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诗论读后感精选

时间: 2021-01-18 23:48:36  热度: 448℃ 

点击全文阅读

《诗论》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5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论》读后感(一):论诗及由诗说开去

谈到中国古诗,我以为朱光潜不如王国维多矣。恐怕朱还是西化的多些,对于西方关于诗的理论稍显生搬硬套,不能会心的领悟中国古诗的许多意境。所以从艺术、美学鉴赏角度来说,这书的价值非常一般吧。

但是从创作的角度来说,这书我认为很有价值。

诗与文不可混淆的原则;

艺术的创造活动不可机械的割裂;

各个艺术都有因其创作介质而决定的选材特点、表达方式等区别和擅长领域……

这些原则我认为都是正确而有价值的。

总的来说,这书不读也行、读了不亏。

《诗论》读后感(二):字里尽风流 ——《诗论》,中国诗歌的美之意象

字里尽风流

——《诗论》,中国诗歌的美之意象

因着拖过年了,今日终于发心,决定要把这文章读完。

《诗论》是大家小书系列中的一本,之前也有读过,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曾经读过,但是关于诗歌的解说,在这本《诗论》当中充分汇集在了一起。背景放着B站的跨年晚会,晒着暖洋洋的日光,做个冬日里难得的逍遥人。

朱先生是美学的大家,自然对诗、歌、绘画都有了解,节奏、声韵,无论是七言、五言、乐府、诗经,在声音延续的短暂时间里面,诗人们把想要传达的东西蕴藏在语言的力量之中,那些我们不能解释的美,在朱先生的分析当中,一点点被剖析出来。

朱先生讲诗歌的美从不局限在时空的限制之中,无论是郭沫若等近时代或同时代的作家,还是跨越了时空的出土于意大利的传递了希腊精神的雕塑们,他通过对美的穿透了不同领域的灵活的触感,让我们体会到了这种力量。

日本人讲“言灵”,说的是语言的力量。而朱先生则不需要强化这种力量,正如最后一章选取陶渊明这隐逸诗人的推介而言,朱先生本人也是这种风格。他讲这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由,是人心的旷达,诗歌的自由也是如此,充满了自然的美感,同时不是超脱的,而是“大隐于市”的世俗的自由。同样,朱先生讲的那些关于韵律的规律,是他对于美的结构的解析,但是真实的美却基于此之上,在这种框架上面舞蹈出了不同的模样。

在第三章《诗的境界》和第四章《论表现》之中,都有谈及意境、情感作为诗歌的内核存在的重要价值,比起严格遵守韵律,显然,表现在情感内核当中的东西,更是我们需要重视和能够跨越时空理解的最佳的理由。如同是“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如同是“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瑰丽美景的勾勒,我们从诗歌当中,感受到了朱先生谈到的这种动态的情境,从而延续了更久更为深远的灵魂的共鸣。

字里尽风流。在文字当中,我们能够勾勒出属于永恒的颂鸣。

林怿

2020-1-5 15:11:21

写于御庭园

《诗论》读后感(三):读《诗论》,感受中国诗词之美

若说起这《诗论》的作者朱光潜先生,有段时间我一直是绕着他的书走的。朱光潜先生是知名的现代美学家,著有《谈美书简》等多部著作,但是就是那部《谈美书简》曾经深深的刺激了我。一本薄薄的小书,看了一个多月还没啃完,最让人难过的是有两个章节,怎么也读不下去。最后还是忍无可忍的弃书不看了。那次的阅读经历实在是太过于深刻,以至于之后有将近两年的时间,我看到朱光潜先生的书就下意识的认为自己读不下去。

不过这本《诗论》似乎有些意外,虽然与《谈美书简》一样同时朱光潜先生的学术研究之书,并且篇幅比前者要大得多。但是读起来的感觉却要轻松的多。既然此书名为“诗论”,那么讨论的自然是与诗有关的问题。不管是在古今还是中外,一直以来诗歌都是具有崇高的文学价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文学艺术之首。朱光潜先生一生爱诗,对中国古代诗词十分的喜爱和熟悉,但是他撰写这本《诗论》并非只是出自个人的爱好,更重要的是他对于诗歌文化发展的那份真挚的关切。

这部《诗论》中所讲述的内容,颇为丰富,从诗的起源开始讲起,从本质讲到特征,其他诸如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与诗歌也颇有渊源关系。在诗歌的形式问题这方面,朱光潜先生更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朱先生那学贯中西的丰富知识,对于中国古代诗词的扎实功底,以及他个人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在此书中彰显的淋漓尽致。

关于“美学”这一理论,似乎是在近现代时期才提出来的,但其实在我国的古代,各种美学思想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就已经很丰富了,只是并没有形成具体的概念而已。朱光潜先生的著作大多还是与现代美学有关的,其实这《诗论》在中国的近代美学史上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也是朱光潜先生推动中国美学和现代美学发展的代表之作。闲来有空时读一读这本《诗论》,与朱光潜先生一同探究美学,感受中国诗词之美,到也是乐事一桩啊!

