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葬礼上的死亡》经典观后感1000字

时间: 2021-03-15 08:36:56  热度: 256℃ 

点击全文阅读

《葬礼上的死亡》是一部由尼尔·拉布特执导,佐伊·索尔达娜 / 詹姆斯·麦斯登 / 卢克·威尔逊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葬礼上的死亡》观后感(一):不用动脑子的翻拍黑人喜剧

第一次见翻拍3年前的电影,虽然很可乐,但和原作相比没有什么有创意的情节,基本都是抄袭原来的桥段,只是肤色变黑了而已

。这么多好演员凑到一起应该拍些更有意义的作品,而不是翻拍。如果没看过第一部,这部还是值得看的。

《葬礼上的死亡》观后感(二):细节到位。

和原版的比起来,翻拍的细节很到位,但是演员一看就是拍喜剧的,不想原版的都很严肃。最后的演讲美国版的说的比原版的好。另外玛莎对西蒙说他要做爸爸的时候,原版里西蒙说:”你怀孕了?“但是美版里西蒙说的是:"我怀孕了?"反正我是笑了半天。还有的记不起来了。

《葬礼上的死亡》观后感(三):葬礼变闹剧

本来应当庄严肃穆的葬礼,却因为一帮活宝的陆续登场而转变成一出闹剧,虽说黑人笑星不少,也想搞笑,但看了之后委实觉得笑点不多,甚至可以说有点乏味。哎……之前看了影片介绍和演员阵容觉得可能还行,但是……实在是有点失望。

《葬礼上的死亡》观后感(四):2016年3月23日

主线不清。显得像闹剧多一点。

其实这个梗也能用的很好的。比如

①父亲的葬礼上来了一个陌生的女人。通过这个女人,主角发现了父亲不为人知的一面……

②为了获得父亲的遗产,主角必须解开一个问题。为了获得答案,他多番探访父亲的几个朋友/情人/合作伙伴/学生/老师。主角以为很快就会知道答案,但是他发现,每个人口中的父亲都不一样。主角就像在拼拼图,从每个人手上拿到一个碎片,慢慢地拼出一件完整的往事。

《葬礼上的死亡》观后感(五):好遗憾看了美版的啊,看了之后才知道是翻拍英国的。

看的时候才发现标题上打了个括号美版,但是没太在意,我以为美国翻拍有很多比原版更好,并且我又不喜欢看老片子,结果写影评的时候差点写到英版那里去了,才发现评价都是英版高,英版居然并不老!并且看剧照截图和海报,美版的比英版的差远了,早知道要看英版的。

这部剧是黑色幽默荒诞剧,爆笑效果远不如好莱坞的一些商业喜剧如《小姐很白》和《情敌大战》,但胜在黑色幽默本来挺好的,可最后又搞了个商业结局的处理手法,居然大团圆了,人性什么的东西浅尝即止,它本来可以有很多机会讲个好故事,奈何都放弃了。

我自己本只会打六分,可一起看的同学笑得很开心,还是打了7分吧。

《葬礼上的死亡》观后感(六):观后有感

有时候看一个国家翻拍另一个国家的电影,觉得挺有意思的,文化不同,口味和想法迥异,表达方式也差很多。同样的喜剧片,美国人向来较为夸张,表情动作幅度都很大,还能找点料自嘲一下。相比之下,英国人像是冷面笑匠,喜欢在语境中搞一些小动作,笑点很隐晦,效果却惊人的好。难怪欧洲人常年看不起美国人,觉得美国人没文化呢。

这片算是美国人山寨英国人的。不过白人变成了黑人,再加点私货和恶趣味算是完事。好坏先不说,重点是引我发笑就行了。

《葬礼上的死亡》观后感(七):热闹的稀松

片子是从一部经典的老电影改编过来的,不过,这片子怎么看怎么有种牵强的感觉。

本片基本上把现在比较红的老黑喜剧明星都集合在了一起,一般,一个片子里的喜剧演员过多,最容易导致的就是审美疲劳,老黑的搞笑方式基本雷同,阴阳怪气的语调和装傻充愣的做派,要是一部电影中有一两个这么搞搞还行,一下子来这么多,而且还基本都是没啥新东西的表演,就有些乏善可陈了。另外,影片中的两个白人的耍宝也是不够力度,毕竟被那些老黑抢去太多风头了。

剧情因为有老片子的底子,还算过得去,本来看一大堆人搞葬礼就不是很有趣的事情,中间有穿插了大量十分低俗的笑料也有些让人哭笑不得,其实,片子可以走一些寻常路线,而不是走这种有歧视和庸俗笑点得方式。不过,这么做倒是把影片拍得热热闹闹,基本没有停顿的时间,事情发生的太多让人目不衔接,总是希望知道接下去会发生什么。

