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梁从诫》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时间: 2021-01-17 13:51:54  热度: 241℃ 

点击全文阅读

《梁从诫》是一部由纪录片执导,中国大陆主演的一部2012-09-10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梁从诫》影评(一):环保从我做起

找了资源看完了《梁从诫》忍不住的落泪和反思。片尾字正腔圆娓娓道来的说起“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你是暖,你是人间四月天” 深深的映在心底,这是母亲的寄托和爱,也是母亲的期望。梁先生一生不为功名为了环保事业到处奔跑,创办了自然之友,希望为国家的环境污染做些贡献,这部电影讲的是90年代一群人对环保的觉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今天国家发布政策要垃圾分类,这是中国在环保方面迈出的一大步,当年这些人的呼吁多年后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终于迎来了实质性的解决对策。梁家三代人都为了中国的发展做贡献,非常敬佩也非常感动。

《梁从诫》影评(二):民族的视野

要奉献家族,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家族,是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精英,他们对社会的影响从来都是社会经营的影响,他们不仅在历史上改变中国,而在文化上改变中国,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史上是非常的有名的,他们是经营是知识分子,是中国政治文化经济历来的操控者和参与者。

他离一般百姓离得太远,站得太高,看得太远,堵得太多,目光太超前,地位太高了。

他们才是中国少部分的经营群体,是真正有能力就资源有政治力量的人物,他们是我们永远遥不可及的人。

这才叫中国的国粹,中国的文人,中国的君子,中国的政治家。中国的传统社会的精英群体。

这帮人千百年来,都是在历史中占主要角色的,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只不过是他们的配角吧。

有时候我会想,大师的目光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多远能看多广,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这羡慕是羡慕不来的。

《梁从诫》影评(三):你是人间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 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 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

你象;新鲜 初放芽的绿,

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 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看完片子,悲哀大于感动,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正视环境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这种单靠个人的奔走呼号什么时候才能起到作用,我想能真正改变环境大概只有政府吧。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义务!我想梁先生大概希望的也就是这样吧,中国得梁先生这一家,真是中国之福。)

《梁从诫》影评(四):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标题出自民国才女林徽因先生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世人常误会为是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其实,她写给的对象是这部纪录片的主人公——梁从诫先生。

梁从诫先生是我们环保圈的先驱领袖,也可以说是自环保受到关注以来,最著名的一个人物了。作为后辈,早就对梁先生的所作钦佩不已,今日看完纪录片,内心的感动和心酸更是止不住地随着眼泪一同流出。

早在我出生以前,梁先生就看到了中国环境的问题并创办了”自然之友“。如今,作为会员的我,成长于中国发展迅猛时期的我,并没有看到环境的改善有如我们的期许,相反,了解的越多,就越感到自己的无力。

我非常理解梁先生在后期时不时的悲观,但他仍然坚持做下去,不是为了赌一口气,而是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心安。我也时常思考自己所做究竟能带来多大的改变,毕竟一个人的力量那么微不足道,但是我依然会做下去,求得就是这一份问心无愧。

我常常用一个故事来回答那些不解的人。

大浪来袭,许多小鱼被卷到了沙滩上,它们无法自己回到海里,痛苦的挣扎着。这时,一个小男孩过来了,他一条一条的把这些小鱼送回去。有人过来问他,你这样捡是根本捡不完的,谁会在乎呢?这个小男孩说,可是鱼会在乎。

今日阅片结束更觉得先生与我们的心站在一处。灯火虽弱,却也给迷途之人带来一丝希望。

是爱,是暖,是希望。

《梁从诫》影评(五):先生的光,一直都在

我想去自然之友实习一个原因就是梁从诫,他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呀,自然之友还是国内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其他的就不怎么知道了。机构里的人都称之为“梁先生”,有几个与梁先生有关的纪念日是一定要发文的。有一次无意间看到梁先生的一张照片,看起来是一个好温柔的人呀,偷偷存起了这张照片。

看文献的时候看到了自然之友的故事,印象中是有一个关于梁先生的影片,于是找来看看。

纪录片讲的几乎是自然之友成立以来国内有关环保的一些大事了,看的过程中我还挺激动的,非常感动。于我而言,最初只是喜欢自然,比较自私的原因是我从大自然中得到放松、愉悦。最近才想起保护,但依然觉得保护离我较远。可是正如纪录片呈现的,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98年洪水泛滥,乱食野生动物导致非典,包括这次武汉疫情,还有各种泥石流、雾霾、污染……大自然就是这样息息相关的,小小破坏的累积就会造成灾难。那么,每一个保护的举动也将汇聚成大的力量。我们现在所缺乏的,是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印象深刻梁先生说的一段话:“正因为我爱这个民族爱这块土地,我对很多事情都很反感。但是我并不因此而抛弃它,我想这是我从家族里面继承的。” 还有“我们不忍,就是因为我们看不下去。我们心有不忍,就要表达。我们忍不住,就得去做点什么”

2010年,先生离世,那时我们的环境状态还是一团糟糕。又过了十年了,我们有了更多的民间环保组织,更多的关心环保的志愿者,这个领域,糟糕也许还有,但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我所知道的,如今活跃在环保领域的很多领头人,都深受先生的影响。

您提起了灯,后面的人就都有了光。

《梁从诫》影评(六):是燕儿,在梁间呢喃

他出生时,母亲曾为他写过一首诗。那首诗后来流传很广,叫《你是人间四月天》,诗有一句话说:“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他叫“梁从诫”,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但却绝不仅仅是他们的儿子。