《诗论》读后感(四):与大师一起感受诗之美

潜心致力于所喜爱之事者坚持下来多半成为大师级人物,工匠精神也罢,文学创作也好,成功之道概不离其间。朱光潜先生年少时埋头苦读,一生的成就自然脱离不了勤勉二字。朱光潜先生身为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报刊编辑家,著作颇丰。朱光潜先生虽已离开人世,但其遗留下的著作或许能成为朱光潜先生真实的人生映照。

手中这本《诗论》是朱光潜先生的经典代表作之一,被称为“中国现代诗学的第一块里程碑”,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新诗史上科学性、逻辑性兼具的诗学专著,备受学术界的关注与推崇。朱光潜本人也对《诗论》一书非常自得,在后记中记录道“在我过去的写作中,自认为用功较多,比较有点独到见解的,还是这本《诗论》。”如此,《诗论》一书自是值得一读的佳作。

在这部《诗论》中,作者用十三章的内容将自身对中国古典诗论的理解,自身对中国诗的音律等发展变化作了详细的钻研探索与分析。《诗论》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学术著作,与其严谨的学术论证,无懈可击的史学资料以及严密的语言逻辑和对阅读者的启发分不开。

诗的起源、诗的节奏、诗的特征、诗与音乐、诗与美术、诗与舞蹈、诗与其它大学形成的关系、诗的本质、诗的韵律等这些繁杂的意识领域在朱光潜先生的笔端如行云流水般顺畅且明晰。现代人的生活似乎被智能化的工具分割成无数个碎片,而朱光潜大师的《诗论》却自成缜密的体系。读《诗论》不会觉得索然无味,相反,能让心灵安宁,能让情怀得以愉悦,能让视界变得阔大,能深深的被中国古典文学所吸引。

朱光潜大师以《陶渊明》为最后一章,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生于典千大乱刘裕篡晋之后的陶渊明本人的气节文风对后世的影响。千秋万代世间只此一人,朱光潜大师向来公正而审慎的对待各类诗作。《诗论》没有冗长难懂的各专业术语,有的是真知灼见真情实感。能成为如高山仰止般的存在,朱光潜大先人后所付出的艰辛几人能体味?那笑容背后的泪水映照出自强自立的精神。《诗论》是对文学心怀建树者不可少的文学典籍,或许陶潜的《与子俨等疏》里“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可成为良好共照。

《诗论》读后感(五):不仅仅要读诗,更要知道诗之所以为诗

《毛诗序》上曾经说过:“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瞧,诗大概就是这么着来的。自打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今天,历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唐诗、宋词、元曲直到现代新诗,诗的形式不同、内容各异,其中的经典之作却大多契合了一点,那就是多半都能够与“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合拍,几无例外。

平常人读诗,读来只觉得好就足够了。倘若可以把自己代进去,深切地体会到作者写诗时的心境、情境,那就更难得了。但就读诗来说,读仅仅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或者是最基本的;最好还要更进一层,要知道它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也就是说能够明白好诗之所以成为好诗的原因——否则,读诗领略到的那个“好”,还是比较浅的;更上一层楼,才能够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多的风光。

关于怎样去读诗,事实上《毛诗序》已经可以算是一种指导了,但它说得不多,满足于“微言大义”。南朝之一的梁代,钟嵘撰写了《诗品》,这是古代第一部诗论专著,旗帜鲜明地反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假托唐代司空图所作的《二十四诗品》,就诗歌美学风格问题进行了探讨。南宋诗论家严羽的《沧浪诗话》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进行了探讨,论诗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裁、别趣之说,启迪了元代诗人,影响覆盖了明代文艺理论界,深刻地影响了清代和近代。

不过,按照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朱光潜的说法,他是认为“中国向来只有诗话而无诗学”的,诗话虽然“处言中肯,简练亲切”,却“零乱琐碎,不成系统”,更不用说有时候还“偏重主观”或者“过信传统”了。所以他写了《诗论》一书,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及时加以修订、增益,学术价值和美学价值都很高。虽然《诗论》说新诗不算多,但旧体诗与现代新诗,其实不同的是形式,其内涵还是比较一致的,所以《诗论》的很多提法也是适用于现代诗的——这从《诗论》一书从写作和出版的经过长达五十多年也可以看出。

就内容而言,《诗论》先是讨论了诗的起源、诗的本质和特征,包括诗与音乐、诗与舞蹈、诗与散文、诗与绘画的关系等问题;其后,深入分析 了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这是在讨论诗的形式问题;最后,以一篇《陶渊明》结尾,可见朱光潜对陶诗的喜爱与推崇。

《诗论》一书,根植于朱光潜的美学素养,对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意见非常中肯,是诗歌爱好者加深专业知识体系、夯实理论功底的重要一环,确实值得好好研读一番。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