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散文随笔 优美散文 抒情散文 散文诗 名家散文 叙事散文 游记散文 春天散文 爱情散文 伤感散文 写景散文 节日散文 精选散文

调教大唐李闲免费阅读(调教大唐李闲)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调教大唐李闲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

时间: 2024-01-17 13:32:33  热度: 53℃ 

点击全文阅读

们希望能以重金赎回各自民族的将士以及武器装备,并希望我大唐可以支持他们独立建国,而这,与卑职所接到的命令正好吻合。”

陈一生并没卖什么关子,笑着便揭开了谜底。

“哦?”

一听这话,阎冲顿时就来了兴致。

要知道唐军的武器装备虽说日新月异,可随之而来的就是训练与战争成本的水涨船高,不说别的,一枚100毫米的炮弹,造价就得十来贯,再算上运费,成本差不多得翻倍。

这,真就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来着。

哪怕阎冲其实无须关心军费问题,可若是能拿战俘去换钱,他还是乐意的。

只是,目下无法判断那些出面赎人的势力究竟是不是真正想独立,万一这帮家伙是丕平二世的暗桩,那乐子可就真大了去了——战俘中,真正的日耳曼人也就只占了三分之一不到而已。

“一名装备齐全的士兵,开价十五金币,大炮以及弹药另外算钱,若能达成交易,我大唐当可入账三十五万金币以上,于军费开支而论,当是不无小补。”

见阎冲迟迟没明确表态,陈一生赶忙将报价道了出来。

“陈中校是否能确定这些人的真实身份?”

时下,法兰克帝国的一枚金币重四点三克,纯度还行,大致在九成三左右。

换而言之,三十五万金币就相当于三万零一百两黄金,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字了。

阎冲自然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

“这个自然,他们中不少人往昔与我军情局都有联系。”

陈一生扎根马赛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了,人脉极广,这么个确认背景的事儿,于他来说,自是没啥难度。

“嗯,那行,此事就交给你们军情局负责了,金钱的事,我们军方一概不插手,但,阎某将会据实上本陛下。”

身为大唐的侯爷,阎冲并不缺钱,他也不屑贪腐,瓜田李下的事儿,自然是避而远之的好。

“好,那就这么一言为定了。”

陈一生同样没想着在此事中上下其手,自是不会在意阎冲是否动本上奏,笑呵呵地便将此事彻底敲定了下来。

第340章儒家的反扑

就在整个文明世界都在猜测着阎冲所部究竟何时会向巴黎攻击前进时,唐军的画风突然一转,竟是公然拍卖起了俘虏来。

有意思的是这买卖还真就兴隆得很,布列塔尼族、斯拉夫族、拉丁族等各族的巨贾们纷纷出手,几乎是抢着在付钱。

不奇怪,唐军虽说抓了十八万战俘,可实际缴获的旧式火器却没那么多,仅仅只够装备六万五千兵员而已。

货源稀缺,手快则有,手慢则无,各族都想着能尽快独立建国,又哪敢有丝毫的耽搁,一哄而上理所当然。

很快,法兰克帝国各族都开始征召本民族的青壮,准备发起民族独立战争。

而此时的巴黎却是一派混乱——在战败后,丕平二世已经压不住那些政治对手们了,不等他回到巴黎,狄奥德里克三世就成功地发动了兵变,顺利脱困而出,并宣布丕平二世为叛逆,号召全民共讨之。

结果,宣言才刚发布没多久,狄奥德里克三世就遇刺了——在去教堂礼拜的路上,全家老少都被一群刺客用手雷给炸上了天。

没人知道究竟是谁干的,但,众口一词地都指证丕平二世为幕后凶手。

丕平二世当然不肯认账,连续发表声明,在对行凶者表示强烈的谴责之同时,赌咒发誓狄奥德里克三世的遇刺与自己无关,但显然,他的声明并没得到各方的认可。

于是,各方势力纷纷打出了为皇帝陛下复仇的旗帜,宣布将联合讨伐丕平二世,法兰克帝国就此陷入了四分五裂状态。

六月初三,相关消息传到了洛阳。

李贤表示很满意,下诏封阎冲为齐郡公,加实封二百户,并让辽东舰队即刻满载辽东兵工厂所生产的大量燧发枪、部队淘汰下来的50毫米口径轻炮以及大量的弹药赶赴马赛,准备好生发上一笔战争横财。

但他却没想到此事居然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六月初九,大朝时,监察御史乔晨突然当庭上本,弹劾阎冲倒卖战俘、军火,肆意挑动他国内乱,有损大唐礼仪之邦的盛誉。

然后,没等李贤有所表示,居然呼啦啦地站出了不少中级官员,纷纷声援乔晨的弹章。

再然后,郭正一居然也站了出来,在声讨阎冲之余,将话题巧妙地转到了人心之所以不古,全是因儒家教化遭削弱之故,强烈要求在各级学校中加强儒家经典的课程比重,并在官府新吏员招考时,加以侧重云云。

“呵,卿等这是在逼宫朕吗?”

