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荒潮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 2021-02-24 00:30:23  热度: 259℃ 

点击全文阅读

《荒潮》是一本由陈楸帆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荒潮》读后感(一):荒潮

在看之前对这本书抱有太高期望(毕竟接触到的中国优秀长篇科幻小说不是很多),但看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有些失望了。

总体来说整部小说还是值得一看的,科技元素很强,带来刺激感非常不错的体验。但缺少一些令人为之拍案叫绝的情节,对于垃圾的处理问题,作者的回答过于浅显,当然这个问题是很难得到完美的处理的,特别是电子垃圾,处理的代价很大,成本高昂,但又不能不处理,这需要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共同努力。

很感谢作者把电子垃圾处理问题摆在了更多人的眼前,让大家更加深入的认识到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关注垃圾处理,更关注我们周边的环境,电子垃圾处理人员的生活,以及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与尊重。

一部优秀的科幻小说,应当引起民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与关心,关注科技的发展。作者更是引起了民众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及思考。发展是必然的选择,但发展不能建立在破坏环境的基础上,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解决污染问题。我们需要发展,我们更离不开赖以生存的自然。我们应该在发展和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作品中的一个情节让我思考了很多。在书的末尾,小米1利用斯科特体内的病毒电池控制斯科特的心脏,以及陈开宗右边的义眼损坏。斯科特依赖于病毒电池,陈开宗离不了义眼,但又恰恰被别人控制。就像我们,依赖科技,让科技更加智能化,谁又知道科技会发展成什么样?科技是人类进步的手段,但不应该成为人类的全部。

《荒潮》读后感(二):从《荒潮》想到的

《荒潮》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一世纪中叶,在人与机器交织共生的时代,硅屿——一个被先进浪潮抛弃的垃圾之岛,岛上生活着对生态灾难习以为常的麻木岛民和从事着危害健康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外乡人“垃圾人”,他们之间矛盾和冲突维持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随时会因为突发事件而被打破。这时岛上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商业合同的洽谈引发了一系列事件改变了这里长久以来的表面上的平静。商业洽谈中三方势力在博弈,激进环境保护派、外来资本侵略派、本土商业巨头派,这其中包裹着阴谋及利益纠缠。表面上资本主义是为了保护环境促进资本回收,实际上是要将本土利益重新打乱洗牌,最终蚕食并瓜分这些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打乱当地的经济秩序。环境保护派在打压涉事企业的同时也在谋划自己的经济利益。而本土企业家呢,他们并不在乎环境的治理、资源的整合,实际上他们只关心自己分到的那块蛋糕不够大。 《荒潮》,由垃圾产业带来的环境恶化是这部小说最基本的情节设定,但我想它不应该被认为仅仅是一个沉重的环保斗争与人性的自我检讨的故事。它也涉及了更多内容,比如战争及其衍生物病毒和人体实验、科技发展与人类欲望积聚下的交割和矛盾、比如人类的阶层和平等的冲突、个性灵魂与命运的交织,又比如两个人格的自我拉扯,社会与亲人对本我人格的排挤等。这些都让我想起本书第一章就提到神曲中的那句话,“由我进入凄苦之城,由我进入永世之痛,由我进入迷失之人。汝等进入之人,将捐弃一切希望。”这个故事在让自我解读的同时也在自我反思,这是在人类文明攀升进步的前夜奏出的一首迷幻、黑暗的荒潮狂想曲。 《荒潮》是我看的第一本赛博朋克类的科幻小说,说实话,不是很适应作者这样的写作风格,《荒潮》中总有一种阴暗、潮湿又残忍的气氛,作者用黑暗的笔触表现出我们自身在人世的挣扎,让我读着总会觉得透不过气来。但仍要承认,虽然《荒潮》出版于2013年,但当我读着这本2019年作者的修订版的时候,小说表达的对于污染、资本,以及人性的思考,依然有着发人深省的力量,作者在这个故事中向我们提出的诸多尖锐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思考。

