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栈云峡雨日记-苇杭游记》读后感精选

时间: 2021-05-25 17:35:57  热度: 231℃ 

点击全文阅读

《栈云峡雨日记-苇杭游记》是一本由(日)竹添进一郎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0元,页数:16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栈云峡雨日记-苇杭游记》精选点评:

●早期游览中国的文言记叙笔记,每到一处必写诗吟诵!足迹以著名关口、名人墓地、历史遗迹居多,经过百年波折不知还尚在否?不足之处是描述太简略!以往学者多是北京上海武汉三角范围,竹添深入巴蜀腹地,此时重庆尚未开阜,瘴气又多蚊虫,民众与教堂时不时有冲突

●其实是两本书,重点看了《栈云峡雨日记》。作者用古汉文对金牛道和峡江道的描绘能超越不少中国人吧,这两条古道都有亲自走过,领略过一番古蜀道的魅力,可惜不能像作者一样走栈道了。

●就你了吧

●蜀山此去三千里,梦绕栈云峡雨秋。

●印象之深乃苏杭

●本册由《栈云峡雨日记》与《苇杭游记》两部分结集。《苇杭》为时任日本帝室博物馆总长的股野琢于明治41年(1908年)经朝鲜至中国五十七天的游历记录,路线不新鲜,见闻亦平淡,笔力笔法皆无甚可观之处。竹添进一郎的《栈云峡雨》则无论文学性与史料价值都很可观,在日本国内影响深远。尤其是“三峡”一段,文字极美,深得《水经注》神韵,是日人第一流的汉文体中国游记。

●印象之深乃苏杭

●竹添的汉诗写得还是不错的,李鸿章作序很认真,俞樾、钟文烝的序就有点敷衍了

《栈云峡雨日记-苇杭游记》读后感(一):竹添光鸿=竹添进一郎

先是在严先生的书里知道竹添光鸿的游记的。那时想看,在图书馆里,只找到台湾出的一本文丛里找到了竹添光鸿的《栈云峡雨日记》,翻了两三页,才知道这书是汉文写的。没细读,那两天忙,作罢。

前两天翻日本中国学的书,无意中发觉,竟还是有中文版的。可惜署名不是竹添光鸿,难怪,自己的才疏学浅,又一次暴露了问题。

那日记写得都是山山水水,仿佛回到了一百多年前。比起中国明清的小品自是不及,但是作为消闲的书籍,也是足观的。

《栈云峡雨日记-苇杭游记》读后感(二):近在眼前的“他山之玉”

买书是因为南都的推荐。

草草翻阅,中午一小时的时间,over.

之后,发现序言倒比正文更加有读头。

尽管,游记正文才是主体,但是,若是本着好奇“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日本人眼中的中国”的模样,在短时间内,万是难从单本游记、单人游记当中得到答案的。甚至,匆忙读后,只觉得只是普通游记,无甚可奇。

所以,游记整理者的序言部分,在阅读中,倒显得重要且易读许多。

按照整理者说法,此类游记自十九世纪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以来,至民国前后,约有二万多种,可谓浩瀚,虽说物不稀,不以为贵,但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看来,游览资料的极大丰富,却为日本了解中国、入侵中国提供了必要铺垫。

侵略史,自不在此鏖述。但反观如今,却另有疑问,为什么他人热于探索、征服,而我等年轻人,却多数在既定的成长规划内,规规矩矩,少有兴起探索他人世界的兴趣呢?

在竹添游历中国的时候,中国人有条件往外探索发现的,多是公派的精英阶层或留学生,如今呢,情况似乎好许多,但出于自身兴趣驱使、爱好所致的主动探索,又占到多大比例呢?总是听到身边生活富足、工作稳定的人们在感叹,生活“没意思”,试问,莫非不是外交家、不是间谍、不是生活在十九世纪的乱世,就不能出去走走了。

何妨说,竹添这样的外邦人走过的地方,就在许多人的脚底下呢。

《栈云峡雨日记-苇杭游记》读后感(三):日本汉学家古文功底深厚

因为之前看过中华书局的“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系列的《中国印象记》和《满韩漫游》,这次在读书馆看到本书,立即借了出来。关于三峡,课本里读过刘白羽的游记散文《长江三峡》,同样题材,竹天井井写得别有情致,古文功底十分深厚,用词典雅。

开篇大学者俞樾的序写得大气磅礴,我很喜欢,全文摘录如下:

文章家排日紀行、始于東漢馬第伯封禪儀記、然止記登岱一事耳、至唐李習之南行記、宋歐陽永叔于役志、則山程水驛、次第而書、遂成文家一體、然其書頗略、聊存游跡而已、未足模範山川、鐫劖造化也、夫吾人北轅南柁、束嚢晨征、車行則鞿馬鈴騾、舟行則檣烏水狗、此豈細旃廣廈可以仰屋梁而著書哉、又況游覽所至、未必能如惠施之載書五車自隨、某水某山、不過問郵童、而諮津吏、而欲考訂古今、究極原委、抑又難矣、

竹添井井以東國儒官、來游中土、又非生長於斯者比、余初以爲游屐經臨、不過吟風弄月、排遣旅懷耳、乃讀其所著棧雲峽雨日記二卷、則自京師首塗、由直隷河南陝西而至四川、又由蜀東下道楚、以達於呉、緜歴九千餘里、山水則究其脈絡、風俗則言其得失、政治則考其本末、物産則察其盈虚、此雖生長於斯者、猶難言之、而井井航海遠來、乃能於飮風衣日之際、紙勞墨瘁之時、歴歴指陳、如示諸掌、豈易言哉、是足以觀其學識矣、