可能也是最近心境发生些变化,要么,这片子确实还不够水准。

《葬礼上的死亡》观后感(八):Is an exceptional man

我看的是美版。看评论英版远甚。不过美版还是给我留下了蛮深的印象。

最有感慨的还是影片最后,在发现了父亲居然是个Gay,还有一些不堪入目的照片后,大儿子念了悼词:我的父亲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他犯过错吗?当然。但他为了家人尽心尽力。此时此刻我想做的就是,告诉他,我们多么爱他,珍惜他,尊重他。这是奢望吗?也许与大多数男人相比他更爱“追梦女孩”,但是人生本来不就是复杂的吗?我们尽己所能。我的父亲,他已经全力以赴。他做的有一件事,就是教我们如何追逐梦想。所以你们今天离开的时候,我希望你们记得我的父亲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一个可爱,温柔,善良的人,从不对品头论足,从不对人恶语相向,他也从不歧视别的种族,信条,性别,或身高”。

这段话不仅将整部片子圆过来,更重要的是,确实是人生的最高哲理。宽容,着眼于他人美德,而非吹毛求疵。

将所有过往,人性弱点一并定棺埋葬,并不是为逝着讳,因为生活本来就是复杂的。更重要的是发现美德能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抬头向前追逐梦想的生活信念。

《葬礼上的死亡》观后感(九):葬礼上的闹剧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简一(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928428/

这场不严肃的葬礼从欢乐的音乐开始。先是弄错下葬人,接着弄错安定药,然后是父亲为gay的秘密浮现,一出接一出,葬礼的结尾是家庭的变化。吵闹的,不甘的都回归原位,一切向着生活前进。葬礼只是个引子罢了。

兄长的烦恼:小说无人问津,明明承担了家庭的重负,却处处被作家弟弟压一头,连悼词都充满争斗。

兄长妻子的烦恼:被婆婆催子的压力。

弟弟的烦恼:有名气却无钱财。尚未成家。

堂姐伊莱恩带焦虑的未婚夫奥斯卡前来,不喜欢奥斯卡的父亲却带来了堂姐尚未死心的前男友

堂弟的安定片

父亲的侏儒情人来敲诈

暴脾气的罗素叔叔

两次棺材的异动,第一次是迷幻药,第二次是同性恋真相,一真一假弄出的大混乱和啼笑皆非。

《葬礼上的死亡》观后感(十):好的翻拍可以用来致敬,但拙劣的模仿就只剩干瘪的目的性

原版拍于2007年,斩获第60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观众选择奖。2010年翻拍美版,这次翻拍简单任性地把整个故事照搬了一遍,只是将人物背景全部换成了黑人。几个主要角色用的是比较著名的喜剧演员,优点是做为一部商业片,在种族话题和明星影响力的加持下,营销会好做,缺点是,黑人演员们RAP一样的台词速度,让影片变得喋喋喋不休像开了倍速观看,他们熟练的表演套路相较原版的克制,也让观众们少了些可过滤的空间,减少了回味。

这个故事里每个人物不管大小都特色分明,做作矫情的母亲,话唠的小胖子,自我感觉良好一直纠缠Marsha的男友,英版不管从选角到台词都在服务这个角色。美版的感觉是来来来各就各位,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说完台词就好。所以上面“做作矫情的母亲,话唠的小胖子,自我感觉良好一直纠缠Marsha的男友”所有的面孔都混在了一起,只走位不走心,闹哄哄地上场再闹哄哄地下台。

原版中,误服迷幻药的Simon是这个故事的焦点人物,英版的表演里有那种在药物干扰下被迫癫狂的不知所措。Simon目光涣散,从表情到身体完全失去控制,他徒劳挣扎着却越走越偏,导致意外频出笑点不断。这个“中毒”的Simon看起来有点可爱。

但美版的表演相对失败,Simon服药后的“傻乎乎”几乎都是瞪着睛傻笑,看着真的像原本智商不高的样子,除了身材没有亮点。

两个版本里的“情人”用了同一个演员Peter Dinklage,没想到小恶魔多年前还有这样的桃色官司。

英版里对“情人”的角色至少还带着侧写,他微倾着上身和Daneil说起父亲时,让我们相信他和父亲之间的确有感情存在,所以父亲的“出轨”并不是滥情,Daneil最后的那番话也是合理的。但在美版,这个“情人”只是粗暴地掠夺,他的故事只剩一条干巴巴的直线:威胁--被绑--误服药物--受伤等夸张的动作戏。

好的翻拍可以用来致敬,但拙劣的模仿就只剩干瘪的目的性。闹哄哄的美版可以放弃了。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