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湿地》观后感精选

时间: 2021-01-11 07:38:20  热度: 247℃ 

点击全文阅读

《湿地》是一部由David Wnendt执导,Carla Juri / Christoph Letkowski / 梅雷特·贝克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情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湿地》观后感(一):百般怪异下的一个痛苦的灵魂

很久很久没有看到这样重口味的影片了,对于打打杀杀的所谓重口味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在这部电影面前,还是被震撼了。

说到底,这部片子无非就是一个女孩子因为家庭生活的苦难而被扭曲了心灵,很冠冕堂皇的说法。而影片中表现出的却是极度的叛逆。渴望爱与被爱,渴望正常的生活,得不到,就以一种极端的形式来发泄。等到她遇到一个能够真心爱她的男人,她才能从那自小而来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要说德国真是一个宽容的社会,怎样的奇葩都能够成长。

《湿地》观后感(二):沼泽地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無節操的傻逼爲了讓自己父母複合差點把自己弄死的故事。。

1. 痔瘡手術前43:44那首歌很不錯(Von Eden - LAND IN SICHT)

2. 在醫院裏光着屁股溜滑板很cool

3. 三線敘事都沒覺得亂,挺不錯的

4. 各種二貨行爲令人髮指(影片開頭那個錯覺已經定下了基調)

5. 爲了停止祖傳的悲劇人生偷偷去做了絕於手術。。

6. 女豬笑起來像Keira Knightley

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的人們閒得蛋疼啊。。

《湿地》观后感(三):一场肛裂痔疮,一场忧郁狂热的青春梦

少有的非男性意淫角度的情色电影。不,本质上说,这是一部成长电影。

情色或者说大尺度是表,一个单亲家庭少女的内心挣扎和成长是里。那些导致家庭破碎和一个女孩内心孤独的种种,犹如一场突然而至的肛裂,而成长就如同痔疮手术,留下种种后遗症,一次次地渴望,找回缺失的爱,恢复内心的完整。

当旁观者以一个外部他者的角度,对这个女孩的种种行为定义为“怪异”时,他们不知道她心里正在经受的一切——破碎的家不会再完整、失去的友情不会再回来。被漠视的孤独、被随意对待的伤痛,它们像痔疮带来的疼痛,始终在最隐秘的地方、在那阴暗潮湿的地带,缓慢地、深刻地带来坐立难安、辗转反侧,不能够被公开宣泄和抚慰。

感觉原著小说会很好看。

《湿地》观后感(四):青春里的偏执

重口味,各种毁三观,摆脱传统的束缚,打破灵魂的禁锢,肆意到放荡的行为,粗鲁到肮脏的言语,到处宣泄着一个青春期孩子充满荷尔蒙的爱与偏执。每个人的青春都受过伤,大多数人选择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而她选择更趋向野蛮人性的反抗!好吧,总之,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

姨家有个妹妹,父母离婚,父亲和小三结婚,她跟母亲生活,后来母亲又组建了新的家庭,生了小妹妹。因为学习不用功,成绩不理想,还有各种小怪癖,比如:挖鼻屎吃。被母亲和继父发现,多次说教无用,继父因为这事打了她。听姨说这个妹妹还有吃胶皮的爱好,书包里总能发现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有时候在马路上发现胶皮,会捡起来吃。

可能是父母离异对她造成的影响吧,一个未满十八岁的孩子经历一切生活变故,多少都会留下阴影吧!祝每个童年受过伤的人,在以后的生活里,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 ³˘)/

《湿地》观后感(五):湿地

开篇就说小说不应该被那么多人读到,看完才知道为什么。

口味轻的真心受不了!18岁以下和有洁癖的不要看了。

除此之外

Helen总给你惊叹,18岁的女孩最难捉摸。或许由于家庭分割的影响,或许青春就该随性而为。执着复合父母,豁出去地追求爱情。

青春的美好可能只有回忆时才品味的到,失去了才学会品味吧。羡慕Helen放肆的青春,一个女孩子,纯粹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去嫖妓。想想自己校园里的青春,真是喂狗了!!!

Robin的那首歌词曲俱佳,这里黑一下国内的曲作者。中国韵味的音乐太少了,总学别人的。难道中国几千年的音乐发展没有可取之处,没有它独特的魅力?

因为没读过原著,不知Helen的形象与原著有多大出入,至少电影演绎版的本我很喜欢。

《湿地》观后感(六):社会甚至亲人就算不值得相信,也要做不懈的努力,去相信他们

德国电影《湿地》,尽管片子开头就做过提醒,但还是被其重口味给镇住了。编导喜欢这些下意识的东西,对性,对肮脏的生活行为,不厌其烦地进行夸张的表现,令人作呕。大量的、深入的,而且是肮脏的,没有什么美感的性镜头,把平时摆不到桌面上的东西,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就是要挑战观众的极限,让观众彻底的不自在。