《荒潮》读后感(三):一些失望之语

近期有幸读完了这本标注想看已久的《荒潮》,开头艳惊得我想直接打五星,一是因为深深折服于作者丰富的知识储备,二是觉得作者对乡土气息入微的感知和精准的描绘。 读到后面,同为作者,不难感知到作者的疲倦和想要写完的急切感,这无可厚非,但其价值观导向却令我失望。前半部分的铺垫,宗族势力与资本主义的博弈,恰到好处的讽刺妙趣横生又不失严肃。而夹在中间的弱小生灵的无助,真实地展现在故事中间,女主人公小米,集底层、女性的“政治正确”身份,原本可以是“完美的反抗者”,对此,我十分期待从她身上看到秩序的重构或者说设想。然而,最终解决却在不疼不痒的地方戛然而止。小米竟然选择了和依靠科技力量获得的“第二人格”同归于尽,这是令我不能理解的。无论是杀死罗家的杀手还是杀斯科特,小米每次杀人都具有一定“正当防卫”的属性,被杀死的人手上的鲜血比她多。 如果把后半段小说交给我,我认为,她并不需要以结束生命为代价,她需要做的是驾驭和征服后者,把握自己的主体性。后者作为科技力量的结晶,也未必是洪水猛兽,不一定要被消灭,而是需要被控制。而面对封建宗族势力和资本力量,需要的是秩序的重构,而不是仅仅承认“我们垃圾人也是人”。 何为底层,是上层建筑结构中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他们最不需要是歌颂和赞美,而需要压迫性结构的松动和利益分配的相对公平。何为压迫,作者已经展示得十分清楚,却在批判的中途戛然而止,让人更压抑。 即便我敬佩作者,也不得不直言,我个人的观点是,这部小说令我失望的地方,和《黑豹》、《猩球崛起》中某些点有些相似,后者把激进的反抗等同于残暴,前者对科技力量恐惧,以至于要消灭,让主角变成圣母,在不恰当的时刻,以不恰当的方式做出牺牲。不知作者有没有注意到,小米从未获得完整的主体性,只是曾经获得了力量,又被她自己视为魔鬼消灭掉了。问题的解决,权力关系的崩解重构,可以以兵不血刃的形式发生,但不可能以爱和崇高为途径。后者是软弱性。 如果问我期待什么,我不会期待一个乌托邦,可能会期待一种惨烈的破灭,或者一种揭露式的开放结尾。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但螺旋上升的幅度未免有些慢。

《荒潮》读后感(四):生存在末世的垃圾人——读《荒潮》

广东贵屿大约有5000个作坊回收处理约一万五千吨电子垃圾,包括世界各地运来的硬盘、手机以及电脑配件。这里每一条街道都很相似,到处都是簇新的楼房,豪华的小汽车,还有路边黑臭的河水。在这个地方,到处都堆积着电子垃圾,东西应有尽有,从电脑,电视,再到电冰箱,每个角落都有拆解作坊的影子。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这里的人就开始涉及到拆解工作,他们用硫酸水冲洗电路板,并焚烧那些无法再回收的垃圾,因为这样,这个小镇成了世界闻名的废旧电子电器拆解基地和再生五金塑料的集散地,同时,电子废弃垃圾处理的方法也让这里饱受污染之苦。《荒潮》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时间是不远的将来。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对待科技和未来充满疑问和担忧。与早期科幻文学不同的是,涌现出越来越多描写黑暗末世的文学,这无疑是在高速发展社会当下,对未来人类的一种悲观幻想。未来的贵屿:官僚腐败、人民麻木、暴力丛生、法律式微、阶层割裂、社会矛盾尖锐等问题依然持续存在,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大量遗弃的义体作为电子垃圾依然在污染的河水、空气,越来越多的打工者沦落为垃圾人。上层阶级在醉生梦死,下层阶级不满社会现状,开始频频发起反抗。

把《荒潮》作为社会文学也颇有看头,故事的叙述虽然平淡,但是故事性很强,人物塑造也比较鲜活。把人性中的丑恶和末世中的欲望和力量描述的比较到位。对书中主人公的觉醒和救赎,也作了一些描写,但是稍显缺欠。故事中既有大量血腥和暴力,偶尔也掺杂一些优美和温情。书中的动作场面描述画面感很强,让人边读边脑补电影、动漫的机械战士打斗场景,揭示着机械时代的即将到来。从作品内容看,以未来科幻的背景,描写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矛盾、环保等热门题材,又是具有赛博朋克风格的近世未来,开辟出科幻文学的一块新天地。

