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散文随笔 优美散文 抒情散文 散文诗 名家散文 叙事散文 游记散文 春天散文 爱情散文 伤感散文 写景散文 节日散文 精选散文

在白龙江水电建设中锻炼成长

时间: 2021-02-14 03:43:40  热度: 824℃ 

点击全文阅读

在白龙江水电建设中锻炼成长

在白龙江水电建设中锻炼成长

1968年9月初,在“三线建设要抓紧,备战备荒为人民” 的响亮口号声中,我随队由河北邯郸岳城水库转战到甘川边境的白龙江碧口水电站建设工地。

碧口水电站是一座以高土石坝为挡水建筑物的大型综合水利枢纽。最大坝高101.8米,是我国第一座坝高超百米的土石坝,泄洪排沙引水发电等地下工程结构复杂,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晚期开工兴建的国家重点项目。电站装机三十万千瓦,是专门为我国“三线”核工厂供电的保密工程,由兰州军区实行军事管制。

当时正值“文化革命”高潮,被称为“臭老九”的一邦知识分子、技术人员大都下放到工人班组接受“ 再教育 ”。我被分配到筑坝工区一连(当时时兴军事编制)推土机一班。人虽在机械班组,也学会了开推土机(前苏联造的那种很笨的、由钢丝绳铰盘控制刀片的斯大林――80型履带式推土机),但绝大部分时间仍然是“以技代壮”,干壮工的活。修路时抡大锤打过炮眼;盖食堂、工棚时当过木工(熟悉锯、刨功夫后居然又当起放大样的高级工);酷暑天光着膀子扛过水泥;寒冬里套上特制的橡皮衣,喝两口当地产的度数够高的金徽大曲,半个身子浸入冰凉的白龙江水捞过圆木 ……总之,水电工地一切需要人干的粗话、累活、险活,我和我的“同类项”们,都心甘情愿地亲身体验过。这段难忘的特殊经历磨炼了我的意志,也让我比较全面深入地熟悉了水电工地和水电工人。

197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将我的劳作地点由露天工地拉回到办公室。6月下旬,工程局政治部主任率工作组来我们连队蹲点,指导“四好初评”。那天夜里,政工员丁兴友师傅将我从床上拖起来,要我为班组写“决心书”。我赶忙按照当时时兴的官样文章格式,加上一点个人意思匆匆在大红纸上写好约三百来字的决心书交卷了事。想不到这份连夜赶写的决心书竟引起政治部工作组的注意,连队军代表李连长对此也大加赞赏,并说政冶部主任在了解我的情况。一个月后,我被借调到工程局参加筹办“三代会”(学习毛著积极分子、五好职工和四好连队代表)。主要任务是撰写、修改供大会发言的典型“讲用材料”。会议结束后我们又将这些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事迹编制成有文有图(照片)的展版,由我和一位宣传干事带领宣讲小组到各基层单位巡回展览。

任务完成后,11月中旬的一天,政治部副主任苑秋水高兴地对我说:“小孙,大家都说你这一段表现不错。部务会研究了,正式调你到宣传处工作。”这突然降临的喜事却令我惶恐不安。我竭力控制情绪,压低声音回答:“感谢领导信任。但我出身不好,不适合做宣传工作。” 苑主任一听也迟疑起来,因为他自己也是早年北大中文系毕业的“老九”,刚“解放”不几天的“走资派”。末了他让我后天下午再去。回到家里,我将这这件事对淑君说了。她比我看得远些,说:“是他们调你去,又不是你自己要去。合适不合适,领导说了算。政治部又管人事,在那里弄熟了,以后调回专业岗位也方便。”我觉得言之有理,便打定主意顺其自然。第三天再去政治部,阵势大了,正、副三位主任和宣传处正、副处长都在场。政治部主任、军代表韩政委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孙同志呀,你对组织很忠诚。党的政策是重在政治表现。我们慎重研究了,还是决定调你到宣传处广播站去当编辑。具体工作由王巽同志安排。”宣传处王巽处长把我拉到一边,关切地说:“国纬,好好干,多留点神。没事!咱老王家八代赤贫,万一你捅了漏子,我给扛着!”一个背负着沉重家庭包袱的年轻“臭老九”,在那个非常年月,居然能听到这种兄弟般信任和鼓励的话语,确实令我感激涕零,没齿难忘!

