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消失的秘玺》读后感锦集

时间: 2021-07-31 11:51:51  热度: 303℃ 

点击全文阅读

《消失的秘玺》是一本由周寻著作,24.80元出版的2011-3图书,本书定价:292,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消失的秘玺》精选点评:

●特别有吸引力

●喜欢,3月刚出的。

●开始觉得很扯,到结尾虽然还是觉得很扯,但是还是挺唏嘘的

● 利益、仇恨、爱情、痴情、忠诚、背叛、道德各种各样的元素,带着我们,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尘封千年的历史文化之谜。文章写的很真,虽然一切的事情只发生在三四个地方,而主要的时间,一直都是发生在老屋中,安排很巧妙,之前的伏笔也都在后文点了出来。故事结局出人意料,也许这就是命运,尤其是感情。周寻与女主角是日久生情,虽然有欺骗,但我依然相信她们最终会在一起。而史队长,即使二十几年对林姑娘一往情深,依然没能擦出爱的火花,猴三为了给女朋友赚钱,即使知道也许她出名了,会抛弃他,依然一如既往的以命相搏,换来的又是什么??爱情的力量让人难以捉摸。这几种爱情都让人唏嘘不已,至于其他主人公,他们的身上却又折射出不同的感悟,这应该就是这本书的特殊魅力之处吧。如果可能,希望再次有机会可以拜读一次。

●还算可以的悬疑小说

●非常想读

●乱七八糟!

《消失的秘玺》读后感(一):转青年作家福娃赢莹评论:读《消失的秘玺》

传国玉玺,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和氏璧。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被奉为“无价之宝”、“天下所共传之宝”。然而在它流传的数千年间,它却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有关它的传说,从未消停,而有关它的去向,更是众说纷纭。

《消失的秘玺》这本携带悬疑、惊悚、推理、探险、历史、考古、文化、艺术等流行元素的小说,在为读者提供一道丰富的视觉盛宴时,还为读者揭开了一个尘封千年的历史文化之谜。因此此书上市时,就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一群据称是考古研究的人,神秘地来到了一个古老的荒凉村庄。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层出不穷的怪事:离奇失踪,莫名死亡,皇帝的惊世秘密,藏匿的和氏璧……宁静的村庄俨然一个巨大的坟墓,时时刻刻弥漫着一股让人窒息、无法喘气的诡异氛围,步步杀机,又步步惊心,死亡的恐惧如影随形。当灵魂召唤,人性苏醒,身为主人公的周寻最终能否冲破死神的诅咒,令追踪千年的神秘玉玺重见天日?

从最初的《荒村公寓》到《鬼吹灯》、《盗墓笔记》,国内的悬疑惊悚、探险推理小说遍地开花,也渐渐泛滥。

《消失的秘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读者一个莫大的惊喜。这是国内一部作者亲近历史、苦心钻研、潜心打造,追寻传国玉玺千年隐秘历史真相的悬疑探秘作品。千百年来,传国玉玺一直被一种神圣而又神秘的氛围所笼罩,接受着国人孜孜不倦的探寻。即使在文化符号充斥的今天,这段历史依旧如谜一样,等待我们的开启。

作者的大胆尝新,令人佩服和惊讶。惊奇的构思、诡异的布局、严密的逻辑、错综复杂的故事脉络、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历史文化背后的考究以及其深层的人性探索,都使得《消失的秘玺》在同类小说中独树旗帜,脱颖而出。

