写望月,写牛的眼睛,写书桌,写坐船,写山水……他重视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这些看似的微小,都是有价值的。他爱这片土地,也宽容这里的人们。 也有批判。 先生写东西,总会不自觉带有说教的意味,从而披露出个人情感,有时着实有趣。 比如,洋洋洒洒批了一通昆曲错误的教学,偏要在文末写道:“这一回又是望道先生出的题目。真是漫谈,对于昆曲一点儿也没有说出中肯的话。”真叫人失笑。 也有絮叨有趣。 漫漫地写藕与莼菜,思及故乡。好友做评,觉得无甚意义,先生既又写了篇漫漫的文作为回应。这漫漫间,即使有百般聊赖,也生出了一股有趣来。 也有严肃深刻。 《好友宾若君》一文中,智觉君与医生的对话,让人深感残酷。 《邻居》一文,让人觉得愤愤又无奈。 而那篇作于1924年的《丛墓似的人间》,于今日,竟也能教我这个异乡人心有戚戚焉。 (完) 2017/4/1

《叶圣陶散文集》读后感(四):诚实的自己的话

关于叶圣陶老先生的最初印象,停留在小学的语文课本《爬山虎的脚》这一篇。“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这一句我到现在还记得,因为这篇课文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当时年纪还小,倒也说不上来文章哪里好,只是觉得老先生写的文字特别生动形象,以后每次路过学校教学楼侧面那一大片爬山虎,都会想起课文里的描述,然后和蛟龙的爪子联系在一起。

这本《叶圣陶散文》精心收录了叶老先生的七十篇散文,按照四个主题划分类别。

第一辑 没有秋虫的地方。

主要收录了一些关于生活上的随笔。不管是吃茶、看戏、打牌、听书,还是种花、赏月、画画、骑马,或俗或雅,老先生观察细致,将他眼里的日常片段描述地有声有色,颇具意趣。我特别喜欢的一篇叫做《深夜的食品》,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深夜食堂”,主要写的是食客,还有食客们的生活状态。文章短短的,但很耐人寻味。

第二辑 一个少年的笔记。

这里大多是叶圣陶老先生回忆、纪念旧友的文章。他根据和老友的交往的经历,客观地将他们的生平事迹讲给读者听,真挚感人。

在一篇文章里,他这样写道写这些纪念文字的目的:

在纪念人物的文字中,有句老调,“我们要学某人的什么什么”。我不想学这句老调。我以为看了几篇纪念文字就会“学”起某人来,没有这么简单,“学”的因素很多,种种因素具备了才得完成个“学”字。不过,看了几篇纪念文字,在思想行为上发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如矛盾先生说的,受了那人物的感召力,是可能的。现在我们纪念胡先生,一位可敬的朋友,写了几篇纪念文字,这几篇文字如果能在读者的思想行为上发生若干影响,那就不是浪费笔墨,我们对于胡先生的怀念也可以稍稍抒发了。

第三辑 坐羊皮筏到雁滩。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高了,旅游也成了家常便饭,各种国内外旅行的书层出不穷。写不出什么新意来,就变着法用路上各种奇遇来吸引眼球。而老先生写的游记,就真的只是旅行过程里的随笔,题目也比较随意。如,《我坐了木船》、《游了三个湖》等,内容给人感觉很平实,没有浮夸的语句和矫情的文字,很耐读,也让我感受到当时那个年代游览的乐趣。

第四辑 诚实的自己的话。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关于老先生对于治学、写作、教育方面的态度。他认为应当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写作、为了兴趣写作、不刻意模仿,要摒弃虚伪、浮夸、玩戏的态度。

叶圣陶老先生的文字从来没有故意美化生活,也没有矫情的抒情,而是回归生活的本质,将实实在在的生活本来面目描述给读者。有酸有甜,有闲适和美好,也有心酸和无奈。 “诚实的自己的话 ”——老先生正是秉承着这样的写作和教育理念,才能写出那些意味深远的文章,成为一代优秀的作家和教育家,也被尊称为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