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国》的读后感大全
《希望之国》是一本由(日)村上龙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5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希望之国》精选点评:
●中二病晚期的村上龙,借着一群初中生建造了一个"没有现实感"的乌托邦。因为无法理解,主人公在书中不断地使用"没有现实感"这样的词组,而在最后的最后,在"希望之国"北海道,,看着眼前真切的改变和坂本龙一赋予风力发电站独特的回响,"真实感"才真真切切地落地。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希望"。
●这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希望。
●我对村上龙无比失望,期待了好几年的小说竟然这么鸡儿难看!气死!这么难看还能写三百多页!大篇幅的金融讨论不知道要闹哪样,真的有人会乐意看?一直远离学生起义(最有意思的部分)的核心,在外圈打转转,是真的无聊!
●大段的时局分析,仓皇的时代氛围,丧失感,虚幻感,何尝不是现在的我们。20160529。
●日,吃了没文化的亏了,宏观经济学跟货币经济学都不球行,没看明白……
●Sep 2nd Book:要学点经济学
●预言太扯,经济分析又多又无趣,永远年轻的摇滚乐么?也就一般般吧。
●“日本经济如同一个缓缓走向死亡的病人一样在一天天地丧失元气,却不从根本上探究原因,棘手的问题永远都是被束之高阁。媒体批判着这个现实,可由于媒体本身缺乏理想和前途,因此,那些批判的效果也只不过停留在暂时发泄一些不满情绪的层面,而在结果上其实却支撑了身患致命性病灶的日本经济。一句话,没有一个人意识到真正的危机。”、“这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希望。”——村上龙的理想之作,也是对当代社会的反思之作,前一百页非常好看,开门见山挑起尖锐的问题,却在接下来三分之二的叙述里,在经济学环保学甚至政治学里乱了阵脚,读起来很晦涩……但无论如果,这是一本好书,并非完美之书。
●日本与中国文化差异比东方和西方文化差异小很多,期待呀。 (ノಥ益ಥ)弃了,开头就看不懂
●倒是让我想起来最近地震媒体营造的大爱无疆的气氛 媒体从未脱离政治利益操控舆论 那种真正能抵抗天灾人祸能同生共死的所谓民族的东西现代人也只能通过媒体接触到 作者寄希望于年轻人或者说是一个组织来拯救未来感觉那是伊坂的style好不好 和全本氛围好不搭 最后读这本书让我不自觉联想到1976的90年代
《希望之国》读后感(一):单纯的成人童话,可惜还是得挑着看,才会更有趣吧
村上龙的确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初中生所幻想的希望之国,但是文中强加的专业的经济学、金融学以及成人世界的一些无关痛痒的知识与环境介绍。想强行和初中生们的创举产生联系,不得来说还是有些读得够呛。 如果本书能够更加专注的描写初中生们希望之国,而不要妄图掺入更加复杂但是联系不大的东西,或许他能称得上是一部值得力荐的成人童话吧。
《希望之国》读后感(二):少年与乌托邦
这本书绝对是作者对这个世界的反思之作
充满了大段大段的论述
从不同少年的口中流淌出来
是作者用更加反当前社会模式的视角
去审视这个世界
然后很疯狂很大胆地创作了这样一个小说
在这个故事里
初中生成为拯救世界的主宰
初中生以无比锐气的胆量和成熟的思维
创造了一个平行世界
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
作者真是一个奇怪的人
我总是觉得小说家应该更温暖或者更灰暗这个世界
而不是改造世界
也许这就是村上龙和村上春树的区别
所以我更喜欢村上春树
《希望之国》读后感(三):好像 “这一定会发生”
我一直佩服小说家的一点是,他们总是写虚构还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的自信。每句话都好像证据确凿:这一定发生过;这一定在发生;这一定会发生。
很难相信这本写作于新旧世纪之交的书,总让我觉得这好像是今天会发生的事情。虽然此书脑洞开得有点大,毫无挫折和挫败的中学生组织一路收成长虹,但是仅仅是前1/4感觉说不定也可以在今日的日本发生。每每看到主角和初中生们的抱怨,就觉得这果然说的是现在的日本。
而中学生利用网络建立起来的叛逆大人的社会的组织,和durarara颇为相像。比起中学生们来说,大人的社会迂腐、陈旧、不堪一击,中学生每做一件事情都是打大人世界的脸。
很有趣的是,现在可以在现实中观察到的,年轻的孩子们更加快地接受了新的技术新的事物,反过来需要教会父母如何使用。这种角色的错位和书中年轻人们抛弃了的固有的年龄为主导的等级社会倒也是相映成趣。
但是我不相信,中学生不会遁入世俗,不会不抛弃理想,不会停止脚步,不会厌倦改革,不会看不到希望,更不会一帆风顺。村上大人太乐观,于是后面半本倒也有点无趣了。
《希望之国》读后感(四):《希望之国》---去到希望的乌托邦
这是一部幻想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名字叫做“生麦”的少年,在巴基斯坦因工作负伤,引起国内的关注。而生麦这个少年在日本记者违背巴基斯坦的法律,仍然要去采访他的时候,亦然打死了其中一名记者。
由于生麦是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年,这在日本孩童中间引起了一种巨大的讨论。他们成立了一个“生麦通讯”的网站,通过初中生的造反,揭示出目前日本社会的危机意识和适应能力的匮乏。
不过这种现在在哪儿都有,作者有一点点悲观,但也不能全盘否认。
毕竟我们与日本还隔着一片大海,我读的时候,觉得还是写的逻辑不够严密,而且缺乏可读性。当然这有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因为毕竟你让我去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也有可能读不懂。
“日本经济如同一个缓缓走向死亡的病人一样在一天天地丧失元气,却不从根本上探究原因,棘手的问题永远都是被束之高阁。媒体批判着这个现实,可由于媒体本身缺乏理想和前途,因此,那些批判的效果也只不过停留在暂时发泄一些不满情绪的层面,而在结果上其实却支撑了身患致命性病灶的日本经济。一句话,没有一个人意识到真正的危机。
而社会当中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危机,他们相互交织着存在。但是这种危机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社会不可能完完全全和和美美,没有斗争就没有进步,所以危机的存在是必然的。
但是作为小说的内容,主题来说,我觉得还是挺好的。但是接下来的“政治经济学”的叙述中,让我这种政治经济学的小白读起来很艰难晦涩,不太好懂。
这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希望。”
作者未免太浮夸了吧,“希望之国”,现在的日本就没有希望了吗?的确,写的有一点勉强。
不过这本书整体还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