这是一个治疗痔疮的故事。痔疮本来很正常,听说有此病症的人不是少数,但要是跟不良的性意识、不幸的家庭经历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家庭和社会问题了。这是一个关于神经质、又经历不幸的女人的故事。电影里的女主人公还有她妈妈,用她们自己的话讲,还可以追溯到前一两代,都是属于那种让你分不清现实、谎言,还是梦境的女人。小时候妈妈的一次所谓“不要相信任何人”的切身教育,彻底改变了女孩的生活习性和人生态度,彻底告别了天真,转向玩世不恭、任性放肆。这位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令人震撼,“不要相信任何人,甚至是你的父母。宁可现在摔碎膝盖,也胜过今后心碎肠断”。

十年前那个敏感的女孩在经受心理创作,今天这个任性的青春少女总是玩世不恭,两条线索并行。她们是受害者,现在也在戏弄别人,但都一直在同社会进行顽强抗争。父母吵的不可开交,闹的要死要活,最终离异;社会生存环境也挺险恶,连外卖比萨都带有异味。但女主人公并没有颓废到不可救药的程度,第一次推进手术室的路上,经过那件米开朗杰罗《怜悯》的变形作品,仍能流下咸湿的眼泪,能感受到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女主人公在医院里也一再努力撮合父母再重新走到一起,不想出院,甚至以重创自己为代价留下来,除了小帅哥护理,除了想回避社会,也有父母方面的牵挂。亲人以及社会就算是不值得相信,也要做不懈的努力,去相信他们。

电影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描述女主人公的青春不幸,以一种调侃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整体上轻松又不拖踏。电影的内容也很好,但不知道编导为什么要用这种重口味、性泛滥的方式来表现。

《湿地》观后感(七):自由的我和想变成我却一辈子不敢出龟壳的你

那一年,你出国的时候,在医院做体检,你已经21岁了,之前老师Maria和大家开玩笑,可以选择在同性或异性面前裸露身体,但是她认识的朋友都不会放过这个光明正大选择男医生的机会。之前,在你前面走进诊室的同学都是面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而轮到你的时候恰好隔壁诊室的病人出来了,你忐忑不安地走进去,发现里面是一个浅蓝眼睛的帅气那医生,当他问完你问题后,让你躺在床上,很自然的撩起你的衬衫,这一瞬间,你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死死抓住衣服的下摆,连连说了好几遍不……

那一年,你走到宿舍楼下,别人的外国朋友在门口等人,他们很热情地和你打招呼,然后那个挨着你的男生突然靠近你进行贴面吻,吓得你退后好几步,差点儿摔倒……

那一年,你陪着失恋了的朋友在酒吧里喝酒,一向腼腆朋友突然冲上去拥抱所有酒吧里的外国男人,而你表面上尴尬地想把自己从那些人或嬉笑或揣度或不坏好意的目光中拖出去,愤愤地觉得这是丢脸……

你总是过于严肃,放不开,太淑女,太要求素质和脸面,一辈子想野蛮放浪百无禁忌一次不过是生日那天和好友变换身份的游戏,只有变成别人你才能从好学生、乖宝宝、纯洁少女、大家闺秀的乌龟壳里伸出脑袋和手脚,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

你已经习惯了,如果变成我这样会把身边的亲朋好友吓死的,所以你即使知道我的身体里蕴藏着所有你渴望向往的的东西,你依然扮演着这个世界上最为正常的”人“的角色。变成我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说:公共马桶上的细菌实验,吸毒滥交,父母双全却活得像一个孤儿,付出血染菊花、血流成河的代价去赢得喜欢的人的心!

我滑着风一般的滑板风一般的自由,你在卖鱼的路上遇到一位群如我一般的男孩只敢小心滴偷瞄几眼,不敢引起他们的注意;我敢用黄色笑话诱惑有女朋友的男护工,你永远不会认真看有女朋友的男生一眼,以避免暧昧的嫌疑;我爱他我愿意忍受身体上的剧痛让他也痛,你只能在对一个男生有感觉之后,默默地想着一切交往以后的寥寥无几的好处和无穷无尽的坏处然后选择放弃!即使日后迫于父母之命而结婚生子,你也是一辈子的剩女心态,你甚至也想通过绝育手术来反抗命运,终止生命的可怕延续。

你永远不剔腋毛,美名其曰对身体健康无益,其实你从来不敢夏天穿半袖或中袖以外的衣服,露出你那健康的乌黑发亮的腋毛!

: 你在国外呆了一年,从来没有过坐在马桶圈上的经历,因为你怕染上性病,即使那个贵族大学的厕所几乎时时刻刻都有人清扫灭菌,你就是可笑的抬起马桶圈,然后按照别人都不信会有人这么做的错误使用马桶的示意图,小心翼翼地蹲在上面,滑天下之大稽!(幸亏不是made in china,没有被你踩翻)

又PS:你永远和滥交这种事隔离,因为你觉得自己很丑,而且你是那种有气节永远不打扮的丑女,白瞎了你那个漂亮妈妈给你买的衣服。即使有男生夸你漂亮,你也觉得他们是说客套话或者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又又PS:即使你这样子,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永不分离。

《湿地》观后感(八):后性欲时代到来了吗?