《荒潮》也许算不上好科幻,但确实是一个好故事,看完这本书能让我们对当今的社会环保和科技发展引发深思,书中提到“我们不负责任地依赖科技,科技就会不计后果地奴役我们。”这句话,揭示出全书的核心,人类在迅猛发展当中,期待征服地球、太空、宇宙,但是最需要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征服自己的欲望。我们贪婪的索取,最终得到的竟然是毁灭。

《荒潮》读后感(五):【雨枫试读】也就一般吧,不是太好看

这是我第二次阅读陈楸帆老师的作品,第一本看的是短篇小说集《人生算法》。

先说封面:读客一贯的审美,色彩饱和度之高老远就能看见。

张着嘴的女孩有点不知所谓,不如封皮里面的简约版封面好看。

再说一下书的内容:以广东汕头贵屿镇为背景原型,讲了一个末世环境下融合多种元素的科幻故事。

具体故事一句话概括不出来,也就是阶级对立反抗吧。

最后说一下我的看法:怎么说呢,不是陈老师写得不好,但《人生算法》和《荒潮》我读完都没太大感觉,不是很喜欢,只能说是不符合我的口味。

拿《荒潮》来说,潮汕文化+赛博朋克+环保主题,立意尖锐又有新意,本该是一本很惊艳的中国科幻小说。

但故事相对较弱,格局也相对较小,剧情推进全靠叙述而不是描写,看着让人打不起精神。

而且,作者华丽的文笔在本书中反而成了败笔,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偏要想方设法来个比喻,简直就是卖弄。

就感觉作者把重心放错了位置,过于注重自我的表达,而忽略了读者的感受。

简单来说就是作者写得很爽,但读者看得不怎么爽。

或许是我科幻小说看得不多,不知道本书放在国内科幻小说里算作什么水平,也就难以横向比较。

但我还是觉得,不管啥类型的小说,只要是类型小说,那首要任务就是要把故事写好。

故事写好了,人物塑造好了,内核立意啥的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功效。

但《荒潮》的故事差强人意,也根本没有能称为“高潮”的段落,人物塑造也比较单薄和脸谱化,看完也就能记住设定。

反而是书里夹的那本小册子里面的“荒潮2”让我眼前一亮。

在我看来,好的科幻小说,应该是既能影射现实,又能“预测”未来的。从这一点来说,《荒潮》倒是不负“科幻小说”之名,可除此之外就真的没什么了。

总的来说,我认为本书在各个方面都比较一般,书荒时可以一看。

但起码它比读客的《AI迷航》之流好太多了,是一本真正的科幻小说,虽然差了口气但看完也不会觉得浪费时间。

如果能把故事和人物再好好打磨一下,拍成电影,应该会蛮好看。

最后,希望香水老师再接再厉,继续写出更好的作品!

《荒潮》读后感(六):【推迷荐书团】荒潮杂谈

科幻这两年靠三体和年初的流浪地球终于在中国火了。过去国内作品总给我一种平衡性很差,确少细致雕琢,而且过于靠作者拍脑袋闭门造车的感觉。但这本《荒潮》却让我眼睛一亮,一举颠覆了我对国产科幻的看法。《荒潮》最早是2012年出版,并在隔年获得华语星云奖,能再6年后大规模再版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荒潮》一作的成功在我看来既是国产作品对国外作品中优秀元素的学习,同时也很好的结合了国内自身的特色。科幻、推理等类型作品对我国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新鲜的题材,无论是引进还是原创的水品和欧美乃至日本比都十分落后。然而对很多从小就看日本漫画的读者来说,科幻又算是我们接触的比较早的一类。像攻壳机动队、EVA、阿丽塔、机动战士高达等很多动画电影中都能看到本作中设定的义体、神经网络系统、小米-机械人等。这方面超前的设定和概念向国外学习、引荐是国产科幻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发展的捷径。至少本作在这方面已经完成的不错,剧情和内核都无缝衔接上了这些国外元素,看的过程很自然,并没有突兀的感觉。