广播站是全工地最重要的宣传手段。工地上下七、八公里范围内挂着三、四十个大喇叭。广播一响,全工地每一个角落都听得一清二楚,上至军管会主任,下至普通工人、家属子弟,几万人都在自愿不自愿的听着。那年月可真是容不得有半分闪失。每班三个人值班(编辑(记者)、播音员和电工各一)。虽然没有人打招呼,但我深知自己的责任。所以每当我值班,无论是转播中央、省台节目,还是广播自办的《工地新闻》,或播出歌曲、样板戏,我自始至终都要将室内的监听喇叭打开,为的是千万不能出错!久而久之,无意中练成了我在嘈杂环境下坚持思考和写作的功夫,得益终身。在采访、编辑的实践中,我还锻炼了与人交往、认识各色人物和分析复杂世事的能力,这可能是我走出校门,在而立之年才补充学习的最重要的社会基础课。广播站是政治部、也是前方生产指挥部的“喉舌”,编采播音都在施工现场。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经常深入施工第一线,尽量挤时间参加生产调度会、技术交底会,与工程技术人员和主管生产的领导也混得很熟。果然,在宣传部门只工作两年多,1973年6月19日,乘着“专业对口”的政策东风,我比一般知识分子更早地回到专业岗位,调入工程局施工技术处,高高兴兴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我到技术处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接替即将赴阿尔巴尼亚菲尔泽水电站担任中方专家的唐广庆同志,负责调压井的施工技术管理(包括编制施工方案、技术措施、进度计划,协调有关各方,研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碧口水电站调压井位于引水隧洞岔管和钢管之间的山脊中,系一与快速闸门井相结合的大型地下钢筋砼结构。根据水工布置要求,设计为矩形断面。开挖尺寸为:长46.70m,宽12.00m, 高79.25m。工程地段为凝灰岩和绢云母石英千枚岩,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裂隙发育。调压井地质条件差,结构复杂,施工工序多、难度大,工期紧,是控制碧口水电站发电工期的重点项目。

我接手的时候,正处于调压井上部交通洞和下部高压管道上平段己开挖,顶拱衬砌完成,工程局有关各方正全力研究井身60m扩挖和混凝士衬砌方案的关键时刻。当时,调压井项目负责设计的是设计处石根华(开挖支护)、杨艾娟(结构),负责地质素描的是地质队孙日东,负责开挖支护施工技术的是开挖工区盘石工程师,负责混凝土衬砌施工技术的是磨坊沟工程处哈秋舲工程师。在极其艰巨的任务面前,我们齐心协力,刻苦钻研,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采用先进技术,并敢于创新。经反复研究论证,优化了施工程序,科学分析围岩稳定,采用锚喷支护新技术、活动整体升降平台和大模扳新工艺等,成功地实现改 “三挖三衬” 为“两挖两衬” 施工。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提前工期半年,为电站按期蓄水发电赢得了时间。受到嘉奖。石根华在碧口调压井工程首创的“岩体稳定分析的全空间赤平投影方法” 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水电部五局“ 大跨度地下洞室的光爆锚喷技术” 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碧口水电站调压井开挖技术” 和“碧口水电站调压井砼衬砌技术” 获甘肃省科学大会奖。紧接着,以碧口调压井为工程背景的学术论著陆续公开发表:石根华撰写的“岩体稳定分析的赤平投影方法” 和“岩体稳定分折的几何方法” 发表于《中国科学》,盘石撰写的“碧口水电站调压井施工” 发表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学报》,我撰写的“碧口水电站调压井高边墙岩体稳定分析及锚喷支护” 发表于《地下工程》。石根华关于岩石力学块体理论(以碧口调压井为工程背景)的专著《Bl0ck Theory and lts Applica tion to Rock Engineering》,1985年在美国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197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纸在显著位置刊登新华通讯社资深记者田恒江采写的长篇通讯《为现代化建设打先锋--记青年数学家、工程师石根华》,介绍石根华在碧口调压井设计中,将所学的拓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围岩特点相结合,创新岩石力学理论的事迹。由于老石在从事此项研究中曾得到吕祖珩和我的配合支持,通讯中写上了“在吕祖珩、孙国纬等同志的配合下,石根华运用拓扑学原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创新了岩体稳定分析理论和方法…… ”。于是,失去联系多年的同学和朋友终于得知我的下落,庆幸我在那场浩劫中不仅不曾受伤,而且颇有收获。