而深层的人性探索,恰恰是这部作品与其他悬疑推理小说最重大的区别。如今市面上堪称恐怖到尖叫的悬疑探秘小说,多数喜欢故弄玄虚讲故事,营造骇人的气氛。而《消失的秘玺》却在故事背后,深刻地挖掘了人性,全力深入地开掘了人物的灵魂,人格意识与价值取向。在世俗利益的诱惑下,在“无价之宝”的面前,贪婪、虚伪、狂妄、残忍、狡诈等人性的阴暗,都被作者不动声色地彰显了出来。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让读者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颤栗、思索,最终反省!正如此书宣传的那样,情欲、贪婪、拯救、正义和邪恶的较量,灵魂被一次次称量拷问、摇摆不定,人性隐秘处充满着不尽的迷惘和险滩。在这群山掩映的荒村里,一幕幕地上演着,而最后的峰回路转,又让人唏嘘不已……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埋藏着一个“魔鬼”,它潜伏在灵魂的深处。只是外界的约束和内心的戒律压制住了邪恶。可当巨大的诱惑迎面扑来时,有谁还愿意囚住内心的魔鬼?

《消失的玉玺》,一部关于神秘文化的探险史,一本融情感、探秘、惊悚、历史文化知识为一体的悬疑小说,引发了对人性、对历史文化的思考,让我们在失落的文明中,找回内心遗失已久的一丝温存。而这样的佳作,在泛滥的悬疑探秘小说市场中,无疑是佼佼者。

《消失的秘玺》读后感(二):转读者林琴的评论:故事里的故事

记得有人讲过一典故,说以前陈强也就是笑星陈佩思的老爸演话剧《白毛女》里的黄世仁,表演的实在太逼真了,被下面看戏的民兵差点一枪打死。

那时是当笑话听的,不知真假,现在再回味,对艺术倒颇有几分所悟。

演戏的最高境界是让人分不清真假,电影《霸王别姬》里,廖四爷夸张国荣扮演的虞姬,就说他舞台上雌雄难辨,已至化境。

其实小说也一样,如能写得让大部分人情绪起伏跌宕,唏嘘流泪,这部小说算是成功了。《消失的秘玺》就给我这感觉。

看完后,我发消息问过周寻,这故事是你编的还是有部分真的?也许这问题太幼稚了,周寻当时就发回来一个笑脸,没回答。

摆明了是虚构的,可为啥编这么像呢?

小说开始,写了一个落魄的年轻人,本想倒卖鸡血石,却被人骗,在家待不下去,没办法只好流落在外蹬三轮,好心救了一个被追杀的人,没想到这人却恩将仇报。

看到这我就被吸引住了,迫切想知道接下来主人公会遇到什么。

按照旧信封上的地址,年轻人追到了山里,吴小冉的出场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非常给力,手挥舞着菜刀砍一个开黑店的胖子,一位漂亮、泼辣的姑娘呼之欲出。

到了山村里,一系列诡异的事情出现了。史队长和小曹、猴三到底在找什么?疯疯癫癫吴老头儿和那条狗,由开始的插科打诨变得愈来愈凝重。

到处乱爬的虫子、水泥台、墓穴,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

林姐等人忙活半天,发现竟是一春宫图,刚说松了口气,齐主任的出场,又让我把心悬起来了,杀狗、伤人、逃亡,故事逐渐被推上了高潮。

细致地读完后,又回头看了遍,我认真想了想。这部小说之所以好看,首先在历史考据上周寻做足了工夫,旁征博引,让人找不出破绽。虚构的故事穿插着真实的历史,安排的天衣无缝,就如金庸小说一样。

同时他很聪明,选择了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山村,故事就在几个人物里面充分展开,因此他写得从容,人物挖掘方面也格外深入,使读者不经意间依恋上里面的人物。

这比时下的那些盗墓或悬疑探秘小说好看,那种小说的作者很偷懒,情节上也许弄得花红柳绿,可人物上很粗糙,为了故事需要,往往做出很不符合人物性格的举动。还有开始布局挺大的,可一看故事编不圆了,就赶紧换地点或换人物开始另一段,或者是推之为不可知的力量,外星人啊什么的,后继无力,让人读了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不是说别人坏话,我觉得蔡骏和卫斯理就经常这么干。