而本作最让我欣喜的是能看到科幻的本土化。三体的成功并走向世界是一个伟大的节点,但他本质上还是延续了欧美科幻的主流写法,换个背景说白了就是一部欧美作品风格。但本作不同,作品中充满了中美文化冲突、封建式宗族制和现代资本的冲突、本土人和外来人冲突、迷信和科技的冲突、权贵人和垃圾人冲突、环保和发展的冲突、农奴制和现代化制造业冲突,这些加上硅屿岛这个世界垃圾再分拣处理的背景,全世界也只能在中国找到。整部作品的背景恰恰就是根据汕头市的贵屿镇这一以电子旧废垃圾再回收而闻名的小镇。贵屿镇75%的家庭从事这一行业,一年产值接近百亿,全世界的电子废物都集中于此。作者出生于汕头,加上自己过去在百度、google等网络科技公司工作的背景,驾轻就熟的完美结合了许多中国元素。这在国内年轻作家中很难得,我一直都觉得国内作品确少“专业”,太多作家轻易去触碰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写的不伦不类。而本作无论在真实感和平衡性都做的很不错。在这样的背景下,故事主线剧情反而略显简单,基本就是一个贵族阶级迫害农奴,引发的复仇故事。由于作者花了太多笔墨在背景设计和制作上,导致故事本身不太丰满,这是本作中我个人觉得相对比较失败的一点。

本作总体而言我个人觉得差不多4星的水准,留一点悬念给之后的续集。期待第二部。

《荒潮》读后感(七):【推迷会荐书团】荒潮杂谈

科幻这两年靠三体和年初的流浪地球终于在中国火了。过去国内作品总给我一种平衡性很差,确少细致雕琢,而且过于靠作者拍脑袋闭门造车的感觉。但这本《荒潮》却让我眼睛一亮,一举颠覆了我对国产科幻的看法。《荒潮》最早是2012年出版,并在隔年获得华语星云奖,能再6年后大规模再版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荒潮》一作的成功在我看来既是国产作品对国外作品中优秀元素的学习,同时也很好的结合了国内自身的特色。科幻、推理等类型作品对我国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新鲜的题材,无论是引进还是原创的水品和欧美乃至日本比都十分落后。然而对很多从小就看日本漫画的读者来说,科幻又算是我们接触的比较早的一类。像攻壳机动队、EVA、阿丽塔、机动战士高达等很多动画电影中都能看到本作中设定的义体、神经网络系统、小米-机械人等。这方面超前的设定和概念向国外学习、引荐是国产科幻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发展的捷径。至少本作在这方面已经完成的不错,剧情和内核都无缝衔接上了这些国外元素,看的过程很自然,并没有突兀的感觉。

而本作最让我欣喜的是能看到科幻的本土化。三体的成功并走向世界是一个伟大的节点,但他本质上还是延续了欧美科幻的主流写法,换个背景说白了就是一部欧美作品风格。但本作不同,作品中充满了中美文化冲突、封建式宗族制和现代资本的冲突、本土人和外来人冲突、迷信和科技的冲突、权贵人和垃圾人冲突、环保和发展的冲突、农奴制和现代化制造业冲突,这些加上硅屿岛这个世界垃圾再分拣处理的背景,全世界也只能在中国找到。整部作品的背景恰恰就是根据汕头市的贵屿镇这一以电子旧废垃圾再回收而闻名的小镇。贵屿镇75%的家庭从事这一行业,一年产值接近百亿,全世界的电子废物都集中于此。作者出生于汕头,加上自己过去在百度、google等网络科技公司工作的背景,驾轻就熟的完美结合了许多中国元素。这在国内年轻作家中很难得,我一直都觉得国内作品确少“专业”,太多作家轻易去触碰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写的不伦不类。而本作无论在真实感和平衡性都做的很不错。在这样的背景下,故事主线剧情反而略显简单,基本就是一个贵族阶级迫害农奴,引发的复仇故事。由于作者花了太多笔墨在背景设计和制作上,导致故事本身不太丰满,这是本作中我个人觉得相对比较失败的一点。