纪录片《梁从诫》的第一组镜头,是葱郁树木映出的亲切山峦、阳光通透的林荫小道和泥土上躺着的一串静默的松果,画面宁静温暖到沁人心脾。“啾啾”的鸟鸣声中,一个老头儿的声音响起来:“如果有一天,我们也要去‘被告别’的时候,我们愿意用我们自己选的那个哀乐……”旁边的老伴儿打开CD机,他便像一个小孩儿似的满足地笑:“听,多好的哀乐。”

就是这个可爱的老头儿,有着和他父辈如出一辙的责任和担当,更有着超越他父辈的思维和眼光。他的名字鲜为人知,被说起时也大多跟他声名显赫的祖父、风华绝代的父母相联系。我听过他的故事,我想把它讲给更多的人。

梁先生家里挂着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扇半推开的门,阳光从外面透过来,没能穿透全部黑暗,却给人无限希望。这是《知识分子》杂志曾经的封面,寓意着“启蒙”。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讲,梁家三代人都是为“启蒙”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人生,这就是一种春风和种子的信仰啊。

生于1932年的梁从诫,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童年时经历战争,青年时遭遇文革,老年时选择“为无告的大自然请命”。他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成为中国环保界的先驱。

199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40多个北京市民聚集在城郊的明代古塔下,席地而坐。61岁的梁先生站在大家面前,讲了中国环境面临的问题,这便是“旨在面向大众的环保的开端”。时隔22年,大大小小的环保组织已遍布朝堂草野,尽管仍然生存艰难、脚步蹒跚,但它们的存在本身便已是一种成就和希望。现在看来不得不说,正是他当时的“多管闲事”让中国的环保公益迈出了宝贵的第一步,让中国的环保NGO领域不再是一片遭世界耻笑的空白。

梁从诫是一个“失败英雄”,他自己也知道环保里面的事失败的居多,就算有胜利,很多也是表面的胜利。他只是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终究是保存了内心深处的天真和庄严。他原本不必这么失败,他原本可以不揽这个英名。他是文人,没有做英雄的梦想,没有妄图青史留名的抱负;他是学者,没有政治家复杂的头脑,没有领袖的雄心。他是个孩子,有着对山川河流最朴素的情感,有着对日月星辰最赤诚的依赖。他让我想起了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这个白胡子爷爷说:“要温柔敦厚,不要忘记我们是宇宙的子孙……”

“我们虽然知道命运最后的归宿,但不等于我们今天就可以不做努力。”“我们不忍,我们忍不住。我们心有不忍,就要表达,我们忍不住,就要做点什么。”话语呀,仍旧掷地有声,可斯人已去。他没有墓碑,后人只用一块放在地上的石头,写了“自然之友”和他的名字,他长久地住在那片树林里了。

年轻的工作人员说,以前梁先生收到一些解决不了的环境投诉案件,怕影响大家情绪,看完自己就偷偷藏起来。“他总是在鼓励我们,可谁鼓励过他呢?”最后的几年他老年痴呆,什么都不记得了,只是每天跟老伴散步还会不自觉地走到自然之友办公室,看看大家。他已经不认识这些人了,却还是每走两步就回头看一眼,遇见谁都说是自然之友的会员。因为做环保,他一直被人当成“傻子”,却从没人想到,他会真的痴呆。这个幽默的、爱开玩笑的、给大家带来无数快乐的老顽童在独自承受了许多难言的无奈和沉重后,让上天为他选择了疾病的方式忘掉所有的无能为力,继续坚持着一个绿色的信仰,一副赤白干净的骨头。

他曾经独自一人站在时代的前端大声疾呼,台下是一片死寂的沉默,没有掌声,也没有答案。他好像总在自言自语,他说话总是不合时宜,他有着知识分子的典型性格,如果不是环保,他会是一个更优秀的历史学家吧?可季羡林说,宁可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

他是自然之友,是自然之子,还是燕儿,在梁间呢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飘雪。若无心中烦恼事,便是人生好时节。查着日历,不经意间,谷雨竟已过了。这个学期也过去了一半了。随着气温的上升,小编最近上课也是昏昏欲睡了呢。韶华易逝,我们还是好好珍惜才是呀!

《梁从诫》影评(七):不要“没病惹病再治病”

梁从诫:“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样引发了环境问题。近代工业文明出现之前,人对自然的改造,还在自然能够恢复的范围内。时至今日人类已经掌握了几乎永久性地改变地球面貌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如果人类仍然认为大自然不过是一个可以任我宰割的顺从的对象,就可能给地球造成不可恢复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环境问题永远在路上,这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过程,这需要每个人,每个层面的用心对待。

梁先生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奔走呼吁,像一根火柴点燃了很多人心中的环保理念。一百年前,祖父梁启超为国人觉醒奔走呼号;五十年前,父亲梁思成为保护古都的建筑精华四处呐喊;而今,梁从诫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请命。梁家三代人做了同一件事:启蒙。

梁从诫有着一名知识分子的内省精神,他敢于直言,在他心里,所有的生命是真正平等的。“我们心有不忍,我们就要表达,我们忍不住,就要去做点什么”,他正是因为爱着这片土地,所以才不愿意让现状继续下去,不要“没病惹病再治病”。

人应该有一点精神追求,一位老人在晚年为环保事业呕心沥血,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对子孙后代,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与担当,这份使命感令人动容。

我们虽然知道命运的最终归宿,但不等于我们今天就不做努力。想到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眼泪,那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对梁先生最生动的写照吧。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