井井重意氣、喜交遊、在海外知余之名、及至中土、訪余於杭州詁經精舍、不値、又至呉下庽廬春在艸堂、始得修相見禮、而以此問序焉、因書此詒之、

光緒丁丑夏四月曲園兪樾

《苇杭游记》是股野琢于1908年秋经朝鲜至中国游历时的见闻记录。游览的城市主要有釜山、汉城、平壤、沈阳、旅顺、大连、北京、汉口、长沙、南京、苏州、杭州、上海。股野琢一行所到之外,均受到日本驻当地人员的接待,到南京时还受到两江总督端方的热情招待。

这一篇没有《栈云峡雨日记》精彩,但日本人的汉学功底还是令人钦佩的。

《栈云峡雨日记-苇杭游记》读后感(四):猴子看象

——《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

南方都市报 书评 2007-5-20写 2007-6-10发

1862年, “千岁丸”抵达上海开始,中国对于日本,再也不是陌生而神圣的国度了。九年后,明治维新不久的日本与清政府在天津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准许彼此商民往来。怀有不同目的的日本人从各口岸登上中国陆地,好奇地审视着评判着中国的一切,回国后将见闻一一记下,现在所知明治之后在日本出版的中国游记数以千计,本套丛书的主编张明杰个人收罗目睹的清末民初时期的游记不下三百种。

目前已出版的《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五本书七个作者八种游记,所记之处覆盖了清朝版图的一半以上,包括东北、华北、长江沿岸甚至到达了西南和华南,精确地记下所到之处所见之事,笔下描述的当时中国无不呈现出老态龙钟的凄凉残破,展露了不堪回首的中国史:“譬之患寒疾者为庸医所误,荏苒称日,色瘁而形槁” (竹添进一郎,《栈云峡雨日记》)。

1870年代后半期来到中国的曾根俊虎和竹添进一郎生于日本传统武士家庭,受教于藩校传授的汉学,又亲眼目睹翻天覆地的明治维新。面对卫生状况不佳、令他们倍感不适的大清,仍怀有一些尊重;他们既看到民不聊生的困窘,也深知变革之难,认真地批判清政府的腐败又客观地肯定了初现端倪的改革措施,大有扼腕哀叹的意味;对中国的知识阶层,他们更有着极大的敬意,游记中不乏拜望、求文、换诗之举。另一方面,当时南亚诸国已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清国敌友难辨,他们身负军事和外交重任,笔下的游记已露出日本政府对他国的野心,如曾根的《北中国纪行》中常出现“若与清国交战,攻占盛京时可先取此北陵”之类的句子。

跳脱游记,纵观作者的生平,足见他们在历史中的尴尬。曾根结束作为间谍的侦查活动回国后极力鼓吹日本与清国结盟,积极投身组织“兴亚会”等团体;身为汉学家的竹添在得知中国北方旱灾的惨状之后,与其他有识之士一起,在日本募集赈灾款项,亲自携款赴中与李鸿章面谈赈灾之法。可惜的是,“联清抗欧”与明治政府所持的“脱亚入欧”相去甚远,难以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他们本人留下了影响深远的游记,却不得不郁郁退出政治舞台。

1905年,在日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日本梦想成真,从一个亚洲小国跻身于世界列强之中,由此,国内的军国主义思想日益膨胀,游记作者们的心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露出叵测的自傲。

自年轻时代接受欧化教育的小林爱雄、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等人,竭力想表现自己作为西式绅士的体面,暗示日本攀升的国际地位,在游记之中流露出无法克制的骇人的民族主义,同时,对中国甚至整个亚洲的鄙视与身为黄种人面对白人感到的自卑形成了一种杂糅的心理。他们笔下,中国的山水只呈现出病态虚妄的美,国人无不行为肮脏,性情自私狡诈,只需一个美元就会有人从天坛上撬下几片瓦。初读时难免有抵触情绪,深感他们作为学者、文人所持的人道如同骗局,但细想之下,他们来中国,正是满清衰微而革命初成的时候,政权更迭却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体系。游记中反复相互印证的那些境况,恐怕正是当时中国的真实情形,以不屑的口气细致描摹的民风、人物,是动荡国家的第一手记录。这是一直以来中国的近代史研究尚未直面的史实,需借由他人之手得见国史。

小林等人以当时日本中坚一代的思维方式看遍中国,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国家曾经出现过被誉为世界三圣之一的伟人,曾建筑过长达万里的长城,曾出现过无数位英雄和诗人,但对于这些,现在的人们已毫不在意,只是沉醉在美酒和鸦片的香味中悠悠沉睡”。他们带回国的信息令日本信心满满肆无忌惮地攻打这个“虚弱”的国家。

读罢,《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所呈现出的几代人前赴后继探寻中国的态度,令人佩服,可“游历中国后,称中国为生病的‘巨象’,日本为生气勃勃的‘猴子’”,着实叫人无法释怀,由古及今,似乎时空错乱,游记中所述之事仍在,他们还在以相似的态度考察着中国,详尽记录着我们自己茫然无觉的历史。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