本作总体而言我个人觉得差不多4星的水准,留一点悬念给之后的续集。期待第二部。

《荒潮》读后感(八):【雨枫试读】一部反映电子垃圾产业的优秀科幻作品

与其它众多科幻作家写作风格不同,80后广东科幻作家陈楸帆的写实主义作品《荒潮》在2013年左右一出版就十分卖座,当时亚马逊网页上该书的评论页面是好评如潮,原本我也想买来读的,但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没有买。再想买时,已经是断货下架了。我失去了一次很好的阅读机会。时过几年,没曾想这部作品又被作者修改再版,并且有幸获得须叔馈赠,我才有机会一睹芳容。

作者陈楸帆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和艺术系,他笔下的假想地——硅屿是世界电子垃圾回收分解产业高度集中的地方。实际上,作者是汕头人,在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是中国最大的废弃电子电器拆解地之一,被称为“电子垃圾之都”。电子拆解业给当地居民带来财富,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环境代价。这是《荒潮》真实性、可读性的现实背景。在众多科幻作品中,能拿电子垃圾分解写长篇小说并且成功的,可能只有陈楸帆一人。

在作品中,随着产业链兴起,逐渐形成了陈、罗、林三大家族式集团把控着全球电子垃圾回收分解业务,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回报,他们不顾劳工的健康、环境的恶化、海洋的污染,每时每刻的出货量才是被关心的重点。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在作者笔下集中在了当地人陈开宗、外资项目谈判人斯科特、女性外来劳工小米等人物身上,把读者代入硅屿,在政府招商引资、外国资本势力集团环保项目介入、当地宗族势力把持、外来劳工“垃圾人”赚钱生存思维、当地人冷眼看待坐山观虎斗等层层矛盾叠加之下,展开一系列剧情。当然,斯科特这个人物的出现,是这部作品叙事的主要看点。在当地三大宗族集团控制下,当地产业链的利润圈高度集中,层层衔接,如果不考虑环境污染问题,那么他们运作流程是非常高效。因为环境高度污染,更因为背后的利益被外国资本势力盯上,打着为当地环保做出贡献的项目要通过招商引资形式介入,这就触动了三大家族的核心利益,会水到渠成么?再着,有着政府官员身份背景的陈开宗,同时又是陈氏家族的重要一员,会不会是利用斯科特的出现,去打击另外的家族势力呢?女性外来劳工小米,则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她的境遇,以及和陈开宗互动的情节,作为读者了解硅屿社会底层生存状况的一个窗口,分解电子垃圾的劳工,都吃喝什么,呼吸什么,盼望什么?实际上,我认为等待的结果只有像电子产品被遗弃那样的死亡。

画面感极强、反映电子垃圾分解产业残酷现实的《荒潮》,完全应当被拍摄成为电影,一部现实主义科幻风格的电影,看完令每个离不开电子产品的人都会不寒而栗。

《荒潮》读后感(九):What remains of us?

《荒潮》所讨论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垃圾岛、激进环保组织、国际寡头、人工智能、赛博朋克、社会分层、集体无意识等,每一个都可以单独拎出来扩写成一部回味悠长的科幻。但《荒潮》偏生将上述林林总总一锅炖了,辅以信息量爆炸到近乎炫学的设定铺陈,坚硬到彷佛在反光的修辞手法,以及兼具土腥气和机油味的华丽文笔——它绝不是一本易读的书。

说到文笔,此处想插一句题外话,曾以为青春伤痕文学和科幻之间应是有一道泾渭分明。《荒潮》应是沾了点最世的味道,却也恰到好处地用震撼人心的硬核内容充实了染着几许破碎而绝美忧伤的笔触框架,也因此,颇有独树一帜的感觉。

无论如何,新版《荒潮》删了郭导的序,是好事。《上海堡垒》的风波或也辅证了这一点:太商人的作家做不得科幻。

我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甚至产生了轻微的割裂感。一个深沉而迷幻、压抑而绝望的中国闽粤乡村式的赛博朋克世界,宛如一支降调的狂想曲从口哨声中倾泻而出,或是一个在烟光缭绕人声鼎沸的酒吧跳着探戈的远东吟游诗人。这往调皮了说,叫要素过多;但往书面了说,这也能归溯于一种以小见大,以虚映实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一种交织在近未来垃圾岛世界中的矛盾自洽。