( 建设碧口水电站调压井同事:石根华、孙日东和我。1978年4月,于碧口水电站)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国防战备特殊形势,“深挖洞”的口号使我国水电、军工、交通和矿山等行业地下工程显著增多,规摸越来越大,对地下工程设计施工和锚喷支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抓住机会,特别关注国内外地下工程进展,刻苦钻研技术,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撰写多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论著 。

《碧口水电站调压井高边墙岩体稳定分析和锚喷支护》刊登于当时全国唯一的地下工程专业学术期刊《地下工程》(中国科技技术情报研究所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水电部总结“锚喷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运用”(《水利水电技术》1978年第2期),中国水科院总结“岩石力学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水利水电技术》1985年第7期),水电部委托东北设计院主编《地下洞室的锚喷支护》专著(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年1月),均将该文列为重要参考文献。特别令我高兴的是,负责长江三峡设计科研的长江科学院在研究长江三峡太平溪坝址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课题中,亦采用了该文介绍的办法和经验(《岩土工程学报》1981年第3卷第2期董学晟的文章)。因为,我们夫妇毕业于专门为建设长江三峡工程培养人才的长江工程大学,对三峡工程怀有特殊感情。

结合左岸泄洪洞弯段工程实踐,哈总和我深入分折千枚隧洞围岩的破坏机理, 探讨锚喷支护的设计方法和施工程序。除采用传统的分析计算方法外, 还采用当时比较先进的有限单元法在北京大学 6912计算机计算。 写成《千枚岩隧洞围岩稳定性方析及合理支护》论文,刋登于 《地下工程》 1980年第一期。

为总结经验、培养人才,水电部五局于1979年9月举办“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科技论文报告会”。我提交的《水电工程大型洞室锚喷支护设计》被评选为优秀论文,结合平时表现,经综合考核 ,我被破格提拔为工程师(全局共提拔三人)。这篇论文应征入选1983年6月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水力发电中青年科技论文报告会”,在专题发言中受到专家教授的好评。 此文发表于《岩土工程学报》第2卷第4期。

此期间,我还应邀参加了水电部主持的行业技术规范《地下工程锚喷施工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手册》和专著《地下洞室的锚喷支护》的编写。

在长江支流的支流白龙江拼搏奉献的二十三年,正是我生命的黄金季节。碧口调压井项目完工以后,我又先后主持(参加)锚喷支护技术试验推广应用、碧口新增左岸泄洪洞施工技术管理、生产调度、技术总结、科技管理、企业全面整顿、专业技术职称改革评审、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科技与管理》编审、宝珠水电站筹建等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增强了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经过极其艰苦条件下的全面锻练和个人努力,我由一个充满理想的年轻技术员成长为具有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一个懂技术、会管理、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管理干部。历任水电部五局总调度室副主任、局办公室副主任、科技办公室主任。受聘四川省广元市科技顾问团委员。

(2008年5月 初稿, 2018年9月 修订)

猜你喜欢

推荐叙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