听到了此处,李贤瞬间就看穿了众臣们的意图,这是要为儒家遭弃一事翻案呢。

“臣等不敢。”

这话,明显寒得很,饶是郭正一向来胆大,也自不免为之头皮微微发麻。

“不敢?卿等已经敢了,也罢,朕便将话敞开来说好了。”

“朕不否认儒家学说里有着不少的闪光点,比如说忠君尽孝,又比如说己之不欲勿施于人,再比如说一日三省吾身等等。”

“但,以儒家经典来治国是否便是唯一合适之路呢?在朕看来,并非如此,那不过是董仲舒的妄想而已,事实证明,以儒家学说来治国,永远逃不过王朝更迭的宿命。”

“个中的原因虽说极多,可最主要的一条就在于儒家学说崇古,固步自封,自以为是,追求的是不变。”

“却从来没想过世易时移,当得与时俱进,总把新鲜事物当成奇技淫巧来看。”

“这,何其之可笑。”

若是往昔,李贤确实不敢明确提出废弃儒家,但现在,他已经无所畏惧了。

原因就在于新式小学、中学已经普及到了各省,甚至各类大学都已陆续在各省的省城开设了分校,新的朝廷取士制度也已差不多定了型。

换而言之,那便是儒家的根已经被挖得差不多快断了。

眼前这一幕,不过是儒家守旧派的最后反扑而已。

但,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在军权稳固的情况下,李贤又哪会在意那么许多。

“陛下,您……”

一听李贤这等违背圣人之道的言语,郭正一的双眼顿时便瞪得个浑圆。

“朕知道卿不服,但,朕无所谓,只因朕要的人才不是那些钻进了故纸堆里出不来的书呆子,也不是那些自命风流的所谓才子,朕要的是既能放眼看世界,又能脚踏实地、心怀百姓福祉的干才。”

“这等人才,不是读了些儒家经典就能培养出来的,他们必须懂得数理化等科学知识,从小培养起严谨的理性思维,明理知法,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当然了,朕说过了,朕不否认儒家经典中存在着不少闪光的思想,所以,朕在普及教育时,亲自核定了课本,尽可能地将这些精华保留下来。”

“可也就仅此而已了,朕绝对不会再将所谓的儒家经典奉为治国的圭臬,在朕心目中,无论儒家、法家、兵家,都可为用,但,都必须取其精华,弃之糟粕。”

对郭正一其人,李贤一直是很感激的,毕竟当初他弱小时,是郭正一毫无保留地为他在朝堂上撑着腰。

但,他绝对不会将个人的感情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混淆。

一切只因李贤要的大唐是不断开拓进取的大唐,是思想开放的大唐,而不是被儒家思想禁锢死了的大唐。

当然了,他也不会矫枉过正,儒家思想中的精华还是可以保留下来的,他要打掉的不过是儒家思想那所谓的正统地位而已。

“陛下,臣老了,请求乞骨返乡。”

郭正一很想怒斥李贤离经叛道。

只是,一想到李贤从执政辽东时起到现在,也不过就二十年时间而已,赫然已开创出了中原政权有史以来最为鼎盛的局面。

至少,在开拓疆土以及福泽百姓两件事上,古来无数帝王就没一个能跟他相提并论的。

再者,伴君这么多年来,他还真就没发现李贤有行差踏错的时候,几乎每一步都走在了最正确点位上。

一腔怒火真就没处可发泄,心气不由地便丧了。

“朕准了,拟招,封郭正一为丰国公,实封三百户。”

时至今日,郭正一的存在,已经对大唐的发展有所妨碍了,李贤当然不会再挽留他,可也不会忘了他昔年的汗马功劳,该封赏时,自是不会吝啬。

“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郭正一完全没想到自己如此忤逆了李贤,不单没受任何的惩罚,还得了如此丰厚的赏赐,一时间情绪难免有些个激荡难平……

“父皇,儿臣有一不明处——若不以儒家经典治国,那,又当如何平衡诸子百家呢?”

儒家在朝堂上的反扑虽说以郭正一的告老还乡而宣告了失败,但,余波却依旧未平,这不,就连被李贤寄予厚望的李纯孝都为之迷茫了。

“很简单,依法治国,这法,不是法家所宣扬的严刑峻法,而是符合百姓预期的法律法规,”

“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那就不存在什么法外开恩,凡法律没有规定的,那就不算违法,凡事只讲证据,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

“当然了,法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凡立法修法,都须牢记百姓福祉,能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法,才是行之有效的法。”

“另,光有法律还不够,还得有道德准绳,这就需要在教育上下功夫,规范百姓们的行为准则。”

“但,必须记住,道德是高于群体行为准则的美德,并不是法律的准绳,法律,不过只是道德的下限而已。”

对李纯孝的迷茫,李贤可以理解,毕竟他的眼界说到底还不够开阔。

“父皇圣明,儿臣受教了。”

尽管李贤已经将道理说得个深入浅出了,可李纯孝依旧

猜你喜欢

推荐名家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