而此间江湖几何,茶楼评弹,觅雨听风,终是难以尽兴,还是推荐有兴趣的读者移步书中,一窥究竟。

可能和之前做过的课题使然,《荒潮》一书中,我个人还想一叙的,是有关“义体”这个概念的设定。

这个设定来自于“cyborg”(即赛博人),作为赛博朋克中最鲜明的几个文化标志之一,和赛博朋克本身一样,它也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Elaine Graham教授在1999年就曾在《CYBORGS OR GODDESSES? Becoming divine in a cyberfeminist age》一文中明确写道:“新的数字和生物遗传技术,包括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基因改造和技术假肢(即‘义体’的概念),预示着人类、科技、自然之间界限变得更具可塑性的后人类时代的到来。”

然后,或许,我们就将用过的义体弃掷逦迤,连带着金属污染,生物体液,和对昨日时光的不屑一顾,任它们漂流向世界深处某个名为硅屿的地方。就算“义体已经成为人类生命的一部分,它储存着你的喜怒哀乐、你的阶级、你的社会关系、你的记忆”。

酷,但是恶心。

突然想起,我曾经和朋友开玩笑地说:“想象你扔了手机过活看看,是不是自己快难受死了,手机像不像一个体外金属器官?”

.S. :如果想对“赛博人”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也可以观赏一下游戏《cyberpunk2077》的资料宣传片。

《荒潮》读后感(十):【雨枫试读】荒潮—科幻与现实

虽然是科幻作品却很具现实意义,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很多,想必作者做过了很多调查,亲眼看到了很多触动他的东西,才让他融入了这么多真实的感情。整体格局很大,读起来很沉重,所以我看的特别慢,因为总是止不住的悲伤,里面的科幻元素无一不在剑指当下。

《荒潮》英文名字是waste tide。光在度娘上搜索就看到触目惊心的几篇文章:这世上有一些赚钱方式,是以透支子孙后代为代价的。里面的名字直指某地——贵屿县延续至今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生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场。

垃圾人—外地打工族,当地大宗族——只为赚钱不顾环境的当地权贵。

因为废旧手机可以提炼出“真金白银”,一吨废旧手机的黄金含量要远高于金矿石,90年代前后,电子拆解回收行业的鼎盛时期吸引了大量的民工涌入,充当了本地人的雇佣工,赤手空拳拆散电子废物,大量的电子垃圾残余物(包括有毒物质)则被燃烧、填埋或随意丢弃,酸性污染状况严重,铅、铜、镍浓度超高。

其实不止是作者所提到的地方,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很多地方都经历了贱卖稀有资源,回收洋垃圾,不合理处理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几年前,我去青海的时候看到了肮脏江水,三江源头被这样被污染也无人治理,如果源头都被污染了,那我们喝的都是什么水。

作者本身是汕头人,想必他亲身经历和调查过的更加触目惊心。

全书最大的主题是污染,以及在这种畸形生态下的人类关系,还有人性。

当地大宗族极度自私爱财沉迷在拆卸电子元件中又非常的迷信。在这里的底层垃圾人用电子蘑菇麻痹自己,失去双亲的刀仔从弱者变成了依附强权欺负别人狗腿子。李文到这里本来为了妹妹复仇,结果屠龙者也变成恶龙,明知道小米遭难,还想用这个证据当做谈判的筹码。只有小米在经历了地狱般的痛苦后升级为了引领垃圾人的“神”。

女主最后的发展有点像《超体》,升华成2.0版本的矛盾体,现实生活中,人很难脱离自己的阶级,在科幻故事里,小米可以像神一样带领垃圾人反抗,打破这种格局,然而最后她内心善良又固执的人性让她选择了牺牲自己。

陈楸帆是格局非常大的作者,获奖无数,难得的是他的担当,在记者们谨言慎行的当下,通过科幻的方式来让大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环保问题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的确,所谓的科技带给了我们那么多的副产品,我们甚至呼吸不到一口新鲜的空气。

尽管作品分支太多,作者想表达的主题过于宏大,主线没有传统作品那么清晰,可在大IP傻白甜,黑莲花玛丽苏,升级打怪作品横行的时代,还能看到这样有深度的好作品,实属不易,希望像作者一样有担当的作者越来越多。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