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念晏行北高赞小说(七零军嫂事业忙)完结阅读_姜念晏行北全文完整版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
小夫妻俩相互依偎乘着自行车往家走。
虽然姜念一直在不断的说着安慰自己的话,但是出师未捷,她的心情还是有点低落的。
今天下午和晚上都没有课,按理来说应该是一个看房子的好时机,可是姜念有点厌了,就不打算出门了。
否极泰来,本来姜念都已经想好下午要做什么小零食给晚上啃了,可是他们巷子里居然也有人在卖房子!
要卖的房子位置也是偏靠里的的,就在姜念家斜对面过去两个门口的地方。
要卖房子的是一个女同志,年纪蛮大的了。
夫妻二人骑着自行车回来的时候,就看见人坐在自家门口等着呢!
“赵老师您这是在干什么呀?”
走近一看,姜念才发现老人居然是他们学校的一个老教授。
“我听说你们家要买房子是不是?你要不来看看我们家院子?”
远远的,赵奶奶看见小夫妻俩回来了,就扶着门框慢慢站了起来。
末了,还伸手拍了拍屁股。
姜念要买房子的事情巷子里住的近的几户人家是知道的。
虽然现在海淀这个位置很偏僻,但是它以后可值钱了,况且离自己家还近,到时候要是有什么也好打理,所以姜念就问了巷子里关系还不错的几户人家有没有售卖意愿,同时还让他们帮着宣传一下。
倒是不必怎么担心投机倒把的问题,一是姜念知道政策很快就会下来了,二是这个小巷子和一般的巷子还不太一样。
这个巷子虽然在学校外面,但是住户大多数不是本地居民,而是学校里的教职工。
当年,学校刚建成没多久,由于教育经费紧张,所以教职工宿舍就没有统一建在学校里边,而是在离学校有几里地的一个村子征地建了一片平房。
后来,学校慢慢扩建,才离这地儿越来越近了。
随着教职工人数的增多,约莫十年前,这里还重新规划改建过呢,才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赵老师是教育学部教政治与经济学的老教授了,德高望重,学校本来还想返聘她,可被她以身体不便的原因推辞了。
![](/static/imgs/20240617/171858799865369.jpg)
“教政治与经济学的教授在全国高校中都不多见!”
就连金老在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都忍不住扼腕叹息。
“我的身体这几年确实不大好啦!其实我心里也是还想在学校发光发热的,只是难以为继。”
赵老师和金老的关系应该不错,姜念说到导师知道赵老师的情况时忍不住叹息的样子时,赵老师眯着眼睛笑了笑。
只是想到了什么,便慢慢收敛了下来。
姜念想,她对学校应该也是充满了不舍的吧!
“我先生去的早,我唯一的儿子又是在西北勘探地质的,他工作忙,说起来,我都已经有八年没见过他啦!”
“但是孩子心里也还是记挂着我的!这不,我一退休,他就让我儿媳妇儿带着我的小孙子来接我啦!”
说到家人的时候,老太太的眼里明显光亮了不少。
“这个院子当时是划给我的,现在,我要走了,我本来也不是京市人,阴差阳错在京市待了几十年,估摸着以后应该也不会回来了,就想着把房子给卖了。”
晏行北停车去了,到饭点了,反正他也聊不上啥,就干脆回家给媳妇准备材料去了。
赵老师看着男人眼里有活的样子,温暖的大手拍了拍姜念扶着她的手。
姜念回头看了眼丈夫,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这个院子好温馨啊!”
推开门的下一秒,姜念就被这个小院子给惊喜到了。
赵老师的这个院子不大,面积可能只有姜念家的一半大小,但是却处处充满了爱。
即使是冬天,院子里也随处可见很多花花草草,矾根、角堇,有的姜念说不出名字。
墙角还有一支梅花攀缘!
这些小仙们这么活泼,一看就是被人呵护着长大的。
不像姜念家的院子,基本都是沿用了原来的主人的布置,也是下半年闲下来一点,才开始慢慢添置了一些带着个人风格的装饰。
赵老师看姜念瞅她的花瞅的眼睛都直了,也展露出了笑容。
“我特别喜欢花,尤其喜欢栀子花。我丈夫还在的时候,特意南方给我带了栀子花回来扦插。”
“可惜,即使我们二人已经十分精心的照料了,它还是没能活过那个寒冬。”
“但是没关系,北方的土地同样孕育着能抵御严寒酷暑的花卉,它们在风雪中依然绽放能够出别样的美丽。”
赵老师最后以一个极低的价格把房子出给了姜念,一千元。
“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你帮我照料好这株梅花,不必特意关注,适当浇浇水就好了!”
姜念当然不会拒绝这么一点小小的请求。
过户的那天早上,赵老师和家人就直接从房管所去了车站。
“您不再回去收拾一点东西了吗?”
“不了,我原来想收拾一些必需品,但是翻了一下,发现没有什么是必须的!”
第116章 晕倒了?
之前姜父姜母答应了闺女要给钱她在京市买房,算作投资,这话可不是虚的。
二老离开京市前,给女儿留了一个一千元的存折。
姜家父母并不认为一千元能够买到房子,实际上,这钱他们是想用来补贴闺女的。
虽然姜念一直和他们说她能挣钱,来京市两次,从孩子的生活条件也能看出来她所言非虚,但是她们做父母的总免不了担心。
买了这么大一个房子,虽然位置偏僻,可这到底是在首都,肯定也要花上很大一笔钱的吧!
再说,他们来了两次,都是假期的时候,孩子晚上忙学校老师交代的任务都总是要熬到很晚,更何况平时还要上课呢?
哪里还有时间挣钱呀!
小两口毕竟是分家了,总不好老是回家去“打秋风”。
山高水远的,就怕他们要是有个什么顾不上的,虽然老人家没办法帮衬到了,多给点钱也是好的。
就怕孩子是报喜不报忧,要是有钱,她们就不会动这存折,要是没钱,正好拿来救救急,怎么样都好。
儿女都是债,姜家二老真是很合格的父母了。
但是姜念想的可没有那么深。
她就觉得爸妈都支持她听起来有点离谱的想法,感觉特别幸福,特别高兴,特别有信心。
买了赵老师的小院子以后,她也没想着留给自己,而是想着以后方便了就过户给爸妈,时不时的能让老人家来陪自己一段时间。
后边一个月的时间里,姜念又陆陆续续买了三个四合院和西城区的三个小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