电影是如此之新,无论是豆瓣还是时光网,都找不到更加有用的资料了。一个人不会外语,在某些时候比白痴好不到那儿去。

观看了这片子的观众兴趣似乎也不大,我看到的最有意思的一句话点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無節操的傻逼爲了讓自己父母複合差點把自己弄死的故事。。。。。。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的人們閒得蛋疼啊。。

甚至我没看懂的一个情节都没地方问。影片的最后她向她弟弟讲述一段童年的创伤记忆,应该是对揭示女猪脚心理发展的重要线索。我愣是没看明白。网上有没有人看懂了呀?

电影在叙事上有特点,它不是一部倒叙影片,它的叙事是随着女孩的思绪,一会西一会儿东,一会过去一会儿现在。并没有特别清晰的时间线。它是典型的意识流风格的叙事。完全从主观视角去讲故事,非逻辑性地穿插讲述。这方法我在别的电影似乎没见过。想不起来哪部电影是这样的。

电影的另一亮点是音乐的运用,时而莫扎特时而流行歌曲时而电子乐,随意而轻松,很好地烘托着电影的喜剧气氛。

影片给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对人的生物性的坦率态度。人之为人,必然具有其哺乳动物的心理和生理属性。这一点在别的电影中,总是表现为与社会性的冲突和被压抑。但这部电影中没有,女孩的一切欲望、对自我生理的好奇、对人生物性的种种尝试,被坦率地表达着。也没见到它有被压抑或者厌恶的必要。所有觉得这部电影重口味、变态、下流的观众,我都不能理解你们是怎么看的,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个健康的女孩,正因为没受到太多社会因素的干预,她才有幸如此健康。起码和天天思考着这个品行那个责任的中国人比较。

但真的是这样吗?我并不能确定。我不相信如此的自然和轻松的生物态度,能出现在我们人的身上,哪怕她是生活在比我们有更开放文化传统和物质更发达的德国。人们真的能笑对自己的种种生理困扰,而不把它们压抑在内心深处吗?真的能把情欲还给生理需求本身,而不拿爱情来骗自己和对方吗?人类真的已经能摘掉面具,摒弃美好、纯洁、忠贞....那些无聊的废话,而坦然对自己说:我就是一个女人(男人)。这样的电影任何一个中国人是拍不出来的,中国人拍出来也是《菊豆》那种把本能都视为肮脏再压抑入心的片子。但就算是德国人,我也不太相信可以这样面对生物的自己。

实际上,电影里,女孩对离异父母的态度,也让我想不通。你如果认为人是生理的,交媾是本能的,又为何对父母的离异抱有那么强烈的反应,为了撮合他俩复合,差点把小命搭上。这他妈太苦情了,是《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套路了。也许我理解的思路真是不对的。

还有一点有意思的是,影片尽管表演大胆,裸露镜头颇多,却毫无挑逗性欲的成分。这自然与重口味的故事情节有关(痔疮手术、互换卫生棉条....),但最重要的是对性及女性生理的坦率态度,让人无可联想,消解了观众的偷窥心理。陈丹青在谈到罗丹和费舍尔的作品时,说到费舍尔非常嫉妒罗丹能表达出的强烈“情欲”,而费自己的表现无论再大胆再放肆再活泼却表达不出这样的纯粹的力量。他一语道破:“我猜,费舍尔所艳羡者并非‘性欲’本身,而是‘禁欲时代’初开之后的文化语境...”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性回归自然生理的状态,它所具有的被社会性强烈压抑后的惊人强度也荡然无存了。

看完电影我在想,人类的后性欲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湿地》观后感(九):骑马裸奔进雨里

选了三个标签,青春,德国,喜剧。 不否认重口,但是就我而言观影感受并没有恶感。 整个看下来十分畅快,不是爽,也不是兴奋。是那种坦率,像在下着暴雨的白天骑马裸奔,是那种畅快。(后面爆肛那个不算,看着就痛T_T)

女孩的思绪忽左忽右,配乐很能调动感情,画面也是。不过也可能我觉得配乐很能调动情感的原因是个人能够感到共鸣吧。感觉看影评的话,很多人都说嗯,女孩是神经质,感情扭曲或者其他的什么,但是其实应该有一些感同身受的地方。对于自身的探索,我感觉这些应该其实每个人都有吧,性本能啥的。还有就是对父母的不理解,那些伤害,和自小陪伴的感情,本来就有矛盾,本来就都存在。唯一不能很理解的是女孩希望父母复合这件事,可能像她说的,每个人骨子里对于父母是无条件的爱。可能是她真的还小,也可能是我真的太局限,对于亲密关系里的伤害真的可以原谅吗?我这里倾向于女孩对完整家庭的期待。但女孩也说童年对于她没有意义,这时候我更不明白童年时完整的家庭对于她的意义??难道是需要相爱的模板??还是感情归属??

拍摄手法,镜头切换都很喜欢

我可能有点感情洁癖,而且后知后觉。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