周寻的《消失的秘玺》没这毛病,它让我从头到尾惊喜着,甚至感觉,越到后面越好看了。我还为猴三流了眼泪,为他痴恋这么一个女人不值。

小曹嘴里老提的林妹妹,到后来露出了真面目,一张煎鸡蛋的锅摔在墙上,两人差点没打起来。让我笑了后,又深感到现实生活的无奈。

我开始恨齐主任,觉得她除了诡异外,还冷血无情,读到结尾,我理解了她,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人也必有可怜之处。

吴飞、史队长、老头儿,甚至包括小说里的周寻,也无不如此。

周寻注意到了人性的荒诞处,小说里充满了对历史的揶揄。被认为天下至宝的传国玉玺也不过是一块破石头,就像小说里吴飞说的:“功名富贵,过眼云烟,权也好钱也好,大便一坨,我算是看透了。”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疯僧之口,说“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这个曲折的故事里,周寻想表达的也是类似的思想。

谢谢周寻的好故事。

《消失的秘玺》读后感(三):转小靳兄的评论:盗墓版“让子弹飞”——读《消失的秘玺》

这是一部很有野心的小说。

作者用了短短的二十万字,架构起一座让我们在长久的迷幻中依然能感触到文化血脉在创伤中嬗变的历史迷宫。

它们有关于源头,有关于生和死,有关于我们自身的爱恨情仇。

而作者是清醒的。他冷静地拿起历史的解剖刀,逐一地解构它们。

他做到了。

自然,小说也就沾染了历史的沉重感。

《消失的秘玺》不是一部纯文学小说,却毫不犹豫地担负起了纯文学小说要表达的人文主义关怀和进行了深刻的道德理论探讨。这或许就是作者的初衷。

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来理解这部通俗意义上的悬疑小说,我们不得不先把目光放在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人物身上。

齐主任——从作者匠心独具的某种用意上来看,可以说是戚夫人的化身,她这个化身跨?了两千年之久,穿越了星云般的往事和纷杂的历史尘埃后,组装好她四分五裂的肢体,从无比的仇恨和愤怒中站起来,踏上了她充满血腥的复仇之路。

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盗墓的故事开始了。

蹬过三轮车的周寻,身世迷离的吴小冉,性情古怪的守陵人,美艳的林姐,通缉犯吴飞,一个曹雪芹的后裔,两个职业的盗墓者,这些人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里,互相斗争又互相配合着,一起寻找着一块只存在于史书里的玉玺——那块在传说中用和氏璧打造成的传国玉玺。

推动故事不断往前发展的正是齐主任。她?作者架构这座迷宫时首先起用的庞大的地基石。在她身上,仇恨是无法化解的,她的仇恨给宁静的小山村带来了无穷的杀戮和毁灭的灾难,而最终她自己也在不断膨胀的的仇恨里轰然坍塌,灵魂变得和肉体一般,瞬间便支离破碎。

这和她千辛万苦找寻到的那块玉玺一样。

玉玺在历经千年的沧桑巨变后变得诡异莫测,曾让当年看到玉玺的曹雪芹在顿悟人生后当即撕毁了饱蘸激情写就的后四十回《红楼梦》。小说的结尾处,曹雪芹的后人曹慕芹在大观园风景园外开了家照相馆,除了出售那块传国玉玺的赝品,还出售《红楼梦》里那块?通灵宝玉”的仿制品。

小说对我们一向敬重的历史和文化不断地做着各种巧妙的嘲笑。

先解构,后嘲笑。

为什么要嘲笑?

首先我们看到,小说在讲故事时用了很大的心思,故事讲的很精彩,一波三折,悬念不断。但当我们完全被故事吸引时,小说的作者却捂着嘴巴在一旁偷笑,他狡黠地已经解构了文化和历史,不动声色地把他的意图揉进了故事里,于是我们被他领着在荒山的墓地里深一脚浅一脚不停地兜着圈子,当我们被四下里诡谲的暗影刺激得不断发出一声声尖叫时,作者却停下了脚步。我?发现,我们已经在他的带领下,不知觉中迷了路,作者这时却不慌不忙地把手指向了他努力想让我们看到的风景。

墓地里能有什么风景可看呢?

但当我们循着他的手指看去时,只要我们不要一味地盯着他的手指头看,我们就会被他指着的某个面目模糊之处猝不及防地吓一大跳,却无法再惊叫得出来。

因为我们心头潮水般涌起的悲伤取代了原先恐惧的快感。

这正是小说《消失的秘玺》让人震撼之处。

那么,我们在小说作者的指引之下,究竟看到了什么?

历史和?化,在被史学家饱蘸了充满意外的墨汁后,写好风干了收藏在故纸堆里,当我们若干年后扒出来看时,认定这就是我们的历史文化,其实,几千年来,历史和文化一直在掩面哭泣。

在《消失的秘玺》中,作者最先想要表达的就是,在文化或者伪文化羞答答的包装下,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历史掩盖下的真实。

包括在我们也成为历史之后。

这真是一起让人沮丧的罗生门事件。

其实非但是历史,就连我们自身认为真实的一切,也是如此的虚幻不实。

当我们的思想也被墓地的冷风吹散?干之后,一切便没有了现在,也没有过去。

这一点在小说中引用了佛教经典《心经》的内容后变得更为清楚和直观。

把这个隐性指向的主题放在潜藏于故事之外的另一个历史重要人物——建文帝身上,我们也许能更加心领神会。吴飞遁入空门,正是这个主题的延展和继续,也是作者在小说中对一切世间冷暖和人生命运的终极关怀。

前面提到罗生门,说起了电影,不由得想说一说前些日子那部姜文的电影新作——《让子弹飞》。

之所以想说《让子弹飞》这部电影,是因为看完这个盗墓的故事后,和看完《让子弹飞》的电影后在感官上引起的生理反应很有些相似:莫名的伤感之后,力图回想起一些因为隐喻手段而刻意变得模糊的桥段和对白,想弄清导演和作者到底是什么意图,为什么会这样或会那样。

一个是1920年的鹅城,一个是现代意义上的荒远的山村。同样性质的一群人,同样逼仄的空间。貌合神离的人物错位。紧张的对抗。疯狂的复仇。矛盾升级。毁灭。鲜血。死亡。别离。

然后由我们来伤别离。

两者引发的观者的伤感,在精细程度上也有着巧妙的类似。

此外,它们都不约而同地刻意经营了一个迷人的开场,和一个同样伤感的结局。

电影解构的是善与恶,官和贼,强盗和义士,小说解构的是历史和现实,邪恶和无辜,善良和堕落。

类似的地方很多,不类似的地方也很多。

但它们一起打动了我们。

因为我们都在不自由地戴着镣铐跳舞,渴望着自由空灵的舞蹈,而我们的灵魂在它们善意的指引下悄然触及到了黑白键上最敏感的那个乐符。

生命的灵妙便一触而发。

电影的最后,张麻子目送那辆载着老三的火车消失在漫天夕阳里,黄四郎象征着的精神符号只空挂着一顶汤师爷留下的衣帽。

小说的最后,层层迷雾消散殆尽,周寻在清溪村里留下来,盖了一所学校,学校在不断扩大,他在等待着吴小冉最后的归来。

这是电影和小说留给我们的最后的希望。

当你自己读完这部小说,你也许会有比这更好的读解。无论如何,让我们感谢作者,感谢他为我们奉献了一部如此优秀的小说,让我们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惊险之旅后,还能枕着书香沉沉睡去,并在制造出一个只有爱没有恨的美好梦境后,在梦中舒心地展颜欢笑。

《消失的秘玺》读后感(四):转新浪原创作者情至无情评论:真真假假

找到周寻的这部小说,我是一口气把它读完,为什么呢?要怪这周寻太会设计故事情节,一环一环,节节相扣,你要读完这节,不去读那节,就急得难受。这种好奇真能折磨人,所以我会在心里默默地骂这作者,真是不地道,咋这么会写?说呢?亏了只有一部小说,要再多了,非要累死人不可。呵呵,先开个玩笑,当然玩笑归玩笑,但这部小说的确是很吸引人,作者将整个故事布置得很稳妥,能在历史、文化、文学的基点上,将故事讲得如此传神,真是不一般的水平。而且很佩服作者的文字组织功底,全篇的每个字都是有用之字,想找到一个多余的,竟是如此难。而且语言轻快、明朗、又不失幽默、风趣,就是骂人骂让人觉得,这个人就这种水平。

作者应该有一个独具匠心的形塑手法。按常规来说,周寻、与吴小冉应算得上本故事的主角,但两人的水平的确达不到专业的水准,怎么办呢?这?是作者的用心之处了,他把这些所有的人物,齐罢出场,达到这声未平,那声又起。这样不但使整体的人物显得活灵活现,也给两位主角减少了很大的压力,让人感到,他们也就能做这些事,但却能担负起主角的作用。

说到周寻和吴小冉,倒是一对挺有意思的情侣。当初他们的认识就非常有戏剧性,这周寻有些自不量力,本来想英雄救美,但没想到却是,美救英雄。后来,因为共同的地点,他们一路同行,来到这个地方,同在一处吃睡,当感情升华到彼此相印时,才有了实质性的接触。接常理来说,象周寻这样普通的人物,肯定不会能得到这么一位大学生美?的垂怜,但日久生情,在经历生死的考验后,周寻的真诚、实靠、善良的品质也就得到验证,让人不得不去爱,而且也成了人心所向。他没有辜负猴三,没有对不起齐主任,同吴飞是哥们,跟小曹也打得火热,还完成了吴小冉曾经的心愿。而这一切,就是靠着他的真诚获取得,毕竟他太普通了,人家小曹还是北大硕士生呢。而他却一个落魄的高中生。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总是好人有好报吧。作为吴小冉,就有些复杂,她应该是齐与吴的私生女,从故事情节中看到,她爱自己的爷爷,也爱自己的母亲,但是现实毕竟赋于她使命,因为这个使命有着太强的利益。当感?扯络到利益时,总会成为被打蔫的花朵。当然她与周寻的感情也不会例外。不知她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把秘玺带走了,但相信,她不会有恶意,毕竟她和秘玺都消失了,但却让人相信,他们是存在地。所以在结尾的地方有了这样的交待“有时想想挺残酷,你明明知道她还在这个世上活着,穿衣打扮,四处走动,可就是见不着她,这种生离之痛,更甚于死别。但我想,她会回来的,一定。”这是一种多么断肠的情衷,又是一种多么充满希望的思念。唯一不足之处,就是作者在双方感情转变中,实质的矛盾没有讲得太清楚,所以使两者由热转冷,显得比较牵强些。

当然整个故事的线索还在那个秘玺,故事以寻它展开,又以它消失结束,而其中却是曲迂回折。但很难让人想象的是,那么一块具有权力向征的稀品,竟是一块破烂不堪的石头。于是作者由此推测到,当年曹雪芹曾来到这里,看到这么一个情景后,就对人生产生了怀疑,一直就那样似乎崩溃了,并对自己的稿子进行了消毁。其实想想真觉得挺有道理,既然黛玉能焚烧自己的诗稿,为什么作者就不能焚烧自己的作品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两者的心态应该是一样的,都曾是自己呕心呖心的作品,最终的结局是,林黛玉死了,曹雪芹也死了。从这一点来说,我一直?得高鹗的续作应该是符合作品的原著。毕竟十年的作品,不可能是一部有头无尾的作品。而作者在整个小说中的观点,让人不得不相信,而且作者还塑造了曹慕雪这个曹雪芹的后裔。暂且不说他是不是曹氏后裔,但他的一些观点,的确很值得肯定,但在于常人来说,他竟成了精神病患者,尤其是当他去找到有名的红学研究者时,竟给他找了一名医生,让人看不不禁是心酸,也让人觉得很是戏剧,以至于后来的曹慕芹,不再做什么研究,也开始搞经商惺惺作态。应该是对现实中以《红楼梦》进行炒作的嘲讽吧。我想如果当时,曹老先生能预料到这样的结局,一定会把?八十回也一起烧掉。只可惜这最后的传人竟也是如此摇摆不定,是啊,在这浮华的世界里,谁能想着去过苦日子呢?相对于享受来说,祖先又能值什么呢?难道这不值得深思?

说了小曹,我就忍不住想说说猴三。对于猴三,倒是蛮佩服他的那种不曲不挠,感情至深的精神。在他的意识里,似乎感情和利益应该是并重,或许感情更高些。所以他要盗墓,要得到大笔大笔的钱,为了这大笔大笔的钱,不惜丢掉自己的生命。而对于感情来说,他不会因为爱,就要约束。明明知道自己的女朋友成名后,自己会有被中踢的可能,还要鼓励她英勇向前,而且不遗余力地为?挣钱,把她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还要重要。当齐主任拿他的女朋友作要挟时,所有的防线就都溃败了。他只知道嘲笑人家史队长,却不想想自己,为情付出得是什么。当我读到周寻去寻找王美丽的那一节时,真觉得鼻子有些酸酸地。不知为什么作者为把那首《你好毒》完完整整地写一遍。不知当王菲菲在哭着感谢了国家,感谢了老师,感谢了父母,感谢了林总后,她在心里会如何想着猴三,但作者却说了,所有的这些,跟死去的猴三没关系了。是啊人死后还能有什么呢?猴三,就这样蚁蝼似的人物,也就注定是红尘是的一料微尘罢了。

至于史队长、吴飞、林姐之间的感情还真有些微妙。看了史队长,真觉得做人真不易,做到这份上,真是太失败了。苦心经营了这么年的感情,却不如人家几朝几夕的相处。而且竟是把对方欺侮到让人无可容忍的地步。也着实是让人晕。作为史队长,本来心眼就没长直,而且还那样底三下四地为人,怎么不让人恶心呢?最终还不是让罪恶埋葬了自己的生命?而作为吴飞来说,做了有违吴家子孙的行事,当然应该得到应有的报应,也许是他自己内心的仟悔吧。自己遁入佛门。这一生能得到这么一位红颜女性的爱,也算是他的福份。虽然两人的爱有些悲,有些无奈。但谁能抗得过命呢?林姐,这位面似纤弱的女性,也是多么地痴情啊!

还有那位齐主任。齐主任、戚夫人。多么相似的经历啊!也亏作者能想象得到。这么一个充满仇恨的人,曾经也是多么地柔情万千,当然,曾经她有寻秘玺的欲望,但作为一个女性来说,碰到倾心的人,还是想着跟他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但她这种美好的愿望却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所以她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有如此让人想都不敢想的经历,得到如此绝惨的处罚。有时想想女人之间的较量还真让人害怕,当年的吕戚之争,那是决定性的胜利。而时代不同,身处的位置不同,得到的结局当然不一样,那个害惨她的女人,也被她整得很惨。当然齐主任还是有善良的一面,她是那样用心地支持周寻发展教育。这是多么利国利民的事业,当她坐在轮椅上,面对孩子时候,又是多么地平和安祥。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不知有没有说到点子上。当然,这部作品也有其不完善的地方。但从作品来看,作者应该是一位心思细密,悟性挺高的作家。如此年青能写出这样高水准的小说,已属不易,而且也是一位很勤奋的作家,相信在以后的写作路途中,定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期待作者有更多优秀的作品。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